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原因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小麦冬前发黄、死亡的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原因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8

《小麦冬前发黄、死亡的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该文是原因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小麦和防控措施和发黄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孟津县地处豫西丘陵,属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地带,季风环流明显,春季多风,夏雨充沛,秋高气爽,冬寒雪稀,平均气温13.7 ℃,平均降雨量650.2 mm,最高年降水量1 035.4 mm.年平均积温5 046.4 ℃;平均无霜期235 d,为一年两熟耕作区.

小麦是孟津县的主要作物,每年小麦播种面积2.8 万hm2,小麦适播期在10 月5—15 日.近年来,由于受粮价下跌、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异常气候条件、病虫害重、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管理粗放等因素影响,造成小麦冬前苗情差,特别是小麦发黄、死亡的现象比较普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若不能及时处理,将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造成严重减产,2016 年冬前尤为严重.经过我们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分析、试验,现总结孟津县冬前小麦发黄、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如下:

一、持续低温冻害

(一)原因

2016 年11 月21—22 日,全县普降大暴雪,总降雪量28.8 mm,最低气温-8 ℃,且气温降幅较大.降雪早、持续低温,小麦出苗后生长时间短,加之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叶黄.

(二)防治措施

寒流前后要加强管理,喷施芸薹素内酯、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要及时划锄,增温保墒,去除田间杂草,促进小麦安全生长.

二、整地质量差

(一)原因

近年来,由于受粮价下跌、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秸秆还田等因素影响,造成整地质量较差、管理粗放,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尤其严重.据调查,孟津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后直接播种小麦(因机耕成本较高,所以大多农户不用机耕)的面积占70% 以上,旋耕深度大多在15cm 以下,且年年如此.由此造成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的秸秆上,根系很难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且抗旱、抗冻能力较差,小麦黄化现象在所难免.

(二)防控措施

秸秆要充分粉碎,秸秆粉碎还田后一定要深机耕,深度要在25cm 以上,同时要细耙2~3 遍,有水利条件的应浇水塌实,使整地质量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标准.

三、缺肥

(一)小麦缺氮型发黄

1. 原因.小麦缺氮型发黄是指由于播种过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导致小麦叶片发黄.

2. 防控措施.水地可结合浇越冬水进行追肥,旱地可趁墒追肥,每667 m2 追施尿素5 kg.也可在起身期或拔节期每667 m2 再追施尿素10 kg.

(二)小麦缺磷型发黄

1. 原因.小麦缺磷型发黄的田间表现为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

2. 防控措施.每667 m2 可沟施磷酸二铵10 kg 或过磷酸钙40~50kg.

四、播种过深

(一)原因

小麦播种的适宜深度为3~5cm.播种过深,小麦出土时间长,苗细弱,叶片发黄,且分蘖延迟,极易缺位,造成冬前大分蘖少.如果降雨量较大,会出现大面积死苗、黄苗现象.2016 年的小麦死苗、黄苗情况,应该与此有关.

(二)防控措施

发病轻的田块,要用生根剂、杀菌剂进行灌根;发病重的田块要进行补种.对于缺苗断垄的地块(10cm 为缺苗、17 cm 为断垄),在小麦2 叶期前进行补种,最好用经过催芽的同品种种子,适当增加补种量,补种的小麦可以在越冬期赶上原来的小麦,时间还来得及.对于分蘖后仍有缺苗断垄的麦田,可在11 月下旬至12 月上旬,疏密移栽带有2~3 个分蘖的壮苗,栽苗时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的原则,栽后浇水,保证成活.

五、大量施入发酵不完全的鸡粪等动物粪便

(一)原因

大量施入发酵不完全的鸡粪等动物粪便可引起土壤酸化和盐碱化.动物粪便特别是鸡粪,是极酸性肥料,pH 值4~5,大量施入土壤后会酸化土壤,使植物根部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引起苗黄甚至死亡.同时施入大量鸡粪等动物粪便,可使土壤中存在大量NaCl,引起土壤盐碱化,将严重制约土壤的通透性和活性,引起苗黄甚至死亡.

(二)防控措施

鸡粪等动物粪便施入土壤前要完全发酵,同时一次不要施入太多.一旦出现酸化,可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改良土壤.

六、除草剂药害

(一)原因

除草剂药害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茬作物的除草剂药害,比如上茬种的玉米,玉米除草剂莠去津的用量较大,也会引起小麦发黄现象;另一种是冬季气温在10 ℃以下施用小麦田除草剂引起发黄、死亡现象.

(二)防控措施

除草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冬季使用麦田除草剂要在气温10 ℃以上的中午前后施药.

七、虫害

(一)原因

主要是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危害.麦蜘蛛刺吸小麦汁液,受害叶片表现为褪绿症状,严重时全株枯黄,麦苗生长萎焉甚至枯死,秋苗即可受害.地下害虫危害可引起苗黄,甚至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二)防控措施

麦蜘蛛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阿维菌素或者苦参碱进行防治;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除药剂拌种外, 每667 m2 用3% 辛硫磷或3%异柳磷颗粒剂2~3 kg,拌干细土 10 kg,在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土表.

八、病害

(一)原因

小麦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会表现黄叶.

1. 小麦纹枯病.它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 由于病原菌在土壤存活,小麦出苗后就能感病,返青期进入发病高峰期,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褐色病斑,重病株茎基1~2 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后期易造成小麦倒伏,形成枯白穗,目前是孟津县的第一大病害.

2. 小麦根腐病.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幼苗期引起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引起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 腐、叶斑、黑胚粒、籽粒秕瘦等.根腐病导致根和地下茎基近分蘖节处出现褐色病斑,引起腐烂坏死, 严重影响生长,后期引起整株枯死、上部形成枯白穗.

3. 小麦全蚀病.苗期发病植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麦苗成片枯死.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根部大部分变黑.抽穗后成簇或点片状枯死,病株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颜色加深后呈黑膏药状.

4. 小麦茎基腐病.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幼苗期引起苗枯,成株期引起茎基腐,后期引起枯白穗.小麦茎基腐病初期在根和地下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不规则形病斑, 浅黄至黄褐色,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后期茎基部变软腐烂, 不能向上输送养分,植株提前枯死,形成枯白穗.病株的根不易拔出,易在茎基部撕断,潮湿时出现粉红色或白色霉层.

(二)防控措施

种子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苗期病虫害最有效的措施.

1. 在全蚀病重发区, 可用12.5% 全蚀净20 mL 拌10 kg 麦种;在全蚀病一般发生区,可用2.5% 适乐时20 mL 或3% 敌萎丹40 mL 拌10 kg 麦种.

2. 在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发生区,可用2% 戊唑醇 15~20g 或3% 敌萎丹30 mL 拌10 kg 麦种.

原因论文参考资料:

回顾述说,上文是关于对写作小麦和防控措施和发黄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原因本科毕业论文原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