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人才培养类论文如何写 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议方面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才培养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8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议》

本文是人才培养方面论文如何写和人才培养和安全工程和思考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任森,王文才,任玉辉,杨夺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 要:安全工程专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其从事的工作决定了安全工程专业必须跨越多个专业领域,安全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现阶段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所开设的必修课普遍偏少,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完全达到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长远来看不能满足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所以对于安全工程这样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及组织教学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安全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40-02

通讯作者:任森(1981-),男,讲师.

一、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分析

安全工程专业最早起源于矿井通风专业,系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后经多年发展,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特点给予安全工程专业更丰富的内涵及影响力,使其最终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范畴也不再局限于矿业方向,而是包含矿业安全在内的“大安全”,并逐渐形成集化工、机械、建筑、消防等领域安全科学及技术于一体的工业安全.由于安全专业涉及多个行业,横跨许多专业技术领域,其知识体系必然不同于其他行业特点鲜明的专业,注重“一专多能”的传统培养模式也并不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类型很多,有军工、化工、石油、矿业、土木、交通、能源、环境、经济等,这也证明安全学科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科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很多,尽管不同方向的人才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所差异,但是安全专业的核心知识———安全理论和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却没有本质区别.我国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持续增长以满足社会对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社会对安全的日益关注,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及《安全生产法》的落实,极大促进了安全专业的发展,也为安全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面对就业市场的繁荣,需要时刻谨记,人才培养不能只看数量,人才质量才是关键.众所周知,懂生产的不管安全必然要出事故,管安全的不懂生产同样不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从事与安全有关的工作,除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外,还必须了解与各部门生产有关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安全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宽基础”,培养对象必须掌握多个行业的安全及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安全学科自身还需要有很大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安全人才市场需要,满足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期望.

二、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

根据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多个层次,前一个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下一个层次的需求便会逐渐增强,所以人在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对安全的需要必然越来越强烈,使他们不愿意再去为了生存而冒险,或者从事危险性高的行业.另外,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个人的伤亡对家庭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单元,其成员生活保障的丧失以及幸福感的降低必然会给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可见,个人的安全问题本质上也是社会问题,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需要.然而,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天的生产早已不是一人一机,依靠人力操作手用工具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同时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机器设备不仅规模大、原理复杂,而且往往是光机电液一体化,加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使得安全问题本身独立于任何一个生产系统,迫使人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系统安全认识阶段过渡到安全系统认识阶段,解决安全问题的手段也从事后弥补转为提前预防,将安全工作前移.基于上述原因,社会对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着迫切需要,但是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安全专业人才?目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完全符合社会需要?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安全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监察、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其工作性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生产.但长远来看,安全必将凌驾于生产之上,由安全工程师担任总工程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掌握的知识应涉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方方面面:从机械设计到原材料性能;从能量转化到过程控制;从技术到管理等,现行培养模式培养的安全专业人才知识面狭窄必然无法胜任.

三、现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知识的获取很重要的途径来自学校培养,生产过程中虽能增长实践技能,但理论知识如果太薄弱必将大大限制其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任何专业技术人员要想从事专业领域技术研发都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安全工程这样横跨多个领域的专业更是如此.其二,受具体工作内容限制,生产过程中能学到的知识不仅有限,而且多为实践知识.全国拥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100所,除部分高校外,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明显的侧重方向,培养的安全专业人才均属于“大安全”,就业基本没有行业局限性.通过调查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发现,虽然各学校培养方案有所不同,但从其开设科目来看,必修课门数普遍偏少,无论从专业的长期发展和学生今后个人发展来看都是不利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一味压缩必修课学时,将原来培养方案中的部分必修课作为选修课,这样的做法不仅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会产生不好的导向,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首先,学生普遍认为选修课不太重要,因而学习过程中没有必修课那样用心.其次,选修课要求达到一定的学分,学生选课主要为了获取学分,但因为选修课学分要求并不高,而待选科目又比较多,所以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选课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不去考虑必要性(认为必修课才有必要性),而是考虑获取学分的难易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必要但相对较难的课程以及老师要求比较严格的课程很容易“落选”,这对某些课程的任课教师也不公平.再次,学生即使达到了毕业要求但是知识面尚且狭窄,甚至某些行业及领域的专业知识完全没有涉及,不仅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不利.

2.实践教学.很多学校安全专业现行培养方案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实践教学范围狭窄,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也不注重实践教学的目的.首先,实践教学应有针对性,不分专业、千篇一律的实践教学不仅失去意义,而且往往沦为“走过场”.针对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理应和生产原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有关,只有这样的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学到实践知识.其次,目的不明确,实践教学便没有效果,进而失去意义.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围绕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要让安全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单一,运用这些知识却是综合的,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也给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再次,实践教学从形式上也必须予以改进,切莫走过场,指导教师或带队老师本身应具备一定事故处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在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经验保护学生安全,避免学生发生意外.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能够给予有价值的帮助,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的时数不必增加,但绝不能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人才培养责任重大,切不可误人子弟.实践教学还存在现实问题,各大高校均面临难联系的困境,这也是实践教学标准被迫放低的原因之一,企业顾忌自身利益和学生安全等本就不愿接待学生实习,安全专业实习还要探听“隐私”,戳其痛处,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国家及行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帮助.

四、人才培养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为了使安全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胜任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而且具备发展潜力,并逐渐指导和管理生产,必须及时调整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注重“宽基础”,重要的行业及危险性大的专业领域必须有所涉及,课程内容既包含专业基础,又有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了解与生产有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安全技术及管理知识.所以,开设必修课过少的安全工程专业必须增加必修课门数.另外,建议在不过分加大学生压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选修课学分,确保重要安全领域没有遗漏,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全面而且扎实,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安全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使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得以落实,让学生学有所成,也让社会受益.

综上所述,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学科,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安全工程师,而安全工程师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后者很大程度上是在长期工作中逐渐积累的,前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培养,开设安全专业的高校如果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其培养的安全专业人才必然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辜负社会期望,也浪费良好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林晓飞,黄志甲,杜晓燕.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112-114.

[2]赵丽丽,李振明,郭磊.中澳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J].安全,2008,7:83-85

[3]姜博.如何完成一套完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企业结合的动态人才培养方案[J]. 企业导报,2015,(13):132-133.

[4]王琪,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8):11-12.

[5]王殿军,方妍,赵鸿雁.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创新人才培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本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人才培养本科人才培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才培养和安全工程和思考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