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众创业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基于SD模型的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实证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众创业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27

《基于SD模型的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实证》

本文是关于大众创业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大众创业和实证研究和模型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刘凤,李云霄,陈光,王沁

[摘 要]创业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创业指数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众创时代,各省域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从环境和主体活跃度两个维度,来为大众创业发展提供有效评价与指导.结合大众创业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特性,文章选择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大众创业活动机理,并在以往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需求、人才、服务、产出四个维度,根据创业指数评价体系多维化、系统化的内在需求,构建了一套大众创业指数.结合构建的大众创业指数,文章对中国大陆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发现:创业指数呈现东、中、西三台阶梯次分布,“中国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排名”与“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基本吻合;相关核心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创新创业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SD模型;大众创业指数;系统动力学;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刘凤,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李云霄,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光,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王沁,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3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4434(2017)03- 0109 -08

一、引言

创业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因素之一[1].创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的增长上,也体现在改善就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推动技术创新上,还体现在改善国民素质方面[2][3].在我国进入“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客观评估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情况,甄别制约各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的热点议题.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创业指数内涵的界定尚未达成统一,但是基于已有的研究与实践,创业指数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1)创业环境评价指数,主要用来评价一个区域内对创业行为具有影响的创业软硬件环境条件[4][5][6];(2)创业活跃度指数,主要用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4][7].

创业环境评价指数是采用科学的衡量标准和合理的数学方法对目标区域内创业软硬件环境现状进行准确客观分析与评价的指数.目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3个创业环境评价是GEM指数(Globe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全球创业观察)[4]、EDBI指数(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营商环境便利指数)[8]和GEDI指数(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Development Index,全球创业与发展指数)[9].GEM指数主要用于研究创业活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旨在衡量全球各个地区创业活动的发展状况[10].EDBI指数是世界银行集团创办的对全球营商环境进行每年评估的报告,并将营商环境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加以评价:(1)地区商业法规执行情况;(2)监管程序的复杂性和成本.GEDI指数用于评价该区域对创业活动的支持程度,其指标体系是通过3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来评估该区域的创业潜能[11][12].

在创业指数研究领域,对于创业环境评价指数的研究趋于完善,而关于创业活跃度指数的研究也正在快速发展中.创业活跃度指数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TEA指数(Total Early -Stage EntrepreneurialActivity Index, 全员早期创业活动指数)、KIEA指数(Kauffnmn Index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 和WBGES指数(World BankGroup Entrepreneurship Survey,世界银行集团创业调查)[4].TEA指数隶属于GEM,为评价个人初期创业活动的指数.在TEA指数中创业类型被分为两种: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KIEA指数研究创新点在于着重考察新办企业在第一个月内商业活动,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初创企业指数.WBGES指数能够提供全球范围不同地区的创业趋势,而且在应用WBGES时结合其他创业环境指数可以分析创业环境和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造成创业活跃度指数研究深度不及创业环境指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创业活跃度指数的定义以及衡量指标较难确定;(2)创业环境评价指数和创业活跃度指数之间具有复杂关系,边际范围具有交叉.

除以上6个应用广泛的创业指数外,国内学者还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指数.在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方面, 我国学者借鉴GEM模型构建了几类体系,如王亚东[13]等(2014)以最新的中国内地创业城市排名情况为主要参考对各地区城市创业环境进行排名;张秀艳[14](2016)以创业发展指数(CEDI)为参考进行评价研究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自2012年起,创业邦每年都会发布“中国最佳创业城市”排行榜,其在评价体系上,将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创业成本和创业活力作为一级评价指标.

随着创业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对于创业评估的研究日益丰富,但是现有指数存在着以下局限和不足:(1)多数创业指数仅仅考察创业环境或者创业主体活跃度等,鲜有将环境与主体有机结合全面评估的指数;(2)现有的创业指数主要关注精英创业、科技创业,是反映创新1.0、创业1.0、创业2.0时代的评价指数,与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契合度较低,缺少对于“大众创业”主体的关注、衡量与评价;(3)缺乏评价衡量省域范围创业的指数.此外,大众创业与以往的创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别:首先,创业驱动因素发生改变,从要素驱动型到创新驱动型转变;其次,创业领域发生改变,从单一行业发展到多产业融合;最后,创业思维发生改变,从“个体思维”到“众筹思维”.因此,在众创时代, 关注“大众”、涵盖环境与主体活跃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大众创业指数,为各省域创业活动提供科学评价和有效指导是极具理论价值和政策指导意义的.

