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现实意义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试述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与现实意义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实意义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7

《试述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与现实意义》

该文是现实意义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国家职能和现实意义和马克思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文章从马克思国家产生的本质与基础入手,探讨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重构以及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 国家职能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5-036-03

  一、国家产生的基础与本质

(一)家庭与市民社会是国家产生的基础

  国家和阶级一样,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那时的社会组织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氏族和部落,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习惯和传统力量以及氏族首领的威信,社会的发展处于伦理层面,没有制度和法规.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氏族制度开始应运而生,国家就在氏族制度改体的过程中一步步建立起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马克思从国家与市民关系揭示国家的起源,马克思与恩格期认为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并且认为家庭与市民社会是国家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创新观点,拉开了对国家起源研究的新篇章.恩格斯与马克思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利益群体的目标不一致就会产生不同的阶层,社会会分裂为不同的对立面,各种关系之间的矛盾增多增大,经济利益的冲突使社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社会依靠自身的系统已经无力调节这种矛盾,只会使矛盾日益激化.为了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一种凌驾于各种关系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能缓和各种关系,使社会维护一定的秩序,这种力量就是国家.

  (二)国家的本质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当私有制确立后,就形成不同的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就需要建立一种有组织的特殊的暴力工具来缓和社会各种矛盾与冲突,于是人类历史上的首个国家——奴隶主阶级的国家产生.国家是脱离于社会生产,脱离人群,专门从事阶级压迫和社会管理的特殊机构.马克思的国家政权理论是从国家和社会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论述的,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国家本质进行研究.

  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中,在经济基础上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它在阶级斗争中占据统治阶级的政治上的特权,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他们认为国家是社会产生阶级分层后才产生的.马克思对国家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家实质上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控制与镇压的机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镇压无产阶级的机器.它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消亡.

  第二,国家代表的是阶级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它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对国家的本质进行了唯物主义论证,奠定了马克思国家政权理论的基础.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都是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自由,所提倡的公平也是一种理想化的公平,不是无产阶级所希望的真正的公平.

  第三,国家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机器.在阶级社会,国家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它所有的职能也都是为统治阶级来服务的.国家的政治职能与公共职能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两种职能,政治职能以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统治为目标.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政治统治都是以执行社会职能为基础,通过执行社会职能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从而使政治统治持续下去.”可见,国家终究是一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是一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机器.

二、国家职能的解读

(一)二重属性

  马克思认为任何国家都具有二重属性.当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会促使国家权力的形成,使国家具有执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特殊职能.国家权力还具有另一方面的属性,那就是管理社会事务的需求,即执行着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国家职能的二重属性伴随着国家发展的整个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职能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阶级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产生后,国家的统治职能开始逐渐上升.阶级社会各种利益的冲突,使某个经济实力很强的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家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为统治阶级服务.同样,在国家产生后,为了缓和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使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得以实现,就会通过管理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各种关系的协调,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避免社会的崩溃与瓦解,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产生并发挥作用.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两种职能都是存在的,但是统治职能与社会职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处于不同的地位,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巩固与维护的作用.国家秩序的维护,国家的持续发展都需要两种职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三层含义

  对国家职能的理解,可以从其具有三层含义进行着手:

  第一,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国家职能由统治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组成,共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的公共职能是从事各种社会事务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统治职能,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马克思用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论证,指出在对国家进行管理中,不仅要对其统治部门进行管理,还必须首先对其社会公共部门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第二,统治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是国家两种不同的职能.统治职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管理职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各种关系与利益的职能,两种职能具有本质的不同.国家是管理人的机构,主要是通过暴力的手段去实现它本身的职能,进而为统治阶级服务.社会职能则不能依靠暴力手段进行处理,它需要通过服务与提供帮助来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管理方式与国家为了实现统治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三,国家发展过程就是统治职能不断地衰败,社会职能不断强大的过程.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当阶级消失后,社会职能也会失去其政治性质,从而变成一种简单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一种维护社会利益的管理职能.因此,研究国家政权理论,就要深入了解国家政权的三层含义,对国家的统治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有更清晰与深入的认识,从而更深入了解国家的政权.

  (三)辩证关系

  国家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决定国家具有统治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两种职能统一于存在于国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其公共管理职能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方式.无论是公共管理职能还是统治职能都是国家本质的体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就是维护这些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因此,国家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在任何时候,国家的本质都决定了它只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就要对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缓解社会的各种矛盾,使人们感受到国家对社会管理的重视,从而赢得人心.国家通过其公共管理职能对社会进行管理,使社会更稳定,才能更好地巩固统治者的统治.

