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众创空间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高校众创空间构建与实现路径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众创空间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3

《高校众创空间构建与实现路径》

该文是关于众创空间开题报告范文与路径研究和高校和空间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张 绍 丽 郑 晓 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

摘 要:众创空间的出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和平台,并将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此,从论述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提出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思路,阐述其空间构成、功能模块及运行机制;最后,基于三螺旋理论,认为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应该是“高校自动、政府推动、产业拉动”三位一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分别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构建;三螺旋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关于“众创空间”的概念,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学者如刘志迎等认为众创空间可以理解为“线上线下的自组织孵化器”[1],而认为“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开始了“众创空间”的战略实施,这不仅会带动全社会双创的飞速发展,而且还将为大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创业契机.2014 年美国地平线报告预测,“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将是未来3 到5 年内的趋势”[2],而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开展无疑会加速这种趋势的转变.因此,有必要在高校中尽可能多地开展众创空间的探索和实践.

一、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与之相反的使,大学生的就业率却逐年下降.这虽然受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但也与长期以来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有关[4].在这样的情形下,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并没有形成专业创新能力,更没有掌握自主创业技能,因此,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据统计,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2%,而部分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甚至不足1%[5].为了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高校开展了种类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我们说成绩是有的,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只集中于创新创业培养形式或活动上,却没有建设形成可以依托的创业平台、载体和空间.这样便造成三种结果: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地实处,致使大多数学生创新创业“无门”;二是教育活动周期短,持续性差,无法形成长期效应;三是因缺乏有效的创业平台,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施展、创新才华难以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建设发展高校大学生众创空间模式,进而激发大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和能力,形成大学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局面.

(二)可行性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是可行的.总体来讲,高校建设发展众创空间有三方面优势:

1.政府的政策优势.当前,我国经济新形式、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众创空间产生与发展也将是受益者之一.国家层面、教育部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发布了重要的政策文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众创空间构建给予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如为了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教育部曾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6].国务院在2015年3月也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7]”

2.高校的资源优势.高校中各类资源丰富,有利于众创空间的建立与发展,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校里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高水平的研究学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前沿的信息资源 [8],这有利于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知识创新.其次,高校还是众多大型科研仪器、高精尖科研设备、重点实验室的聚集地,可以产生数量众多、水平高端的科研成果,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国家绝大部分高级人才主要集中各大专院校中,这些学术大师、知识精英和专家学者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对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第四,大学依托自身有计算机、信息、软件等专业优势,基本上能够满足“众创空间”对于技术的需求.

3.大学生的自身优势.高校中的大学生除了具有时间宽余、思维灵活、可塑性强等特点外,有着其他创新创业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大学生经过多年的知识学习和积累,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这为其创新创业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长时间泡在实验室中,其实验操作能力、技术纠错能力、科研产品生产能力都比较强,这为其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奠定了科研基础;第三,大学生可以利用“学习之便”,充分共享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及场地资源,而这方面使其他创业者基本不具备的;此外,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到基层企业锻炼、去港澳台及国外名校访问学习等学术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创业见识和实践经验,这为其创新创业奠定了实践基础.大学生自身具备的这些优势,如果加以适当引导以及充分激发,并辅之以合适的方式方法,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可以发挥出来的,而构建众创空间无疑将是一种新的尝试.

二、众创空间构建思路与运行模式

(一)构建内涵

高校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它以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等“众创空间”为核心载体,通过组织“众建”、项目“众包”、资金“众筹”、资源“众享”、产品“众创”等业务职能建设,催生出创新型的创意或产品和创业型的小型团队或企业,并与市场有效对接;同时,通过市场信息反馈,进一步对创意或产品进行再设计、在完善,对小型团队/企业再优化、再建设,并促进众建、众享、众包、众筹、众创的良性运转,发挥众创空间的强大效力.众创空间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等特点,能够为小型创新团队、学生创业个人提供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在具体管理上,可由学校学生部门直接管理,也可由学生团体或组织,实行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见下图1)

(二)空间组成

高校众创空间为一种平台载体,是大学生众创行为发生的重要场所,将促使大学生参与者进行跨领域、跨专业的交流、沟通与协作.高校众创空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工作空间.主要是以办公场所、办公场地等实体空间形式存在,它旨在通过加强组织结构建设、业务日常管理、产品线下研发、市场推广运作等,促进大学生众创建设与发展.另外,这不仅是大学生从事众创的“根据地”,而且还能起到“筑巢引凤”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

2.网络空间.主要是以“互联网”+X虚拟空间形式存在,它采用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模式,旨在打造在校大学生原创作品/创意的线上展示交易平台,为下一步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3.社交空间.主要以创新论坛、创业在线等网络社交空间和以会议室、会客室等实体社交空间两种形式存在,它旨在加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创意沟通、创新协作,从而增强众创空间的软实力.

