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石头垒砌的家园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石头垒砌的家园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石头垒砌的家园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4

《石头垒砌的家园》

该文是石头垒砌的家园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石头和垒砌和家园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一个秋日,我走进内乡乍曲乡吴垭石头村.我的面前,是一堵堵石头砌起的石墙,青白、青灰、栗青、赭红、红灰,色彩斑斓,色彩不一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斑斑驳驳,昭示着岁月的沧桑.

吴垭村,地处豫西南内乡县城西6 公里的乍曲乡,是一个距今3 0 0 余年历史的“中国景观村落”.这里的石头房村落传统民居建筑群,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比较罕见的.石头村中的建筑,清一色的石墙青瓦,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浑然天成.独特的民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风犹存,堪称露天民俗博物馆.

走进村庄,到处都是石头的世界,蜿蜒的山路,铺满石头;石头砌起的房屋,傍着青山,一层一叠,错落有致;院子的地基,因地势陡峭,有的高达数米,也是石头垒起.板桥、台阶、楼门、磨房、畜圈、盆罐、食槽、桌凳等生活用品,清一色的石头,在村庄、院落里随处可见.石头,是村庄的主宰;石头,是村庄的主角.

石头砌起的石墙、石桥、台阶、门楼,你看不到水泥、石灰的痕迹.它们是由一片片厚度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组成,有的似千层饼层层排列,有的用方圆不一的石块垒砌,看似不规则,看似松松垮垮,但格外的结实,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依然矗立在这里.我们的先人,用精湛的技艺,构筑成亘古不变的家园.

面对石头,我心中充满敬仰.石头是凝重的,因为它是历史的见证,石头是殷实的,它留下的都是坚硬的内涵!无言的石头,是农耕文明的遗存,是三百年风雨的历史见证,是世事交替,社会更迭,生死轮回的目击者.

一直以来,我对石头,充满了敬畏.这种情结,源于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任凭千锤百打,任凭烈火焚烧,哪怕粉身碎骨,只为清白留人间.于谦的《石灰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突然就笑了,看古老的石头村,却突然与于谦的《石灰吟》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但仔细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追求被物化,追求金钱,追求权力成为人们的信仰.而见证着沧桑历史的石头,几百年来,默默地站在这里,以智者的眼光注视着我们,在石头面前,我们是不是该自惭形秽?石头村的石头,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青白色.青白、青灰色的石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是有点发红的石头,可能是吴垭这个地方石头的特质,所以整个石头村都是淡红色系,很是柔和.铺路的石头和建房的石头,都毫无规则,路上的石头就随意地一放,一条路就出来了,至于路通向哪里,就看当时修路人的心情吧.建房的石头大小相间,一些大的石头撑起房屋的轮廓,剩余不平整的地方,用小石块填补.修好后的墙面,靠近了看坑坑洼洼的,在远处看,也很平整,房顶的建造是用青灰色的古式老瓦,上面拱出一个脊儿,房屋看起来还是很安全的.村口的一处房子里,还住着一位老奶奶,我看见她时,她正坐在树下打盹,这是还守着老屋不多的人家.屋里很简陋,地面是黄土夯实的土地,两个板凳和一个萝筐,屋内很凌乱,年久失修的样子.村里的房子大都没人居住,但是每座宅子的大门上都贴着火红的对联,门紧闭着,铁将军把门.所有的房子建得都很高,门口需修十几道台阶,才能进得院内.大部分都是三合院,有两进院和三进院,正房四间,坐北朝南,东西两边建有偏房.遥想当年,石头村的村民,或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按辈份和年龄的长幼,分住在不同的房间.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生活,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照明用的是油灯,吃水靠的是几口古井.我在村子里,还看到几口古井的痕迹,但早已干枯.二在石头村行走,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树,都令人心潮澎湃.那些奇形怪状,形态各异的石头,让人眼花缭乱,产生无限的遐想.有圆的,有方的,有薄的,有厚的,应有尽有.圆的圆润光滑,如同凃蜡;方的方方正正,棱角分明;薄的只有寸许,光滑平整;厚的尺余,深沉厚重.大自然的造化,多么的神奇啊!石头无言,却写满了文字,记载着历史;石头无言,却诠释着一个村庄的变迁;石头无言,却倾诉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面对石头,我的语言是那么地苍白,苍白得令我无法表述;面对石头,我是那么地渺小,渺小得我只能仰视;面对石头,我的思想如此地贫瘠,一片空白.是的,在大自然面前,除了敬畏,还是敬畏.在石头村,除了这些石头,便是满眼的绿色了.村里的古树极多,枝繁叶茂,像一个个撑开的绿色雨伞,罩着石头房子.石头砌起院落,被绿色遮掩,从远处看,你只能看到一片树林,一片色彩斑斓的绿.