  第二,虽然公共管理职能是国家统治职能的前提,但它作用的发挥也要依赖于国家统治职能与国家权力的保障.同时国家统治职能也是公共管理职能发挥的保障,没有统治职能则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国家为了更好地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就需要不断地拓展公共管理职能,不断地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提升统治阶级的威望.公共管理职能的扩大并不代表统治职能的削弱,它只是维护国家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需求与表现,公共管理职能与国家的统治职能都并存在国家中,共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三、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国家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和谐社会需要政府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使社会处于稳定、健康的发展状态.对马克思国家政权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协调国家与市民的社会关系.国家与市民的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国家政权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维护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凌驾于各种关系之上的力量随之产生,它能缓和各种关系,使社会维持一定的秩序,这种力量就是国家.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脱离社会的一种力量.深入研究马克思国家政权理论,能进一步了解国家与市民的社会关系,能协调社会不同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职能将从统治职能转变为社会管理职能.在社会的大系统中,政府与社会是属于其中两个大系统,前者是统治阶层,后者是群众阶层,两者只有互相支持、良性互动,才能促进社会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社会成员既是社会的成员,又是国家的成员,社会与国家的组成者是相同的,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基于不同成员组成的社会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家的各项活动都是依靠社会成员开展的,离开了社会,国家也就不复存在.虽然国家与社会具有统一性,但是两者还存在不同之处,社会关系强调普遍性与自在性,政府维护社会秩序,代表具有普遍性的公共利益,作为公权力的组织,政府的行为是不能随意的,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约束社会行为,使其在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深入研究马克思国家政权理论,能深刻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能更好地通过各种规范约束市民行为,协调国家与市民的社会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实现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国家的发展中,社会管理至关重要,社会管理是政府与社会对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级,国家两种职能的地位也不相同.在国家成立初期,国家的统治职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环境稳定,国家就要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使社会管理职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赢得更广泛群众的支持.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民生问题与社会矛盾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国家以前社会管理的理念、方法存在很多不适应,只有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创新收入分配机制、就业渠道、社会保障机制从而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将社会管理纳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轨道.在新时期,政府要转变观念,使政府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政府职能重心要以社会为本位,有效地动员社会的力量,使他们成为社会服务的参与者,才能建立起自律自治的服务型社会.我国各级社会管理主体要积极发挥作用,意识到自身在社会建设中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与责任,使社会不同阶级、不同组织都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才能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在新时期,政府要创新社会管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管理领域里,通过履行对经济、市场、公共服务管理等职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教育事业等的全面发展,促进公平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促进政府职能重构

  在国家管理中,政府具有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促进我国政府职能的重构,政府要转移政治职能的重点,更加注重与法制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1.转移政府政治职能重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随着矛盾的不断变化,的范围与对象也不断变化.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初期,阶级矛盾占主要地位,阶级镇压成为国家的主要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的方式转变,我国政府也要顺应时展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在新时期我国政府维护社会秩序要依赖各级国家机关,如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职能,进一步巩固人民.当前,团结、合作、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但也要不断创新国家安全观念.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与法制是其重要内容.只有维护与巩固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利益.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法制建设的加强,使法治建设深入民心,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问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如果环境进一步恶化,人类的生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比经济与战争的危害更可怕,更不可控制.因此,在新时期,国家要进一步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完善环境立法,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素养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法制与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构建强政府与强社会的模式.“强政府”是指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环保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强社会”是指社会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力.无论是“强政府”还是“强社会”都对各自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在履行职责方面相对弱化,社会的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也不强.针对这种现状,我国要努力构建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发展模式,以便政府转变职能后能更好地履行其各种职能,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基础就是制度的完善,制度越完善,越利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越利于公共权力的转移.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也是政府权力回归社会的一种过程,是还政于民的过程.政府不会自愿地放权,需要一定的强制措施,需要在政府内部进行自上而下的行政职能清理,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问责制,强制各级政府减少对社会事务的直接干预.当社会自治能力不断增强,政府才能更好地放权,更放心地放权,因此要强化社会自治.各种社会组织不应是附属于政府的组织,而应是独立于政府的市场组织,对政府履行职能,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监督职责.政府需要大力培养各种社会力量,建立各种社会组织,逐步剥离对各种社会组织的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通过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权与管理能力,为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强政府与强社会模式就是使政府向责任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转变,促进廉洁高效的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体制的建立.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KSE06;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上项目:《马克思国家政权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4WM16.]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伍俊斌.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与社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6] 李木子.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辽宁大学,2011

[7] 陆建猷.马克思主义文献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王凤双,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李靖,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编:贾伟)

现实意义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理想和现实论文

上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关于现实意义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家职能和现实意义和马克思相关现实意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