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体育相关论文范文集 与从奥运争光到健康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关系分析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体育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2

《从奥运争光到健康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关系分析》

本文是关于体育类论文例文和争光和体育和奥运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态势的转折点,1949至2008年“竞技体育优先发展”,2008年以后“群众体育逐渐振兴”.社会发展决定体育的发展,体育反之也对社会发挥着独特作用.2008年以前,竞技体育是重要的政治工具,2008年以后,群众体育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人们主动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以社会结构为思考框架,不同阶段体育的功能从国家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入手分析.立足于社会结构整体的视角,比较分析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轨迹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继而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育事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奥运争光计划;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5-0031-06

收稿日期:2017-06-26

作者简介:王一然(199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与文化.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100871

1问题提出

体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体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去影响.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孙杨在4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银牌,部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了“遗憾夺银”四字,导致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再次成为社会公众争议的焦点.而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被推上更高的地位.体育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寻求健康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青睐.以往备受瞩目的“奥运争光”,如今为何成了大众讨伐的对象?而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才真正真正受重视的全民健身,又何以成了人们热爱的生活方式?

当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对体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静态性描述分析,缺乏比较性探索分析.近年来全民健身的兴起,为我们重新思考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启发和契机.笔者将立足于社会学视角,思考1949-2008年我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2008年以后“群众体育逐渐振兴”的原因,同时也将简要分析不同阶段体育的角色与功能.特别地,将聚焦于从“奥运争光”到“健康中国”这条主线,因为“任何战略都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作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系统谋划”[1].“奥运争光计划”代表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体育发展战略与态势,而“健康中国战略”则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逐渐振兴”.用历史的眼光、立足于社会结构整体的视角,可以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轨迹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继而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异期纵向比较法,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分水岭,比较分析1949-2008年我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和2008年以后“群众体育逐渐振兴”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阶段体育的角色与功能.影响因素以社会结构为思考框架,功能从国家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入手分析.

3我国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探析

3.1社会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最根本的是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此外,还可以通过政治、文化中介产生联系.由此我们将“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化,则是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结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21949—2008: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任何战略都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作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系统谋划”[1].“奥运争光计划”彰显了建国之初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间“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与态势.

3.2.1“奥运争光计划”的内涵与提出

“奥运争光计划”是伴随“奥运战略”的实施而出现的具有滚动实施性质的纲领性文件,是以在奥运会上争夺金牌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发展指导计划,进一步明确“奥运争光”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详细部署全面落实“奥运战略”的具体措施.“奥运争光计划”的出台有两方面的动因,最重要的是竞技体育在当时的作用,除此之外,经济体制改革也发挥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名古屋执委会委员一致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新中国体育正式登上国际舞台.旧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落后,三次参加奥运会均空手而归,被蔑称为‘东亚病夫’”[2].如今再次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为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竞技体育成绩的提升.自1980 年起,原国家体委对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逐渐形成了“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优势”的竞技体育指导思想.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夺得15块金牌,震惊世界,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洛杉矶奥运会上的成功,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范畴,在国人眼中,它被看作是民族复兴的征兆,是摆脱“东亚病夫”形象的证明,从到地方、从政府到个人,无一不对其加以赞誉.在一片赞誉声中,奥运会在竞技体育中的真实地位被扭曲,成为满足政治需要和民族心理需要的良药.全国上下形成了以金牌数量衡量竞技体育水平的共识,在奥运会上夺金成为深深植根于体育决策者内心的信念.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苏联和东欧缺席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在随后没有发生国家抵制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我国所获金牌数量大幅下降,竞技体育实力遭受质疑.为“奥运争光计划”的出台埋下了伏笔.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体育也开始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了确保奥运战略在体育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顺利实施,国家体委在推进体育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专门出台了具有滚动实施性质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2000)》.为整体推进备战 2004 年、2008 年奥运会的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与水平,又制定了新一轮的《2001-2010 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及《2008 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单从奥运会成绩来看,“奥运争光计划”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贡献可以用巨大二字来形容.

3.2.21949—2008:“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影响因素

3.2.2.1经济因素

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的根本因素,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倾斜政策是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国初期,国内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源及其匮乏.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十几年里,国内工农业发展低迷,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工业呈现倒退趋势,1949年与1936年相比,国内轻工业下降30%,重工业下降70%,工业整体下降将近40%.加上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状况惨不忍睹.1949年我国国民总产值只有将近123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6美元.然而同期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82美元,英国为642美元,法国为842美元,日本为182美元.除了国内生产力的惨淡境况之外,在国际上,我国还身陷“美苏冷战”,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我国政府采取了赶超型发展战略,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快速追赶并超越发达国家,以摆脱危急的国内外形势.体育自然而然也被纳入赶超战略的范畴当中.同时鉴于资源的匮乏,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政府将有限的体育资源投入到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出成绩的竞技体育中,而忽视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3.2.2.2政治因素

国内自上而下的体育政治功能价值认同、发达国家的政治孤立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的客观政治因素,国家政策的重视是主观政治因素.

