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学科建设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跟毕节地区彝汉双语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方法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科建设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3

《毕节地区彝汉双语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是学科建设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彝和学科建设和双语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科建设关系到国家双语教育政策以及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落实.在文中就立足于贵州彝学现状,结合毕节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彝汉双语学科建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双语学科少数民族地区方法

  贵州是中国彝文典籍分布和收藏最多的省份,而毕节地区的彝学学科一直在我国彝文典籍的翻译、整理和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担负着我省彝族文化传承重要使命的同时也为黔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学科建设理念及各方面的原因,毕节的彝学与众多其他学科一样,在人才培养、成果产出及服务社会等方面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我们在借鉴国内外民族学、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经验的同时,立足贵州彝学现状,结合毕节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设思路与方案.

  一、毕节地区开设彝汉双语学科的必要性

  (一)形势所迫

  双语教育是一种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用的教育系统.[1]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民汉双语教育已摆在当下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凸显位置.国发[2015]4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决定》、国发[2013]86号《国务院转发教育部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等明确规定了国家发展民汉双语教育的重要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倾斜政策.双语教育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最好途径.[2]全国彝区彝汉双语专业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彝族人口接近1000万,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重庆,只有四川实行了全日制本科、专科层次的招生.一是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重在培养学术型人才;二是西昌学院彝族文化学院,重在培养师范类型人才.而仅此两所的培养无法满足全国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云贵的彝汉双语教育滞后四川.[3]毕节地处滇川黔结合部,是贵州彝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藏羌彝文化产业”核心区.毕节地区彝汉双语教育比较零散.毕节有彝学研究传统深厚的毕节市彝文翻译中心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但两者没实习招生,因此其研究优势很难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学科优势.

  (二)现实所迫

  当下西南彝区主要处于高寒山区和牧区,彝族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的乡、村如今还找不上一个初中毕业生.而且在城镇化的背景下西南彝区乡村社会发生剧烈变化,贫困、吸毒、贩毒、艾滋病等已成彝区重大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走政府治理模式外,可能还走文化自救模式比较科学.文化自救模式是社会内在治理的方式,也只有文化治理才能真正到达治本之目的.大家认为这些问题的治理急需一批既懂彝语又懂汉语的彝汉双语专业人才,走文化自救的模式才是长久之计.因此我们认为西南彝区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治理的需求,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需要一批扎根彝区、能吃苦耐劳、能懂彝汉语言、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的彝汉双语人才.

  二、毕节彝汉双语学科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一)坚持“系、所、馆”三位一体的机构设置

  国际民族学、人类学一般采用“系、所、馆”三位一体的教学和科研模式,“系”即教学系,“所”即研究所,“馆”为博物馆.我国高校在民族学(人类学)的机构设置上一般都采用三者合一的模式,如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都采用此建设路径.比照以上学科建设的模式,毕节地区的彝学学科的机构设置也应该包括“彝族语言文学系”、“彝学研究所”、“彝族文化博物馆”三个部分,而“系”应该是“所”和“馆”的基础.目前,毕节地区已设有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和“彝族文化博物馆”两个机构,缺少“彝族语言文学系”,建设此教学系的重要性也因此而明显.

  在学科分类上,彝族语言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子学科,因此,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在人文学院下重新设置“彝族语言文学系”,再结合“彝学研究院”和“彝族文化博物馆”,它们将形成学、研、教相结合的合理学科布局:

  三者的设置与结合,将进一步发挥“彝学研究院”和“彝族文化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充分发挥彝学学科的重要作用.

  (二)系与专业建设

  在与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西昌学院、红河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等兄弟院校彝学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术资源和毕节市彝族历史文化的特点,我们建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文(学)系现阶段的名称和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彝族语言文学系”(简称彝文系)兼顾贵州彝文典籍丰富的历史事实(拥有中国60%的彝文典籍)和文学发达的现状,紧扣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目录,在支持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发展的前提下,谋求自己的学科地位和发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语言文学系在近期内应该设置“彝族语言文学”、“彝文古籍”、“彝族文化遗产”三个本科专业,寻求与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西昌学院、红河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等彝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的差异化定位和发展,为我校彝学学科方向的凝练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以上三个专业中,“彝族语言文学”是“奠基”专业,“彝文古籍”是“安身”专业,“彝族文化遗产”是“立命”专业,三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与互补将为树立我校彝学学科的特点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三个专业的生源也将会得到充分的保证.

  (三)系与学科建设

  专业虽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但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学位体系才是学科建设的真正目标,此体系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唯一途径.“中国语言文学”是我校最早、最有实力的学科之一,也最有希望在近期率先获得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突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科发展的瓶颈.“彝族语言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子学科,若在学校、人文学院的支持下,在开始招收本科专业的前提下,我们有望与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拥有彝学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的兄弟院校合作,率先在我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的工作,为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与建设积累教学和科研经验,为我校现阶段的学科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四)分类发展,学科协调

  考虑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彝族文化博物馆”和我们建议的“彝族语言文学系”分属不同单位的实际,加上“彝族语言文学”只能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支持下得到建设和发展,学校有必要通过设置学科特聘教授或者学科领军人等高层次学术职务的方式,在大量引进人才的前提下,利用特聘教授和学科领军人物等高层次人才的学术能力、社会影响,整合、协调、提升、推动整个学科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系、所、馆”三位一体的学科理念与学术潜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及社会服务奠定牢固的制度和专业基础.

  三、结语

  彝汉双语教育在西南彝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节是贵州彝族文化的重镇,毕节彝汉双语学科及专业的建设对毕节地区进一步落实彝族文化传承传播、彝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学科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新农村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此文总结:上文是关于学科建设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彝和学科建设和双语相关学科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