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剪灯三话新议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剪灯三话新议有关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剪灯三话新议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04

《剪灯三话新议》

本文是有关剪灯三话新议论文怎么撰写和剪灯三话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李佳

“剪灯三话”是明代的三部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的统称.洪武十一年(1387),钱塘人瞿祐写成了一部以元末明初的乱世为背景,融合男女奇情、士人感怀与幽冥鬼魅元素的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新话》成书四十二年之后,李昌祺于永乐十八年(1420)写成拟作《剪灯余话》.万历二十年(1592),邵景詹写成《觅灯因话》.三部书很快合刻刊行,名为《剪灯丛话》,获得了极大的影响.文学史上将此三部书并称为“剪灯三话”.

“剪灯三话”的风格、题材相近,前后相继.就题材来说,《剪灯新话》受到唐人小说和宋元话本的影响.《剪灯余话》和《觅灯因话》在题材上对《剪灯新话》有所承袭.文拟从题材角度对“剪灯三话”进行梳理,从中窥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题材的因袭现象.

一、《剪灯新话》的题材来源

瞿祐的传奇集《剪灯新话》,糅合了很多前代叙事文学的题材.

(一)“旧瓶装新酒”式的模仿

《剪灯新话》中的一些作品,给读者似曾相识之感.典型的如《天台访隐录》与《桃花源记》,《申阳洞记》与《补江总白猿传》,情节十分类似.

以《天台访隐录》为例,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模仿可谓亦步亦趋.故事写徐逸入天台山采药,遇到南宋末逃难于此的村民,这些村民与桃花源人一样,完全与世隔绝,文中几乎处处都能看到“桃花源”的影子.瞿祐也无意避讳这种模仿,反而明显地设定徐逸遇到的老者叫“陶上舍”,这更让读者一看就联想到陶作.但瞿祐绝非抄袭《桃花源记》,他只是巧妙地利用了前代故事的框架,而主题思想是要抒发乱世之人的哀怨之情.无论是村人对徐逸“遂相顾不语,漠然无延接之意”的冷漠态度,还是陶上舍回忆宋亡之际仓皇情状的凄然,都反映的是末世避乱的哀伤情绪,而与《桃花源记》的精神状貌全然不同.

(二)情节移植

《剪灯新话》对前代作品题材的因袭,更多地体现在情节移植上.

《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讲士族子王生和酒肆之女一见钟情,一年后王生再访,两人结成夫妻.将本篇与宋元话本《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对照,我们发现,《渭塘奇遇记》中女主角酒肆之女的身份直接来源于《金明池》篇.在《金明池吴清逢爱爱》中,男主人公吴清是小员外,女主人公卢爱爱是酒肆之女,二人身份地位存在差异,吴清在见到卢爱爱后,梦中相会、隔年再访,这些情节都被移植于《渭塘奇遇记》.同时,《渭塘奇遇记》的情节也受到孟棨《本事诗·崔护》的影响.

在《金明池吴清逢爱爱》中,卢爱爱盼望吴清,无望而死,吴清先与卢爱爱之魂相交,后来又娶储爱爱为妻.这个情节又被《剪灯新话·金凤钗记》所利用.而同时,《金凤钗记》离魂的情节显然从唐传奇《离魂记》中移植.

(三)以“前代故事”作典

作为文人雅士的炫才之作,《剪灯新话》存在大量运用典故的情况.唐人小说和宋元话本中的很多故事,成为《剪灯新话》中现成的典故.如《翠翠传》中,刘翠鬼魂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今则杨素揽镜而归妻,……章台之柳,虽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殆同玉箫女两世姻缘,难比红拂妓一时配合.”后刘翠之魂与其父见面,又说到自己被李将军掳去后,“不能效窦氏女之烈,乃致为沙吒利之驱.”短短几句,就把破镜重圆、章台柳、刘禹锡两赋玄都观桃花、韦皋与玉箫两世姻缘、窦氏女五个前代小说情节作为典故运用其中.

