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背景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土司外宣背景下的海龙屯杨氏土司兴衰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背景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6

《土司外宣背景下的海龙屯杨氏土司兴衰》

该文是关于背景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土司外宣背景和海龙和杨氏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王菲菲

海龙屯,又名龙岩屯,位于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玉龙村义龙岩山东.该屯建于群山之巅,山势险峻,四面绝壁,两侧有河流相隔,仅山后有一小径可以攀登,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要塞,可谓是得天独厚,易守难攻.2015年7月4日,中国三大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海龙屯遗址就是其中之一,(另两处为湖南永顺彭氏老司城遗址和湖北咸丰唐崖覃氏土司城址).从此,海龙屯及其见证的播州土司文化被世人报以更多的关注,同时播州杨氏土司的传奇历史也被逐步揭开.

一、播州杨氏土司的兴盛

播州即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之名最早见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遵义府即播州.秦为夜郎且兰地.汉属牂柯郡.唐贞观中,改播州.”直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平定杨应龙之乱后,播州地区政策上实行“改土归流”,原播州地区改为遵义和平越两个军民府,此后,世人多用遵义之名称呼该地区.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民族政策,从汉唐时期直至宋代,封建王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实行羁縻州制度,设若干羁縻州,由土著首领管理其各自封地,朝廷并不过问其内部事务.至元朝统一全国后,在原有羁縻州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和一部分土府、土州、土县,任名其地区统治者为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等土司或土官,虽然土司仍为世袭制,但朝廷对土司和土官的各方面均设置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地区的统治.

在元、明时期,播州杨氏土司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元明之世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谚,言土司之巨者,实则田、岑、黄三姓,亦非杨氏之比也”[2].公元八世纪中期,唐王朝日趋衰败,居于现今云南洱海地区的南诏国却日渐强盛,与唐朝征战不断,公元859年出兵进占播州,于次年被唐朝收复,公元873年,南诏再次入侵,播州地区被南诏所属的水西闽族侵占.公元876年,杨端应募,率兵收复播州,从此开始了杨氏对播州地区长达725年的统治.杨端入播后仅传二代,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出现,杨氏势力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与外族争斗不休,内部分裂不止,宋朝建立之初,朝廷对播州地区无暇顾及,直至大观三年(1109年),播州杨氏分裂之两大集团各献属地于宋朝,方归附于宋朝.至北宋末年,杨文广缓和杨氏内部矛盾,平定高州蛮族、老鹰寨穆僚族、西平瑶族,杨氏势力得到大大增强.杨氏传至杨粲,他打败了违盟侵地的杨焕统一了播州,同时继续扩大杨氏统治地区,讨定南平夷穆永忠,打败水西闽族,杨氏至此势力大增.故《杨氏家传》说“杨世居播,十三传至粲始大,官终武翼大夫,累赠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赐庙忠烈,封威毅候”,杨氏传至杨文时,为抵抗元兵,方始修建海龙屯,后宋朝被元朝取代,杨邦宪献地归附元朝,杨氏则成为元朝土司.杨氏土司在元朝时期势力发展达到顶峰,经过杨邦宪、杨汉英及杨嘉祯的东征西讨,播州的统治区域达三十三处之多,北抵四川合江、綦江及南川,南到贵阳凯里等地.至明朝时虽有所增减,不过是在具体地域增置和撤销几个属县而已,至此杨氏的统治地域基本确定.

二、海龙屯的兴建与海龙屯遗址

杨粲统一播州后,重视汉族文化的影响,推崇儒家思想,重视文教,还开始建立佛寺、道观,引入佛、道两教至此地传播.杨价统治播州时,还特报请朝廷允许播州每年推荐贡士3人,公元1238年(嘉熙2年),更有冉从周考中进士,第二年,在穆家川还建立了孔子庙,播州杨氏逐渐完成汉化,播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较大的发展,杨氏势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杨文统治时,元朝已得宋朝半壁江山,公元1257年(宝祐五年),元军从大理出师,一路向东挺进,播州告急,理宗遣名将吕德文入播州,与杨氏土司一同修筑新城以抵御元兵,此新城为龙岩新城,即现在的海龙屯.海龙屯是在抗蒙背景下修建而成的防御工事,然而此处并未能成为抗蒙前线,杨邦宪遣使纳降后,此处便成为杨氏的私有庄园.

进入明代后,明朝统治者强化集权,对土司控制加强,播州土司杨氏传至杨应龙一代时,土司与朝廷矛盾日趋激化,明王朝力主“改土归流”以加强集权统治,杨应龙为巩固自身统治,重修海龙屯,使之成为对抗明王朝的军事城堡,至此海龙屯修建完成.后杨应龙反叛,明朝调8路大军平叛,最后攻占海龙屯,海龙屯亦损毁于战火之中.

