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原因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景宁县水稻赤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治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原因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19

《景宁县水稻赤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治》

该文是有关原因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和水稻和重发和原因分析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在浙江省景宁县连续发生,椐植保站统计,2017年全县水稻种植4 000 hm2,发生面积达2 600 hm2,占种植面积65%;特别是澄照乡翁边、景南乡竹坑、东坑镇方徐等地16 hm2水稻尤为严重,远看一片枯黄,农民盲目喷杀菌剂进行防治,或以种子、饲料等有质量问题进行投诉,植保站相关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赶到发病现场,察看病情,经过多次田间病情诊断,病状分析,最后确定为水稻赤枯病危害.根据景宁水稻赤枯病病害症状、对发病原因进行调研分析,最终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水稻;赤枯病;病因;防治

1 水稻赤枯病田间症状表现

水稻赤枯病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缺钾型赤枯病、中毒型赤枯病、低温诱发型赤枯病.

1.1 缺钾型

缺钾赤枯的发病阶段一般为分蘖前,在发病初期,稻株的叶色较深,下半部的叶尖会显现出小斑点(赤褐色),主要集中在中脉周边,到了分蘖后期,病害的发病情况愈发明显,患病的植株较为矮小,生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蘖的数量也减少,叶片软弱下垂且狭长,下半部分的叶片上斑点变大,从叶尖处开始扩张,直至基部,颜色呈黄褐色,且有肉眼可见的暗褐色(赤褐色)的斑点、条纹等.叶尖下垂,逐渐变为赤褐色枯萎,叶片枯萎死亡提前,病害严重时,整个植株上仅有少数绿色的新叶,其余均为枯叶,呈火烧状,根系变为黄褐色,且短细.

1.2 中毒型

中毒型的病害,其主要发病表现是在移栽完成后迟迟无法返青,植株较为矮小,且分蘖较少.植株的根系呈深褐色或黑色,几乎没有新根.枝节上有根生出,叶片的中肋部分有发黄白化的现象,随后其周边也开始出现黄化情况,病害严重的植株,其叶鞘也会存在黄化,且长出赤褐色的斑点,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整体呈现出赤褐色的枯萎死亡状态,病害严重时,整棵植株都将死亡.

1.3 低温诱发型

若水稻在其生长的前期正处于梅雨季节或是多雨天气,很可能会导致低温诱发型赤枯病,此类型赤枯病多为大面积发病,但实际的患病程度有所不同.植株的嫩叶由原先的绿色转为淡,且上方出现针尖状的小点(褐色),叶尖的针尖状小点更多,叶片的下部最开始为淡褐色或黄绿色,后期开始显现出典型症状.水稻的根系变得绵软,且弹性成下降,白根减少且直径减小.

2 景宁县赤枯病重原因分析

水稻赤枯病属于一种生理性的病害,究其病因就是水稻植株钾元素的缺失,因此水稻赤枯病的高发期主要为水稻拔节期个分蘖期,水稻在这两个时期都对钾元素有着较高的需求.稻株出现缺钾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土壤中的钾元素缺失,土壤中钾元素和氮元素的比例达不到0.5时,水稻植株的叶片就会产生赤褐色的斑点,一般都在漏水田、红黄壤及沙土(土层浅)中出现.第二种是水稻植株的根系在毒害的影响下无法正常吸收钾元素,而中毒型的赤枯其在长期浸水的土壤中极易发生,这类土壤有较厚的泥层,并且富含有机质,且水田的通透性本身就差,有机肥未腐熟、绿肥过多、插秧时温度低等都会减缓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而后期温度上升使得土壤中的氧含量降低,有机质进行分解反应生成有毒物质如朝气、CO2和硫化氢等,对植株的根部产生毒害,抑制根部活力进而影响到吸收养分,导致稻苗无法正常扎根,后期泥土的沉实度变大,稻苗难以发根分蘖,使中毒的程度再次加深.除此之外,分蘖期若气温较低也会影响到植株对于钾元素的吸收,引发大面积的赤枯病.

2.1 水稻田土壤的钾元素含量通常较低

景宁县位于浙江省的西南方向,位于北纬27°58′,东经119°38′,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168 mm,无霜期259天左右.在多雨和高温的影响下,风化作用会对土壤产生强烈的影响,出现严重的淋溶,土壤中的钾元素大幅度损失,此外景宁县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砖红壤形成的稻田土,其自身的钾元素含量就较低,粘土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土,砂质壤土田块也占据了比较大的面积,其保肥能力和吸附钾元素的能力都较弱.所以,景宁县的土壤一般都存在先天的缺钾情况,并且面积逐年增加.

2.2 水稻田间施用钾肥的用量较低

据相关调查显示,景宁县农户在施肥的过程中更习惯于重施氮、轻施钾.大部分农户主要是施用氮肥,只有少数农户会使用足量的钾肥.这样的施肥比例会导致耕田出现氮钾比失调的情况,长期的偏重氮肥而导致钾元素缺失是引发赤枯病的根本原因.2017年我县对澄照乡底洋病区进行了深入调查,有一个洋面上有三块未见发病的水稻田,调查发现其在播种和移栽时均施用过草木灰、复混肥和氯化钾等钾肥,而在其他的发病田中,曾施用过少量钾肥的田块,其发病程度要轻于未施用过钾肥的田块,仅是部分老叶尖端的发红,叶片发病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0.07%,而未施用过钾肥的田块,其比例约为42.04%,病叶整体发红,如若火烧.