4.资源共享空间.主要是以实物共享空间(如大型仪器、实验室、场地等)和网络共享空间(如文献、数据、信息等)形式存在,它旨在通过科研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来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加速创新创业进程.

(三)功能模块

1.组织“众建”.基本流程:首先,众创空间建设方(高校及相关部门)通过众建平台发布众创空间组织建设任务,并设定奖金;然后,承建方(大学生以及成立的小型团队、企业等)依据自身实力及特点选择组建任务,制定详细的组建方案,并进行提交;再次,建设方根据一定的标准,认真对比、筛选、论证,从而确定最佳建设方案,并下发建设资金;最后,方案的设计者利用提供的建设资金,进行众创空间建设.

2.资源“众享”.基本流程:首先,资源所有方(高校及相关部门)通过众享平台对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场地等进行开放;然后资源共享方(众创空间)通过该平台进行所有信息接收;再次,共享方将收集到的资源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并确定哪些资源或者说什么样的资源可作为自用,并将意见反馈给众享平台;然后,资源所有方针对共享方的需求,进行资源的二次开放;最后,共享方共享到资源并加以利用.

3.项目“众包”.基本流程:首先,发包方(众创空间)在众包平台上发布项目及任务,并设置奖金以吸引接包方;然后接包方(小型科研团队、大学生等)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切合且能完成的项目,同时递交解决方案;再次,发包方经过认真对比、筛选,确定最适合的接包方;最后,发包方通过平台发给解答者奖金.

(4)资金“众筹”.基本流程:首先,筹资方(众创空间)进行项目设计和审核,进而创建成熟的项目;其次,依靠众筹平台,对项目进行广泛的宣传与造势;再次,购买方(企业、公司等)经过搜集,进而发现这个项目并进行分析论证,有较高的收益预期,愿意提供资金给筹资方;然后,筹资方依托众筹到的研究经费展开深入的研究,确保按期将研究成果提交给购买方;最后,购买方接收研究成果,为下一步生产应用打下基础.

(5.产品“众创”.基本流程:首先,创新方(众创空间)对科技创意进行分析、论证,进而设计形成有应用价值的科技创意;其次,创新方依靠在众创平台上对自身的科技创意进行模拟展示,并说明潜在客户与应用前景;再次,需求方(政府、企业及其他机构等)对科技创意进行分析论证,确认自身所需后,提供科研资金给创新方开展深入研究;然后,创新方依托创新资金展开研究、实验,形成创新产品样品,并交付投资方;最后,需求方收到创新产品,根据产品特性及受欢迎程度等,对创新超进行完善或者加以推广利用.

(四)运行机制

众创空间是高校中新兴的创新创业载体,为确保众创空间的良好运转,促进大学生众创教育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从众创空间载体构成上来看,它是线上和线下结合体,可以称之为众创空间“O2O”模式,其业务运行良好的关键是使线上、线下进行有效的互动和融合.一方面,建设“线上众创网络社区”,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资源共享、业务发包、资金筹措、成果交易、价值评估等.另一方面,建设“线下众创服务平台”,为众创相关方提供管理咨询、实验研发、设备共享、专业资源对接、科研成果孵化等业务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来促进众创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市场资源的充分开放、共享与协同,进而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知识生产和创新创业.

2.创新与创业有效结合.从众创空间建设的目的来看,就是通过众创空间这一载体,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创新与创业相互制约并相互促进.一方面,大学生依托众创空间开展资源共享、创客交流、创新协作等众创内容,将会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产生的新创意、新产品可以逐步推向市场,进行成果转化,从而完成创意转化产品的过程;同时依托众创空间成立小型创新团队、微型公司直接与市场进行联系对接,实现独立化运行、市场化操作,有效将市场资源、需求信息甚至管理技术人才引入其中,从而扩大自身实力,提升创新综合能力.因此,众创空间是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结合的最佳模式.