本文基于以上现状,依据国内外关于创业指数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省域大众创业建设中现实需求,将大众创业指数四维度化,从大众创业需求指数、大众创业人才指数、大众创业服务指数、大众创业产出指数出发,构建省域大众创业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科学合理评估我国各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情况,以及找出制约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为我国各省域诊断自身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情况,改善大众创业建设活动提供方法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省域大众创业系统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环境因素对大众创业发展的影响方面基本停留在文字描述和统计分析上,鲜有研究使用系统分析工具对影响机理进行深层次刻画和揭示,因而导致研究深度不足,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14][15].省域大众创业系统本身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特性,并且该系统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并且内部结构包含许多反馈环,具有反馈控制理论的基础,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具有反直观性,因此本文拟采用福瑞斯特的系统动力模型来刻画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内部结构,研究其运行机制,为下文构建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指标体系做基础.

学术界通常将新企业的创建和成长过程作为创业的核心组织活动[16],因此立足于这一判断,本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创业活动划分为几个阶段(孕育、成长、成熟),以促进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确定该系统涉及的主要变量,从而构建省域大众创业系统因果图.

省域潜在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当其与省域创业机会有效结合时将会孕育初期创业活动.初期创业活动成长过程如同生命体,本文采用创业孵化表示其成长阶段.以省域自身条件即创业服务系统和创业金融支持系统为依托,经过创业孵化中的优胜劣汰,最终生存下来的创业企业将是成功的创业活动.本文将以上主线中涉及变量之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整合,来建立省域大众创业系统详细的动力学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得知,省域大众创业活动是一个循环过程,互相影响的因素共同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在省域大众创业活动系统中,市场、人才、服务和科技是大众创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主因果链:

1.省域潜在创业者数量→+初期创业活动数→+省域在孵企业数量→+省域成功创业企业数→-省域就业率→+省域大众创业动机强度→+省域潜在创业者数量.

2.省域潜在创业者数量→+初期创业活动数→+省域在孵企业数量→+省域成功创业企业数→+省域市场饱和度→-省域市场需求指数→+省域创业机会指数→+省域大众创业动机强度→+省域潜在创业者数量.

3.省域创业机会指数→+初期创业活动数→+省域在孵企业数量→+省域成功创业企业数→+省域市场饱和度→-省域市场需求指数→+省域创业机会指数.

从省域大众创业活动系统3条主因果链可以看出,创业活动发展过程总的是一个负反馈循环,当通过调节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使得潜在创业者增多、省域创业机会指数增大时,经过两者有效结合后将会导致成功创业者数量增多.然而当成功的创业者数量急剧增加到达一定数量时,整个省域市场将会趋于平衡达到饱和,相对会抬高省域内创业的门槛以及增加市场的竞争性,从而导致创业机会相应减少,创业者数量减少,形成一个负反馈回路.省域在大众创业活动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地通过适当外部调节,降低其负反馈性,促进省域大众创业活动的持续高速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量表设计

基于前文对创业指数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创业活动SD模型研究,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事业”为时代背景,基于大众视角,使中国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构建成为客观评估各省域大众创业活跃度、创业环境优化度、创业产出定量化的综合性指标.基于省域的混沌性假设与省域的生态群落假设,省域系统的各个要素并不能直接量化,因此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是由多功能的各类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17][18][19][20],包括4个一级指标(创业需求、创业人才、创业服务、创业产出)、8个二级指标(消费力指数、经济指数、创业人才数量、创业人才质量、公共服务指数、金融服务指数、创新产出、创业产出,如表1和图3所示).

省域大众创业指数等于F [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省域大众创业人才指数,省域大众创业服务指数,省域大众创业产出指数]

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创业是人与创业机会结合的产物,成功的创业企业家需要发现和开发创业机会.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大量关于创业机会识别以及开发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创业机会评价均处于重要的地位[21].而需求是产生机会的直接因素,因此本文将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作为大众创业指数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Timmons(2004)提出了创业机会评价框架,其中涉及八大类53项指标[22].本文将Timmons的评价框架引入中国情景,结合省域大众创业指数的概念,采用反映省域市场和经济的发展状况的省域消费力指数和省域经济指数作为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衡量指标.

省域大众创业人才指数:在创业过程中,由人才组建的创业团队往往决定着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创业人才是推动创业发展的主要资源以及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两个维度,构建省域大众创业人才指数.其中,人才质量以各省域内接受创业培训、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比例来衡量.

省域大众创业服务指数:创业服务是创业企业和创业个人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寻求外部支持,减少创业风险,取得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GEM创业环境评价标准以及周丽(2006)对创业服务研究所构建的社会服务和金融服务指标体系[23],将政府公共服务指数和金融服务指数作为省域大众创业服务指数的衡量指标.其中,政府公共服务指数将涵盖学校、政府和中介3个服务主体.