二、“剪灯三话”之间的题材因袭关系

(一)《剪灯余话》:“锐欲效颦”之作

《剪灯余话》作者李昌祺对自己仿效《剪灯新话》直言不讳.他在自序中说,“客有以钱塘瞿氏《剪灯新话》贻余者,复爱之,锐欲效颦”.从题材上看,《余话》与《新话》相类似的篇目有十篇之多,有一些是显而易见的仿效.《剪灯新话》写文人士子不遇情怀的作品有多篇,《剪灯余话》中的《洞天花烛记》、《泰山御史传》、《幔亭遇仙记》、《青城舞剑录》,皆系仿效之作.《连理树记》与《翠翠传》都写战争中夫妻的离散,而《听经猿记》与《申阳洞记》中都有猿精的形象……

虽然有如此众多的篇目相似,《剪灯余话》仍然有自己的特点.两书的精神内核是完全不同的.从张光启为《剪灯余话》所作的序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别.在序中张称李昌祺“暇中因览钱塘瞿氏所述《剪灯新话》,公惜其措词美而风教少关,于是搜寻古今神异之事,人伦节义之实,著为诗文,纂集成卷,名曰《剪灯余话》,盖欲超乎瞿氏之所作也.”张用近体八句评价了《剪灯余话》,前四句是这样说的:“四海相传《新话》工,若观《余话》迥难同;搜寻神异稀奇事,敦尚人伦节义风.”张光启的话可谓是李昌祺的知己之言,“盖欲超乎瞿氏之所作也”,主要是想“敦尚人伦节义风”,从二书对同类题材的不同处理上,可以看出《余话》确实道德训诫的意味比较重.

所以,《剪灯余话》与《剪灯新话》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形似而神异”.

(二)《觅灯因话》:借重《新话》提升地位

万历二十年(1592),邵景詹写成一部名为《觅灯因话》的传奇小说集.《觅灯因话》小引中这样写道:

万历壬辰,自好子读书遥青阁,案有《剪灯新话》一编,客过见之,不忍释手……客因为道耳闻目睹古今奇秘,累累数千言……自好子深有动于其衷,呼童举火,与客择而录之,凡二卷.客曰:“是编可续新话矣.”命之曰:《觅灯因话》.

《觅灯因话》有意把自己的作品与瞿祐《剪灯新话》并举,并且与“剪灯二种”合刊为《剪灯丛话》,先天地获得了传奇小说的“正朔”地位.

《觅灯因话》对“剪灯二种”的继承,主要表现在继承了《剪灯新话》的现实精神和《剪灯余话》的道义主题.《因话》诞生的晚明时期,世风日下,因而《因话》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道德问题.比如《孙恭人传》写到英雄花云保卫太平城的行为,一改以往小说的“英雄情结”,不是以花云为主角,而主要写战乱中一个普通的女性孙恭人,歌颂她忠心护幼主的高尚情操.

在题材上,《觅灯因话》对《新话》、《余话》和其他“剪灯”类作品都有所吸收.如《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和《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讲的都是忘恩负义之人遭到报应的故事,《觅灯因话·贞烈墓记》写女性为坚守道德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与《剪灯余话》中为道义殉节的女性可称同道.

“剪灯三话”三部书之间存在的题材因袭关系,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在题材上杂取多种为己用的特点.

三、后世小说戏曲对“剪灯三话”的题材因袭

(一)文言小说作家对“剪灯三话”的锐意模仿

《剪灯新话》受欢迎的程度,可从瞿祐的自序“客闻而求者众,不能尽却之”,窥见一斑.明代的传奇小说作者对模仿《剪灯新话》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除了《剪灯余话》和《觅灯因话》外,影响较大的还有赵弼《效颦集》、陶辅《花影集》、周辅《秉烛清谈》、邱燧《剪灯奇录》等.在《艳异编》、《情史类略》、《一见赏心编》等小说类编中,还可以看到大量佚名作者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制和题材上与《剪灯新话》类似,命名上又多带有“灯”、“烛”字样,因而被称为“剪灯”系列小说.“剪灯”系列小说成为明代传奇小说的创作主流,一直绵延不绝.

代表中国文言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峰的《聊斋志异》,在题材上也受到了“剪灯三话”的影响.《聊斋志异》开篇《考城隍》,写廪生宋焘到地府后凭借才学被任命为城隍的故事,与《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和《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相类.《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写一书生被庙中四个泥胎女鬼所祟,《聊斋志异·庙鬼》中也写了庙中泥鬼祟人.《聊斋志异·双灯》中的“丫鬟挑双灯”形象,显然来自《剪灯新话·牡丹灯记》中的丫鬟“挑双头牡丹灯前导”.而《聊斋志异》中众多的狐精形象,也受到《剪灯余话·胡媚娘传》中胡媚娘的影响.《聊斋志异·王桂庵》,不但王桂庵奇异的梦境与《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中王生的梦境及其相似,而且描写梦境的语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蒲松龄在写作时以此篇为参考是毫无疑问的.