2.3 田间有较高的复种指数,在再次种植前并没有及时补充钾元素

景宁县的稻田拥有较高的种植指数,二熟制的种植模式主要包含了春大豆-甘薯、稻-稻、马铃薯-甘薯、稻-菜(双向)、马铃薯-稻等.三熟制种植模式有稻-稻-菜、菜-稻-菜等.县内二熟制面积4 000 hm2,在全县的耕地中占比约为33.33%,即三分之一;三熟制耕地33 hm2,在全县的耕地中占比约为0.28%,两者加在一起在全县的耕地中占比约为33.61%.在复种指数较高的耕地中,前作的植株会带走土壤中的大部分养分,尤其是前作物对于钾元素的需求量较大时,如甘蓝、马铃薯、花菜、西瓜和甘薯等,都属于喜钾作物,水稻为后作物的话,其缺钾的情况更为明显.特别是新开垦田块连片16 hm2水稻,之前为空闲天敌,后期改种水稻,追肥和基肥中均未添加钾元素,水稻植株因钾元素的缺失而产生赤枯病害,病丛率高达100%,病株率达96.7%(建议新开垦田冬季多种紫云英,提高土壤肥力).

2.4 田间有毒物质多

景宁县从2009年开始气候变得干旱少雨,或者是田间的部分区域水源缺失,农户们为了避免田间缺水,插秧结束后就一直在深度灌水,土壤中的硫酸根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还原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对稻根产生毒害,使其无法吸收养分和正常呼吸,并且有气泡陆续散发出来,导致稻田所处的土壤浮而不实,稻根无法稳定扎入且腐朽(下转第230页)发黑.农户看见水质发黑,错认为肥水,因此长期不排使赤枯病更为严重.调查发病田发现,病株的根系一般都为褐色,白根较少,且没有吸收活力.

2.5 生长期阴雨、少阳及低温天气

我县海拔悬殊,山区水稻本身气温较低,2017年6月份景宁县长期都处于阴雨、少阳的天气,导致其水稻植株的生长进入了非正常状态,部分稻田在阴雨、少阳的影响出现的赤枯病,此外低温天气也使得土温下降,水稻植株无法对土壤中的钾离子机械能吸收.

3 防治对策

水稻赤枯病的预防和治疗必须使用综合性的措施和方法,科学使用施肥管理和田间管理等多种技术和措施,营造一个适合水稻根系进行发育和生长的种植环境.

3.1 合理施肥

水稻田的施肥主张平衡施肥,加大腐熟有机肥的施加,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地理条件对有机肥料进行合理施用,如果要进行稻草回田,在水稻的基肥当中加入含钾肥料如草木灰和氯化钾等,提升土壤当中钾元素含量,让水稻在分蘖期间,其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含量能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若植株有显著的缺钾症状,及时追施也能够起到补给的作用,但这个时候的作物已经受到了影响,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南方地区多雨,钾肥施入后容易被雨水淋湿而流失,因此在施用钾肥时应当分次施用,避免钾肥的过度流失.在追肥过程中也要添加一定比例的钾肥,避免单纯地施以氮肥,防止加重植株的病情.除了要注意钾肥的合理施用,还应当注重就地取材,扩大钾肥的来源.比如可以提出以草木灰和稻草还田的形式来补充氮肥.基肥选择绿肥,使用量要适中,且要耕翻及时.有机肥的施用必须是腐熟肥,均匀施用.

3.2 强化田间水管理

对低洼浸水田进行改造,并设置好相应的排水沟.收获了前作之后要及时进行耕翻晒田,保证土壤自身的熟化程度;经常发病的稻田应当采用水旱轮作的模式,进行深沟排水,将地下水位降低,并对土壤的通透性进行强化;栽插水稻后浅水,适当提升田间的排灌,降低水量,避免肥渗漏;在阴雨天气及低温天气时,要及时进行排水,必要时可以烤田,增加提让通透性.

3.3 控制病害

已经患病并显现症状的稻田,应第一时间将田中的水排出去,进行晒田过程中轻度搁田,使浮泥更为沉实,便于新的根系能够早些萌发.可以进行草木灰或钾肥的追施,每1 hm2追加150~225 kg,追施肥料后进行一次浅中耕,等到新梗萌发后,再追加速效肥如尿素等,帮助田苗回复生机,缓解发病带来的影响.此外,还要使用叶面喷施法(常规轻病田:1%KCl或0.4%磷酸二氢钾;新开垦粮田和育树苗重病田:2%氯化钾加1.2%尿素或0.8%磷酸二氢钾+1.2%尿素),在叶子表面喷施营养液等辅助药物进行补救,每7天至10天进行一次,连续喷施2或3次,能够有效缓解发病换回产量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德西,何忠金,封伟红,等.水稻主要病害发生区划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3):1072-1078.

[2]罗刚.宁洱县杂交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15,(6):13-14.

原因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点评,这是关于经典原因专业范文可作为水稻和重发和原因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原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