省域大众创业产出指数:创业产出成果是省域以往创业活动发展水平最直接的体现.而“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之间是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省域大众创业产出由省域创新产出指数和省域创业产出指数构成.创新产出主要以发明专利量、新产品销售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指标.而对于创业产出,学术界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指标,但最常用的指标可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24].因此对于省域创业产出指标,本文将中小企业利税、孵化器收入作为财务衡量指标,而将企业数量,孵化器数量以及电商发展情况这些能直接反映创业活动发展情况的指标作为省域创业产出的非财务衡量指标.

通过梳理与创业环境、创业活跃度以及创业指数相关的文献, 记录用于评价创业的高频指标,然后结合前文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界定,以指标代表力和解释力度为筛选依据,最后拟定了35个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指标,详见表2.

(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大众创业指数基于我国31个省域进行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1)为确保各省域之间的数据彼此之间具有可比性,本文对初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采用无量纲化消除初始数据量级和数量级的影响;(2)为了确保预处理后数据的质量,本文还对预处理后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检验;(3)本文采用分层次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大众创业需求、大众创业人才、大众创业服务和大众创业产出的主成分并计算各一级指标得分,然后运用变异系数法对4个一级指标进行加权,最后获得各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总得分.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一)数据收集

根据本文初始指标数据的不同来源,可以将本文的指标数据分为客观指标数据和主客观结合指标数据.客观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种统计年鉴的标准统计数据.数据来源有:2015年各省域统计公报、国家统计数据、各类统计年鉴,以及ESP等专业机构的数据库.主客观结合指标数据,是以一定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数学方法处理所得或者通过现有的一些排名结果结合专家打分的方法形成的指标.

本文为了保证预处理后样本数据质量, 进行信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的数据显示:样本数据的Cronbach´s Alpha值全部在0.8以上,可信度较高,并且KMO值全部在0.65以上,效度检验合格.因此,标准化的样本数据能够用于大众创业指数实证研究.根据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对每一个一级指标进行了主成分提取,提取结果见表3.

(二)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排名结果

各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大众创业人才指数、大众创业需求指数、大众创业服务指数和大众创业产出指数得分排名情况,如表4所示.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各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总体较高,并且大众创业服务与大众创业人才供给均基本满足各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的需求,而大众创业产出指数最能切实反映当年省域创新创业活动发展的实际情况,故对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得分影响较大.为了区分我国31个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情况, 根据各省域得分情况,将我国31个省域划分成为3个区域:上游区(1-10位)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河南、福建;处于中游区(11-20位)依次是安徽、辽宁、湖南、湖北、河北、重庆、陕西、黑龙江、江西、吉林;处于下游区(21-31位)依次为云南、广西、贵州、山西、内蒙古、甘肃、海南、新疆、宁夏、青海、西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依据中国31个省域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从大众创业需求、大众创业人才、大众创业服务和大众创业产出4个维度,对各省域大众创业关键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大众创业指数总体呈现东、中、西三层阶梯形分布,“中国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排名”和“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吻合度较高(见表5).中国省域大众创业指数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成效显著,处于排行榜第一阵营;中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成效较好,处于排行榜第二阵营;西部地区的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较为缓慢,处于排行榜第三阵营.研究表明,东部区域的各个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成效显著,且稳定处于排行榜前列,但是对比2015年东、中部创业指数得分,发现东、中部地区之间差距缩减;中部地区是典型的内陆地区,虽然其对外开放合作相对于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科教文化基础、较高的自然资源禀赋、高品质政府服务,使其大众创业指数得分增长速率要高于东部省域,预计中部地区的大众创业活动发展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西部地区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整体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较弱,究其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的创业投入产出比较低.然而处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呈现“一枝独秀”的景象,排名位于第8,处于“第一梯队”.四川省排名较高是因为其三线建设沉淀了大量的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与创业人才,并且“一带一路”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为其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在当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各省域如何快速有效启动创新创业动能尤为关键.

2.省域创新创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创业相关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研究结果显示,“省域大众创业产出指数”与“省域大众创业指数”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省域大众创业产出指数”与“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之间契合度较低,例如:在“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各个指标得分中,四川省、河南省、湖南省等的“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与“省域大众创业产出指数”之间排名差异较大,契合度较低.“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是省域的大众创业需求、服务、人才等三类创业相关核心要素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发展的结果,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和政府、供给与需求、科技与经济、体制与机制、改革与开放等关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结果.直辖市重庆的“省域大众创业人才指数”排名高居第8位,海南省的“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高居第7位,但是因为重庆市与海南省的其他两个维度的创业要素得分较低,三者不匹配,致使两个地区的“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最终得分较低,排名不高.因此,省域要想创新创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促进创业相关各要素协调发展,提高创业投入产出比.

