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论述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高考文思维浅表化分析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论述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4

《高考文思维浅表化分析》

该文是论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文思和高考和分析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胡勤先生认为,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对今后论述文的写作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他说:“今年的作文题明确要求写论述类作文,这是一种很好的导向,它将引导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更重视文体分类,让高中生更注意逻辑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擅长理性思考的考生打开了思想的空间.”胡勤先生的论断对今后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教学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从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学生论述文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思维的浅表化.下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给论述文写作教学提供某些借鉴.

一、观点不明确

观点明确,是论述文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谓“明确”,有两层含义.一是“明”,就是把观点讲清楚,讲明白;一是“确”,就是观点要正确、确切.但观点不明确还是非常突出.这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明”而不“确”.即虽然把意思讲清楚了,但并不确切,不符合题意.如《“虚”“实”结合,交相辉映》一文的开头:

梭罗不堪实际的重压,选择了拥抱瓦尔登湖.然而在三年后他回到了康科德城,并说:“我仍生活在瓦尔登湖,我也存在于此康科德城.”他的观点不正与我“虚”“实”结合,交相辉映相吻合吗?

作者的观点就是:“‘虚’‘实’结合,交相辉映.”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并非讲“虚”“实”的关系,而是讲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文章把“虚拟”和“现实”简单化地理解为“虚”和“实”的关系显然是不确切的.

这种简单化的理解,可能是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高三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虚实结合、适者生存、距离产生美、不做生活的盲人、世界如此多娇、坚守本心等碎片化认识,于是在高考作文时便饥不择食,头脑里闪出什么,便信手拈来.因此,要想明确自己的观点,破除这种惯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明”也不“确”.即观点含糊其辞,不知所云.如《论“虚拟”和“现实”》的开头: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快速更替,我们身处其中,感受着由“现实”与“虚拟”给我们带来的冲击.这总会让我们有所感悟,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能我们会选择在两个“世界”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心境,但是我们却总要从中选择自己更加青睐的一方.

作者的观点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吗?那这个想法和观点又是什么?是“总要从中选择自己更加青睐的一方”吗?那青睐哪一方?是青睐“虚拟世界”,还是青睐“现实世界”?这种观点让人一头雾水的文章不在少数.

实际上,该文应该着重论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把这两者关系阐述清楚,既能体现思维的条理性,也能使文章具有深刻的内涵.

(三)观点混乱.就是把几个不同的观点混杂在一起,叫人眼花缭乱.如《“新”前行,心止步》的开头: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科技无疑是最具力量的推动者.它让天马行空的幻想成为可能,让它从万事万物中汲取智慧的结晶造福于人类社会.回望历史,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无可想象,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张开双手拥抱还是刻意远离?

要我说,让“新”前行,让心止步!

“‘新’前行,心止步”是什么意思?根据文章的阐述,所谓“‘新’前行”,就是“让‘新’前行”,也就是“让新世界更好地前行”;所谓“心止步”,就是“让心懂得止步”,也就是“让心停下来去思考去分析去坚守本心”,或者“别让自我的心也跟着时代洪流而漂远”.这明显偷换了概念.“心止步”与“让心止步”并不相同.此其一.其二,作者试图表达“坦然拥抱新世界,不惧怕不远离”这个观点,但是又要“心止步”.这就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强行捆绑在一起.而且,文章又一再阐述“坚守本心”“我们才能让新世界更好地前行”,还一度扯到“保持自我”“远离城市的污染”.在一篇文章中,东拉西扯说了这么多彼此毫无关联的观点,简直一团乱麻.

文章开头既然已经提出了是“双手拥抱还是刻意远离?”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明确化就可以了,不必另起炉灶.要么双手拥抱虚拟世界,要么刻意远离,二选一.如此,观点明确,文章也呈现出清晰的思维走向.

(四)自相矛盾.即文章的观点自相矛盾.如《在拥抱中保持距离》一文开头:

当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可以毫不费劲地体验VR等高科技设备带来的便捷高效的生活,你是否有过选择,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我所认为且希望的是能在拥抱之中保持距离.

“在拥抱之中保持距离”这本身就自相矛盾.有相当一部分文章都持这种观点.拥抱,意味着彼此没有距离.既要拥抱,又要保持距离,这是怎样的一种拥抱呢?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拥抱吗?接着文章从两个自相矛盾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是“拥抱这个新世界,不要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是“在拥抱之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后的结论是“以开放的思想,用理性的头脑,去拥抱即将到来的新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和写作思路实际上反映了思维的摇摆和思想立场的不确定性.

要消除这种自相矛盾,使文章的思维清晰而明确,就是从相互矛盾的两个意思中选择一个作为观点,要么拥抱,要么保持距离.

(五)“挂羊头卖狗肉”.即先列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的观点,紧接着就兜售自己真正要表达的观点.如《以“度”衡量世界》一文的开头:

虚拟世界的到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丰富了生活.但来势汹汹的它让我们不禁思考,是拥抱近之还是刻意远之?

列宁曾说过:“真理向前走一步,哪怕方向正确,也会成为荒谬绝伦的东西.”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度”衡量,才是唯一一条通往新世界的光明大道.

文章先提出“保持适当的距离”,但接着就说“以‘度’衡量”.下文就从“自然有度,让生命耀出光芒”“社会有度,让生活焕发光彩”“方圆有度”“心中有度”等方面展开论述.可见,“以‘度’衡量”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观点.那么,前面“保持适当距离”的观点只不过是虚晃一.这虚晃一到底有什么作用?是声东击西呢,还是明修栈道?

