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可持续发展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与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的环境法制保障现状分析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可持续发展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2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的环境法制保障现状分析》

本文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和现状分析类开题报告范文。

张晓晴,郭秋菊,肖强,邓志军*

(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不能全面反映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法治需求,森林资源保护仍面临严峻的现实困难.通过分析森林资源、侵占林地、毁坏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盗伐、滥伐林木等问题,剖析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和完备森林资源法律保护体系等措施,建立健全林业基金制度,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的运行,以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法;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红线;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58-03

教研项目:湖北民族学院校级教研项目“环境保护法学课程整体优化的探索和实践”(2013JY059)

作者简介:张晓晴(1984-),女,博士,讲师,土壤重金属毒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通讯作者:邓志军(1980-),男,博士,讲师,植物生态生理学研究.

森林资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如林产品)、生态价值(调节气候、保肥固土)和社会价值(如提供就业机会).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森林的经济价值而忽略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资源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效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天然林稳步增加,人工林快速发展.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林业保护部门纷纷划定林业生态红线,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

然而,我国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和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环境的事件频发.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的环境问题,调整因森林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法体系主要包括《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构成林业生态保护依法建设管理的框架.然而,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全面反映当代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法治需求,因此,立足于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现实困难,探索制约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因,寻求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法制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一、森林资源问题

1.森林资源变化.(1)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是指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林地与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根据1973—2013年的8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结合2013年颁布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数据,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随时间变化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远远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30%的平均水平.同时,不同区域的森林资源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东南丘陵,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同时,森林蓄积量增长潜力呈东南部增长快但总量少、西部增长缓慢但总量多的趋势,因此,我国森林的未来规划方向趋向于西部重种植面积、东部重森林质量[1].面对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环境发展国情,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的目标,合理规划森林种植区域,评估和提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长潜力,将是今后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2)荒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荒漠化面积262.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平方千米.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2004—200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实现净减少,年均缩减1717平方千米.但是,我国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防沙治沙法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防沙治沙管理体制不顺,未确立林业部门防沙治沙管理与执法的主体地位,执法监督难以落实;防沙治沙法与相关法律存在交叉重叠、法律边界比较模糊等问题[3].为实现到202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的目标,须探索荒漠化防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扩展生态环保新技术和新产业,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机制,巩固以林草植被恢复为主体的荒漠生态安全体系.(3)湿地.湿地是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抵御洪水、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增温和人类活动(农业经济活动)直接导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09—2013年)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呈下降趋势,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4].目前,在湿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法制和政策体系不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严重滞后,公众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缺乏专门的湿地保护资金[5].为履行《湿地公约》和实现《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建设长期目标,完善我国现有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迫在眉睫,须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土壤质量.土壤是森林生态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空间向森林的挤压及矿山开采和冶炼、污水灌溉、大气沉降等因素,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森林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恶化.土壤一旦遭到污染,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如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且有效性下降,最终导致林木生长不良,给农林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6].我国土壤保护及治理方面的专项法律机制的缺失,使得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无法可循,无法可依,严重影响防治工作的开展.土壤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急需公众提升森林土壤保护意识,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以法治建设为抓手,坚持源头严控,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保障农林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7].

2.侵占林地.为了切实守住林业生态红线,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非法侵占林地问题突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5年时间累积超过千万亩,要守住森林资源保护红线,保障森林资源发挥调节气候变化作用的数量底线,压力很大.从法律制度操作层面,毁林占地的违法成本较低,一般从非法占用林地多少的角度考虑,处罚相对较轻,难以做到罪刑相适.

3.毁坏珍稀濒危动植物.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组成部分,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场的利用不尽合理,肆意掠夺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得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过度开发利用而不加保护,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衰竭,森林生态系统失去某些功能.因此,实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和生物的多样性,全面实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开展物种拯救,使95%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80%的重要生物得到保护,继续开展对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迁、野外放(回)归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盗伐、滥伐林木.近年来,在我国各个林区,盗伐和滥伐林木的案件频繁发生,处于偏远山地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滥伐林木情况更为严重,具有小型案件频发、以初犯农民盗伐和滥伐林木为主的特征.导致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频发的主要经济原因在于:破环森林资源的犯罪机会成本过低、木材高涨、严厉的林木限伐政策及违法犯罪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概率较低[8].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宣传不到位,农民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这是导致此类案件频发的因素之一.对滥伐林木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时,存在行政处罚的执法阻力较大,征收罚款的理论依据不足;刑法有关滥伐林木罪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存在处罚力度设置不合理,入罪范围有疏漏.

