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语文课堂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让质疑问难意识在语文课堂流淌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文课堂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24

《让质疑问难意识在语文课堂流淌》

本文是关于语文课堂类学术论文怎么写跟质疑问难和质疑问难意识和课堂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孙小红

【摘 要】学习的过程起于疑,学生只有具备质疑问难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3-0102-02

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记忆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解惑答疑的过程.在探究、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获得能力,而探究源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只有会发现问题,才能进一步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丰富的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体验情感——激发质疑问难意识

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质疑就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质疑的前提是思考,思考的目的是学习,纵观人类历史,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正是拥有了这种质疑问难的精神,最终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居里夫人,她小时候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与众不同.当老师告诉学生:一个放满水的杯子里如果加入一颗小小的石子,水就会溢出来,而如果放一条鱼,那就不会有同样的事发生.多数孩子相信了老师的话,而居里夫人亲自做了一个实验,发现结果与老师讲的完全不同.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有这种质疑的意识,才能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成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二、营造氛围——给质疑问难创造心理条件

学习要宽松、的环境,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破除“师道尊严”的思想,改变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老师面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质疑问难的意识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成长起来.

例如,《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些这样的问题:“青蛙用什么方法钻到泥土里过冬的呢?”“蜂巢是什么样子的?小蜜蜂是怎么藏蜂蜜的呢?”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还会影响课文的学习效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要不理睬,而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以解决,以保证有效地利用课堂学习时间.

又如,在教学《桂花雨》一课中,一开始就有个学生提出:“难道作者家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真的比任何地方的桂花都香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已经深入到文章的中心,而如果老师此时讨论,肯定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肯定了他的提问后,告诉他 :“能不能在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课文的时候再提出呢?”他欣然答应了.在讲读课文时,这个学生再次提出了上面的问题.笔者及时表扬了他,并强调 :“你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可以做到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在接下来的课堂上,笔者惊喜地发现又有一些学生在深入思考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带动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课堂也变得更加活跃了.

两相比较,问题虽然都出自学生之口,但是在处理上就不同了.前者教师不否定而是引导,不仅没有伤害学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处理是适当的.后者与教学有密切的联系,教师的肯定与指导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质疑水平也随之提高,还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师生的配合使课堂更和谐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恰到好处,实现了教学相长,激活了课堂教学.

三、教给方法——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句话从侧面表达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但有时,学生为了表现,所提的问题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解答,没有真正进行思考,这时就需要老师教学生学会怎样质疑.

1. 抓课文题目质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

一篇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这篇课文的核心所在.如《军神》一课,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军神”是什么意思?谁是军神?人们为什么称他军神?在抓住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此时,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心中真正的疑惑所在,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抓重点词语质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读懂文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质疑.如《泉城》一课,珍珠泉的泉水是从地下网上“涌”的,五龙潭的泉水是五处泉水“汇注”而成,黑虎泉的泉水是从“老虎”口中“喷吐”出来的,而趵突泉的泉水是从地下往上“冒”的.教学到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其中的一些动词,学生很快便会质疑:“涌”“汇注”“喷吐”“冒”这些词有什么区别?能相互交换用吗?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平时的观察所得,以及借助词典的解释,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3. 抓看似矛盾处质疑,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此时就应该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抓住这些矛盾点,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中心.如《麻雀》一文中,作者把从树上飞下的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麻雀和石头在重量上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石头”恰当吗?笔者趁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此时老麻雀面临的情况,感悟到老麻雀义无反顾,毫无畏惧,面对敌人,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孩子那无畏的母爱.由此,文章的中心也得到突破.

又如,《草地夜行》中,“我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既然是“无边的黑暗”,又怎么能“看见一条光明大路”,这句是否前后矛盾.通过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方理解,懂得老红军没有白白牺牲,他给了小战士无穷的力量,使他看到了希望,心中豁然开朗.

4. 抓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

如教学《闪光的金子》一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质疑:题目是《闪光的金子》,按道理应用大量的笔墨写记金子的耀眼夺目,为什么写的都是“徐虎”?使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

5. 抓教材中的争议点质疑,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落花生》一文,作者对花生的赞美,对苹果和石榴的贬低,学生觉得这是有偏见的.苹果和石榴长得好看,这是大自然赋予的,而且也不是缺点,这样比较贬低他们有些不公平.再说,天生的外表美又不是件错事,石榴不光外表好看,果肉更是晶莹透明.而苹果也是不光外表美,且果肉鲜美,令人流连忘返.所以说,内心美、外表也美比只有内心美、不见外表美更会令人便佩服,更值得学习.作者不能从片面的眼光去看待、去比较.而应想到在今后的社会中,需要的是具有两者兼备的人.由此可见,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深入的提高,他们不拘泥于一种答案,努力激活思维,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

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解惑的步骤,这样的教学最终使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感情、思路或特色,继而进行积累、内化.这样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于丽娜.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2] 曹锐.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学习[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26).

(编辑:杨 迪)

语文课堂论文参考资料:

语文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语文天地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天地杂志社

中学语文杂志社

小结,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质疑问难和质疑问难意识和课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语文课堂本科毕业论文语文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