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议程设置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议程设置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

该文是议程设置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议程设置和议程设置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洪涛,张苗苗,马冰玉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正在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颠覆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随之建构起一种前所未有的交往理念和相处的模式.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理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的互动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关注大学生的现实诉求和心理需要,主动合理的设置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把握教育的主导权、话语权,寻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可控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大学生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3.030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3-0156-05

新媒体正在以其传播情景的虚拟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传播范围的全球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信息的海量性等传播特质深深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巨大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认知方式和行为选择模式得以重新建构.作为最重要的大众媒介传播效果理论之一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通过长时间地对议题进行属性议程设置,不仅告诉人们想什么,而且告诉人们怎么想时是异常有效的”.怎样让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自如地做出恰当的选择,使媒介的正面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消解,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的问题和跨越的障碍.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议程设置理论的有效融合

议程设置理论起源于西方,它是基于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观点是对于某一个话题,大众媒介通过采取特定的安排技巧等方式来增加受众对此议题的关注度,并且可以有效地影响受众的内在认知和行为选择.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其成员传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或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功能发挥作用的环境、方式等均面临新的变化.网络媒介议程设置,正是依靠改变人们观察和思考问题角度的方式来巧妙影响大学生对相关议题的看法和态度,这种态度的变化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效果却可能是最为长久的.新媒体的互动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关注大学生的现实诉求和心理需要,主动设置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议题,把握教育的主导权、话语权,寻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可控性与实效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一致性

议程设置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了更多的内涵,并结合主流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某种指导理念为支撑线索,通过媒介对相关议题的技巧性安排来研究受众是否会关注媒介报道的话题,以及是否会根据议程设置预期的方向产生认知认同和行为选择.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成为议程设置的首选理念指导.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面对新媒体以无可比拟的优势、速度占领受众市场,议程设置告诉我们,什么该关注、如何关注,这对于受网络影响巨大的大学生而言,非常关键.被海量信息包裹的大学生,虽然可以尽情享受媒介传播带来的无限乐趣和知识分享,可对于信息辨别能力不高的大学生而言,很难区分信息的正与误.大学生只是单纯的活跃在网络带给自己视觉盛宴和听觉兴奋的空间里,很少主动思考媒介信息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实质,长此以往,他们的价值判断力、情感感化力、交往沟通力逐渐淡化.另外,许多高校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生存,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责任意识教育.面对大学生“线上-线下”生活的失衡、价值取向的无标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的过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议题设置的关键,精心设置议题内容,净化媒介传播环境,把握大学生舆论导向,并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努力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确立学生是学校主体,学生培养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任务的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成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作为受众对象,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要求,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暗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国家政策导向性.这种导向性体现在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方法的合理运用,以期使大学生自愿走进这些经过教育者精心设置的议题,认同和接受这些议题,亲身感受议题所包含的价值理念,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自己的需求得到重视和满足,唯有如此,大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议题的价值认同和践行队伍中去,特别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实践.事实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效果紧密相连,偏离了导向性的主线,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盲目的,其效果的落实就无从谈起.就议程设置理论而言,它本质意义上反映的是一种“内容-效果”理论,其精髓是大众媒介遵从一定的议题设置原则对某一议题内容的报道可以影响信息接收者的认知和行为,其最终落脚点是舆论导向的成功转移.由此可见,议程设置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在议题内容与舆论引导层面存在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3.信息选择层面的一致性

网络媒介是人们进入信息时代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关键的信息“集散地”和舆论“放大器”.生活在这样时代,既兴奋、亦彷徨.兴奋的是人们可以自由地畅游于信息世界,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搜索需要的资讯信息.彷徨的是面对超链接呈现的海量信息,如何区分信息的真假,又该如何选择,这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议程设置理论以其集聚信息受众注意力和舆论引导的优势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网络媒体以其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和包罗万象的信息内容吸引了好奇心极强的大学生,在满足他们的个性展现需求、信息搜索需求和沟通交流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网络媒体传播的热情.但也应看到,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增加了大学生选择辨别信息的难度.那么,面对“数字化生存”环境,怎样才能从海量信息中精拣出符合时展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内容,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就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可见,议程设置理论与这一主题有着高度的目标指向一致性.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快和广无疑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教育平台,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许多新事物、新潮流和新思想不断涌现,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课题的同时,教育者对于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以及设置和传播的运用还表现得不太适应.

1.传播方式缺乏灵活性

新媒体背景下个体成为信息传播的源点,融传者和受众于一身,通过媒介交往衍生出“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等交往形式,使信息也具备了双向流动的性能.在新媒体时代,师生间的交流不仅是跨时空的,更是随时都可以实现的.就学生而言,新媒体在提供广阔交流空间的同时还提供了充分的话语权,使大学生的话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从而调动了大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思想、信息和情感层面的双向互动与沟通机制.而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要表现为网站的建设和信息的单一发布等旧方式,依旧无法摆脱单向的思想灌输,这种方式势必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无法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契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传播媒介的多元融合,突出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实现新媒体教育与传播对受众认知所产生的影响.

2.议题设置缺乏新颖性

“全员覆盖、全程融入、全面渗透”是当前网络影响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良莠不齐的信息快速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由于阅历尚浅等特质,极其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大学生面对碎片化信息的诱惑,往往在不自觉中起到了“传声筒”的作用.如此种种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便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准确的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正视网络传播给学生带来的发展契机和问题挑战,设置符合的议题,正确引导舆论发展趋势,切实解决好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自言自语”的说理局面,不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等现实难点问题.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究其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一种生活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设置要与大学生关注的内容同质、同步、同程.

