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新闻学专业方面论文怎么写 跟融媒时代我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闻学专业范文 类别:学士论文 2024-01-23

《融媒时代我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本文是新闻学专业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新闻学专业和人才培养和媒时代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严励 张悦

【摘 要】 我国新闻教育起步较晚, 专业教学沿袭传统学科模式, 教学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融媒时代. 新闻教育亟需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 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工作, 多方联动建设适应融媒时展的新型的延伸性实践教学.

【关键词】 融媒时代; 新闻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MSJG2015002) 资助计划阶段性成果.

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知识和具体新闻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 媒介融合时代, 新闻学的专业性质和未来的职业取向都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新闻学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科理论学习, 而要广搭平台,建设延伸性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理论扎实、 本领过硬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然而, 无论从宏观的学科建设层面, 还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层面, 我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 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困境分析

为新闻媒体培养和输送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自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至今, 我国的新闻教育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新闻教育硕果累累, 却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 新闻教育依附传统学科, 专业教学沿袭传统模式

新闻教育最早是依附于其他传统学科而存在的, 采取在其他学科下开设专业课或选修课的方式. 19世纪末期, 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设新闻专业课程、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商学院开设新闻选修课程等. 我国最早成立新闻学院的高校是复旦大学, 其新闻教育的发展可追溯到1924年在国文部开设的 《新闻学及现代政治》 课程, 随后在国文部附设 “新闻学讲座” , 在国文部扩充为中国文学科后, 又在其下设立新闻系, 1988 年新闻系扩建成为独立的新闻学院.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较早形设新闻教育课程的高校之一, 其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文学院先后开设的编辑出版、 播音主持和广告学专业, 2002 年正式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年前后,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逐渐建立起专门从事新闻人才培养的新闻院系.

早期的新闻从业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 新闻教育者大多拥有其他学科教育背景或新闻从业背景. 在原有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新闻学教师普遍借鉴我国文学、 历史学等学理性较强的学科教育教学模式, 多采用讲授法等教师主导课堂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以课堂知识讲解为主, 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的能动性. 新闻学科建设初期, 新闻实务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依赖于有新闻从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和从事新闻工作的教师, 实务课程教师的业务能力强, 理论功底相对较弱, 课堂教学以技能培训为主, 理论传授不足, 导致业务教学片面化, 与理论教学脱节.

(二) 新闻教育与业内脱节, 教学实践滞后于融媒时代

进入新世纪后,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发展势头迅猛, 但教育取向单一、 培养模式僵化、 理论范式陈旧等问题仍然突出.

一方面, 我国的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相脱离. 作为兼具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的应用学科, “全媒型、 专家型” 的复合人才是新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当前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高校普遍重视传统的专业理论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实务技能. 课堂上, 学生被动接收教师单向传授的知识内容, 从而完成 “识-记” 的学习过程. 容易造成学生专业知识扎实、 动手能力薄弱, 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 我国的新闻教育与融媒时代相脱离. 近几年, 媒介融合愈发深入, 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界限早已打破, 同时新媒体技术不断升级, 数据挖掘、 VR技术等不断赋予新闻报道新的形式与内涵, 这些变化都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新闻传播格局. 传统教育模式局限于课堂, 难以与最新的业界动态接轨, 培养出来的新闻专业学生远离真实的新闻传播语境, 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很难达到当代传媒行业的要求, 新闻专业人才输出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 我国新闻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分析

新闻教学活动是知识内容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传播过程, 也是在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下,新闻教育与新闻传播生态融合的互动过程. 现实语境下, 媒介生态格局急速变动, 传统的新闻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融媒时代. 新闻教育与社会环境的脱节投射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就表现为新闻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完善, 专业实践空间不足

进入新世纪以来, 媒介融合进一步加强, 但是为日新月异的媒介发展提供原动力的新闻教育仍以传统实务教育为主 — —课程主要围绕新闻史、 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三大部分进行设置,与时代和传媒行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新闻实务课程主要围绕采、 写、 编、 评四项基本功设置, 对业界亟需的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文本制作及新媒体创意等方面的人才重视不够. 各专业课程彼此独立、 缺乏宏观意识; 传统实务教学比重过大、 忽视新媒体人才培养; 实训课程偏少、 实践空间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对与时代接轨的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 专业实践空间不足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宏观认知层次、 知识转化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 我国高校大部分新闻专业实践主要依赖于课堂实践教学、 校内媒体实习和校外实践基地锻炼等方式, 都或多或少存在实践层次低、 培训不系统、 社会接轨弱等问题. 能否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提供一个开放性、 系统性的实践平台, 构建新型的延伸性实践教育模式, 实现理论与实践联动的人才培养,应是我国新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也将会成为推进适应新闻业变化的新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 新闻教材陈旧, 理论更新缓慢