吴垭村的树,大概有数十种,黄楝树、青桐树、杨树、松树、核桃、桃树、梨树、桂花树等.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村落,种满了古树名木,五百年的黄楝树,三百年的三叉古柏,二百年的金桂,百年的冬青树、皂树、青桐树、柿树等古老的树木比比皆是.

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棵古老的黄楝树,这棵五百多年的黄楝树,树干骨骼突出,粗大的根茎像巨大的鹰爪箍住大地.挺拔的身躯,直冲云霄,仿佛一位神人立于天地之间.黄楝树虽历经五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硕大的树冠,郁郁葱葱.绿荫盖地.

最让我钟情的树,还有那棵两百年的金桂.郁郁葱葱的桂花树,站在院子中间,树荫几乎遮着了整个院子.站在树下抬头张望,那些淡黄细若米粒般的桂花,一簇簇在绿叶丛间,若隐若现.一缕秋风拂过,只见那娇嫩的花骨朵随风摇摆,醇香四溢的花香,从树枝桠间弥漫着,沁入我的肺腑.我背靠在树干上,在弥漫的花香中,忍不住闭上眼睛,瞬间醉意朦胧,仿佛穿越到了远古的仙境.此时的我,身着一身青色长裙,盘坐在月宫的桂花树下,旁边石桌上煮着桂花茶,馨香扑鼻,叫人闻之欲醉,所用茶具,清一色为石具.我喝着桂花茶,还有一只白兔相伴,此时,我就是月宫里的嫦娥.连宋朝诗人向子湮都说:“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当一回嫦娥,有种被桂花熏醉了的感觉.

其实做嫦娥的感觉还是很美妙的.在这里,没有都市人群的喧嚣,没有水泥混凝土的冰冷,没有尔虞我诈的丑态,没有工作生活的沉重压力.有的只是云淡风轻的舒爽,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喜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淡然,不论魏晋喜逢桃花源般的踏实.只是,我无法穿越远古,也无法走进月宫,更不是嫦娥.

移步村后小山,说是小山,其实也就是一个大土坡,坡上树木参差不齐,高矮胖瘦都有,和村里石头房子一样,凌乱随意,毫无规则可言.但有一个特点,就是树木都极为茂盛,绿莹莹的一坡,林子里还有各种鸟类,叽叽喳喳的,人来了,它们没有惶恐,也没有惊鸣而飞.一定是这方水土养育了它们,毫无疑问,它们觉得是这里的主人.

恍然间,已是黄昏.

秋日的傍晚,夕阳洒下一抹红色的光芒,照在静谧的村庄.村庄的房屋、绿树、石墙镀上了一层浅浅的红,也许是一层黄,色彩斑斓,古村被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凉风习习,突然感觉有点疲惫,选一户农家,坐在石桌、石椅上,看着眼前那一排排房屋,一边欣赏,一边啜饮着自带的茶水,顿觉惬意,突然就有一种想作诗的.诗尚未作,却从山坡传来一阵歌声:“笛儿悠悠吹,云儿轻轻飞,骑着牛儿趟着水,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循声望去,半山坡上,一个放牛的少年,哼着歌儿,赶着几头牛回村.我向少年招招手,少年给我一个微笑,向我走来.少年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脸被太阳晒得黝黑,眼窝有些凹陷,笑起来牙齿显得格外白皙.

少年很热心,听说是来游玩的,便把牛栓到了树上,给我讲石头村的过往.从少年的口中得知,因为居住条件差和石头房子有安全隐患,石头村的住户基本都搬离这里.由于某些原因,少年和奶奶相依为命,不得已还村里住着.少年已经辍学,在家放着几头牛,照顾年迈的奶奶.我突然想起树下打盹的老奶奶,这位少年,也许就是老奶奶的孙子吧!尽管这里已不适应人居住,但那位孤零零的老奶奶,在孙子的陪伴下,安度晚年,也算是一种幸福吧.以后打算怎么办?少年不假思索地说:放放牛,照顾奶奶,山坡上还有地种些庄稼……说这些话时,少年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我知道,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再等上几年,少年会娶上一房媳妇,再生上几个孩子,继续这样的生活.

日复一日,少年将成为石头村的一景,伴随着年迈的奶奶、他的黄牛和满村的石头,继续着现在的日子.看着少年黝黑的脸,我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感,心一阵地悸动,眼睛涩酸.我不再看少年,我把目光看向远处苍茫的山野.在石头村游走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其他的游客.村庄是那样地静,偶尔少年的牛会“哞哞——”的叫几声,给寂静的村庄带来一点生机.走在石头铺就的路上,脚步声清晰可听.阵阵微风徐来,一切显得那样原始、自然.

吴垭石头村,适合闭上眼睛去感受它.感受它的古朴,感受它的静谧,感受它深沉的文化底蕴,还有它百年的沧桑和无言的心酸.

石头垒砌的家园论文参考资料:

家园共育论文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石头和垒砌和家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石头垒砌的家园本科毕业论文石头垒砌的家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