(二)意译式的白话改写

“剪灯三话”中的故事,被后世的白话小说作家改写的多达十几篇,收入“三言二拍”和《西湖二集》中.有趣的是,白话小说作家多采用“拿来主义”,对“剪灯三话”的故事只改动细枝末节,主体情节基本没有改动.仅仅是文言原作的一种白话扩充,可称之为“意译式”的改写.

究其原因,“剪灯三话”更多地描写普通人的情感生活,本身即带有世俗色彩.从小说中的人物身份看,“剪灯三话”中的男主人公多为未入仕的读书人,女主人公多出身普通市民家庭,与唐传奇相比,“三话”中的人物,门第意识淡化,对感情专一执着.《剪灯新话》中家境门第明显不同的就有金定和刘翠(《翠翠传》)、王生和酒肆女(《渭塘奇遇记》)、赵子和罗爱爱(《爱卿传》)等好几对青年男女.而《绿衣人传》和《滕穆醉游聚景园记》的男主角在鬼魂幻化的恋人走后,都终生“不复再娶”,这种新式的情感取向,是与白话小说的市民性相通的.

此外,“剪灯三话”在叙事中常常运用小道具和不可思议的巧合.如《剪灯余话·芙蓉屏记》以“芙蓉屏”为线索,写崔英夫妇的离而复合.这类技巧的运用在“剪灯三话”中处处可见,而这些,恰恰符合市民阶层的欣赏口味.

正因为“剪灯三话”在叙事中已经具有了类似白话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市民性的情感指向,白话小说作者也就不必做大的改动了.

(三)“形似神离”的戏曲改写

“剪灯三话”被后世的戏曲作者改写为杂剧和传奇多达数十种.小说和戏曲同样是叙述故事,但形式有很大不同.从现存的剧目来看,戏曲作者对“剪灯三话”原作的改动很大,主要表现在:

1.强化戏剧冲突

《剪灯新话·翠翠传》中,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写了金定、刘翠二人青梅竹马的感情和婚后美满生活.而在叶宪祖改写后的杂剧《金翠寒衣记》中,二人一出场就已成夫妇,前段完全略去.《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中,王生与酒肆之女相会后,详细写了二人在梦中的交往,时间长达一年.而在根据其改写的杂剧《王文秀渭塘奇遇记》中,将一年来多次的梦改为一次,第二天二人成亲.

这两部杂剧舍弃循序渐进式的感情描写,而直入主题,显然是和戏曲自身的特征有关.小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性不强,而戏曲的空间只能固定在舞台上.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演绎故事,就要舍弃细节,将情节浓缩,追求瞬间的戏剧冲突,从而打动观众.特别是杂剧的体制是“一本四折”、“一人主唱”,更要求作者把情节高度集中,所以,戏曲较原作出现了较大的改动.

2.道德说教的加强

从思想内容来说,与“剪灯三话”原作相比,戏曲明显地加强了道德说教的意味.如叶宪祖的杂剧《金翠寒衣记》吸收了《翠翠传》前半部分的感人情节,却“狗尾续貂”式的加了个颂圣的结尾,整部杂剧成了对朱明王朝的歌颂.沈璟的传奇《一种情》中,在原作《金凤钗记》的基础上,加重天命思想,淡化爱情主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可以说,大多数戏曲只是对“剪灯三话”情节上的吸收,而对其精神或者领会不深,或者南辕北辙.其中既与戏曲作者自身的思想认识局限有关,又与战乱结束后,统治者日益加强的思想控制有关.

总之,“剪灯三话”为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剪灯三话”的内容也得益于白话小说和戏曲而广泛传播.在古代小说戏曲题材相互因袭的现象中,“剪灯三话”可称经典个案.(南开大学文学院)

[本栏编辑:张晓林校对:良言巫英祖]

剪灯三话新议论文参考资料: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新经济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适合剪灯三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剪灯三话新议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剪灯三话新议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