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学精神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大学精神传统传承和优良学风培养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精神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3

《大学精神传统传承和优良学风培养》

该文是关于大学精神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大学精神和学风培养研究和传承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1.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文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摘 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支柱,学风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和体现,大学精神的式微导致学风不良.端正和培养优良学风,须提振大学精神.提振大学精神,应从大学历史发展的角度重建和弘扬大学精神传统.

  关键词:大学传统;大学精神;学风;培养;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3-0001-02

对大学来说,什么最重要?是大学精神.对大学生来说,什么最重要?是学习.对学习来说,什么最重要?是学风.良好的学风是大学生充分利用好大学资源、最有价值地度过大学生活的保障.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虽然大学扩招,学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也增多了,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的因素,更与大学生学习理念和学习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相关.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理念和良好的学风,须从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着眼.为此,又要从大学历史发展的角度,厘清大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对大学、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

  一、传统的大学与大学的传统

“传统”一词的含义,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传承和统一前人社会经验概念的共识”.其基本释义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其引证释义有三:“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指世代相传的,旧有的”.其反义词为“时尚、现代、前卫、新潮、潮流”.

  大学的传统,可以理解为近代以来成立的大学在创始之初对大学性质、功能及地位的界定.就中国大学而言,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起草的《大学令》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1917年,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918 年《〈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说道:“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之学术机关.”由此可见,就大学的传统而言,其性质、功能和地位的界定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综合性.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规定,大学是以文理科教育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高等学府,“通常包括一所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并有权授予各学科领域的学位.”《大学令》规定:“大学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以文、理二科为主”,文、理二科并设,或文、理科单设并兼设其他一二科者,方得名为大学.1948年的《大学法》则规定:大学设文、理、法、医、农、工、商等学院,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称大学.蔡元培云:“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的综合性是研究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的基本前提.二是学术性.大学有别于行政、宗教、企业等机构,大学的学术性肇始于柏林大学,体现的是求真的科学精神.它要求大学应以追求科学、追求真理为己任.正如蔡元培所讲:“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文凭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三是人文性.中国学者认为,大学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除关注科学知识外,更应关怀国家、社会及至人类的命运,特别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杨叔子曾说:“人文精神关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未来,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文化、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不打自垮.”黑格尔也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大学因其人文性而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家园的守望者、追求者和传承者.它要求大学生要热爱知识,以追求真理为责任,并批判性地介入社会现实,关心人类普遍命运.同时,按照前述关于“传统”的基本释义,大学的传统又可理解为大学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等,其中核心是大学的精神.

  二、大学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式微

  关于大学精神的内涵,多数学者认同西方传统大学所倡导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它源自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社团自治”和“学术自由”精神.“自治”即由学生和教师自行管理学校内部事务,“学术自由”则指教师自由研究学术,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近代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倡导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原则,则被公认为奠定了欧洲近代大学精神的典范.该大学精神传统19 世纪中后期被移植到美国,确立了美国当代高等教育的“三A原则”, 即“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学术自治(Academic Autonomy)”“学术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创办之初,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主要移植自西方大学,所以在大学精神上与西方传统大学存在传承关系.中国大学精神的传统,起源于西方大学精神传统,后经蔡元培、梅贻琦等教育家的变革而形成.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倡导和实践的“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精神与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提出的“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精神,奠定了近现代中国大学的传统精神.有学者认为,虽然我们很难将不同文化类型和不同时期的大学精神传统实现统一整体性的概括,但考虑到大学在其源头所孕育的大学精神所具有的文化“基因性”特点以及大学精神之“世界性”性格,可将大学的精神传统概括为四点:以探求真理、完善人格为宗旨;以教化社会、泽被人类为使命;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条件;以师生情趣相投、精神自由交往为形式.其中“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传统的核心,尤为近代以来中西大学人所看重.因为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重要使命,而学术自由又是学术研究的条件,它可以为学者提供追求真理所必需的广阔思维空间,为学者思想自由表达提供机会,使师生在不受限制的探索中向未知领域挺进.而要实现学术自由,又必须使大学自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其能不受外界的干涉与干扰.因此,只有重建和弘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传统,培育现代大学优良学风,方可养成“硕学闳才”.