从现发掘的海龙屯的遗址可见,该屯依山而建,环屯筑有约6公里长的石墙,围合面积达1.59平方公里,在封顶平地建有老王宫、新王宫等大型建筑群,更于险要之地建关筑城,共设有铜柱、铁柱、飞虎、飞龙、飞凤、朝天、后关、西关、万安等九关,均为大石筑就,其中朝天、飞龙两关尚遗有杨应龙手书匾额,屯西三关之间围合成两座瓮城(土城和月城).此外,尚有“金银库”、“四角亭”、采石场、校场坝和“绣花楼”等遗迹,另外,海龙屯周边还配有有养马城、养鸡城、养鹅池等同期遗址,共同构成了海龙屯庞大而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三、平播战役,海龙屯的焚毁与播州土司的终结

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万历十四年(1586),因向朝廷进献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与都指挥使职,因从调有功,加封为骠骑将军.杨氏历代统治播州,至杨应龙一代已为第29代,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加之杨应龙本人生性狡诈多疑,好诛杀以显其威,世代统治,专权跋扈,所辖五司七姓备受其虐,纷纷叛离,他的居所雕龙饰凤,俨然是一个土皇帝.更听信宠妾谗言,杀妻及岳母,致使其妻叔张时照向明廷告发其谋反,另外,贵州巡抚叶梦熊也上奏朝廷杨应龙诸多不法之事,力主勘问.但时值松潘地区动乱不安,朝廷还需仰仗播州土兵受其调用外地协防,四川巡抚李化龙奏请暂免.万历十九年,叶梦熊重议勘问,奏请播州改派流官治理,朝廷诏命黔蜀两省会勘,万历二十年,杨应龙赴渝受审,依法当斩,但此时倭寇进犯朝鲜,杨应龙请求献金赎罪并请领兵五千抗击倭寇,朝廷允准,杨应龙再次逃过一劫.朝鲜战争结束后,继任四川巡抚王继光坚持重提勘问杨应龙,杨应龙至此抗命不往,明王朝下决心以除掉这一毒瘤,万历二十一年,派王继光领兵进抵娄山关.杨应龙狡诈,用诈降之计大败官军并斩杀大半,王继光被革职.战败后的明王朝认识到播州土司的强大,新任巡抚谭希忠主张对杨应龙进行安抚,万历二十三年,兵部侍郎邢玠命重庆知府王士请令杨应龙至秦江听勘,此刻杨应龙为缓和与明朝矛盾,献部将黄元等12人以及请纳银四万两助采木赎罪,朝廷再此允准,只是将其革职,命其子杨朝栋代之,并留次子杨可栋在渝为人质.后杨可栋死于重庆,杨应龙闻拒缴罚金,在索要其子尸体无果后终与明王庭决裂.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正式与明庭为敌,此后派兵袭掠余庆、大呼、都坝等地,后又焚劫草塘二司及兴隆、都匀等卫所,劫掠四川江津、南川诸邑,攻击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并侵扰湖广两省合计48屯,朝廷为之震怒.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朝廷命贵州巡抚江东讨伐杨应龙,都司杨国柱率兵三千进剿,杨应龙用诱敌深入之计全歼明军于飞练堡,江东之因此被革职.同年五月,明庭启用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军务,主持平播战事,并调征倭大将刘綎、麻贵、陈璘、董一元随其出征,决心一举歼灭杨应龙.杨应龙则于官军集结前率先发难,出兵攻陷綦江,血洗綦江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初春,明军分兵八路共同进剿播州,每路兵马3万,共计20余万人.八路大军中,刘珽所部骁勇善战,连战连捷,两日攻破娄山关,杨应龙只能率残部据守最后据点海龙屯,企图仰仗天险守住最后的堡垒,但终究力量悬殊,在被围四十八日后,海龙屯终被攻破,杨应龙而亡.但海龙屯也因为易守难攻,李化龙下令所属部队攻下一关便拆除一关,烧毁敌楼,以免被波军反复争夺,加之杨应龙的而彻底毁于战火之中.平播之役宣告了割据播州、传位29代、于公元724年即已建立的杨氏世袭统治彻底结束.

海龙屯是播州杨氏土司为报效宋朝廷抵抗蒙军所建,却终未能成为抵御蒙军前线,屹立343年,见证了播州杨氏土司家族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因末代杨应龙的叛乱而终引战火,焚毁于战火之中,亦昭示着播州杨氏土司的终结.

课题:此文系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土司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以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为例”(2015ZC042)的研究成果

(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背景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选题背景

论文背景怎么写

论文背景

上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土司外宣背景和海龙和杨氏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背景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背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