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开发研究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精神旅游与其开发类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开发研究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4-10

《精神旅游与其开发》

本文是开发研究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开发研究和精神旅游和旅游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王伟文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的关注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即精神旅游逐渐流行.本文在对精神旅游和精神旅游者的概念进行归类阐述的基础上,提出精神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开发对策,以便更好地理解精神旅游以及满足精神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从而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精神旅游;开发;模式;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次的人类需求开始凸显,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一种更注重精神性的明显转向.[1-3]而旅游业的特点需要其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面对社会需求向精神性转向的趋势,旅游业应了解精神旅游以及精神旅游者的概念内涵,以开发适合精神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一、精神旅游与精神旅游者的概念内涵

最早对精神旅游进行描述的是英国新闻工作者Brown 于1998 年出版的《精神旅游:与信仰无关的个人的奥德赛》一书,它描写了作者作为一个精神旅游者在英国伦敦和苏格兰以及印度、德国、美国的精神旅游体验和感受.[4]此后,相继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文献和会议.直到2013年11月第一届国际精神旅游会议——“Spiritual Tour?i 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召开,才标志着精神旅游的概念正式得到世界旅游组织的认可,也标志着精神旅游作为一个独立旅游分支的地位正式得以确立.[4]

可见,对精神旅游的研究逐渐得到业界和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关于精神旅游以及精神旅游者的概念内涵仍未统一.

1.精神旅游的相关概念

Haq[5]站在旅游供应商的角度,认为精神旅游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团体在精神方面的特殊兴趣和需求而提供的客制化的休闲娱乐体验.Smith[6]认为精神旅游无关宗教信仰,是关注个人精神探索和自我提升的旅游.Hasan[7]强调目的地在精神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将精神旅游理解为前往神圣的地方或对个人信仰至关重要的圣地的一次旅行,是获得精神提升或天赐之福的一次旅行.Norman[8]将出游动机视为界定精神旅游的重要指标,将精神旅游理解为以主动寻求精神方面的获益为特点的旅游活动.

2.精神旅游者的相关概念

Norman[9]认为精神旅游者是为了完全或部分满足旅行渴望并获得某些形式的宗教性或精神性体验,而去寻找具有宗教或精神氛围环境的人.Haq[10]认为在没有明显的宗教强迫的情况下,不管旅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只要该旅游者具有获得精神意义或实现精神成长的目的,并为此离开常住地而前往一个特定的地方,就可以被认为是精神旅游者.Aggarwal[11]和Phukan[[12]认为精神旅游者并不追求奢华的享受,而是希望通过艰苦的旅程来实现神圣的目标或返璞归真地过简单的生活.Fros[13]认为精神旅游者是那些走在个人旅途上的人,在这条旅途上,通过找到与他们相联系的一种高等力量或者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并且,这种高等力量和活动既可以是宗教范畴的,也可以是宗教范畴以外的.

二、精神旅游的开发模式

精神旅游以获得精神性的提升为主旨,通过自然、文化和活动等的途径来实现宗教性体验和精神性体验两个主要目的.因此,可将精神旅游按照一个宗旨、两个目的、三条主线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

1.一个宗旨

一个宗旨,即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为宗旨.精神旅游伴随人们对精神性的追求应运而生,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因此,精神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为宗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景区开发方面,应突出地方独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具有精神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从而能够在大众化旅游趋势下彰显出旅游产品独特的精神性.其次,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不应只注重其观赏价值,而应结合当地具有精神性的事物或事件.此外,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观赏”层面,而是更希望能够多方面地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精神的放松以及精神层面的提升.

2.两个目的

两个目的,即精神旅游的开发应考虑旅游的宗教性体验和精神性体验两个主要目的.精神旅游者不是为了追求奢华的享受,而是希望通过旅游来实现精神的体验和提升,主要包括宗教性等的神圣目的或者达到返璞归真等的精神上的放松.对于出于宗教目的的旅游者,应增加当地的宗教文化色彩,让旅游者在感受宗教氛围的同时,体验宗教的文化氛围,从而更深层次地体验宗教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提升.对于渴望精神性体验的旅游者,其大多是出于缓解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的目的,渴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精神的放松和愉悦.因此,应为其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并增加可供旅游者参与的旅游活动,让其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参与的过程放松身心,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与提升.

3.三条主线

三条主线,即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从自然、文化、活动三条主线着手.这里所说的自然、文化、活动主线,是指以其中一个为主,另外两个则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所谓自然主线,主要针对那些环境优美,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旅游胜地.对其开发应突出其自然条件,为旅游者营造舒适的自然环境,使旅游者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疏解压力,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所谓文化主线,主要以历史文化遗迹游、红色旅游等为主.对其开发应尽量确保历史的原真性,使旅游者在历史还原性较高的“舞台上”感受心灵的震撼,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提高.所谓活动主线,主要针对渴望通过旅游的方式得到身心放松以及渴望体验不同生活环境的旅游者.对此,应在旅游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可供旅游者积极参与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地域特色并放松身心.

