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规划设计类论文范例 与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理念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规划设计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2

《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理念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是关于规划设计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理念和生态平衡和风景园林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本课题研究基于“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平衡理念,构建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可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计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期望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定量化、严密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复合生态系统;优化设计;综合评价;AHP

一、前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市风景园林作为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在不同尺度上可为市民提供生态、美观、宜居的生活活动空间,能更多地展现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及文化氛围,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构建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和重要实体,甚至成为城市的“名片”.当今正面临着国家大力提倡“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风景园林在中国城市设计中更具有重大的地位,而其规划设计的优劣也已成为城市基本建设的热点话题之一L1.2].

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深层次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国际知名的生态学家王如松院士认为:城市是由自然环境、特定的经济及社会环境共同组成,并且占有特定的地域空间的一类“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应在城市设计中对三个子系统的设计因素进行综合和整合,才能创造出一个舒适、健康、文明、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3].

所谓“优化设计”是指:研究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最优”两字应理解为在给定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而“综合评价”则是应用“系统设计法”进行“优化设计”时最重要的步骤[们.国内外众多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只有在复合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时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5.6].

本课题研究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平衡的理念,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可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计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供全国从事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人员参考使用.

二、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理念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

本模型的层次迭代简化框图如图l所示

本模型共分4层,其中:

总目标层(A):复合生态平衡理念下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的综合评价.主要评价规划设计能否根据本地实际区域特征,突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和协调性.能否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具有自然美、艺术美的园林景观;具有绿色低碳与和谐宜居的环境、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灵活的管理体制,由此创造出兼具社会生态效益、经济生态效益、自然生态效益的现代城市风景园林.

子目标层(B).包括:

B1:社会生态评价.评价能否通过风景园林建设的规划设计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彰显符合当地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的“风景美”,创建优美、和谐、健康的外部生活空间,实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达到“社会和谐美、生活幸福美”.

B2:经济生态评价.评价风景园林建设的规划设计能否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文化内涵、自然环境,降低建设的资源、能源使用成本;能否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同时,城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社会资产,能否通过旅游开发及商业集聚效应,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B3:自然生态评价.评价风景园林建设的规划设计能否强调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顺应山水,契合地貌,保持生态自然美;基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亲和性、适应性进行规划设计,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实现“四节一环保”,创造丰富多采、经济、实用又独抒性灵的生态风景园林.

准则层(C)包含Cl- CS:

Cl:融入地域.下辖:

D1:地域历史文化的保护.评价风景园林建设能否做到正确处理好保护历史文化与建设现代化景观的关系,将地域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利用起来,通过保护、包装等方式将其内涵的文化魅力展现出来,实现寓保护于发展中,才有可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再造价值.为此要求保留并改造历史建筑、名胜遗迹,让其有机生长;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谋好项目、做好产品.D2:地域景观元素符号的继承与创新.评价风景园林建设能否符合地域风貌与当地民风、习俗、习惯,让园林景观体现出本土文化的思想内涵,尽可能地挖掘地方所具有的景观元素符号,还原历史遗迹的本来面貌,既是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又要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既形成鲜明对比,又能共生协调发展,而继承是本创新是魂.

D3:和当地原有建筑和环境的融合.评价风景园林建设能否做到保护城市传统格局与历史空间,促进城市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能否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延续原有自然发展的传统格局和肌理,尊重自然环境的特色;景区能否体现地域、民族、传统或时代特色,建筑风格、色彩、体量应做到协调,使当地居民与游客有一种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绿色、舒适、惬意的感觉.

Dl:符合当地城市规划与政策、法规.评价风景园林建设能否与地区城乡规划、土地使用、环保治理等政策法规充分符合,且安排相关机构对风景园林环保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应有环保教育宣传的规定要求.

C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下辖:

D5:选址.评价风景园林建设的选址有否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诸如造成交通不便、购物等商业活动受阻,噪声、光污染等;还要评价所在地居民对增加的文化活动空间的满意度.