3.时机把握缺乏精准性

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时、效、度”的问题,其中“时”是报道时间,追求的是“最佳时机”;“效”是报道效益,追求的是“最大效益”;“度”是报道程度,追求的是“最佳分寸”.因此影响媒介议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时机精准度的把握,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在于即时更新.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对大学生的网络动态关注不够,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不准,从而与议题发布的最佳时机“失之交臂”,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要紧紧抓住新媒体自身带有的“快”特质,剖析问题的本质,主动设置议题,牢牢掌控高校舆论的话语权.

4.话语表达缺乏平易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通过话语的有效表达来传递信息的,话语的运用表达既是议程设置功能实现的必要手段,又是影响其效果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世界中,最受欢迎的话语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交互性话语,体现平易性,用“接地气”的语言代替“高大上”的话语,不仅可以缩小传者与受者的话语距离,而且会使受者对该议题有更大的兴趣,进而产生接受此议题意识.尤其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话语的表达、重塑和建构成为信息传播者不得不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新课题.

5.受众需求缺乏导向性

源于经济学中的供需均衡理论成为议程设置过程中考虑受众导向需求的经济学支撑.事实上,供需均衡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涵盖两个概念(即供给和需求)和一种状态(供给—需求状态),即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只有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供求才会达到均衡.由此可知,如果供给和需求出现错位,也即供给者花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消费者想要的,当然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议程设置者在议题的设置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信息受众的导向需求,这理应成为其议题设置的目标基础.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在议程设置中也不例外.

〖6.媒介素养提升的紧迫性 

介素养的提升不仅是信息传播者需要加以强化的,对于信息受众来说,亦是影响议程设置效果实现的一大因素.若是议程设置者媒介素养优质化了,成功的设置了议题,可是由于信息受众的媒介素养低下而使整个议程设置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总体而言议程设置效果并不是理想的.因此,创新各种方式方法使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的媒介素养实现同步提升和优化,成为议程设置效果现实化的重要环节.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思路的人本性体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平等对话代替了之前的单向灌输模式.这种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展现人本性特征.

1.议题设置的平等互动性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均可以发声,对传播的议题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受众被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洪流包围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引导者,很容易产生错误歪曲的思想,但教育者在引导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受教育者的互动,避免单向式传播,尽量做到双向式互动引导,同时要突出师生双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者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包括两个层面:一要对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信息;二要避免单向度的理论灌输,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主动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因此教育者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运用他们能接受的认知方式来引导受教育者.

2.议题内容的生活化回归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真正需求和接受习惯更加贴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选择合适恰当的议题才能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教育者应将议题的选择聚焦于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在选择议题时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为宗旨,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为大学生编码和解码信息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同时还有助于网络舆情的形成.在信息洪流复杂多元的环境下,教育者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将切合主流价值观并具有指导意义的议题放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同时将消极负面的话题予以消解.生活是议题选择的源泉,同时也是检验议题的重要场所,这无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现实活力.

3.议题导向的积极现实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对以下三种议题尤为感兴趣:一是跟自身密切相关的议题;二是众所周知的议题;三是有极强趣味性的议题.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设置议题时要将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导向更加现实化,将积极向上、向好、向美的信息作为设置议题的首选,将学生的现实需求作为设置议题的关键,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主动进入该议题,积极设置主流价值观的网络议程.针对学生面临的困惑,教育者要通过议程设置将事情的真实状况还原,并深入分析,教育学生要正视该问题,而不是刻意回避,最终解决该问题.从而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现实需求的无缝隙衔接.

4.议题发布注重精准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大学生面前,是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议题的发布既是一个时间问题,又是一个技巧问题.教育者不仅要把握发布议题的最佳时机,争取教育的最佳效果,还要优先设置教育议题,占领公众舆论阵地.议程设置理论也指出,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的效果和能力.因此教育者要把大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议题,运用具体的事例分析当下观点,并在话题达到即最佳时机时发布.针对不同的教育议题要采取不同的发布方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有争议性的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发表权威的意见.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的置顶功能,将设置的议题放在显眼的位置. 

5.传播话语的通俗亲民性

众所周知,高校网络话语的传播是有技巧性的,其表达不应是夸大其词的“涵盖乾坤”,也不应是割裂意义的“截断众流”,应该是在兼顾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使思想理论话语的传播既体现社会发展的潮流,又力求言之有物,做到话语的通俗、亲民、有温度.为此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都体现了话语的质朴清新、平易灵动而又“接地气”,他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凝聚共识;善于用群众语言解惑释疑;善于用聊天式语气触及心灵,网民亲切的称之为“习大大语录”.这些讲话既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议题传播时就可以借鉴“习大大语录”的表达方式,用平易而又“接地气”的话语设置教育议题,这样既可以坚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能达到教育效果的理想化. 

6.传播载体的高度整合性

随着各种微媒体等多元传播载体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社会公众利用网络陈述事实或发表意见,以各种不同的传播形式,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关注,人们把它称为“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其实,公众自我议程设置是更深层次的议程设置,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在新媒体背景下,媒体的高权威性和把关功能逐渐弱化,滋生出各种不良信息.因此,教育者要牢牢占据传统媒体不放松的情况下,正视并主动顺应新媒体,利用“三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平台打造覆盖全校师生的移动新网媒,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整合校园和社会的多种传播载体,实现精准推送,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构建起课内与课外全方位、立体化、跨时空、流动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议程设置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页眉怎么设置

论文标题格式怎么设置

论文页眉页脚怎么设置

本文点评:此文是适合议程设置和议程设置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议程设置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议程设置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