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生活中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生活中的语用学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活中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0

《生活中的语用学》

该文是生活中类论文例文和语用学和生活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王淑怡

【摘 要】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学问,它对提高语用能力和语言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很有实际作用的学科.

【关键词】语用学语言生活作用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学问,即研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语用学是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学问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光懂得这门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得这种语言和使用它的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话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话语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的推断等等.

2.语用学是讲究言语得体的学问

使用语言不能只注重遣词造句的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讲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的得体.

接下来,我们就从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来看看语用学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的.

一、谈谈得体原则:如何称呼别人

先说一件有意思的事.

笔者在重庆工作的时候,妈妈来重庆旅游.有一次,她去商场买东西,回来之后有点得意地说:“你看我是不是长得像有学问的样子,卖东西的人都叫我老师.”笔者觉得很好笑,告诉她说:“重庆人把谁都叫老师,这就是个称呼而已,大家都是老师,跟学问无关.”

说起“老师”,这原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词,最早指资格最老、学问最深的人,后来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再后来到重庆就变成了一个不分职业的称呼.在这个城市里,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叫一声“老师”往往是最礼貌最合适的方式.很多外地人觉得奇怪又别扭,也不太能接受.笔者个人的理解是,毕竟遇到的每个人都一定有超过自己的地方,叫“老师”绝对不冤枉,而且这个称呼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使用起来很是方便.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比较在意称呼这个东西?

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称呼语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视尊卑、长幼、亲疏的不同,在交际中对听话人使用恰当的称呼是一种礼貌.我们把这种相互的尊重称为“得体”,并将“得体”作为语言交际的最高标准.在语用学领域,索振羽先生提出了“得体原则”,并有详细分类和叙述,其中有一条就是“恰当的称呼次准则”.

谈到中国人的称呼语,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那就是,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所以很多称呼语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

比如:小姐产生于宋代,最初指家里排行最小的女子.宋末的时候,被用来指宫婢、娼妓等地位卑微的女性.到了元代,成为对官僚富家女的敬称.在以后及“五四”时期,“小姐”一直是尊称,被用来指年轻的未婚女子.建国后,它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以后,有一段时间,“小姐”成为对从事特殊职业女性的称呼,也算是一种词义复古.以至于那时候,如果不小心叫了服务员“小姐”,对方会非常不高兴,认为受到了侮辱.

不过,据笔者观察,现在这个词的感彩又有了回暖的趋势,它在公共场合出现的频率已经大大增加,重新成为了对年轻女子的尊称.

可见,这个词的感彩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变化.

再比如:同志

先秦时期,“同志”是两个词,为一个定中结构,意思是“相同的志向”,后来引申为“有相同志向、志趣的人”.

两汉以后,“同志”可以特指“夫妻”.19世纪末,“同志”成为独立的称呼语,光绪皇帝策划变法的时候,对变法派大臣称“同志”,实际上也是取的古义.

此后它成为同一政治派别人员的互称.中国延续了这一传统,并且推广开来.不仅党内这样使用,在社会上同样适用.

改革开放之后,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代之的是“师傅、前辈、大爷、大哥”等分工更明确、人情味更浓的其他称呼语.

而这个词的词义发生大的变化是在1989年,当时香港组织了一个同性恋电影节,因为社会不太能够接受这个群体,很多同性恋者怕暴露身份,不敢来参加.所以著名文人林奕华就提出把这个群体的名字改成更让人容易接受的“同志”一词,这一创意得到了民间的肯定.于是“同志”成为“同性恋”的代称.

所以现在,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基本不使用“同志”来互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但在党内,这一称呼仍然保留.

二、称谓变迁与口语中的社交指示

笔者有一位初中女同学,家里有房子出租,广告贴出去之后,来了两个女大学生.第一次看房子的时候,女学生叫她“阿姨”,第二天准备签约的时候改口叫“姐姐”,后来就细节讨价还价的时候,她们嘴里已经开始叫“亲爱的”了.这位同学,人到中年,在短短两天之内经历这样的称谓变化,她真是有点找不着北.

还有笔者,大学毕业之后就在高校任教,习惯了被称呼为“老师”,逛街的时候却总被搞推销的叫“美女”,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没忍住反问了一句“你确定是在叫我?”,后来听多就习惯了,毕竟大家都知道,现在喊你一声“美女”可千万别真以为自己如花似玉,人家只是跟你打个招呼,这就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称谓而已.

而实际上,我们发现,社会上对女性称呼“美女”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个称谓比“师傅”更具性别意识、比“大姐”更显年轻活泼,可以充分唤起每位女性内心的自恋倾向,显得亲切自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对了,我们还不能忘了那个万能的“亲”.这个称谓最早是某宝上店主的常用语,比如“亲,我们是一口价哦”、“亲,包邮哦”、“亲,谢谢体谅,么么哒”.很多不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会被弄起一身鸡皮疙瘩,觉得非常难受.但笔者的体会就是,听一遍不行就多听几遍,慢慢也就习惯了.

如今,“亲”这个透着一股“不管你跟我熟不熟,反正我跟你超级熟”的莫名亲热劲儿的称谓早已经逐渐从网络蔓延到了现实生活,以至于在2012龙年央视春晚上,刘欢所唱的歌曲中出现了“亲”(歌名:大爱),这正显示了网友力量的强大.

当然,上面提到的“亲爱的”“美女”“亲”只是众多口语称谓中的几个代表.不可否定的是,它们是一些让我们更自在更开心的叫法,它们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早已使用多年的“同志”和“师傅”等听上去比较正统死板的称谓已经不再那么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更显时尚和亲切的“美女”和“帅哥”.如果有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使用那些过时的称谓,没准一开口就被从朋友圈踢出去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对这种称谓变迁这么感兴趣呢?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非常重视人际交往时相互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并会依照不同的地位来选择不同的称谓,以此表达礼貌和尊重.语用学里有一个概念叫“社交指示”,就专门研究相关问题.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那些旧的称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称谓层出不穷,这是汉语极具活力的体现.

比如:“亲爱的”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显示出中国人由内敛变得外放的情感倾向.“美女”“帅哥”体现了人际交往中“讨好对方”“尊重对方”从而获得良好回馈的美好愿望.而“亲”折射出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展现了网络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是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的补充和丰富.

在此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不管称谓如何变迁,形式如何多样,关键在于是否得当.

比如: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你喊别人“美女”,人家明白这是通称、是好意.但如果在一个县级城市,你称呼一个并不漂亮或者是年龄较大的人为美女,人家就以为你语带嘲讽,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地域和场合对于称谓的运用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对社会生活中一些称谓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给贯穿其中的语用学下一个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可见,语用学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用能力和语言修养,是很有实际作用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

[2]罗国莹,刘丽静,林春波.语用学研究与运用[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9).

[3]陈新仁等.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与交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

[4]贡贵训,于皓.生活中的语言学[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出版社,2015(6).

作者简介:王淑怡(1980-),女,湖北宜昌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现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新院教师,教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用学等课程,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语法.

生活中论文参考资料: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论文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

心理学和生活论文

生活周刊杂志

党的生活杂志社

生活和数学论文

括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关于语用学和生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生活中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生活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