“鉴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新生政权如何内聚民心、外展形象,成为十分重要的政治外交问题.[3]”竞技体育以竞赛为基本展现形式的特质,成为新中国洗雪民族耻辱、提高国际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手段.同时,鉴于当时落后的物质生活水平,民众的生存需求尚且得不到满足,体育促进身心健康的本质功能根本无法得到普遍认同,民众的体育热情需要依靠体育的政治功能来调动.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以政治需求为转移的价值认同逐步确立.“于是在建国初期,我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体育政治功能价值认同,并且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了从国家到个体的、短时间内全面赶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在全民族迅速普及和发展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的共同意志.[4]”为实现这一国家共同目标,“奥运战略”、“奥运争光计划”等国家政策相继出台.

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在奥运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不光是竞技体育事业的成功,更是国家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因此,尽管在建国伊始群众体育便遭到忽视,却也没有引起民众的反对.而引领我国竞技体育争夺金牌的“奥运争光计划”却得到了社会上下一致的共识.

3.2.2.3文化因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5]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的文化因素.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空前强盛,它给予了民众莫大的精神力量.建国之初,由于长期战乱,我国工商业遭遇严重的破坏,物质基础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紧密地围绕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旗帜周围,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才做到了在短短几十年里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大国.“大而强”的归属是民众的主要选择.

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的影响下,体育的政治功能导向价值观才能在民众中快速地树立起来.所以,尽管竞技体育成绩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联,但是依然能够被社会所容纳,甚至推崇.同时也正是由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的影响,竞技体育的成功,才能在民众中引起轰动效应.

3.2.31949—2008:竞技体育的角色与功能

事物的角色与功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是指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也是划分某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1949年至2008年,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心,危急的国内外形势,加之竞技体育比拼高下的呈现特征,使其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在国家整体层面上,对外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内强化了国家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民众自信心.在个体层面上,提升了个人归属感.

3.3从“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到“群众体育逐渐振兴”的态势转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巅峰,也是我国体育事业从“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向“群众体育逐渐振兴”转向的节点.“无与伦比”是世界对北京奥运会的评价,但是我们深知,这一充满赞誉的词语指的仅仅是奥运会的组织和运动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而非中国的体育事业.51枚金牌、101枚奖牌,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零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击败美国获得金牌总数第一,短短24年展现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北京奥运会彻底洗雪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屈辱,让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形象.但在某种程度上,“巅峰也意味着绝境”[6].“支撑这一切成就的是速度优先、效率优先的局部赶超,奥运争光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方式和机制,但是任何发展方式都是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方式,它不是绝对的、静止的,而是要随着它基于的现时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实施动态的调整和更新.[3]”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凸显了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巨大反差.

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面前提出了中国体育事业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向转向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国体育事业“从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到群众体育逐渐振兴”的分水岭.

3.42008至今: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3.4.1“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与提出

“健康中国”这一概念由来已久,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提出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2015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健康中国”.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由、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

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体育纳入其中,标志着体育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寻求健康的方式,开始受到国家的认可和重视.标志着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本质功能的回归,这对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4.22008至今:“群众体育逐渐振兴”的影响因素

3.4.2.1经济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是群众体育得以发展的根本因素.

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美元为5.474 2万亿,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为5.878 6万亿,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从1978年的3 679亿元到2016年的744 127亿元,GDP总量增长了将近200倍.人均GDP也从1978年的385元上升到2016年的55 412元,增长了将近150倍.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自由时间和支付能力,根据马克思人的需求理论,人的需要体系表现为一个不断地由“较低的系统”向“较高的系统”发展的过程,当人们的生存需求满足以后,便开始追求发展、享受目标的实现.体育作为增强身心健康、满足自我实现、丰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其社会地位不断上升.

3.4.2.2政治因素

国际政治压力是群众体育得以发展的客观政治因素,国家政策重视是主观政治因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质疑,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饱受诟病,群众体育落后成为西方国家攻击我国政府不重视人权的借口.在国际政治压力之下,政府开始反思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另一方面,群众体育得以发展,还在于国家政策支持.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建设全民健身体系”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战略》,体育被纳入国家健康战略,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青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民众的体育需求逐渐多样化,尤其对于高经济实力阶层来说,个性化的、高品质的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群众体育不再仅仅属于公共福利范畴,而是成为市场逐利的领域.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50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此外,还有《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等.

3.4.2.3文化因素

个体化意识的崛起是群众体育得以发展的文化因素.

“首先,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强,个体打破了社会团体的约束,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发展之路.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逐渐多元化,个体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凸显.随着个体获得更多重视,其身份重要性逐渐增加并产生身份认同政治,跳出了个体是社会群体一部分的传统观念.在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逐渐频繁,进而使得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和信任文化变得十分个体化.[7]”人们不再那么强烈地追求“大而强”,而是越发青睐“小而美”.

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众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与经济能力去追求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个体化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强化,人们的归属感来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针对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生活,更愿意追求唯美的生活品质,而非实现伟大的政治抱负,他们不需要通过党团等“大而强”的组织实现自身价值,反而更愿意与三五好友参与“小而美”的兴趣活动.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向,使得我国竞技体育的受关注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个性化的休闲健身活动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

3.4.2.4国民健康因素

国民体质下降是群众体育得以发展的健康因素.

