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学前儿童论文如何写 和《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实施的困境与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前儿童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7

《《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实施的困境与》

本文是关于学前儿童论文范文素材跟《学前儿童保育学》和课程和困境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学前儿童保育学》是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营养学基础知识、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的急救措施,养成从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并形成科学的教养态度.笔者在高校近8年的课程教学经历中,常感困惑.在与其他同类高校教师的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颇为相似.为了了解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的实施情况,本研究依托《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教学,深入探讨《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的经历以及兄弟院校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尝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本研究选择河南省东部、南部城市的4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其中东部2所,南部2所,均为民办高校,同时招收本科和大专层次的学生.

一、《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境

1.课程名称不统一,理论学时设置不等,学时较为混乱,且实践学时偏少

笔者调查的4所学校,A、B、C、D四校分别于2014、2013、2011、2013年开始招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时间均不长.由表1可知,《学前儿童保育学》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的名称稍有区别,有沿用传统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的,也有用《学前儿童保育学》(目前各大本科高校采用的比较多).再看学时设置,学校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有64学时、48学时、32学时,同时各高校之间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设置差别也比较大.有全部理论学时的,也有理论学时占到1/3的.由此可以发现,目前各高校该门课程实践所占比重整体不高,就算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在该门课程设置时所占的实践学时也不高(尽管调查数据的高校只有4所,但是笔者还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国内其他的一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发现目前这门课程学时安排以32学时和48学时为主,实践所占比重最高也是1/3,大部分高校以理论学时为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设置与课程目标的设置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对学生保育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

2.任课教师缺乏卫生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背景

由上表可知,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专业及教育学专业,据笔者了解大部分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没有医学、营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同时任教的教师普遍缺乏保育的相关经历、体验.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所教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能力与幼儿园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难以做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虽然该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但是由于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所以很多高校该门课程很久以来都没有老师愿意主动担任,大部分都是由新来的老师被动承担.以笔者为例,在刚刚工作的那一年也是被动承担,而此前该门课程要么没有上,要么一年换一个教师(老教师都不太愿意担任).同时由于教师缺乏,造成该门课程在研究者所调查的四个高校当中,几乎都是以大班模式(超过60个人的规模,80-90人常见)来进行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门课程的任教难度,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意担任此门课程的重要原因.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的该门课程的师资力量整体不是太强,同时担任该门课程的老师最多2人,少的1人.这样的师资力量不利于该课程群的建设.

3.课程实践教学所需的实践场地不足

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视,带来近年来很多高校学前专业招生规模连创新高.部分新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招生规模也不亚于老本科院校.大部分的学校在舞蹈、钢琴等专业设备方面相对比较齐全,但是对学前儿童保育学所需要的实践场地几乎空缺.以笔者选择的几所学校为例,有专门保教室的只有一所高校.相比之下,中专层次的幼师学校在此方面则相对比较健全.由于教学场地的缺乏,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场所,很多的实践环节要么简单不规范操作,要么空缺.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保育实践能力的形成.

4.教学内容琐碎,知识点的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前儿童保育学》由七大部分组成,包括遗传与优生、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与保健、学前儿童身体的疾病及其预防、学前儿童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托幼机构保教活动卫生和环境卫生、托幼机构的安全与急救、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行为及预防.内容多,知识点碎,而且涉及到的学科复杂.课程涉及到复杂的学科就相应要求教师在教授此门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但是由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此门课程的教师通常不具备医学、营养学等相应的学科背景,因此教师在讲授此门课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相对不是特别准确.同时由于课程涉及到的相关学科门类多,因此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相应打折扣.

5.教材内容理论性过强,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

《学前儿童保育学》目前教材的版本比较多.大多数的教材还是以《学前卫生学》来命名,其中比较经典的教材当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万钫老师主编的《学前卫生学》.在众多的保育学教材中,研究者通过对比发现,目前市面上相关的保育学教材,教材的内容偏向于基础理论知识,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保育学相关内容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来进行讲授,那么将导致学生保育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同时缺乏对前沿知识的掌握.

二、突破《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实施的困境

1.加强《保育学》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作为《保育学》的教师应该全面掌握《保育学》的基础知识.由于《保育学》涉及到的学科门类比较多,对于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师来讲,除了要掌握学前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对医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有所了解.通过调查,研究者发现高校保育学的教师专业比较单一,少有医学和营养学的背景.这就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储备”[1].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相关专业培训,从教育的经验入手,增加感性认识;组织教师听取医学专业的课程如儿科学,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的教师保育技能;邀请医学专业的教师为学生讲解保育学课程中的医学内容,或者作为教师充实到《保育学》课程教师的队伍当中去.

2.增加保育实验室,规范保育实践教学

保育实验室既要兼顾保育学的课程教学,也应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才能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教专业技能.针对保育实验室缺乏这一现状,高校应增加适量的保育实验室数量.本着“节约、实用、必备”[2]的原则,充分研究《保育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人数,设置相应保育实验室,进而改变保育实验空缺的局面,规范保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保育实践能力.如果本校设置有医学及其相关的专业,涉及到儿科的课程一般会有相应的儿科实验室,如果无法设置学前专业专门的保育实验室,也可以通过加强院部合作,在不影响医学专业使用的前提下,整合资源充分利用.

3.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该门课程几乎没有实践学时,在教学中更偏向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保育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对该门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重视保育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增加保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保育能力有提升作用.

《学前儿童保育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程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加入更多保育实践的内容,要重视学生保育能力的培养.这对保育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窦全能,张睿锟等.就业取向下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现状及实训体系构建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

[2]张晓燕.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

学前儿童论文参考资料:

留守儿童论文

儿童刊物订阅

儿童杂志订阅

儿童时代杂志

儿童报刊杂志订阅

儿童画报杂志

此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学前儿童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前儿童保育学》和课程和困境相关学前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