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网络舆情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传播学视角下西藏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网络舆情范文 类别:开题报告 2024-03-29

《传播学视角下西藏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该文是网络舆情论文范本与传播学视角和舆情和引导策略研究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国内外突发事件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7年《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的发表,截至目前学者们就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运行机制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西藏自治区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加强对西藏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不仅能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内地相比,西藏自治区对高校网络舆情探索起步较晚且成果有限.自2015年以来,已有李春华、马凌云、朱华鹏等人从图书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2][3][4].虽然李春华等人的研究为西藏高校舆情引导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从理论到实践都与新闻传播学密不可分.然而截至目前,从传播学视角对西藏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文章拟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在对西藏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传播学理论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期丰富西藏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内容,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

二、加强西藏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西藏大学生媒介依赖性较高,存在“拟态环境环境化”的风险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西藏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越来越依赖网络媒介.据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8%[5].且已有的调查研究显示,西藏藏族大学生数字媒介使用时长在1—5小时之间,且在数字媒介的接触上种类多时间长[6].但网络媒介并非镜子式的向我们呈现客观世界,人们通过媒介所了解的信息环境是与客观世界存在一定差距的“拟态环境”[7].如果学生将“拟态环境”等同于客观环境,并以此为行动依据,则会使现实环境越来越具有“拟态环境”的特点,即“拟态环境环境化”[8].如果不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增强西藏大学生的信息辨别意识和媒介批判能力,将不利于西藏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把握.

(二)西藏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不高,存在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潜在风险

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美国Aspen媒介素养领导协会1992年),已有研究发现西藏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媒介接触和消费行为的自主性,对媒介的认知尚处于浅层,对媒介的批判能力亟需提高[9].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为网民提供了表达的新渠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介信息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这就大大降低了西藏大学生信息传播的门槛.同时,西藏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往往缺乏全方位的思考,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深度解析,且容易受他人及媒体的影响.最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的网络信息传播处于“匿名”状态中,网络信息发布缺少社会约束力,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降低社会责任感及自控力,从一定程度上增加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可能性.

三、西藏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一)提升教师媒介素养,强化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1)高校开设新闻讲堂增强教师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感性认识.虽然目前西藏高校教师媒介素养培训体系还未建立,但是学校可以委托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开设新闻讲堂,以《新闻记者》每年公布的“十大假新闻”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假新闻的制作动机、制作方法及传播途径,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不断增强教师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假新闻传播过程与规律的了解,有利于推动教师在平时的媒介接触中,时刻保持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媒介批判能力,从而推动其整体媒介素养的提升.

(2)明确要求教师应借助网络课堂加强对信息传播规律的理性把握.提倡教师加强对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新媒体素养》、《传播学原理》、《新媒体概论》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课程中的新闻传播理论进行理解,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各类媒介的属性,了解各类媒介信息的传播规律,从而加强对新闻传播规律的理性把握.

(3)鼓励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网络舆情引导水平.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说服教育仅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的现状,在对新闻传播规律感性认识及理性把握的基础上,尝试从新闻传播理论角度对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引导,减少学生基于教师权威的表面服从,增加学生基于理论认识的行为自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

(二)注重整合平台资源,加强网络传播内容的“议程设置”

传播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校园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校园多媒体平台的融合.截止目前,西藏自治区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包含校园报纸、广播站、网站、BBS、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多媒体平台,各高校需在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议程设置”提升宣传内容的到达率,增强宣传效果.

首先,注重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信息内容.注重根据各种媒介的传播偏好,在传播过程中注重将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与传播符号的适宜性相结合,并注意从地域接近和心理接近的角度选择传播内容,在传播实践中不断增强网络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宣传阵地,提升宣传内容的到达率.其次,从“议程设置”中的显著性模式出发,从版面位置及报道时间上对学生平日关注议题予以突出强调,以榜样浸润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减少机械地说服教育.同时通过对学校学生工作事务的公开,减少学生对学校管理与服务的非理性认识,降低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可能性.

(三)培养意见领袖,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把握话语主导权

传播学“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体在表达意见之前,不仅对所处的群体意见进行分析,而且也会参照传播媒介所表明的态度.处于离散状态的个体,对于非直接经验的客观事物会更多的依赖信息环境来认知,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基于从众心理产生对多(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数意见的附和,而在“沉默的螺旋”中形成的多数意见并一定是对世界的客观解读[10].这就容易使网络舆情偏离客观实际,存在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可能.

为把握网络环境中的话语主导权,各高校需加强意见领袖的培养.高校要培养教师和学生中威信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个体作为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往往社交范围较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他们可以通过频繁的社交及丰富的信息渠道,及时发现学生密切关注的议题,并可以借助自身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对议题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处置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主动解读.为学生对该议题的把握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减少学生对相关事项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不仅能提升意见和观点的说服力,而且便于学生建立对该议题的理性认知,从而实现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话语主导权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曹银忠,许方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思想研究,2012,29(06):146-150.

[2]李春华.论西藏高校舆情信息工作维稳功能的实现路径[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2):191-196.

[3]马凌云.高校图书馆与网络舆情检测与引导[J].价值工程,2017,36(33):167-169.

[4]朱华鹏,杨光照,韩利君.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对西藏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西藏教育,2015(12):27-29.

[5]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8-4]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672.htm.

[6]李新房,高红英,李静.藏族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J].西藏科技,2017(04):29-31.

[7][8][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常凌翀.西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及媒介素养教育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02):96-99.

作者简介:赵慧(1988—),女,汉族,湖南常德人,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彦玲(1987—),女,汉族,山西吕梁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青年科研培养基金项目《西藏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DPJSK1607.

网络舆情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网络安全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网络营销相关论文

网络论文

归纳上文,这篇文章为关于传播学视角和舆情和引导策略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网络舆情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网络舆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