3.孵化与投资协同互助.从众创空间建设作用来看,既要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又要降低创业成本,同时还要有所发展,这就需要建设资金的加入.众创空间在促进大学生双创方面,相比于科技孵化园区、大学生创业园等传统创业集群,能够显著地降低创业成本,并会提高创业成功率[9],因为众创空间具有创业项目孵化效果好、社会资源集聚速度快等独特优势.一个发展态势良好且前景广阔的创业团队、微型企业能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天使投资、创投资金的进入.同时,众创空间通过资金众筹、项目众包、产品众创等业务,能有效拉动市场投资、大众投资的加入,扩充发展运作的建设资金,进而加速创业项目孵化.因此,孵化与投资协同互助在大学生众创空间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4.众创与市场反馈循环.从众创空间发展影响因素来看,众创空间良性运转及完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因素,而且与市场因素密不可分,这就涉及众创空间发展的市场反馈问题.众创空间以众包、众筹、众创等专业化服务推动大学生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开拓新市场,进而与市场对接.同时,众创产品的市场欢迎度、微型企业市场占用度均需市场进行信息反馈给众创主体.此外,市场还将众筹资金量大小、众包项目结果好坏、众享资源是否充分、众建组织机制适应性等反馈众创空间各子系统;众创空间各子系统对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分析、比较、鉴别、运用,完善业务运行行为.在大学生众创活动中,市场信息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它对众创空间完善发展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尤为关键.

三、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众创空间实现路径

亨利·埃茨科维兹指出,“三螺旋”强调政府、产业、大学三个组织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地位[8],三个主体如同螺旋上升一样,互动、交叉、重叠和融合,从而推动整个创新活动的螺旋式上升[9].从三螺旋理论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应该是“高校自动、政府推动、产业拉动”三位一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高校、政府、企业在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的助推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三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大学生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见图2).

(一)高校“自动”

高校不仅是大批的知识精英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地,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实验室资源、仪器资源、场地资源以及科学文献资源的拥有集合体,因此,在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发挥主动性,自动担负起众创空间搭建、众创体制机制建立以及众创文化营造的重任,切实发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用.

1.搭建众创载体.高校应主动搭建“众创空间”服务载体,吸引大学生众创.可从载体搭建和机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建立具体形式多样的面向大学生的众创空间模式,如创新工厂、创客空间、创业社区、创业联盟、创业咖啡等,以激发大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和双创热情,以便使其智力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二是在众创空间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以制度建设强化管理规范,通过机制运行促使众创空间真正“动起来”,最终形成自由、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及大学生人人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2.强化众创辅导.建立健全“众创辅导”机制,对引导和支持大学生众创非常重要.一方面,依托众创空间,建立健全大学生“众创辅导”制度,使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从而丰富众创教育形式,使众创教育形成常态;另一方面,设定招聘规则和标准,招聘选拔“众创导师”,对学生众创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制定奖励激励政策,将拥有丰富经验的创业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杰出校友加盟众创空间,对大学生进行众创机构管理、众创运作技巧、众创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指导培训,使众创教育接近实战.

3.实施众创激励.强化实施“众创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大学生众创.一是强化竞赛奖励机制.高校关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践等活动有很多,应当利用好已有资源,采取提高奖项数量、提高奖金额度以及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等形式,增强大学生参加竞赛的吸引力.二是推进并实施大学生双创引领计划,设计、开发并设置大学生双创教育课程,使学生做好众创的知识储备,同时使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参与其中,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三是设立高校毕业生创新奖励基金、创业支持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经费支持.

4.培育众创文化.高校应培育“众创文化”下功夫,全力打造大学生众创的文化环境.事实上,众创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它会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其他形式化的教育无法比拟的.高校应培育植根于校园的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打造良好校园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依托大学生学术论坛、创新社团、创业社区等,加强校园“众创文化”环境塑造,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此外,增强大学生双创的宣传教育力度,发扬舆论优势,树立先进榜样,报道先进事迹,通过创设众创文化氛围,助力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

(二)政府“推动”

在现行条件下,如果说国内众创空间的产生是国外先进开放式的创新模式的自然引入的话,那么众创空间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因此,在大学生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管理规范的作用,确保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

1.政策大力支持.一是在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过程中,政府应从扶持政策、工商税收、创业资金、技术产品、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创业教育、心理疏导直至创业文化等全过程进行政策激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12].二是政府要兼顾高校与众创空间的特点,制定高校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及相关条例,引导创建灵活实际的众创空间服务机构,并通过法律、制度等形成明确界定众创相关方的各自责权利.三是对“众创空间”这种新型的孵化机构,简化登记手续,免除或减少税费支付,并为大学生的双创公司(或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上的便利.四是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场所租用、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涉及费用事项,可进行政策补贴,减少大学生众创压力.其实,政府对于高校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应该是多方面的,并且彼此之间最好形成配套关系,而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将失去政府的公信力,降到政策效率.

