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文本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高考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法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本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18

《高考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法》

本文是有关文本学术论文怎么写和高考和突破方法和文本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对很多高中学生来说,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很有难度的.很多学生表示,初读后往往一头雾水.至于答题,学生则无奈地说,很多时候是靠运气去蒙.

要解决论述类文本阅读很有难度这一问题,我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读,二是做.读指的是读文章,做指的是做题.读是基础、前提,只要读懂了,做对的机率就增加了.当然,做也是有技巧的,读懂并不能完全保障做对题,但是做对的可能性一定会大大增加.

在此先讲讲读.

我们先来看看论述类文本具有怎样的特征?我们先结合考纲来看.

考纲分析:

1.近几年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

(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Ⅱ)、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由上面的考纲可以看出,考察的内容聚焦于文章内容、思路和观点上,能力上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针对考纲提出的要求,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论述类文本应该如何读.

要读懂论述类文本,可以运用这样三种方法,一是搭建全文框架,二是带着观点去读,三是围绕思路圈画.

首先说搭建全文框架.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文章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分整体和局部,首先从整体出发,通过整体阅读理解全文,搭建出全文的框架,其次再对局部进行条分缕析.

如何快速理解全文并搭建出全文的框架呢?学会辨析句子作用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辨析的几种句子类型分别为引领句、总括句、过渡句、总结句、材料句、解说句等.引领句用在句段的开头引出下面要说的话或者谈论的话题;总括句用在一段文字前面,用来总说下面的语句;过渡句在中间,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者领起下面的内容;总结句在段或者篇的末尾,对前文进行概括总结;材料句和解说句是对前面观点的证明或者解说,位置位于观点之后.总括句和总结句有可能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引领句、过渡句、材料句、解说句主要运用记叙、说明的表达方式.总括句、总结句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在进行通篇阅读训练前,要用一些时间结合一定语段对学生进行辨析句子类型的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再让学生把方法用于高考真题.事实证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在阅读高考真题时会更快更准确地理清文章框架.而没有进行这样训练的学生往往初读一遍就做题,还有可能一来就看题,然后直接将题干和原文进行比对,这些做法看起来时间用得少,但是错误率高,特别是全对的可能性很小,不宜提倡.

下面,以2016年全国高考卷Ⅰ为例进行说明.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迅速理清全文框架,结果经过辨析句子作用类型训练的学生寻找找出了全文的观点句,用了不到半分钟就梳理出来了全文的框架,框架如下:

中心论点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这篇文章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下面有四段文字,这四段文字中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每段的分论点,四个分论点分别是“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甲骨文的发现也使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我们以2016年全国卷Ⅰ第一段为例,展示学生如何运用辨析句子类型的方法找到论点进而把握此段论证思路的.

首先,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带着对句子类型做辨析的目的迅速扫描全段,找出论点.

这段文字如下:“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句话(在行文中,我们把一个句号包含的内容称为一句话,此处有两个句号,固为两句),可以看出第一句介绍甲骨文是什么,作用是引出下文,第二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才是观点.

其次把这个观点放入全文中去审视.发现这是全文中心论点,因为后面四段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论点来展开的,后面四段每段的第一句就是分论点,有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后,整篇文章的框架就搭建好了.

最后再带着搭好的全文框架去读文本.此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所有信息都会依附在这个框架内,很难有信息逃逸出去,即使一些内容让学生费解,但是框架会对学生有引领和指导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只见句段不见篇章的现象,会促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快也更深入,而且这样还能避免学生读了后面不知前面的现象以及阅读时盲目和漫不经心的状态.

“搭建全文框架”的方法十分重要,对于一般高中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做示范,要带着学生往前走,待学生熟练这种阅读方法后再让学生独立向前.

在“搭建全文框架”之后,我们就要运用“带着观点去读”的方法了,“带着观点去读”指在阅读时大脑不能放空,必须用全文框架去审视阅读信息,对阅读信息做出迅速的解读.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带着观点去读,会使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对信息的捕捉更敏锐,对文字的印象更深刻,我们曾经试着运用“带着观点去读”这一方法之后,让学生判断2016年全国卷Ⅰ第一小题的D项,学生不仅十分迅速地找到比对之处,而且很快就判断出D项中说的“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和原文“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是有出入的,选项说的是“所载内容”,原文说的是“所载的商王朝”.学生在读上面把功夫下够,做题正确率就会提高,当学生带着观点去读时,阅读是有目标的,无意注意就会变成有意注意,学生的阅读就会变得更加主动,不仅做题正确率会提高,而且长期的主动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第三种方法是“围绕思路圈画”.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中,一定要遵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要求学生围绕思路进行圈画.在教授圈画方法前,我先调查了学生圈画情况,很多学生表示会圈画,但是在让学生讲出圈画的内容和原则时,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其实是不懂论述类文本如何圈画的.有的学生说圈画不认识的字、有的说圈画不理解的句子,还有的说圈画所举的例子,当然也有说圈画观点的,不一而足,总之,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这篇这样圈画,换一篇又按照另外的方法圈画,其实,这是学生不懂论述类文本的文本特点决定的.

论述类文本属于议论文,议论文该如何圈画,这是必须教给学生的,在论述类文本中,我们一定要围绕文章中心论点和行文思路来进行圈画,圈画出关键句.何为关键句?要从中心论点和行文思路来看,关键句包含有观点句、组成观点的重要材料、结论性的词句、表示各种关系的词语、表示层次的词语、表示时间阶段性的词语、还有做状语定语的修饰语等等,这些词句就是我们需要圈画出来的关键句.

下面还是以2016年全国卷Ⅰ中最后一段为例来做说明.

最后一段如下:“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们按照行文思路来圈画这段文字,应该圈画一些什么内容呢?

圈画的内容有:“北宋、进行补充、清代、进一步深入、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难以维持、从此”.为何圈画这些内容?我们来分析一下,“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这是此段观点句,“北宋、清代、当时学者”这些词,交代了何时何人改造中国文字学;“进行补充、进一步深入、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眼界大开、难以维持、从此”这些词,将中国文字学的改造过程交代清楚了.学生在这些词下面圈画,体现出学生对此段行文思路的准确把握,符合考纲在命题规律上要求“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的思想,其实,圈画是将前面“搭建全文框架”“带着观点去读”等思维活动具象化了.

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运用这样三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选文,做好高考题,而且可以让他们学会化繁为简,将一篇千字长短的选文压缩为几句话的方法,真正做到着眼于综合素质,着手于高考训练,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通联:四川德阳市第五中学.

文本论文参考资料:

言而总之:上述文章是关于高考和突破方法和文本方面的文本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