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文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读《声律启蒙》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文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16

《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读《声律启蒙》》

本文是语文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声律启蒙》和素养和角度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汉语不仅单音象形,而且平仄起伏,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如果安排好平仄位置,读起来便抑扬顿挫,这就是汉语所独有的魅力.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写的一本以教孩童作对子为目的的书,书中非常讲究声律的平仄对仗,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被用来作为孩子汉语学习的启蒙教材.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最开始阶段都是听和读,而《声律启蒙》就是最适合听读的教材.长期的听读会形成一种语感,而这种语感是我们今后喜欢并深入学习此种语言的基础.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读者和教师,在读此书时,我自然而然地就想把它引入语文教学之中,把它当成一种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出来,让学生爱上汉语言.下面我就结合语文新课改中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来解读和挖掘《声律启蒙》的意义,以便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一、语言理解与运用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其品质.

《声律启蒙》中的句子,上下句为骈句,讲求的是音的平仄相对和意的相承相反.那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正确了解汉语最基本的音和意以及汉语的使用技巧和规律.比如“一东”里的句子:“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三句写的都是自然天气变化.学生在读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些原来都是一类.虽然不同质,但是同类,都出现在同一个语境中,那么潜意识中就给孩子形成了一个语言文字使用的语境,而这个语境恰恰是学习好语文最重要的素养.我们很多人学不好语文,不是因为不认识字,而是因为没有把文字进行组合排列放到合适语境中,这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语感.

汉语除了有意义密切相连的语境,还有“意义不紧密,形式联系紧密”的特点,或者说形式上的对称.这种方式虽然不能表情达意,但却能带来一种审美愉悦,古人称之为文字游戏.其实这种文字游戏更能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因为他高于紧靠意义这条线索来进行联想组合,需要学生跳出意义的最大障碍,熟悉掌握好字词典故,然后才能轻松应对.比如“七虞”里的“李白对杨朱”,按说都是古代人名,可以对得上.那为什么不对杜甫呢?那样更能让人接受.这里就高于字义了,而且具备了形式上的一种高妙对称.“李对杨”这是树木和树木对,字义联系紧密,属于同一类;“白对朱”这是颜色和颜色对,字义联系紧密,属于同一类.在形式上看非常工整,合在一起却联系不大,更让人佩服的是词语运用和抽象的归纳思维能力.(这里其实已经涉及到了第二个层面要说的思维提升素养)这在对联中叫无情对.比如张之洞的“树高千寻难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再比如“十五删”里的“孔北海对谢东山”以及“十四盐”里的“石碏对江淹”.而“石碏对江淹”要求有更高一层,因为前一个字还做了后一个字的偏旁,这更是超越了意义而追求形式上对称的典范.

二、思维发展和提升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声律启蒙》可以通过语言的对称训练,在比较理解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书提供的最大的思维训练是工整的对称思维和逆向的相对思维.这两种思维可以说一种同向,一种逆向,二者相辅相成,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这种句子在《声律启蒙》里占的比例最大,随处可见.比如“五微”里的“霜菊瘦,雨梅肥”.首先你看形式上,两句对称工整,音律相对.其次是语义上的相承相反,霜和雨,都是天气现象,但是一固体一液体;菊和梅,都是花中四君子,但是一草本一木本;瘦和肥,都是人的身体形态,但却是词义相反的两个极端.那我们就发现,虽然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句子,却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对称思维、比较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并且在比较思维中我们还运用了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方法.由此一例我们便不能小瞧《声律启蒙》的思维含量.

此外《声律启蒙》虽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多方向的综合提升,但是并不是没有边际的胡思乱想,它是有一定限制范围的,比如:只有相同的词性才能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比如同一类的词与同一类词相对(天气对天气、草木对草木、朝代对朝代),这样在相对范围内的思维训练,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没有局限框架的,那么读《声律启蒙》可以让学生形成在相对的框架内达成共识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最终让双方联系紧密共同获利.

比如“五微”里的“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理出它的限制框架思维.夏对秋,季节相对;暑对寒,感觉相对;客对妇,人物相对;思对念,动作相对;石枕对边衣,事物相对.但更深一层在于,在每一个字词相对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这个句子既是相对的,在整体上又是统一的.它形成了一个很有意蕴的诗境:炎热的夏季,边关打仗的士兵趁休整之际好好睡一觉,可是由于天气太热睡不着,只好百无聊赖地挪腾自己的枕头,心事重重,显然是思念家乡和父母妻儿了;转眼秋寒,在家的妻子考虑到在边关的丈夫今年又不能回来,担心丈夫受冻而寄去自己缝制的冬衣.这样两个相互对立的句子在整体上就统一起来了,使句意的内涵成几何倍数增加.当然这中间用到了联想思维.