2.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搭建众创平台,促进高校、企业以及创客机构之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13].一是可由政府牵头,联合各高校成立“众创联盟”,实现众创知识资源开放共享,积极推动众创空间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二是由政府牵头,联合各风险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等,积极参与建设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现商业资源开放共享,积极推动“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政府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高校众创空间、社会企业之间的进行合作互动、沟通交流与协同创新,加速众创空间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四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政府应鼓励高校在大学生招生、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给高校减压,高校方能给大学生减压,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如在保障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在毕业后户口迁移时间限制进行放宽,可增加大学生创业时间,防治急于就业,进而停止创业活动等.

3.行业管理规范.一是出台并完善众创空间的相关法律,对高校中众创空间的筹建、专利、产权保护、涉密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并在司法上,对众筹可能涉及的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问题进行合理解释.二是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众创空间建立的相关事项与运营行为进行统一的管辖与监管.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可成立众包、众筹、众创行业协会等,制定并公布相关行业标准,促进高校科研合法运作、公平竞争.四是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和.一方面,发挥媒体宣传作用,通过新闻广播、报纸以及各种媒体,加强众创风险知识普及,提高众创机构及参与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特别涉及到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资金往来及支付安全等,是防范的重点.另一方面,发挥政府监管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旦发生各种纠纷或违规,国家法律部门以及行政部门均有相应的权力进行处置,从而维护众创空间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产业“拉动”

众创空间的建立与发展,除高校“自动”、政府“推动”外,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拉动”尤其重要,具体表现为加深校企合作、创投带动以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方面.

1.校企合作促进.一是建立高校众创空间与校办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众创空间在建立初期快速成长.加深大学生众创空间与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科技产业园、校企联合实验室的联合合作,解决众创空间初创期的技术难题、管理难题、研发难题,推动初创型企业健康成长.二是建立高校众创空间与社会企业合作平台,加速众创空间建立之后的创意、产品的市场转换.从大学生众创空间产生出的新创意、新产品只凭借自己力量推向市场,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所以需要借助社会成熟企业力量,来促进创意转化为产品和产品市场化.如采用联合高校创客空间,开展产业需求征集发布会;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创意竞赛活动,鼓励校企双方成员参与创新创意活动等[14],将是一个新的尝试.

2.创投驱动发展.创投,创业投资的简称,又称之为风险投资.这对于大学生众创空间发展的带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创投资金带动.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对象,大多是初创或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而高校中的众创空间也正好具备这些特点,将成为风险投资、天使资金的青睐.大学生众创空间一旦获得这些投资,将会是“如鱼得水”,得到快速发展.二是创投人带动.与一般的投资家不同,创业投资家不仅向众创空间投入资金,而且还可用他们长期积累的市场经验、商业知识和信息网络等,帮助众创空间管理人员更好地经营与运作.

3.成果转化牵引.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一系列技术性、管理性及商务性的活动,使科技成果从科研领域向生产领域最终到市场领域的转移[15].一是众创空间中的大学生,凭借自身科研能力形成科研创意,然后通过独立或彼此合作,研发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线上或线下进行展示,企业、机构或组织根据需求出资购买,从而推向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基于创新产品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二是社会企业通过与众创空间建立战略协同关系,可收集或购买大学生众创空间的科研创意,也可利用企业本身的生产及研发力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研发出新的科研成果,实现基于科研创意的科研成果间接转化.三是社会企业、创投公司、金融公司等通过与高校众创空间展开合作,实现社会的发展资金、商业优势与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互补和融合.这样不仅能促进高校的众创空间向成熟的社会企业转变,而且还能推动众创空间的科研成果转化.

众创空间论文参考资料:

创想号杂志订阅

艺术创想杂志

上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路径研究和高校和空间方面的众创空间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众创空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