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美术馆硕士论文范文 和王南溟:我在喜玛拉雅美术馆最遗憾的一件事类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美术馆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23

《王南溟:我在喜玛拉雅美术馆最遗憾的一件事》

该文是美术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王南溟和美术馆和喜玛拉雅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从2006年我为喜玛拉雅美术馆(当时是证大现代艺术馆)有争议的作品进行辩护后,就在这个美术馆做起了顾问,直到2018年在这个美术馆内部出现的“造像深处”展风波,并在为策展人的权利辩护声中离开,像是注定了我在这美术馆中的进与出都与某种辩护行为有关.我策划的展览也可以说是辩护型展览,“为辩护而策展”,经过这么长时间下来,确实成为了我的策展理由,并构成了我大多数展览中的主调和方法论.有争议的、在边缘处的、不被叫好的,甚至被认为是差的,还有被遗忘的历史和新起点的艺术话题等,都在我不太热衷于策展的性格中被策划成了展览,可以这样说,它们几乎成了我的“非辩护不策展”的例证.

“转向抽象:1976—1985上海实验艺术回顾展”就是一个辩护式展览. 2008年,当它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呈现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现存资料的回顾展,而是对几乎遗漏的一段历史的考古挖掘,也是对当时中国现代艺术史阶段划分和现代艺术原理讨论中流行说法的一种纠正,也导致了更多的中国现代艺术史研究的角度和史料的收集、展开.

在“转向抽象:1976—1985上海实验艺术回顾展”呈现之前,是两位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汇合起来就是关于1985年前的上海的六个展览,它们分别是野蔷薇、十二人画展、草草社、三友画展、1983年阶段绘画实验画展、六人联展及其个别艺术家展为线索的展览史研究.两位学生在很少的文献资料的情况下,对那些艺术家作采访而成口述材料,并进行口述与口述之间的参照,课题范围设定在1976年以后的上海绘画与抽象画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中,这些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及后来被称作综合材料的绘画.

项目在2008年喜玛拉雅美术馆呈现,但是相关研究却花了两年多时间,作此研究的两个学生的名字是不能被遗忘的——曾玉兰和于佳捷.我作为一个框架的提供者,如果没有这两位学生的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我的框架也是出不来的.有关这些展览的研究文章、评论,艺术家访谈都在当时的展览图录中.开幕第二天做了全天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史写作方法论”的论坛,上午范迪安主持,下午我主持.这些资料有些在杂志上发表了,就是至今还没有结集出版.当然,这个展览在当时也引来一些争议,其中一个是认为不全面(这是最容易说的一句话),但不全面是肯定的,这个展览不是一个全面展,全面的提法本身就是一种业余的提法.展览就是一个开始,并且提示了如何做艺术史展览的方法论,即设定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和艺术史理论叙述角度选择的重要性,还有就是针对艺术史学的上下文找到它的突破口的重要性.所以,艺术史需要不断地重写,既是这个展览的前言,也是艺术史写作的真理.

可以说,十年之前在喜玛拉雅美术馆的“转向抽象:1976—1985上海实验艺术回顾展”,第一,是美术馆的原创学术;第二,它是一个专题史的研究,即上海的抽象绘画是如何形成的.当然,这样的展览在当时就有了很多延伸的课题,可以进一步发展.比如,1976年之后的上海早期抽象(后来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年代划分中又被我概括为上海早期抽象)与上海民国时期的现代绘画的关系是什么.当时有人批评这个展览时还举例说为什么没有把吴大羽放进去,提出意见的人显然是在说,没有吴大羽,那么这个展览就缺了代表性,但如果回到我们的研究范围中就可以知道,我们研究“文化大革命”后成长,或者出现,或者成熟起来的上海早期抽象,与民国时期的上海老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范围,或者说拿吴大羽作品未出现在展览中来批评这个展览,只能说明他本人并不知道研究的方法论和展览的方法论.

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还有很多.比如,这个展览中的内容与上海美专的关系可以研究,展览中由于参展艺术家出于上海戏剧学院的比例特别高,从而被概括出“上戏现象”,在“上戏现象”中,这些艺术家是如何受到民国以来的老艺术家的影响,法国派(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等现代绘画)因素是如何在“转向抽象”展中使得这些艺术家的绘画语言发展到抽象,然后开始“线”或者“面”的抽象表达.像闵希文这样的老艺术家对上戏学生的影响经常被提出来,闵希文只是上海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一个案例,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更大的研究课题,即上海现代艺术教育史的研究.

研究需要层层推进,而对美术馆来说,需要收藏和陈列并且巡展或者组织成各种不同的新角度的展览.2008年,这个展览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后,我就希望证大集团能够拿出一小部分资金对这个展览进行整体收藏.尽管在当时很少人有这样的意识,认为这些作品是重要的,而且市场价值也没有被挑起多少,但这个展览确实是“85新潮”之前的上海抽象绘画的较全面而且是课题式的呈现,艺术家封存的老作品被晒出来,作品都在展厅,收藏起来很方便.但2008年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始花钱把证大现代艺术馆改装为“艺术超超市”,还做艺术基金来操作艺术市场,结果亏惨,而就没有想到当时无论如何也应该省下一些小钱把这个展览整体收藏.如果当时整体收藏了这个展览,那么,喜玛拉雅美术馆就可以有一个常设的收藏厅.收藏了这段艺术史的主题和这部分作品后,不管是来自国外还是国内的学院派,都可以为他们提供这一段时期的藏品,以供他们研究,艺术史的写作也就多了一个喜玛拉雅美术馆的视角,以区别于其他一些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收藏和展览机构.同时,也不需要那些研究者来找我了解这个展览的情况.但是情况正好相反,这个展览如此多的学术成果到现在还没有结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学术眼光面前,似乎生意人的头脑往往是滞后的,一个已经到手的品牌却在手中滑掉,也滑掉了喜玛拉雅美术馆足以能领先其他美术馆的内容.

因此,当我们都在讲美术馆的研究展和收藏如何建设的时候,“转向抽象:1976—1985上海实验艺术回顾展”给我留下了在喜玛拉雅美术馆最遗憾的事.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一憾,再做难回.

美术馆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王南溟和美术馆和喜玛拉雅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美术馆本科毕业论文美术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