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语文教学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论文范本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文教学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0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该文是语文教学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小学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论文范本。

林桂兰

四川凉山西昌市佑君镇小学 615035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深切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非常重要,但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何使蕴涵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一系列教学活动,有意识的给学生以暗示、熏陶、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性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弄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有限度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仅仅是渗透.如哲理诗《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言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如《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环境恶劣,任务艰难,没有吃的情况下,老班长完全有理由有可能让自己多吃一点,而他却吃战士吃剩下的鱼刺,为了革命,在最艰苦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被饿死了.课文对老班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等作了细致描写;“镇定自然的神情,”说明面对危险毫无惧色,“手指着前方”表现出老班长面对死亡泰然置之,还激励战士们勇往直前.这座“晶莹的碑”,激励后来人,他忠于革命,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为后人传颂.这就是课文的“渗透性”所在.

思想品德教育可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即渗透于识字、阅读、作文各种课型中及字、词、句、段、篇等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其次,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课堂教学、作文、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立场;阅读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系统的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从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及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形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养成谦虚、不耻下问的美德,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重等优良品质.

2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教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2.2情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在情景中自然地获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上五年级课文《桂林山水》时,我在多媒体教学中,展现出桂林山水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进行真情实意地讲解,使得学生们在欣赏优美的风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小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高尚价值观.

2.3在生字学习中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我在带领学生们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学生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我们可以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汉字“敬”时,我要求学生对敬进行组词,尊敬,敬爱,敬奉,并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敬”的含义.这些表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在词句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出德育教育,无形中培育了小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行为.

3要在语文课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注意几点.

3.1坚持因文诱导,不搞生硬“查比”.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固有的德育因素,从“效度”着眼,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感受,尽量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这样,语言文字理解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尽在其中.不能形而上学的认为,联系实际就必须让课文中的人与事与现实生活的人与事相对照,进而查比自己思想品德上的 错误、不足.事实上,生搬硬套,人为地拔高,堂堂对照课文查比,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2坚持情感熏陶,不空洞说教.情感是认识转化行为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只有用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才能在求知、练能、开智中育德.反之,干巴巴灌输,枯燥无味的说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如教课文《月光曲》时,通过多媒体放出录象,并有声有色地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接着把描写《月光曲》的文字摘出来做画面分析,研究音乐的变化与音乐家情感的变化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找出贝多芬情感由平静到激昂的变化内因.学生自然地懂得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对不平社会的.最后,同学生一同以饱满地感情朗读这段文字,把“情”与“理”融于一炉,让学生在情感冲动中自然地“晓理”,不做空洞说教.

3.3坚持计划施教,不搞时断时续.语文课文中思想教育既不能“信马由缰”,听其自然,也不能凭情绪好坏,时紧时松.需要的是自觉“传道”,贵在持久.教科书中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排的,都有很强的教育性.要发挥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首先要总体构想,弄清全册书向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要研究每组教材中每篇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再次,从每篇课文入手,把握教材进行思想教育的固有因素.要课课落实,环环相扣,久而久之,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4不刻意进行,循序渐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一张笑脸,一次表示赞许的表情示意,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都能鼓励学生潜心读书,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光靠教师的灌输和说教,而是要循循善诱,在教学时善于抓住最佳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在教学中灵活、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德育功能,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如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从而取得高水平、高效率的思想教育效果.

良好的习惯是成材的基础,而思想品德则是成材的方向,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者,在每时每刻都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修养.

总之,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出现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位,有趣有情、具有实效.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期刊

语文教学和杂志

语文教学和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总结:该文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语文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