作为新闻教学环节中的知识信源, 教材内容直接关乎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范敬宜教授曾将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为 “三化” , 即新闻教材老化、 新闻理论西化、 研究方法玄化. 比如在国内主流新闻学教材中, 介绍新闻学主导理论时多以施拉姆等学者的著作 《报刊的四种理论》 为基础, 实际上国内外已经有学者对该理论进行批判和讨论. 但 《报刊的四种理论》 仍是当前课堂中新闻理论教学的主流, 这些批判与讨论很少有教材论及.[1] 新闻实务教材需要辅以大量的新闻实践案例, 受完成周期影响, 教材中提供的新闻报道素材往往跟不上新闻活动的现实变动, “旧” 闻案例在教科书中屡见不鲜. 另外, 学界研究与新闻教育都注意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不过在与具体教学的结合方面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内容方面, 与新媒体相关的教材多立足宏观, 描摹其发展图景, 但由于新媒体发现迅速与教材更新缓慢之间的矛盾,教材所描摹的新媒体状况与新媒体发展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难以做到实时阐述. 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更多依赖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入新鲜的新媒体技术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进行新媒体技能应用训练.

(三) 教学实践滞后, 偏离传媒生态

由教师主导的教学实践是新闻教育的核心环节, 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新闻教育能否贴合真实的新闻传播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闻专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师资力量薄弱成为我国大部分新闻学院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新闻学教师普遍具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且大多一出校园就直接走上讲台, 缺乏足够的媒体一线工作经历. 总体上, 新闻专业师资呈现理论研究人才多于教学实践人才, 高学历人才多于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才的局面.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理论思考和学理讲解, 对业界现实的把控和阐释能力薄弱, 无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质量高、 效果好的新闻实践训练, 而理论知识恰恰需要依靠大量的专业实践训练进行巩固和延伸. 这就导致培养出的新闻专业学生虽然接受了专门的新闻学教育, 但仍旧难以避免一毕业就落后于业界人才需求的情况.

在当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独立, 缺乏课程融合观念成为普遍现象 — —教师多立足新闻学科重点讲解专业相关知识, 难以兼顾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和糅合. 同时, 专业不断细分现实下的课程设置也使各个新闻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应有的融通性. 任课教师更加注重所任教科目的教学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 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之间、 必修课程与专选课程之间则难以实现脉络化联动. 教学实践中, 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进行节点连接, 帮助学生构建以新闻学为中心、 多学科彼此交叉的专业知识网络应是题中应有之意.

三、 构建延伸性实践教学模式

媒介融合改变了我国新闻传播的生态环境, 新闻人才的社会需求也产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是 “专业新闻媒体所需的人员结构出现变化, 特别是对新闻采编人才的选拔越来越多地由以往侧重于新闻传播学科转向更广泛的学科领域” , 二是 “随着新媒体的盛行, 非专业新闻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出现了高涨的趋势” .[2]面对新闻教育与融媒时代人才需求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脱节等问题, 亟需改革传统的新闻人才培养理念, 构建符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实践教学模式, 拉近教学环境与就业环境之间的距离.

(一) 改革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新闻教育要紧紧围绕大学教育目的和新闻实践变化, 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3] 如何合理配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一直是新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针对当下复合型新闻人才的社会需求, 新闻教育应当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一方面, 新闻专业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 面对融媒时代深化发展的现实, 应推行适应新闻传媒行业变化的新闻教育. 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多学科基础培养, 在吸收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继续深化新闻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使学生既拥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比较宽广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 要打破以往理论教学突出、 实务课程实践性弱的旧有教学格局, 重视实务课程配置, 提升专业实践训练效果, 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以实现新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 培养出专业理论扎实、 媒介技术应用能力强、 具备多学科知识底蕴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此外, 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多维度、 多层次的综合结构, 根据不同的社会定位, 各个高校会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不尽相同. 新闻教育要适应学科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 也要适应各个高校的具体发展定位, 体现专业培养特色, 突出院校特色, 有针对性地培养新闻专业人才, 更加符合 “互联网+”环境下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媒介发展要求.

