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文教学相关论文例文 与少教多学对中学语文教学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文教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9

《少教多学对中学语文教学》

本文是关于语文教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中学语文教学和启发和浅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不知何时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被冠以“满堂灌”,是教师在大学学习时被教授们精采的“教”“授”所“熏陶”,还是当自己走上讲台后迫不及待地想把所学一鼓脑儿地“献给”学生,一天到晚备课、准备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习惯于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带学生“穿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被称为夫子门生的语文教师,是否忘了夫子的谆谆教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关键词】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症结与现状 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53

一、关于“愤·悱”观

《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不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本意是要求教师在学生苦思不得其解时,帮助他弄明白,在心里明白想说又说不出来时,帮助他说出.此时,学生的状态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启发.“举”:列举,“一”是起点,“反”是过程,“三”是结果,“举一反三”是学习的基本要求,更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不复”就是不接着往下教,对原认知进行探究,即复习旧知,这个环节扎实了,再来“反三隅”.“愤—悱—不复”构成了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愤·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复”则是教师的教学取向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起点在这里,教学的核心价值也在这里.少教多学,自我体验,自学与指导的统一,这是中国古代早就成型并使用的智育方法,老师要扮演的是“自学指导者”“自学促进者”“自学帮助者”的角色.

二、症结与现状

症结1: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症结在于,教师备课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自己怎么教,而不是学生怎样学.语文学习本应以学生的原始阅读体验为基础,离开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的针对性也随之丧失.

症结2: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靠习得,且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标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

症结3: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改变过去“以本为本”的教学,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理念,走上了所谓“回归生活”的道路,把教学时间花在了千奇百怪、无休无止的拓展延伸上,他们不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而是对文本走马观花,随意处置,甚至仅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完全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浸润与体验,导致语文课缺失了“语文味”,甚至异化成了其他的课.“愤·悱”观告诉我们:教室,应从“讲堂”变为“学堂”,教学,应从“教师教,学生学”变成“教师教会学生学”,教材,不再是“教的材料”,而是“学的素材”.语文课应姓“语”,才有语文味.

三、教学生成与共鸣

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同步共振,关键在于处理好语文教学四种思路之间的关系.备课与施教时,关键要抓住学生思路这个主体,这不是说不需要钻研教材,不需要掌握作者思路,也不是说不需要教师教的能动性,而是说课文作者的思路、教材编者的思路、教师思路都是围绕学生发挥作用的,抓住学生思路,就协调了其他思路.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掌握学生思路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根据学生的思路来调整教学设计,切实做到与学生思路同步进行、和谐变化、发生共鸣.

四、体悟“举一反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拓展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方法.叶圣陶先生也十分强调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可见,教师应当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不复需教”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学中,举一反三能力的迁移应把握几个环节.

(一)推敲辨析,比较异同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异同,就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进行比较,是为了提高思辨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实现举一反三,进一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二)典型引路,触类旁通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为重点,通过“解剖麻雀”让学生找出规律,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这一“例子”的作用,就应在揭示“例子”的规律上狠下工夫,学生通过典型实例,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他们说话写文章就有法度,就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组成单元,重点突破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册均以单元组成教学内容,一个主题单元,一般围绕某一主题编辑三、四篇课文.这一编排体现了教材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教学中就应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内容,将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及听说训练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综合的教学整体,这样组织教学内容,便于使学生从对教材的“共性”与“个性”的领悟中,通过突破重点,带动一般,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

(四)掌握方法,善于“举隅”

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关键的一环是教师要善于“举隅”,从教材上看,语文教材每单元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三类.教师一般把讲读课文作为“一隅”,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其他两类课文,使学生从实例中拓宽思路,掌握方法.

少教多学,倚重学生的学,期待学生的学,发挥学生学的作用,学生会觉得学而有用,学而有味,自然更积极更投入,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会学.切实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让他们“打开课本的每一页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通一颗心灵”(陈日亮《我即语文》).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期刊

语文教学和杂志

语文教学和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归纳总结:该文是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和启发和浅谈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语文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