二、制约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我国森林资源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林木所有权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种所有权.我国现行《森林法》对森林权属的规定,没有就构成森林的各种要素(如林木、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森林景观、林下资源、林木品种等)分别规定所有权、使用权,对森林集体所有权和林木个人所有权限制过多,这些都不利于对森林产品和林业适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9].同时,我国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粗放,管理落后,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公众参与等方面与国外林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林业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营林措施、连栽、纯林等配置不科学,导致人工林地衰退,生产力不高.受制于林权流转市场不完善、林业经营主体分散、林权抵押物无人监管等问题,林业资金投入不足,林业规模效益无法显现.同时,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制度经过层层实施,农户处置权进一步受到限制,农户经营山林的制度成本过高[10].这些传统的林业政策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完善林业基金制度.为了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国务院批准建立级和省级林业基金制度,把林业基金规定为林业主管部门用于发展林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林养林”.发达国家林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林业基金制度的保障,如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蕴含着深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体现出高度的环境公平正义,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问题,制定一整套的林业保护与扶持政策,建立不同形式的林业基金制度.日本、美国等建立自己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国家必须从林业基金中以无偿和低息有偿形式资助私有林主进行造林[11].目前,我国的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林业资金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林业基金管理制度,严格界定林业基金使用范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林业资金投入体制,解决林业投融资问题,改革传统的育林基金制度,才能保障林业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12].

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基金管理办法陆续出台,扩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范围,加大补偿力度,为生态林的集中分布区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保障林农权益,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仍存在法律体系零散、资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督、补偿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不统一、数额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13].借鉴国外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国须客观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管理监管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实现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支付的多样化[14],最终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需求、体现森林生态价值长效的生态补偿制度.

2.推进森林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指购买碳排放指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2013年起,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碳交易试点正式运营,交易量不断增长,初步构建碳交易政策体系.截至2015年4月,累计成交额近13亿元.在碳交易市场中,森林碳汇项目处于发展初期,总量较少,各省市仍处于探索阶段.如2013年,云南首笔森林碳汇交易1.78万吨,每吨二氧化碳卖60元;2014年,浙江省临安市首批42户碳汇成功出售,每吨30元.我国目前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重,发展森碳汇不仅能利用我国的天然优势,对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突破林业发展瓶颈、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我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底端,缺乏话语权.因此,有必要完善碳交易市场,推进森林碳汇参与碳交易体系,实现企业碳汇交易由自愿向强制转变;加紧建立林业碳汇的计量监测和标准体系,为碳汇的计量监测提供基础依据;加大财政的支付转移力度,拓宽林业融资渠道,转变增长方式,发挥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硕.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估算我国森林蓄积量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1):147-151.

[2]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R].2011.

[3]彭继平.《防沙治沙法》贯彻实施情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3):1-5.

[4]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R].2014.

[5]吴后建,但新球,舒勇.湖南省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和建议[J].湿地科学,2014,12(3):349-355.

[6]楚春晖,佘宇晨,佘济云,等.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5):259-263.

[7] 陈梦舫. 保护土壤,守住人类生命线[R]. 人民日报,2014-10-20.

[8] 彭亮. 论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法律关系———以森林资源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0,(4 ):84-86.

[9]蔡守秋.《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J].现代法学,2004,26(5):47-57.

[10]张红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权状况研究———基于国家政策法律、林改政策及农户调研数据[J].林业经济,2015,(1 ):16-22.

[11]陈曦.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借鉴[D].浙江农林大学,2012.

[12]薛艳.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13]张硕新.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4]李坦.基于收益与成本理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论文

可持续论文

环境和可持续杂志

本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关于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和现状分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