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实践活动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儿童参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践活动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1

《儿童参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该文是实践活动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儿童和参与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佴慧莉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210022)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纲明、本宽”的特点.这门课程有着明确的实施总目标,但是在具体操作时,由于没有规定的教材,没有考核的制约,所以就更强调创新,需要教师大胆地去探索,做儿童需要的课程.儿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基于儿童,课程的开展立足儿童:有效追问,让起始课彰显智慧的力量;随机调整,让过程指导课充满情感的温度;各尽其才,让成果汇报课回归教育的源点.

关键词:儿童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不以知识的逻辑序列呈现,而是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出发,寻找活动主题;不以告知的方式进行活动,而以体验和感悟的方式展开实践活动;不以掌握某种概念和方法为目的,而是通过主题活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儿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一门课程使得教师的角色产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这对于习惯于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教师来说,的确有点难,难在它的内容的不确定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学习时间较长和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纲明、本宽”的特点.这门课程有着明确的实施总目标,但是在具体操作时,由于没有规定的教材,没有考核的制约,所以就更强调创新,需要教师大胆地去探索,做儿童需要的课程.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的确,一开始我们是带着知识走向儿童,让儿童来适应我们的课程.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也累.在一次次研讨中,我们转变了教学观念,开始努力地让自己去适应儿童,带着儿童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一步步地把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得更加细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确定主题(让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阶段:深化活动(让研究的过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第三阶段:完善课程(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最终,我们把学校的活动主题落在“南京地域文化传承的特色主题研究”上.

有了研究主题,是否就可以了?儿童到底还需要什么?在习得研究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是能力的提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为此,学校把课程的目标更加明晰化,让儿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课程的内容基于儿童

“活动亦课程,环境亦课程.”这样的课程理念应该植根在每一位教师心中.因为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落到实处.如何落到实处?我把视线放在了我们学校,因为每一所学校本身就是一笔可贵的综合课程资源.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要求,依托学校特色,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使得研究从学生的身边扬帆起航.

我们的学校门前矗立着立交桥,各类汽车来回穿梭,而古老的城墙、大报恩寺、老门东等景点又与学校近在咫尺.学校对京剧研究也经历了十个春秋,一座京剧博物馆就在学校操场旁,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织与融合.为了增强学生身为“秦淮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以“润”文化为基石,学校开展了“小水滴游秦淮”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着秦淮的风土人情,古桥、风俗、名人、小吃等,以此传播秦淮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确,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学生学习的强烈.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时,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简单一些阐述,也就是来自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是学生展开探究问题的原动力,才会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为此每一次活动的操作伊始,我们都是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上,不会由教师自己确定研究的主题,而是先面向全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下发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资源的兴趣点.上学期,学生对老门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探本溯源的,我们就顺势而为,把研究的主题定为“畅游老门东”,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眼中的老门东,使得他们对家乡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以学生的兴趣为落脚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仅有了参与权,更有了话语权,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

二、课程的开展立足儿童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研究方法的习得、探究品质的养成,这些更多得力于课内.而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的强烈.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时,应把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以学生为出发点,把他们的兴趣、需要置于首位,不仅让学生去适应学习环境,更强调使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教学关系.这样,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才会更加科学、有效.

(一)有效追问,让起始课彰显智慧的力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追问,正是这样一门艺术.对于“追问”的功效,在综合实践活动起始课上,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以上学期主题为“畅游老门东”的起始课为例.老门东离学校很近,是很多学生常去的地方,他们对里面的美食情有独钟.课前,我要求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老门东,感受秦淮美食的魅力.所以,在起始课上设计有关老门东美食的小组活动方案时,我也就没有太多地去关注于研究内容的设计,认为他们一定有话可说.可当我翻看学生的研究计划表时,却发现并非如此,学生所写的研究内容空洞而单一,大家的兴趣点都在美食的来历、制作方法等方面.对于在老门东里要单独辟出一块展示秦淮传统美食的目的还不够明确,仅仅是为了让大家能很快地吃完秦淮美食吗?对“秦淮美食的现状与保护”并没有过多的提及,这一方面的内容是不是可以不涉及呢?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必须提及,不能舍去.此时,教师就要干预,帮助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如何因势利导,让模糊变得清晰,就是本次研究计划制订的重难点.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为此,我再次走进课堂,和学生开始了一场“追问战”.