D6:服务设施完善度.评价园林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充实完善、集约高效,既能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又能招徕游客,有助于当地居民的创收;能否增加路网密度,便于居民绿色出行;能否注重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的防治,认真落实各类固体废物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

D7:居民参与度.评价当地政府能否积极引导、推动居民广泛关心、参与风景园林建设,在全社会树立节约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理念.

D8: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评价能否以绿色空间体系建设为中心带动城市绿化、美化与净化;能否通过增加绿地并做到园林建筑的合理布局,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小气候.

D9:防灾、减灾的作用.评价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通过合理的布局,不仅可作为避难的场所,还能够当作抗灾以及救灾的指挥中心或基地等.特别在救灾时,能提供避难空间、避难通道、医治救护等,能提供各类应急避难设施或成为救援部队的营地,也可作为临时基本生活物品供给、城市恢复与家园重建的据点.

C3:园林美.下辖:

D10:自然美.评价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否做到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通过风景园林建设把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能否在园林中再生原野的自然景观或人工创造自然景观,应以植物造园为主导,而植物的配置应能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周边环境氛围、四野植物自然群落组合,用美学原理调配乔、灌、藤、花、草,去创造美丽而丰富多采的现代生态风景园林.

D11:艺术美.评价城市风景园林能否建设成为具有形式美、内容美、风韵美、色彩美、个性美的高级艺术品.诸如:是否重视人文艺术对景观的渲染;空间营造的艺术性;景观与人性尺度的融合;景区配景的规划设计;时代感:包括创新、创意、中西方文化景观元素的引入;发挥景观的视觉多样性等.

C,1:资源、能源使用.下辖:

D12:全寿命费用.包含初始投资、维护费用,应评价园林建设能否坚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积极投入、精心管理等措施,降低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D13:节地.评价能否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规划园林绿化建设用地.在建设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土壤浪费的建设行为;应通过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等措施,实现植物正常生长与土壤功效的提高;应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科学合理地布局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苗木,以优化土地使用率;另外垂直绿化也是节地的有效手段之一[7].

D14:节能.评价能否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天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这样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并营建独特的景观.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D15:节水.评价能否大力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方式,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积极推广使用中水;注重雨水的拦蓄、收集与有效利用,探索建立集雨型绿地;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等.

D16:节材.评价能否尽量使用本地建材、环境友好型材料、再生建材;注重对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再生利用,例如铺装地面尽量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型材料;坚决纠正在园林中过多使用高档材料、配置昂贵灯具、种植假树假花等不良倾向.

D17: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评价能否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新材料方面包括:透水软管、地转等透水材料;塑料盲沟;万能支撑器;仿木纹混凝土;在大型塑山工程中GRC和FRP塑料的使用等.新技术方面包括: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地热泵技术;在园林植草护坡中的液压喷播技术;膨胀止水胶技术的应用;三维垫网边技术等[s].

Dis:基础设施完善度.评价能否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风景园林区域的交通设施、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应用国内成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风景园林有关事务的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C5:经济效益.下辖:

D19:直接效益.风景园林相关的直接产出值就是直接效益.诸如门票及附属设施(如停车场、餐饮设施等)的服务性收入;承办各种展出的收入;园林绿化的林副产品产出等.本项指标评价其获得的直接经济收入状况.

D20:间接效益.本项指标评价城市风景园林所形成的良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集聚效应”带来的各种旅游、商贸和文化活动所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例如和谐的风景园林景观可直接拉动周边的房地产业;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带来商业收入.根据许多国内数据资料测算,间接经济效益一般是其自身直接经济效益的8 16倍.

C6:生态保护.下辖:

D21:自然资源的使用.评价风景园林建设能否顺乎自然山水,保护原有的自然植被等资源,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能否注意挖掘本土林草资源,优先利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和花草,减少后期人工绿化的成本.

D22: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评价能否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生态廊道和增加生态多样性,应尽可能在规划阶段避免空间间隔面积过小的问题,这种阻隔效应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迁徙,影响其种群的多样性.

