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素质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建议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素质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10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建议》

该文是文化素质相关论文例文与脱贫和农民文化素质和攻坚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摘 要]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扶贫应该主要是在经济物质上进行帮扶.但是近年来,在不断输血、不断捐送、不停慰问的过程中存在脱贫难、脱贫慢、脱贫停滞的问题,甚至有部分贫困人群催生出等、靠、要的思想.本文通过对贫困程度仍然较高的贵州省水城县南开乡自乐村和已经基本脱贫的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社区双洞村的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进行调研,发现农民文化素质对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具有直接影响.同时,本文提出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的对策,以供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借鉴.

[关键词] 农民;文化素质;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 G32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9-20-3

1 农民文化素质与脱贫攻坚的关系

1.1 农民文化素质的界定

文化素质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关于文化素质的概念,学界的解释就是文化知识水平,一般等同于受教育水平.例如,张东华等[1]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反映的是“农民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和掌握文化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虽然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化,但文化知识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绝对是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研究对象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农民文化素质就是指广义上的农民在一定的先天禀赋基础上,经受长期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实践后形成的广义上的文化的状况、特征、趋势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主体性品质.

1.2 农民文化素质与脱贫攻坚的关系

通过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农民文化素质和脱贫攻坚相互促进且相互制约.首先,人口素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既定目标.脱贫攻坚的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小康,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传统的观念、道德规范等都需要达到小康的标准.因此,人口素质的高低本身就是扶贫的重要内容.其次,脱贫攻坚有利于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随之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受教育范围不断扩大,必然会促进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再次,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目前,由于部分农村贫困户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认识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很多贫困户为了享受政府补贴,带着贫困户的帽子不愿摘,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

2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2.1 六盘水市双洞村、自乐村贫困群众素质基本情况

双洞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社区东北部,距市中心城区13 km,已被列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全村总面积4.98 km2,辖6 个村民组518 户1 873人,少数民族65 户146 人,现有劳动力983 人,尚有贫困户28 户43 人,目前全村已基本实现脱贫.贫困群众中文盲或半文盲30 人,小学文化程度12 人,初中文化1 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0 人.

自乐村地处水城县南开乡西部,由原来的自乐村、倮梭村、小河村3 个村合并而成.总面积20.23 km2,全村现有耕地827.47 hm2,林地312.00 hm2,辖23 个村民组,1 546 户6 668 人,现尚有贫困户456 户1 585 人,贫困发生率接近30%.贫困群众中文盲或半文盲279 人,小学文化程度610 人,初中文化程度258 人,高中文化程度15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 人.

调查数据表明,在双洞村仅剩的43 名贫困群众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9.77%,小学文化程度占27.9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30%.自乐村贫困面积仍然较大,在1 585 名贫困群众中,文盲或半文盲占17.57%,小学文化程度占38.50%,初中文化程度占16.2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8%.总的来说,无论是双洞村还是自乐村,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且科技素质不高,有一部分贫困户虽然不是文盲,但仍是“科盲”.农村学校的毕业生中,能够升入高等院校的比例很小,除了大量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外出打工外,每年仍有部分返回农村.这些回乡青年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学过技术,成了新一代有文化无技术的农民.从两个村技术人员的占有水平来看,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需要.双洞村的技术人员不足10 人,自乐村的技术人员40人,远远低于国家水平.因为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差,所以,农业科学技术在他们中很难被广泛推广应用.

通过对2 个村的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劳动者文化程度越高,其思想越开放、生产经营门路越多、市场经济观念越强、种植结构越合理,从而家庭收入也越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与经济收入客观上存在正比例关系.而劳动者整体素质越差,他们的生产能力就越差,经济收入就越少.面对这种情形,如果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贫.因此,从根本上看来,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提升贫困群众生产水平和收入的根本途径.

2.2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2.2.1 农民文化素质低对脱贫攻坚的消极影响.目前,双洞村和自乐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民将掌握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熟练程度较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质量整体上不了档次,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的脱贫攻坚.因受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太高,也不能有效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由于农民素质不高,有些新技术难以得到全面推广,新的技术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另外,农业技术人员较少.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平均2 000 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1 名农业技术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不足400人就有1 名农业技术人员.

二是农村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外流,使脱贫攻坚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代都市生活的诱惑,农村生产落后、生活环境的艰苦,导致农村人才大量流失,使农村教育的投入与人才成长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局面.按常理说,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多,但是效果不明显.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我国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说明育人实属不易,要想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发展农村的经济,实现脱贫攻坚,需要不断艰苦奋斗;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加快了城市发展、城乡统筹、让农民变市民、经济一体化的建设步伐,这就使得农村中优秀的劳动力通过上大学、参军和外出务工等途径进入城市工作,而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一些老弱病残妇.