(二)促进省域大众创业的建议

1.东部沿海省域.(1)沿海省域应当加强市场经济调整,立身区位优势促进创业国际化发展,提升创业机会,扩大省域市场对创业企业的容量;(2)改善大众创新创业环境,聚焦“双创”生力军,加大政策的精准支持,全面提升省域大众创业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改善创业融资环境;(3)三线融合发展,提高人才数量与质量:加强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促进自身人才发展;与中部地区合作,吸引国内创业人才;加强对外开放,着重推动海外留学生创业

2.中部省域.(1)增强自身与东部沿海区域的经济联系,紧抓“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增强自身对外开放性与经济实力;(2)结合自身教育发展优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中部地区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创业文化氛围,并且推进“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面积,全面提升省域大众创业人才数量与质量;(3)基于开放、协调、融合、共享的原则,搭建契合“双创”特点的大众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双创”提供良好保障与有力支撑,从而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3.西部省域.(1)加强地区产业发展,克服西部地区产业布局狭隘,核心竞争弱的不足,为西部省域大众创业活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2)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提高和扩大各项扶持创业的补贴标准及对象范围、提升公共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措施提升政府对大众创业的扶持力度;(3)着力发展西部创业投资,改善西部企业融资环境,为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安全的资金服务;(4)推广创业教育、宣传创业知识和研究创业管理,改善西部创业教育落后现状.

[参考文献][1] Hodgetts R M, Kuratko D F. Wiley Pathways Small Busi鄄ness Management Microsoft Project Manual[ J ]. 2007(1).

[2] Hall J C, Nikolaev B, Pulito J M, et al. The Effect of Per鄄sonal and Economic Freedom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Evidence from a New State Level Freedom Index [ J ].American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2013(1).

[3]孔非.《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3-2014》出炉[N].长春日报,2015-01-13.

[4]潘剑英,王重鸣.创业指数研究述评与展望[ J ].管理现代化,2014(2).

[5]池仁勇,朱非白.城市创业环境指数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实证[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

[6]谢胜强,陈盈盈.基于专家调查和因子分析方法的上海市创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数研究[ J ].科学管理研究,2008(6).

[7]刘宗让.浙江创业活动活跃度比较分析[ J ].商场现代化,2008(30).

[8] Oliveira J Z, Alves R P. The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as a Tool for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s[ C ]. Gabinetede Estratégia e Estudos, Ministério da Economia e da Inova觭觔o,2010.

[9] Acs Z J, Szerb L, Autio E. National Systems of En鄄trepreneurship [ M ].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Index 2014.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39-63.

[10] Boa N.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and Its Impact o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M]. NowPublishers Inc,2013:143-248.

[11]张秀艳,孟宪春.创业资本和创业发展的区域特征———基于创业发展指数(CEDI)的实证研究[ 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

[12] Acs Z J, Szerb L.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GEINDEX) [ J ]. Foundations & Trends in Entrepreneurship,2009(5).

[13]王亚东,单鹏羽.基于我国最佳创业城市的地区创业指数分析[ J ].金融经济,2015(6).

[14]崔祥民,江南.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业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华东经济管理,2013(11).

[15]赵涛,刘文光,边伟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群落运行机制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6).

[16]李博.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业活动机理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

[17]尹清杰.影响成功创业活动因素的国际比较和指数分析[ J ].经济论坛,2014(5).

[18]谭远发.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的影响因素及绩效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9]李华晶,张玉利,王秀峰,姚琴.基于CPSED的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12(3).

[20] Ndubisi N O, Angur M G, Nataraajan R. Innovative A鄄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Two Factors to En鄄hance“Quality of Life”[ 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鄄trial Marketing,2014(6).

[21]张红,葛宝山.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现状述评及整合模型构建[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4).

[22] Timmons J A, Spinelli S. New Venture Creation : En鄄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J ].Andi,2010(6).

[23]周丽.GEM框架下珠三角欠发达城市创业环境研究———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J ].特区经济,2006(11).

[24]余绍忠.创业绩效研究述评[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2).

[责任编辑:林俊宏]

大众创业论文参考资料:

大众创业万众论文

大学生如何创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大众文艺杂志社

大众文艺投稿

创业论文

此文结束语,该文是大学硕士与大众创业本科大众创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大众创业和实证研究和模型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