D23:推行乡土树种.评价植物种类的选择能否与当地自然植被相一致.选择种植的植被种类时,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理因素综合考虑,注意种类的多样性,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同时宜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D21: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所谓生态环境敏感区系指生态环境脆弱、自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弱、易受外界环境扰动的地区.本项指标评价此类地区对于不得已的破坏能否加以特殊保护与补偿.

D25:建立区域开放空间系统.评价能否使城市内部有均匀的绿地或旷地分布;使城市具有紧凑的空间结构,在城市核心之间分隔已有自然风景的活动区.

D26:生态修复.评价有否对城市土壤等进行修复,诸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包括封场后土壤改良,抗性树种筛选、造林等.还有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等.

C7:生态安全.下辖:

D27:城市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限度.所谓城市承载力包括城市资源承载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所谓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本项指标评价当地风景园林建设有否超出城市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限度.

D28:水土保持.评价规划过程中有否选择土壤侵蚀影响较小的地域;施工过程中有否注意对原有土地的保护,减少对原有土壤的扰动,减弱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对于无法避让造成的土体破坏,有否及时恢复或改造,进行绿化补偿.

D29:外来入侵物种与有害物种的防治.评价有否建立“园林有害生物预警防控”机制.首先,防止外来进口有害物种的引入;其次在园林设计中,应具有避免园林生物遭到破坏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针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应根据对有害生物系统的评估论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此外,还应加强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9].

C8:污染防治.包括:

D30:固体废料与土壤侵蚀防治.评价有否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园林施工后清理由建筑垃圾形成的场地,清运后再铺客土,园林在建设过程中可发挥自身特长,利用有处置这部分废物的行为能力,做到生态化的再生利用.另外,土壤修复可筛选、培养“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建设下凹式绿地;减少施工场地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等.

D31:水体污染与防治.评价有否重视水源与废水的清洁处理;通过截污、清淤、活流、等园林工程手法和科学进行鱼类搭配等生物工程措施,达到对水体污染的治理.

D32:光污染防治.由于不科学的园林夜景照明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动植物都造成了影响.故应评价城市夜景设计能否做到既能符合照度标准,又能符合园林夜景照明生态性控制的相关要求.从规划方案的制定、反光材料的控制应用、照明灯具的选择以及景观施工的开展等4方面提出相应的光污染防治对策[10].

D33:化学农药污染防治.用生物农药逐步替代化学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故应评价有否尽可能地使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化学农药,实施靶标防治,且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三、本模型应用的途径

本模型系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各项评价指标均已明确,可通过调研建立定量化的“判断矩阵”,然后通过AHP计算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单排序及总排序计算,从而得到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其中基本指标层33个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排序权重值,将成为该地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各设计指标相对权重值的最终依据,再结合设计方案(或已建成的评价对象)对应的各有关指标所得“评价值”,利用“改进的TOPSIS方法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即可直观地选出最优设计方案[11].当然在上述过程中,可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多次进行反馈,循环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直道满意为止.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若通过本模型计算、制定全国通用的各层次因素的权重体系,则基本上无使用价值.但如我们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地区自然地理、地质、气候情况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重要特征的区别或相似程度,将有关地区划分为几大类,则属于同一类的地域可采用相同的权重体系,并可分别贮存于数据库中备用,然后利用上述的“改进的TOPSIS方法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即可直观地得出各待评价对象优劣程度的评价结果,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结语

本文构建的“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理念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既可用于规划设计阶段选择最优方案,又可对已建成的风景园林建设成果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比较其优劣,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定量化、严密化做出贡献.

由于作者当今是一位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对于本专业而言,阅历很浅,本课题研究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研究成果很可能有不少考虑不周或谬误之处,还恳请前辈师长及同行专家们不吝指正.

规划设计论文参考资料:

城市规划杂志社

毕业设计

设计投稿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毕业设计说明书

该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理念和生态平衡和风景园林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规划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