1995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用15年时间“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然而,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相比2010年,20~39岁成年人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降低0.83,40~59岁成年人降低0.21.与2010年相比,全国有18个省(区、市)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水平有所降低.”[8]

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速度与竞争,相比现实的、眼前的利益,身体健康这种短时期内难以辨识的长远“利益”,十分容易遭到忽视.国民身体素质强,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必备要素.鉴于当前国民体质的危机形势,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将体育视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成为拯救国民体质的必经之路.

3.4.2.5教育因素

学生的身心素质落后是群众体育得以发展的教育因素.

面对21世纪的来临,199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中国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9]”《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中高中阶段更为突出.[10]”2014年2月,《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披露,“48.8%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47.2%的中学生处于高压力状态.[11]”身体素质落后、心理问题频出、社交能力低下,何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能够促进儿童大脑、身体的协同发展.体育一方面能够发展人的体适能,另一方面能够改变儿童的脑结构和脑功能,进而改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执行力,激发创造力、想象力.除此之外,体育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手段,体育中蕴含的竞争、合作、快速反应、快速决策等特性促进了人的社会化,这些素质的养成,对于提升人们的社交能力来说,具有莫大的积极作用.

3.4.2.6科技因素

信息交流、传播和交通方式的进步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和流行为群众体育发展创造了重要契机,为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实现形式.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流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过往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了很严重的信息隔离.由于难以接触体育信息,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受到严重抑制.现如今,传统媒体依旧盛行,新媒体逐渐振兴,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交流与获取信息.通过跑步软件,人们可以约跑,上传跑步记录,交流跑步心得;通过微博,可以跟着健身网红们的教程做运动,随时随地锻炼身体.科技的发展调动了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

科技的发展,还促进了交通方式的更新.近年来,马拉松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跑马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显现.从参与当地的马拉松,到参与全国各地的马拉松,再到参与世界各地的马拉松,马拉松爱好者的脚步落在了越来越多的地方.而让这一切得以实现的重要中介,就是发达的交通运输方式.除此之外,体育旅游的兴起也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还促进了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与流行.步数记录、卡路里记录、心率记录……可穿戴设备让人们十分容易就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即时的结果呈现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忱.

3.4.2.7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压力因素

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显现促进了群众体育发展.

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竞技体育制,它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国家实施的以政府为主导,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以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体制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2]”这种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为我国竞技体育做出了巨大的时代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它的问题.功利性强、只重竞技成绩、忽视文化教育的体教分离培养模式导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落后,退役后难以依靠文化素质参与新一轮的社会流动,尤其对于广大的竞技体育成绩平平的运动员来说,随着我国慢慢步入以知识为中心的后工业时代,文化素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鉴于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一问题,不愿意再将孩子培养成运动员,建国初期倾斜政策导致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关联断裂的现象不得不面临改变,竞技体育必须回到从群众体育中汲取营养的常规化发展路径上来,“校园足球”就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表现.

3.4.32008至今:群众体育的角色与功能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开始追求享受、发展目标的实现,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本质功能不断回归.同时,民众的体育需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而是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政策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莫大的市场空间,冰雪产业、健康产业、户外运动产业……市场成为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献力者.群众体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人们主动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

4结束语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发展决定体育的发展,体育反之也对社会发挥着独特作用.

自1949年至2008年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阶段,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倾斜政策;国内自上而下的体育政治功能价值认同、发达国家的政治孤立,国家政策的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分别成为该阶段体育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在该阶段,竞技体育是重要的政治工具.其功能表现为:1)国家整体层面上,利用有限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众自信.2)个体层面上,提高个人归属感.

自2008年至今的群众体育逐渐振兴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国际政治压力、国家政策的重视;个体化意识的崛起;国民体质下降;学生的身心素质落后;信息交流、传播和交通方式的进步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和流行;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显现分别成为该阶段体育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国民健康、教育、科技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压力因素.在该阶段,群众体育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人们主动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其功能表现为:1)国家整体层面上,促进国民身心素质的提高;重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联,促进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常规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个体层面上,丰富个体生活元素,提供崭新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6.

[2]钟秉枢.奥运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114-119.

[3]鲍明晓,李元伟.转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9-23.

[4]亓昕.社会的结构性断裂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模式之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5]刘引.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8(3):28-30.

[6]毛振明,查萍.对我国竞技体育制的理性思考——后的冷静,辉煌下的问题:北京奥运会后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701-1703.

[7]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8]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132.html.

[9]21个国家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N].重庆晚报, 2010-11-24.

[10]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发布[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shehui/2011-03/14/content_12168478.htm.

[11]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主要发现[EB/OL].http://www.zj.xinhuanet.com/2014-02/08/c_119232705.htm.

[12]郝勤.论中国体育“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1):7-11.

体育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体育论文

体育科学期刊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世界期刊

本文汇总,该文是关于争光和体育和奥运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体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