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创新研究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高校音乐通识课多维教学体系类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创新研究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8

《高校音乐通识课多维教学体系》

本文是创新研究方面有关论文范例和多维和高校和创新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刘琨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08060)

摘 要: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全体大学生提供他们应该掌握的、与音乐相关的共同知识.本项目立足于深圳大学身处国际化前沿城市的地缘优势,从多维度、多角度对高校音乐通识课在选课机制、教学模式、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上的创新研究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强调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体现音乐通识教育核心价值.

关键词:音乐通识;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87-03

收稿日期:2016-09-01

基金项目:2016年度深圳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校音乐通识课多维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编号:JG2016021)

作者简介:刘琨(1971-),女(汉族),长春人,硕士研究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从主要事民族音乐学及音乐教育研究.

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全体大学生提供他们应该掌握的、与音乐相关的共同知识.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1]P35高校音乐通识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还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意志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其实践实训能力,以便能够适应社会,保持音乐文化的传承,这是传承文化、维系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通识教育最早于19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伴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社会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一些大学开始实行选修课制度,改革之后,不同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别甚大.于是,在大学里是否需要一些共同的课程供大学生修习成为争论的核心.第一位提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概念的是美国鲍登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2]P30他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论文支持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共同教育,提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20世纪后,通识教育成为美国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2.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80年始,“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强调学生素质的实践引发了教育界的讨论;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向.[3]P1同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提倡在大学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首先在32所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设置“通选课”,但因其实施之初未能结合高校整个课程体系的特点,所以实践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识选修课在当时只是作为不重要的附加课出现,使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流于形式.而且课程设置的学科也极其有限,多数都是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欣赏课,选课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课程,多数则是为了凑足学分.

3.深圳大学音乐通识课现状.目前,与国内高校相比,深圳大学音乐通识课所设课程种类已不少,包括音乐欣赏、钢琴基础、古筝演奏基础、音乐元素与体验、世界音乐等,但是范围仍太窄.学生选课受选课人数限制,有时又因与本专业课程冲突,无法选到自己完全感兴趣的课程.音乐通识课作为补充大学生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兴趣的一类课程,与一般的必修课相比,应该有更加灵活的选择方式,从而给学生更多自己独立选择思考的自由.

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建议,要快速、有效地解决音乐通识课在课程设置及前期选课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研究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施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善于自主学习、有创新精神的合格大学生.同时,在长期教学积累与创新基础上,合全国高校众合之力,共同编写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新教材,为国内同行提供教学依据.

二、具体内容及改革目标

1.具体内容.1998年,深圳大学首次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目前,该课程划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体育和应用技术五类,教学内容涉及心理学、国际政治、就业与创业、科技、法学、音乐、绘画、舞蹈、影视表演、文化比较等范畴.每学期可提供56门次,近5000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音乐专业自2000年首次开设音乐欣赏课,并陆续增设了综合音乐、世界音乐、合唱与指挥、音乐元素与体验、钢琴作品赏析、音乐电影与电影音乐、音乐基础与歌曲创作等20余门课程;2015年,正式将音乐类公选课定名为“音乐通识课”.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都较好,在前期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基于前期调查研究,将国内部分高校音乐通识课的选课机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从如何实施音乐通识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角度,提出了改革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完善选课机制,协助学生做好选课前期准备工作,解决以往学生无法根据实际需要、个人兴趣而盲目选课的问题,由教务处在选课前组织主讲教师以讲座形式做课程录像宣传,进行课程推广.首先,让学生了解学校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性质、课程大致内容、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及如何进行选课、退课等;同时,让学生能在校园内部网上查到各门课程通过率及优秀率,甚至查看到已经结业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推荐课程意向等,协助学生做好选课前期准备工作,让学生在课程选择上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个人兴趣,有针对性地遴选课程.②通过音乐塑造大学生阳光心理,本课题充分利用本校心理学院的现有优秀教学资源,采取合作与协作的方式,将心理学理论与音乐通识课的教学及实践相结合,探索用音乐塑造大学生阳光心理的创新之路.现今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遇到困难时常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大学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日渐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难点.我们力求将音乐艺术教育的美育与德育功能融入音乐通识课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知识与手段,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压力,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用音乐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将对社会和谐、家庭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亮点之一.③革新教学模式与方式,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建立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的模式.改变过去单一化的课程设置,原来的课程设置只偏重音乐欣赏课,在此基础上,增设互动、参与、体验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设计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的模式,实现学生的兴趣化、个性化培养方案.明确每门课程应培养的具体实践能力,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构建音乐通识课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通识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为主动参与式、合作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结业考核以表演的形式呈现;以音乐项目合作为核心,带动学生合作设计和探索,提高其课堂内外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所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实现网络在线提问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仅能加强师生在线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④完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建立多指标考核评价系统,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高等教育在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较为缓慢,课程多以期末考试这种结果式评价为主,这造成学生平时学习散漫、考前突击、考后即忘的局面.即使有一些课程考核设置了平时成绩的这一部分,但因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标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此,我们强调重点加强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加大学生音乐实践作品的评分比重,注重学生的成长.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否落实,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目前,我们的专业教师在实际演唱和演奏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完全能胜任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任务,但是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尚显不足,例如,如何从专业课中分离出相关音乐理论文化并有效地加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发挥教师队伍中专业素质、研究能力、知识结构都比较好的中青年教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将采取对两类教师进行内部培训的方式,使双方取长补短,成为“双师型”教师.

2.改革目标,有效地展开音乐通识课教育,科学合理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从课程设置来看,其未来趋势应当是减少单一课、增设综合课.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将音乐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高的精品专业和示范专业.不断更新和完善办学指导思想,授课教师要大胆地尝试,改变传统狭隘的单一听赏形式,在拓宽培养口径、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力求为中国未来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多维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国内高校目前所建设的音乐通识课教学体系看,传统课堂传授方式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新的音乐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模块、教学项目,全面开展由教学所带动的相关音乐实践活动.例如,结合课程每学期定期举办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音乐活动,如歌唱比赛或课程汇报演出、器乐演奏比赛或课程汇报演出,综合性音乐会等.学生在具体排练过程中感受实践的意义,从中真正体会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2.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群,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本文作者针对如何拓宽视野、加强教学实践性,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如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两位以上老师共同开课等改革尝试,更新观念,建立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心理等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群,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化地汲取知识营养.结合音乐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探究音乐对大学生情感体验的作用,以探究用音乐提高个人素质、陶冶情操的改革创新之路.

3.高校现行音乐通识课教材,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重点组织学科力量根据实际教学编写音乐教材.例如民族音乐课程可有针对性地遴选广东本土民族音乐素材,拓展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学校通识音乐课堂.教材编创的前提是遵循合理原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审美认知规律.应充分根据音乐学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课程计划,针对教学对象(非音乐专业学生)制定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做到理论和实践展示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依托学校网上教学评价体系,利用Blackboard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实施创新教学方案.以上观点是基于我和同事们近年来在深圳大学所作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深圳大学音乐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高,其中博士毕业的占1/3以上,大都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立足于深圳大学身处国际化前沿城市的地缘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适当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从多维度、多角度对高校音乐通识课在选课机制、教学模式、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上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提出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改革方案,强调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体现音乐通识教育核心价值,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高校音乐通识课多维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为我国新世纪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于淑秀,孙琦,姜林林.大学通识教育研究UNIVERSITYGENERAL EDUCATION RESEARCH[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3] .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创新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言而总之:此文是关于对写作多维和高校和创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新研究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