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数据论文例文 与捅一捅数据估值失真的马蜂窝有何不可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据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1-16

《捅一捅数据估值失真的马蜂窝有何不可》

该文是关于数据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马蜂窝和有何不可和估值方面论文例文。

文 黄湘源

马蜂窝点评是否涉嫌, 两种说法截然不同. 但不管涉事双方是否始料所及, 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遵循信息披露规范的重要性, 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即使将抄袭定义得十分严格, 马蜂窝一字不差地抄袭搬运来的相关点评在马蜂窝总点评数中也要占到 85%. 对此, 马蜂窝出人意外地并没有矢口否认. 只不过按照马蜂窝的说法, 被质疑涉嫌的相关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 2.91%. 言下之意, 区区 2.91%, 即使涉嫌, 也不足以按论处. 可是, 这真的能够成为理直气壮地声称:“ 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并据此将反告对方“ 歪曲事实” 的理由吗?

“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古有的明训. 现代资本市场更是将透明诚信奉为信息披露的金科玉律.在信息披露上, 用虚假信息欺骗误导市场就是最大的恶. 对于不幸受到了虚假信息欺骗和伤害的人们来说, 一丁点的假也许就是恶的全部, 怎么能因它在所谓整体数据量中占比之小而不当一回事呢?

事情的真实性当然不可能没有一个论定的标准. 不过,事情的真实性和统计的准确性是对于事物不同角度的衡量, 在法律上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统计意义上的准确性毕竟是相对于某种既定的统计标准而言的, 也就是说, 有些数据即使从统计的角度来说是符合统计调查制度的, 是准确的, 但是, 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仅仅因为某数据在所谓整体数据量中所占百分比很小, 就可以权当其不存在, 而把所谓占了绝大多数比例的数据当成了认定全部整体数真实性的可靠依据, 这又是哪一家的逻辑呢? 这或者可以说是互联网的逻辑, 虚拟经济的逻辑, 但无论如何, 它不是实体经济的逻辑, 也谈不上法律规范的逻辑, 更不应该是资本市场的逻辑.

作为内容型社区的核心, 在互联网术语中, 用户生成内容, 也即 UGC, 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方式. 它对于马蜂窝业务影响的重要性并不因为其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据说仅占 2.91%而无足轻重; 相反, 正如马蜂窝所言, 记录旅行经历, 分享旅行感悟的“ 这些珍贵的原创内容, 是马蜂窝的立身之本与兴业之基, 更是我们与用户的情感联结之所在”. 质疑者的指证如果并没有错, 那么, 那些 85%靠靠腾挪所搬移而来的数据量, 即使说不上举足轻重, 对于马蜂窝的线上旅游业务来说, 岂不也可以说等于是一种病毒营销?

一家既没有实现盈利, 且流也呈现负增长态势的互联网企业, 马蜂窝究竟凭什么不仅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 累计融资逾 2.5 亿美元, 而且, 未来三年左右时间, 据称还会有独立 IPO 的计划和能力,也即今年 8 月有报道所称的 3 亿美元融资计划呢?没有疑问, 凭借的无非就是高达 25 亿美元, 相当于人民币近 175 亿元的所谓估值. 尽管与传统的流商业模式或有所不同, 互联网企业即使利润和流为负, 一般也可通过用户数据增长之类的一些数据来衡量其经营业绩, 并且还不妨据此作为相应的估值依据. 不过, 马蜂窝依赖病毒销售法所建立起来的用户数量增长这两年却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瓶颈. 对马蜂窝来说, 市场的考验终究是无法回避的. 若嫌疑最终被坐实, 马蜂窝的估值很有可能大幅缩水, 从 175 亿元跌至 20 亿元, 一下子就跌去 80%, 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 建立在病毒数据基础之上的估值泡沫终究是靠不住的.

马蜂窝数据疑案所引发的估值失真在互联网及高新技术类企业中并不是孤立的事件. 尤其是那些尚未实现盈利而又急需通过 IPO 改变负流状态的成长型企业, 条件不够, 数据接凑, 估值不够,接凑, 更不是个别的现象. 对于弄虚作假大有被视为行业潜规则之势, 业内人士也很不以为然.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 弄虚作假是违法的. 长此以往, 必然致使精品缺失、 次品泛滥, 行为蔚然成风. 一旦陷入恶性循环, 必将对整个互联网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尽管如今我们所需要讨论的数据乃至估值的真实性问题, 所涉及到的只是马蜂窝而不是小米, 但捅一下马蜂窝的意义, 不免因此而远远地超出了马蜂窝点评数据真假事件的本身. 重要的显然并不在于马蜂窝涉嫌的点评内容究竟是应该以 85%还是 2.91%来计算, 而是那些建立在病毒一般可怕的数据基础之上的泡沫估值. 如果不是小米临阵退却, 打了退堂鼓, 今年上半年的独角兽新政不是差一点就让更多尚未获得盈利的独角兽以 CDR 的形式登台唱戏了吗? 这种没有实际盈利也未必具有可靠的盈利预期所支撑得起来的估值泡沫, 难道真的就值得我们宁愿舍弃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于不顾, 也非得不顾一切地去迁就他们贪得无厌的融资需求吗?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 IPO 还是CDR, 信息披露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规范, 是关乎到资本市场有没有生命力的根本. 如果只讲数据统计意义上的准确, 而不讲法律意义上的真实, 就难免出现数据泡沫淹没事实真相的类似事件. 而那些建立在数据泡沫基础之上的估值, 即使再漂亮, 也只是对满足投机资本的圈钱有意义, 对于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则是一点积极的意义也没有.捅一捅马蜂窝, 在某种意义上也等于向人们提了一个醒: 尽管我们并不反对以适当的方式让那些有发展前景而目前尚未取得盈利的创业创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但也不等于可以一味地只讲融资而一点也不讲回报. 对数据病毒熟视无睹, 让泡沫价值裹挟着贪得无厌的圈钱倾向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一旦被其不小心冲破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这个底线, 岂不也就从根本上淹没了投资者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心? 就此而言, 资本市场对马蜂窝事件举一反三的反思, 无论如何都是有意义的.

数据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大数据的论文

毕业论文数据怎么找

大数据杂志

论文数据

有关大数据的论文

数据挖掘论文

该文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马蜂窝和有何不可和估值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数据本科毕业论文数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