  三、大学精神传统与优良学风培养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大学精神决定着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定位,影响着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杰出人才的去留.大学精神对大学而言,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它无时无刻不充塞于大学校园的时空之中,内化为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外显为师生的个性和修养.校风、教风、学风既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又是大学精神的外在体现,大学精神的缺失往往导致校风、学风、教风的不振与不正,也是导致“钱学森之问”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钱学森之问”,有赖于提振校风、教风和学风,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提振与端正,又必须溯源于大学精神的提振与端正.就学风而言,从广义讲,包含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风气、学校的学术氛围和学校机关的工作作风;从狭义讲,主要指学生学习方面的风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方法等.当今时代,受大学精神式微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有诸多不良表现,且集中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等.这些学风方面的不良表现,究其原因,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一些低分考生将中学时就形成的不良学风带入大学有关,与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功利化倾向有关,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化定位有关,但深层的原因,却是大学理念的悖离和大学精神的失落.所以,端正学风必须回到大学精神的本源上,从大学精神传统的重建和弘扬上去找寻.

  关于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教科书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其具体内涵是指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严谨科学的学习方法、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开拓创新的学习风气.这样的大道理讲起来容易懂,关键是如何践行,如何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地做到.基于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传统的理解与认同,结合当下不良学风的表现,应有针对性地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和解决:

  其一,抱定宗旨,明确上大学的目的.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点即要求“抱定宗旨”,且宗旨须“正大”,非为“做官发财之目的”,而是“为求学而来”.而今日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是宗旨不定或不正造成的.

  其二,利用好闲暇,发展一点业余兴趣和爱好.1932年,曾任中国公学校长、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又任校长)的胡适先生发表了一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演讲.他谈到了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将会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从而“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二是“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从而“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而要想改变,要想学业有成,就得发展一点业余兴趣,多多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最有价值.可以说,前辈大师谆谆告诫所蕴含的哲理,需要后辈细细咀嚼,才能汲取其中的营养.

  其三,少点功利心,坚守塔.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指出:“大学不是风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必须时常给社会一些它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社会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对大学功利化倾向的批评和独立性精神的要求.实用功利的办学理念,急功近利的办学行为,有悖大学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表现为有的大学以盈利为目的大办各种学历班、证书班,使大学成为贩的机关;有的大学老师只为了职称、名利去研究,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有的大学生目光短浅,不好好学习……前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在1921年开学时的一次演讲中倡议学生“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达于学术独立境界”.此不受外力支配,在当代,当包含不受功利心的诱惑.由此可知,要不虚度大学四年光阴,就要少受功利主义的读书心态影响,要让书桌远离尘世的喧嚣,不要讥讽某些老师上课没有,讲课单调乏味,不要轻言某些功课以后无用,不要抱怨某些老师对学习纪律和学业考试要求过严.作为大学生,须知“态度决定一切”是对自身学习负责,态度决定了其能从老师和功课那里获得多少东西.

  

参考文献:

[1]蔡元培.大学令[C]//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2]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C]//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3]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C]//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4]李克.美国大学精神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04).

[5]刘智强.对当代“大学精神”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6]唐飞舟,刘焕兰,等.从钱学森之问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J].科技信息,2010(32).

[7]张应强.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6(07).

[8]蔡元培.教育独立议[C]//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9]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C]//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10]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C]//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1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2]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4)[C]//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13]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14]刘克利,胡弼成.秉承书院优良传统重塑中国大学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9(06).

大学精神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精神论文

大学论文题目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心理论文

此文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大学精神和学风培养研究和传承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大学精神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