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品尝秦淮美食的过程,再与学生交流我自己对秦淮美食的观感,然后与学生逐一梳理在前期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层层推进的追问,引发了学生深层次探求秦淮美食的需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后,学生修改了自己小组的研究计划,改完后,我收上来一看,结果让人欣喜,如“老门东里有些美食说自己是‘秦淮八绝’,它们是真的秦淮八绝吗”“这么好吃的食物,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人们一起来保护它呢”等都出现在学生的要研究的问题里.

虽然这次确定的“研究内容”依旧有一些瑕疵,但是比起第一次制订的方案,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不容置疑的.试想,假如教师对学生第一次制订的小组研究计划放任不管,任由学生自主研究,效果一定不理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我感受到有效追问可以让课堂彰显智慧的力量.的确,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善加利用课堂的生成,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引导,要用睿智的追问来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其带着问题不断地去思考,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学生也会在教师的追问之下,开启智慧,打通思路,拓展思维空间,提升质疑能力,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二)随机调整,让过程指导课充满情感的温度

在过程指导课中,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随着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我校地处秦淮,学生也大多是秦淮人或暂住秦淮,在寻访老门东里美食的过程中,不能避免的要涉及“秦淮八绝”.可是.大家真正地循着“秦淮八绝”的足迹去品尝美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此,在活动一开始的设计中,我是希望借着带学生去品尝“秦淮八绝”的机会,让他们感受秦淮美食的魅力,增加身为秦淮人的自豪感.可事与愿违,寻访后,我发现“秦淮八绝”只有几样还能让我们找到,更多是失传了或变样了.学生对这样的寻访结果感到很是沮丧,研究的热情锐减.这样研究下去肯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与教研组的老师进行研讨之后,我转换了研究落脚点,开展了“我为老门东推荐美食”的活动,做出属于自己的“老门东一绝”,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活动参与也更加积极.随后,我又在“绝”字上做文章,让学生明白美食推荐并不能随兴而为,要推就推有口碑、有历史、有知名度的美食,这才能堪称一绝.就这样,学生在寻访心中那一绝时,不知不觉中有了品位,有了自信,也积累了知识.

其实,教师是否有真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上述设计调整,让过程指导课充满情感的温度,学生的成就感倍增,有了“我能行”的信念,体会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三)各尽其才,让成果汇报课回归教育的原点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发展学习者的人性,培养他们的人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尊重、关怀与认可,回归教育的原点.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学生与生俱来就是不相同的,他们既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不会拥有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潜能,却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素质结构,自然也拥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认真地对待这些差别”.为此,每次在进行研究活动时,我们会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合理分工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并都有能力去完成任务.如进行采访活动时,有些学生可能与人交流的能力不强,那么我就安排他们去拍照、录音;而有些学生的文字功底强,那么他们就可以去整理采访记录,写出人物专访;还有些学生的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却很强,在小组合作时可以安排他们完成操作任务.到成果汇报时,每一位学生就都有了展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如此,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又能发挥特长的研究内容,感受到研究的快乐,更有了彰显和发展自己个性的空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与赞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也组成了自己的学习团队,在团队合作的时候,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和力量都融合在一起,他们都在努力地为团队目标的实现而奋斗,产生了合作的高效率.

儿童,有自尊,有探索的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他们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实施教学.一切为了儿童,做儿童需要的课程,必能让儿童沉浸在探究学习的乐趣之中,不知不觉地成长.

实践活动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教育实践和杂志

经贸实践杂志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该文结论,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实践活动本科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儿童和参与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