三是经济贫困伴随着精神贫困.现在有些地方还存在脱贫难、脱贫慢、脱贫停滞的问题,扶而不立、助而不变、顶而不起,坐等国家政策优待,靠地方政府养活,挟贫困以自立.比如,入户调研时自乐村的一些村民不说实话,问他们缺什么,大部分人都说缺钱.

2.2.2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对脱贫攻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从经济收入情况来看,文化程度高的农民要比文化程度低的农民收入高.比如,双洞村仅剩的43 名贫困群众中,文盲或半文盲、小学文化的贫困群众占了所有贫困群众的97.7%.也就是说,在双洞村剩余的为数不多的贫困群众中,几乎所有贫困群众文化程度都不高.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导致贫困群众很难融入新型集体种养殖产业中,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导致他们收入低,无法满足家庭日常开支.入户调研时发现一户贫困户有4 口人,夫妻二人均为文盲,两个孩子正在上高中.家里有约667 m2土地,除了种植一些蔬菜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外,其余土地全部用于种植玉米.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养鸡的存活率低,养其他牲畜则成本太高,最终选择了放弃.因此,最终全家一年的经济收入就只有卖掉玉米后的2 000 多元.如果按照现在的脱贫标准——人均年收入达到3 500 元来算,这家人离脱贫的距离还很远.但是,如果这家人掌握了一定的种养殖技术,根据气候、土壤特点,种植一些高收入的经济作物,适当喂养一些牲畜,一家四口人是可以脱贫的.

另一方面,从思想状态来看,文化程度高的农民积极主动找路子发展经济.比如,双洞村的陈泰祥,中专文化,过去常年在外打工,由于老人和孩子无人照顾,后来回到双洞村.陈泰祥回来后,他凭着自己多年在外的打工经验,加上自己本身具备中专文化水平,用自家的房屋搞起了农家乐.后来,随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到双洞村度假的游客越来越多,陈泰祥的农家乐生意也越做越好.但好景不长,农家乐开张一年多以后,生意开始走下坡路,通过多方收集意见,他发现农家乐如果仅仅做餐饮,久而久之,吸引力肯定会越来越低.于是,通过多方考察,他在农家乐新增了烧烤、水果采摘、林下养鸡等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家乐的对外吸引力,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现在的经济收入是过去打工的几倍,而且他还是双洞村的致富带头人.

3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建议

3.1 积极发挥党校培训贫困群众的作用

党校可以凭借培训党员干部的先天优势,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培训贫困群众的作用.比如,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党校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利用“三变+旅游+就业”模式,根据贫困人员的特点,分别对他们进行酒店服务技能、农家乐(乡村旅馆)经营、管理、服务、基本服务礼仪和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学员学完理论知识,就地到景区进行导游讲解,到景区内的旅馆、农家传授乡村旅游相关知识,指导旅馆、农家物品摆放、文明礼仪、环境卫生政治等,并为他们联系就业,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2].2016 年,共培训学员12 期640 人;2017 年至今,已培训学员10 期602 人次.同时,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党校还把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纳入培训内容,提升参训人员的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3.2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多数地区经费短缺、设备落后、教学设施老化,教学培训手段比较单一,招生规模逐年萎缩,培训机构和教师队伍也面临一盘散沙的境地.如果以这种局面来从事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使广大的农民文化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国家能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把农民的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并且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加.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广播电视及其他宣传媒体的作用,对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各种专业技能、先进农业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3].

3.3 为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平台对于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脱贫意识不是很强,要想让他们掌握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而提高致富能力,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并落实到位,才能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目前,政府就如何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带领他们脱贫攻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有线电视、电话、电脑等进入农户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农民学习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

3.4 发挥好脱贫工作中领头雁和好项目的作用比如,双洞村的陈志,初中文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做得比较好,被选为双洞村的支部书记,现在带领全村的人发展脱贫致富,3 年前有贫困户244 人,现在只有43 人.

像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助推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1]张东华,郑威. 我国农民文化素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8-42.

[2]刘朝臣,鲍步云,陈学法“. 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6(5):6-9.

[3]刘华周,马康贫. 农民文化素质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江苏省苏北地区四县农户问卷调查分析[J]. 调研世界,1998(10):29-30.

文化素质论文参考资料: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上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脱贫和农民文化素质和攻坚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文化素质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化素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