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阅读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和走向远方的阅读类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阅读范文 类别:mpa论文 2024-03-07

《走向远方的阅读》

该文是阅读论文如何写跟走向远方和阅读有关论文如何写。

摘 要:合肥八中将课外阅读纳入学校课程建设,致力于通过探究课外阅读课的开设模式,以达到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最终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海量阅读:五种对话:七种课型: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国家总理李克强连续三年将“全民阅读”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国际阅读协会认为:阅读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可以提高公民素养,建构核心价值.合肥八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我校二轮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开发出大量校本课程,而阅读课程的开设正是“以生为本”理念的突出体现,也是认真践行“为学生终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课外阅读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应试教育在某些学校仍然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是为学生、为老师搭建起一条通向远方的梦想之路.

一、课外阅读课的定位

1.学校定位:倡导纯粹阅读,淡化功利色彩

我们将阅读定位为我校非限定性课程.这一定位意味着阅读课程和我校其他非限定课程(如:茶艺、瑜伽、旅行、灯谜)属于同一性质的课程.为了保证阅读的效果,我校每周从正课中拿出两节开设阅读课,并且要求学生全员必修.

我校阅读课程有四个目标:一是扩大阅读量,学生一年阅读量最低达到250万字,三年累计不少于750万字;二是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发现书中的趣味点,进而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三是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保证了阅读兴趣的可持续性发展;四是形成阅读习惯,最终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这四个目标中,最基础的是阅读量,最重要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升.在阅读课程的起步阶段,语文老师注重对学生阅读进行把控.比如教材上有郁达夫《故都的秋》,我们就拓展一篇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设置几个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回答问题.可是一段时间后,学生抱怨说“阅读就是变相的语文课”,内心很排斥.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对阅读课程在定位上做到“三个不挂钩”,即与高考不挂钩,与语文教学不挂钩,与作文教学不挂钩.倡导纯粹阅读需要学生潜心静气不为高考压力所动,需要老师淡化功利,回到教育的本初.

2.师生定位:学生主体,教师引领,实现五种对话

在阅读课堂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阅读、交流、分享、辩论,老师既不能完全放手,又不能掌控过多,否则阅读的兴趣就很容易被抹杀.那么教师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该是这样的四种身份:组织者、参与者、分享者和引导者.从理论上讲,阅读课完全可以由任何一门学科老师来开设,只是语文老师开设阅读课存在着先天优势.但是也正由于是语文老师开设,老师自己很容易陷入传统应试阅读教学中去.因此,首先就要摆脱传统语文老师这一身份的桎梏.

阅读课堂上老师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引导者,而是组织者.他应该就像一个导演一样,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作品的价值所在,并将两者结合,设计话题、选取角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如果老师对这本书也有感触,那么他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分享者,与学生一起平等交流;如果老师对这本书的认识不深,感触不多,那么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如果老师认为自己的认识很深,感触很多,也完全可以把课堂变成“百家讲坛”.我们认为,在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要有以下五种对话:1.学生与作品的对话;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3.老师与作品的对话;4.老师与学生的对话;5.老师与老师对话.只有明确教师的这四种身份,这五种对话才能在阅读活动中有效进行.

二、课外阅读课的形式

1.课堂开设模式:七种课型,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根据学生阅读阶段的不同、状态的不同、阅读内容的不同,开发了七种与学生阅读认知规律相匹配的课型:1.方法指导课;2.阶段检测课;3.解疑答惑课;4.体验分享课;5.比较欣赏课;6.成果展示课;7.纵深拓展课.

就一本书的阅读过程而言,阅读前期,老师会有一个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去读.阅读期间,如果老师不去把控阅读的进度,有的学生会通宵把一本书全部看完,有的学生两个星期都读不完,进度有了差别,课堂上的交流平台就无法搭建,因此,阶段检测课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读不明白的地方需要答疑解惑,这既可以是老师解答也可以是学生互答.而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分享,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本书读完之后,比较欣赏、成果展示和纵深拓展三种课型,在一定程度上对这本书有一个拓展和深化.比如在读完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后,我们开设了一节纵深拓展课,学生课下搜集了很多资料,做成课件,深入介绍并探讨了三毛的性格和命运,以及她的其他作品,学生对三毛及其作品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张爱玲的原著《半生缘》与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的比较欣赏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主人公的命运.

2.课外配套活动:开展多种活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课堂时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渴望,于是我们为阅读课设置了多种配套活动.如征文、诗文朗诵会,“我为书中人物代言”演讲比赛,“阅读会客厅”,戏剧欣赏和表演,知名作家进校园等.尤其是话剧展演,它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艺术的再创作.这些活动不仅使阅读课程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学习知识上升到运用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阅读兴趣.

三、课外阅读课的措施

1.扩大阅读量:读整本书,倡导“海量”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似乎特别习惯引导学生做文本细读.如阅读龙应台的《目送》,我们就分析“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中“挪”字的妙处.一节阅读课往往最多只能读完一篇3000字的文章,学生的阅读量也远远跟不上.并且一篇~篇的短篇教学简直就是高考阅读理解专题复习课.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说:“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不管怎样花团锦簇,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增长,他们热爱新知,渴求突破的愿望也愈加强烈.”阅读教学如果长期局限于课文,学生索然无味,教师也热情不高.

北大温儒敏教授提jif´,“学生要连滚带爬地读整本的书”.整本书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前后关联,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人生体验.这对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书为突破口,不断扩大阅读量,以至于海量阅读.学生可以从学校推荐的100部书目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通过“我的阅读我做主”好书推荐会商议决定自己要读的书.我们不需要学生每本书都能深读、精读,而是强调读书的量,在这个前提之下可以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也可以反复揣摩、字字推敲.不论怎么读,阅读量都是衡量一个学生阅读状态的重要标准之一.

2.扩大阅读人群:家校互动师生同读,共建书香社会

在合肥八中校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学生手里拿着一本闲书打饭、等电梯,有独自一人边吃边看,有的三五成群争论不休.不仅如此,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有的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有的家长提供推荐书目,有的家长上交读书心得,甚至走进校园为学生开设讲座.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开始读书,我们每周四下午有一个教师阅读沙龙.历史老师甘正权出版了著作《李鸿章家族》,语文老师王明明、潘文渊开设了个人读书微信公众号.我校一年一度的“十大读书人物”名单上,学生、老师、家长的姓名总是能同时m现.师生共读真正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共成长”,家校互动,让校园里的淡雅书香飘向远方.

3.完善课程体系:认真反思合理规划,铺就远方之路

高中三年每一阶段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心态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忽略这种差异,不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阅读课程必然会名存实亡.我们根据学生三年的状态,设定了学生三年的阅读规划.高一进行名著经典阅读:高二结合生涯规划进行个性化小组阅读,比如几个学生想了解新闻,那么他们组成一个阅读小组去阅读与新闻有关的作品:高三学业较紧,学生进行“碎片化”阅读,这里的“碎片化”既是指阅读时间的零散化,也是指阅读内容的简短化.这样安排使学生阅读的领域更加广阔,阅读作品结构更加多元,并养成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在任何一种环境下都要阅读的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八中)

【责编夏家顺】

阅读论文参考资料:

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

英语杂志在线阅读

杂志阅读

杂志在线阅读

期刊阅读

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

汇总,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阅读专业范文可作为走向远方和阅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