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学生相关论文范例 与抓思维关键点促学生学养提升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生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9

《抓思维关键点促学生学养提升》

该文是学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思维和学养和关键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教师强制施与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生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好思维生长的关键“点”,在已有经验中找准思维的生长点,在认知规律中捕捉思维的冲突点,在最近发展区中寻找思维的兴奋点,在系统整合中把握思维的平衡点,让学生享受学习,智慧学习,提升学养.

一、找准思维生长点,让学生“好”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有目的地营造特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和纠结,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拔节和生长.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上《认识负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年暑假,老师来到南京青奥村.当时天气很热,高达30益,你能从这个温度计上指出这个温度吗?

(师在黑板上贴出只有0益及以上的不完整温度计,学生很轻松地指出30益.)

师(追问):你是怎么找的?

生:一大格代表10益,这里有三个大格,表示30益.

师:转眼间,天气变冷了,当温度降到4益,你还能指出来吗?(生指)

师(追问):怎么找出来的?

生:这里一小格代表1益,4 小格就是4益.师:天气越来越冷,水开始结冰了,温度降到0益,请你自己指一指.0益是最低温度吗?

生:不是.

师:北风呼呼地吹,温度降低到零下4益了.

在这个温度计上,你还能找到零下4益吗?

师(继续追问):怎么不能?这里不是有数字4 吗?(师指4益,生摇头)

师(追问):那零下4益在哪里?找不到怎么办?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我知道,在零度的下面.我们把温度计往下画就行了!

师(贴出完整的温度计):现在能找到了吗?

(生上来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温度计,能认识并指出温度.教师故意隐藏0益以下的温度,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完整温度表影响了问题的解决,产生对“0益以下的温度”的关注与好奇.同时,外部新问题的刺激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反思和推演,为思维的生长提供了落脚点,使学生的思维与“负数”自然联结.

二、捕捉思维的冲突点,让学生“深”学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应关注活动经验的教育教学价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学习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时,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但还未形成统一长度标准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巧设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争论和分析,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

师(出示PPT,如图1):瞧,蜗牛快快和乐乐想看看1 分钟能跑多远.快快跑了3 根小棒长.乐乐跑了5 根小棒长.猜一猜谁跑得远?你是怎么想的?

生(异口同声):乐乐跑得远,5 比3 大.

师:有不一样的想法吗?怎么想的?

生(陷入沉思后回答):快快比乐乐跑得远.量快快的小棒长一些,量乐乐的小棒短,快快可以跑得比乐乐远.

师:仔细琢磨琢磨,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谁听明白了?

生:就是快快用筷子那么长的小棒量,3 个就这么长;乐乐用铅笔长的小棒量,5 个才这么点儿长.生边说边比画.(全班大笑)

师(笑着继续追问):你们现在想象得出来吗?请一个学生来黑板上画一画.(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师:你们真了不起,说得有理有据,画图和比画得也非常合理.可是,刚敢于你们说可能是乐乐跑得远,可能是快快跑得远,这是为什么呢?

生:量快快的小棒短,量乐乐的小棒长,也可以跑得一样远.

师(继续启发):这是我们刚敢于的想法(出示图2、图3 和图4).咦,怎么会出现三种情况?

生:不能光看数字,还要看小棒的长度.

生:小棒不一样长不能比较谁跑得远.

生:小棒一样长了才能比较出来.

师:对,小棒一样长,测量的标准统一,就便于比较.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判断出“5比3 大,乐乐跑得远”.教师以“一定是这样吗”这一问题继续追问,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认知从“平衡”到“不平衡”,开始出现“量快快的小棒长一些,可能跑得一样远”“再长一些,甚至快快跑得远”的猜想.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冲突与修正,对统一度量单位价值和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三、延续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乐”学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提供难度递增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提供思维阶梯.

例如:教学完苏教版六上的分数乘除法及四则运算后,已基本完成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此时可以再次展开《巧算24 点》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挑战中碰撞思维,在“同化—顺应—同化—顺应”的循环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建构.

师:孩子们,24 点游戏玩过吗?我们来试一试.出示数字2、3、4、6,你能算出24 吗?

生:2伊6+3伊4等于24

生:(3-2)伊4伊6等于24

生:(6-3)伊2伊4等于24

师:真棒!接下来增加难度,10、10、4、4 这四个数,你还敢挑战吗?

生认真思考后,发现:(10伊10-4)衣4等于24,兴趣十足.

师:再难点,你还会吗?5、5、5、1 这4 个数,请你算24 点.

生小组讨论后呈现:5伊(5-15)等于24.

师:同学们,你们想过为什么不算23 点或25 点,偏偏算24 点吗?请你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研究.

学生把10 到30 之间各整数的所有因数写出来观察后发现:24 的因数(有8 个)最多,因此被算出的可能性最大.

“24 点游戏”从易到难,不断挑战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比较、推理、筛选,发现“24点游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概率知识、学习方法悄悄地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精神.

四、把握思维的平衡点,让学生“慧”学让思维“输出”达到可视化,有助于加强识记,提升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充满数学味道的语言和一系列图示,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信息加工理论不仅强调信息的“输入”,也关注信息的“输出”,思维的真正形成需要一个从“输入”到“输出”、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例如:在复习苏教版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学生将每个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甚至还举例阐释了易错点(如图5 和图6).学生将思维梳理和外化的过程,知识也会随之系统化,从而达到了思维的“平衡”.

数学图式是数学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沟通新旧知识、思维认知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同时,思维输出的过程也将推动思维进一步深化提炼,促进思维的内化和升华.

学生论文参考资料:

学生杂志有哪些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生就业论文

医学生毕业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该文结束语,这是关于对写作思维和学养和关键点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