也许作者曾经进行过“以度衡量”的作文训练,并且可能还烂熟于心,所以在高考作文中就把这种思维定势展现出来.因此,破除思维定势才是出路.

二、以叙事代替说理

论述文离不开说理.说理就是对事物的前因后果以及事物本身的价值、功能、意义乃至危害、弊端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用著名语文教育家胡勤先生的话说,就是“要以逻辑的方法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但学生却往往以叙事代替说理,如《拥抱更真实的世界吧》一文.请看:

我奶奶最近也有新手机了.当然手机她是早有过了,只不过这次换的是智能机.她一直很好奇,平时我们这些年轻人通过这些在看什么东西,她终于也忍不住买来看一看到底有什么新奇.姐姐在第一时间给奶奶下载了微信,却在几天后迟迟不见奶奶进朋友圈.她实在接受不了这奇怪的东西,用她的话来讲:街坊邻居就在你的身边,还干啥用这玩意去跟从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对话.的确呀,看似联系快捷,便于交朋友的微信,实则拉开了我们与身边人的距离.我们为了手机屏内小小的一方世界,面对周围的大世界视而不见.

用叙事代替说理,是论述文写作之大忌.这里还涉及到事例的选择.一般而言,在论述文中我们都要选择名人事例并加以阐释.从正面说,名人事例具有“见贤思齐”的效应;从反面说,事例也有“引以为戒”的教训.“奶奶”的事例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如何选择恰当的事例也是论述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引用不当

在论述类文章的写作中,不可避免要引用某种理论,其作用有三:一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些理论都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揭示了某种真理,具有无可辩驳的言说力量;二是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这些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是优化语言,使论述文的语言“准确、简洁、清晰、客观”.因此,恰当的引用,能够增强文章逻辑力量和文化内涵.但是,在高考作文中,不恰当的引用却比比皆是.就笔者所见,至少有两种情形:

(一)开头引用不当.今年高考作文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引用名人名言来开头.如《定心者无畏》:

老子曾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辩证关系使我们不可能在真假间画一条鲜明的界线.但只要我们有一个强大而又坚定的精神核心,则何以畏惧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无穷变幻呢?

一般而言,文章开头的引用要有助于引出观点,或者强化观点.老子的话,简单地说,就是自然界中两个相反的事物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具有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再通俗地说,就是彼此虽有矛盾,但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赖;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相互取消.本文用老子的这个思想来阐释今年的高考作文,就是“虚拟”与“现实”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这当然是错的.不论有没有“虚拟”,“现实”都是客观的存在;“虚拟”只是增加了“现实”的内涵而已.“现实”不会依赖“虚拟”而存在,但是“虚拟”却是依赖“现实”而存在,即“虚拟”总是以“现实”为前提,“现实”并不以“虚拟”为前提.此其一.其二,这位考生引用老子的话,引出的观点却是“定心者无畏”,也就是要“有一个强大而又坚定的精神核心”,就不惧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无穷变幻”了.这与老子的话毫无关联,引用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论证过程引用不当.理论论证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但如果引用不恰当,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如《保持距离,适当接受》一文:

在“虚拟”的互联网开始融入我们的现实世界,当“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时,我们应当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既不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又不刻意远离,才是我们对待虚拟与现实的最好态度.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才能将这两方面最好的结合与利用.

林微因的话能强化文章“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这个观点吗?显然不能.她的话是说,真正沉下心来作一件事(比如“修篱种菊”),即便环境再喧嚣嘈杂(车马喧嚣),也能做到内心的平静.这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即便身处闹市之中,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因为心平静了,“心远”了.这种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心境跟“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文章真正要论述的是何以要与虚拟保持距离?虚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只要把这个危害阐述出来就可以了,而不必强调什么“修篱种菊”的心境.文段末尾说保持适当距离之后就会如何如何,那也缺乏必要的论证.

四、论述错位

论述错位,就是不清楚文章该论述什么,花大力气去论述那些与观点毫无关系的内容,而把关键内容忽略了.如《莫让浮云遮望眼》一文,观点是“我们应当适当地拥抱这个新世界”.按正常的思维逻辑,文章就应该重点论述何以要拥抱这个新世界?这个虚拟的新世界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便利?但是,作者偏偏舍弃这点,而抓住“适当”两字大做文章.“适当是一剂良药.”以刘翔为例,“他适度的放弃是他一生最正确的选择”“适当是世间的净土”.以李叔同为例,“他的适当在于学会平静和懂得放弃……他在尘世之间寻到了他人生的真谛.静是他最终的归宿.这正是他的适当,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适当是梦里繁花”.以赵薇为例,“她在影视发展势头正好的时候适度的放弃,成就了她在人们心中的完美形象”.文章最后下结论:“所以,学会适度非常的重要,不适度,放弃自己的理性,会让你忘却沉溺,走向悬崖.”

全文的论述完全错位.类似的情形不少.有很多文章都提出了“要与虚拟保持距离”的观点,但在论述过程中,并不是论述虚拟世界的危害,而是论述“保持距离”的必要性和意义.“保持距离是成功的要素”“保持距离是追求内心的纯粹与祥和”“保持距离是追求原有的自然与古朴”“保持距离就是认清自我,坚守初心”等.这些错位的论述,就反映了思维的错位和浅显.

高考论述文中这种浅表化的思维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论述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品质和力度,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论述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文思和高考和分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论述本科毕业论文论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