三、精神旅游的开发对策

精神旅游的开发应从主要层面,即突出精神内涵,并结合其他层面,即开展体验旅游,挖掘地方文化以及导游素质等层面思考.

1.突出精神内涵

精神内涵是精神旅游开发的关键,因此,对其开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突出精神旅游的精神内涵.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强化景区的精神氛围.氛围是伴随旅游者始终的,且无形的氛围可以向旅游者传递特定信息,而这种信息最能抓获旅游者的内心感受,使旅游者感受到精神旅游的精华所在.景区氛围的营造应涉及方方面面,大到景区的整体规划,小到基础设施都应突出特定的精神内涵.其二,增加景区活动的精神性.随着旅游的大众化,能否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成为旅游者关注的重点,而精神旅游者更注重旅游的精神性.因此,应强化旅游活动的精神性.例如,增加具有精神代表性的旅游活动.

2.开展体验旅游

以精神性为核心,围绕精神旅游资源的主题,如战争主题、生活主题等,在旅游活动中依据其真实性、整体性、系统性、可进入性等原则,整合资源要素,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历史或生活且可感触的空间环境.全面演绎历史或生活场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如以抗日战争中的某个真实战斗为蓝本,以真实发生地为场景,让游客参与其中成为战斗中的一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要扮演的角色,投入到“战斗”中,在更为真实的场景中感受革命战士不怕流血牺牲的伟大精神.再如以地方特色为中心的旅游胜地,可以以其独特的民俗习惯为场景,由当地居民担任主演,其中安排游客可自由参与的角色,让游客在参与民俗生活的过程中缓解城市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并感受不同的文化,从而放松并提升精神.

3.挖掘地方文化

精神旅游者多是为了实现神圣的目标或返璞归真地过简单的生活的人.这就要求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离不开地方文化.历史事件为红色旅游地区打上了特殊的地域文化烙印.独特的生活环境或者地域条件为民俗旅游营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挖掘地方文化.如红色旅游景区的地方文化除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外,还包括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等环境.因此,应该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并结合当地独特的环境氛围,共同打造具有特殊精神性的旅游胜地.再如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旅游景区,其最具吸引和招徕旅游者的特色则是其独有的地方文化.因此,对此类精神旅游的开发应挖掘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并在尽可能保持其原真性的基础上将其搬上“舞台”,供旅游者参与体验.

4.提高景区导游的整体素质

精神旅游者大多对旅游有较高的要求,对其直接接触的景区服务人员尤其是导游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导游人员具备良好的整体素质.例如,对于历史遗迹或红色旅游胜地,其较强的教育性和精神性需要导游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以便在导游服务过程中能够尊重历史、正确对待历史,在导游讲解过程中能够以游客可接受的程度为游客讲解.再如以放松精神类为主的旅游景区,其虽然以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为主,但若想实现旅游者放松精神的目的,也需要导游人员具备较好的讲解技能,并能够在讲解的过程中声情并茂,使游客放松身心,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Kale S H. Spirituality, religion, and globalization[J]. Journal ofMacromarketing, 2004, 24(2): 92-107.

[2] Lewis J S, Geroy G D. Employee spirituality inthe workplace:A cross-cultural view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iritual employees[J]. Journal ofManagement Education, 2000, 24(5): 682-694.

[3] Piedmont R L, Leach M M. Cross- cultural gen?eralizability ofthe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scalein India: Spirituality as auniversal aspect of hu?man experience[J]. American BehioralScien?tist, 2002, 45(12): 1888-1901.

[4]周厚强,李立华,何长娟.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J].旅游学刊,2016,31(12):106-114.

[5]Haq F, Jackson J. The recognition of marketingof spiritualtouri as a significant new area inleisure trel[A]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of Touri- the SpiritualDimension[C]. Lincoln:University of Lincoln, 2006: 205-217.

[6]Smith M, Kelly C. Holistic touri: Journeys ofthe self?[J].Touri Recreation Research, 2006,31(1): 15-24.

[7] 资料来源: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等于1533843, 2014-11-19.

[8]Norman A. The varieties of the spiritual touristexperience[J].Literature & Aesthetics, 2014, 22(1): 20-37.

[9]Norman A. Spiritual Touri: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ContemporaryTrel[D]. Sydney: Hon?ours Theses - Studies inReligion, 2004.

[10] Mckercher B. Towards a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touri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Research, 2002, 4(1):29-38.

[11] Aggarwal A K, Guglani M, Goel R K. Spiritual& Yoga touri:A case study on experience offoreign tourists visitingRishikesh, India[A] //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Touri in India-Challenges Ahead[C]. Lucknow: IndianInstituteof Management Lucknow, 2008: 457-464.

[12] Phukan H, Rahman Z, Devdutt P. Emergenceof spiritualtouri in Ind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Technology, 2012, 2(4):300-317.

[13] Frost M G. Online Meditations: An Autoethno?graphic Study ofSpiritual Touri in the LiquidInternet Age[D]. York:University of York, 201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开发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西部大开发杂志社

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论文

石油勘探和开发期刊

西部大开发杂志

开发杂志社

该文汇总:上文是关于经典开发研究专业范文可作为开发研究和精神旅游和旅游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