(二) 改革业务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是新闻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不过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新媒体的发展形势. 除在课程方面增加新媒体内容之外, 更需要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树立宏观的学科意识, 融会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 同时能够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紧跟业界发展动向的实践教学工作.

首先, 树立大传播观, 增强宏观学科意识.媒介融合要求高校向业界输送大批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 新闻学专业却在不断细分, 专业纵深发展就会与新闻工作需求之间产生矛盾. 教师应打破任教课程的局限, 在宏观的学科理念指导下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 可以在授课时将其他的新闻专业课程, 乃至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引入课堂, 提升课程体系交叉性,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宏观的学科概念, 打好坚实而广博的学科基础.

其次, 把握业界动向,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新媒体内容不断增多的课程设置上来看, 我国新闻教育正努力贴近媒介发展前沿. 教学活动应立足但不局限于既有的课程教材, 这需要教师通过业界实践、 专业进修等方式额外充电,并且在工作之余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媒介动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才能真正做到及时把握媒体发展的最新形势, 也才能化整为零地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将课堂教学与业界动向进行实时联动.

再次, 巧用 “微” 传播, 构建 “微” 课堂.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手段以其便捷、 互动、 亲和等特点进入了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能够敏锐感受时代精神、 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新闻专业教师应站在时代前沿, 充分利用这些现代传播媒介, 配合慕课、 微课、 UMU教育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与学生建立起互动、 移动、 能动的 “微” 课堂. 新型 “微” 课堂通过运用微传播媒介, 帮助学生见微知著地感知传媒发展动态, 进行专业实践训练, 也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互动形式, 及时接收教学效果反馈.

(三) 全面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新闻理论从实践中来, 自然要回到实践中去, 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需要在现实的传媒环境中加以固化和提高. 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积极构建校内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动的全媒体实践平台, 为新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媒体实践机会. 校内实践平台主要是依靠校园媒体来模拟新闻生产活动, 根据传媒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分工, 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新闻的采写编工作, 再根据校报、 广播站、 校电视台以及新媒体运行中心等不同类型媒体的需求, 进一步加工成各类新闻产品. 校内媒体的主要支撑包括高校宣传部门主管的新闻媒体和团委主抓的传媒类学生社团. 搭建校内媒体实践平台的时候要紧紧依靠这两部分,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迈出理论指导实践的第一步.

校外实践平台能够提供比校内实践平台更加系统的实践能力训练, 是对学生进行新闻专业实践训练最重要的途径. 高校应在理顺专业教学与专业实训之间关系的前提下,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校企合作, 发展一批类型多、 质量高的实习单位, 打造能够帮助学生强化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的专业实践渠道. 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还包括施行学校单位联合培养计划, 不仅要建立合作媒体定期讲学制度, 请参与联合培养的媒体相关部门负责人、 业务精湛的一线媒体人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开办讲座, 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更要结合合作媒体的业务发展, 为大三、 大四的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就业针对性的实习机会,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新闻媒体的见习、 实习中去.

高校的新闻教学工作要立足教育实际、 拓展实践空间, 及时把握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动态. 校内实践平台通过模拟新闻媒体的业务操作, 帮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 校外实践平台则以真实的传媒行业生存现状加速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提高新闻专业学生就业优势, 缩短就业适应周期. 校内外实践平台的联动发展推动高校建立开放性、 延伸性的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能够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 搭建一座向业界培养和输送优秀传媒人才的桥梁, 以传媒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做好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注释:

[1]胡钰, 虞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国际新闻界, 2016 (08) .

[2]蔡雯.新闻教育亟待探索的主要问题[J].国际新闻界, 2017 (03) .

[3]黄旦, 王辰瑶.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学 — —学术对话录[J].新闻记者, 2016 (07) .

(作者: 严励,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授; 张悦,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师)

责编: 周蕾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本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经典新闻学专业专业范文可作为新闻学专业和人才培养和媒时代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闻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