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学设计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魔幻奇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设计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3

《魔幻奇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本文是教学设计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和教学设计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课题3.)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了解氧气知识的基础上,对气体性质实验探究过程的巩固和加深,同时又要为之后的燃烧与灭火知识打基础、做铺垫,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知识总体难度不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能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c.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b.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以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验导入,引出“大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将干冰分别投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和热水的三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通过刚敢于的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生2:紫色液体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变红?

生3:干冰升华变成了什么物质?

生4:发生了哪些反应?

生5:无色的液体是什么?它为什么变浑浊?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省市教研员提出的“抛问题出思维”和香坊区进修学校提出的“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师通过一组综合实验将本节课的核心和难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思考教师抛出的“大问题”: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其中涵盖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由此把学生带入主题,激发学生思维.

环节二: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部分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没有能够利用你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的,谁来试试?生1:干冰升华之后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生2:我知道二氧化碳的一些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生3:无色的液体应该是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生4:我想补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师:通过观察大家的表情,我感觉到有的同学不是很确定生4 所说的这条结论,有没有人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一下?

生5:可以把两段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来判断二氧化碳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按照他的方法实践一下(实验过程略)!

师:通过刚敢于的实验,你能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相关用途吗?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同时深刻理解物质的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的用途,学以致用.)

生6:可以用于灭火!

师:通过观察能够判断出刚刚加入到水中的干冰现在是否还存在(消失了).除了干冰升华的可能,你还有别的猜想吗?

生7: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

师:大家赞同他的猜想吗(赞同)?谁能想办法证明这条猜想呢?

生8:把水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拧紧瓶盖之后振荡,如果软塑料瓶变瘪了,就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师:既有方法,又有对现象的预设,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尝试一下这个小实验,注意观察瓶子的变化.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到:“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能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些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自主解决,教师大可以追求高效课堂和课标精神为出发点,让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

环节三: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师:到底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了呢?

生1:二氧化碳(干冰).

生2:二氧化碳和水的共同作用.

生3:水.

生4:玻璃.

生5:空气.

师:大家都能开动脑筋,大胆猜想,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科学分析,无需实验就能排除某种猜想呢?

生6:我认为玻璃不可能,因为我们手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就是用玻璃器皿盛装的,而它现在还呈现紫色,所以可以排除玻璃.

生7:我认为不是水,因为石蕊试液就是用水配置而成的,如果水能使它变色的话早就变了,所以也可以排除水的可能.

生8:我觉得空气也不可能,因为装石蕊试液的瓶子里有一段空气,但是瓶内的液体仍是紫色的,说明空气也不可能使它变色.

师:同学们排除得有理有据,至此还剩下两种不能直接排除的猜想,就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展开探究.请大家结合实验盒中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小组讨论通过后再进行实验,并且填写实验报告单(过程略).

生:汇报实验和结论.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环节,建立科学探究的基本思维,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

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不马上评价学生的结论,而是让学生之间去相互评价,在讨论和评价中发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作用,同时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在“感悟与反思”环节中,有学生还谈到了在实验互评、互学中的收获,学生的真实感受是对课堂效果的最有利评价.

环节四:课堂反馈

1.结合常见的雪碧饮料,试回答下列问题:

(1)雪碧饮料中含有的气体是;

(2)摇晃雪碧饮料后,抽取瓶子上方的气体,注入石灰水,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CO2 能用于某些火灾灭火的原因是: .

2.视频题———二氧化碳的泄露.

3.次基山喷发.

设计意图:题目从视频类、生产生活类、社会发现类等不同角度,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检测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特点.从性质到用途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渗透.

环节五:课后延伸

师:搜索微信号18503693277,加入“变化为学”微信群,每周发布至少两次视频实验互动,带你走进更加神奇的魔幻化学世界!

设计意图:跟随时展,通过建立和公布实验微信群,为学生增加课下继续学习的机会,将本节课的研究继续延伸到课下,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2016 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化学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一等奖及教学创新奖.】

【评析】

问题牵动的课堂,才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

导入实验是这节课的一大突破.通过向热水、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干冰,产生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热情被点燃.教师提出指向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现象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由于教师进行了充分的预设,接下来对学生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游刃有余.这一实验设计涵盖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通过教师的提问,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为整堂课做好了铺垫.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的疑惑和难点是什么?教学内容如何呈现效果最好?执教者必须清楚这些问题.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牵动,使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解决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的“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问题.至此,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一个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自然地进入了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环节.学生通过大胆猜想,组间质疑,排除不科学的猜想,小组合作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互动交流后得出实验结论,反思与总结,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体现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的所有问题都由学生提出,所有的问题又都由学生解决,在这个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中,学习真正发生了,这是一个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教学设计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毕业设计说明书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此文评论,这是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和教学设计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教学设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