由此可见,《声律启蒙》的语句对仗中蕴含着种种思维能力.我们在细细品读本书的时候,其实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果我们接着训练学生自己作对,那么就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还涉及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

三、审美发现与鉴赏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有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语言作品,这一特性决定了语文学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功能.

语文是美的,汉语是美的.这里的美不仅仅只是方块字的字形美观好看,更侧重于美的内涵,从精神上让人感受到美的画面、美的意境、美的品德.我们在读《声律启蒙》时,可以说时时都能感觉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

比如“一先”里的句子:“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读来顿觉唇齿生香,余味绵长,眼前春花秋月美不胜收,令人沉醉,只觉此地:春天风和日丽,杨柳依依;秋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春景当属这里美,秋月最是此地圆,让人不禁流连.更难得秋露似珍珠,点缀千朵蔷薇而闪闪发光,其香气弥漫;烟如白练,飘附几株杨柳而随风飘散,如仙似幻.这样的美景真是让人顿时神清气爽,如在画中游.

再如“十四寒”里的句子:“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璧,夏侯车上并潘安.”李元礼和郭泰都长得英俊潇洒,一日一同乘船,看上去就像是两个神仙,当时人称李郭仙舟;夏侯湛和潘安也是风姿卓绝,有一天一同乘车,看上去像一对人形美玉,人称连璧.读过之后,四位的风姿神采仿佛就在眼前.把人作为审美对象不独古希腊有,中国的汉末魏晋时期,也特别注重人物的外在风采.以此可以教导学生,个人的风姿神采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四人皆饱读诗书,负有潘江陆海之才.这样就可以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了.

除了以上两种视觉审美之外,《声律启蒙》还能在学生精神审美观或者说人格审美观的形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极其重要.比如“六鱼”里“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一句说到:喜欢看见别人的长处,孔子宁可淋雨也不向子夏借伞,因为怕子夏不舍得借,反而体现出了商的吝啬,使他进退两难;阮裕知道别人不敢向自己借车用,怕显出自己的小气而烧毁了车子,以表明自己不是不愿意借的气度.孔子与阮裕时时为别人考虑,不愿意给别人带来困扰的这种做法,传递出来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学习的,是“美”的.

再如“八齐”里“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一句,杨柳堆烟,桃花流水,首先给我们的视觉以美的冲击,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句子背后的典故,了解了陶渊明的高尚人格,又会受到精神的洗礼.

四、文化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具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能力,并在语文学习中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它能够传递和传播文化.更有学者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对母语理解和掌握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因此也就影响着个人的人生发展.

《声律启蒙》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的文化典故、文化风俗,化用了大量的古代优秀诗词,更难得的是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我们今天一直在用的一些词语的来源.学生对这些方面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大大有助于他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来龙去脉,增加他们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激起他们传承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的责任意识.

首先,《声律启蒙》里化用了大量的优秀古典诗词,这对于学生背诵和理解古诗词有很大帮助.比如“一东”里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读过此句,我们首先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烟外晓寒轻”和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句,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联想思维,可谓一举多得.再比如“一东”最后两句“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这个句子最后一句映现在我们眼前,首先让我们想到柳宗元的江雪意境,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蓑烟雨”又让我们想到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前勾后联,上下搜索,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大量的古诗词,而且还不至于感到背诵枯燥乏味.类似的句子在《声律启蒙》里比比皆是,比如“五微”里的“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一句出自《诗经》;“十三元”里“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一句,上半句化用了南朝宋范晔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下半句化自屈原的《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代诗人又大量化用,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

其次,《声律启蒙》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说明其有重要的文化分量.当我们的学生忙于应试而没有大量时间扎入古代文化典籍时,那么掌握这些典故就成了我们了解古代典籍的捷径.比如“七虞里”中“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一句,讲了两个重要人物:上句说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第一功臣;下句说左思耗费十年,写成《三都赋》,终于名震天下,以致洛阳纸贵.这样我们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襟怀、气魄和才华.再比如“八齐”里“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一句,写了陶侃母和乐羊妻两个妇人,上句是说陶侃有朋友来家中,但因贫困无法招待,于是陶侃的母亲剪掉自己的头发换酒帮儿子招待客人(陶侃就是陶渊明的曾祖父);下句说乐羊子妻割断布匹,激励丈夫学习的故事.她们虽是妇人却有着男子般的见识和气魄.

以上我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声律启蒙》的价值做了简要的分析.我们有必要在高中阶段或者更早开发这门课程,让学生阅读背诵这本书.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能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从而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

(刘士友,现任职于伊春市第一中学,董一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十几篇文章,《美文》杂志封面推介人物.获得伊春市教育局记功奖励.获第五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编写《〈呐喊〉精解速读》,参编《5年高考满分作文》《高中语文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点评》等.)

编辑/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

语文论文参考资料:

语文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语文天地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天地杂志社

中学语文杂志社

上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声律启蒙》和素养和角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语文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