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高职教育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日韩中高职衔接模式对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类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教育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27

《日韩中高职衔接模式对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

本文是高职教育类硕士论文范文与国中和高职衔接模式和启示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分析日本、韩国的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论述我国职业教育应借鉴日韩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进行四方面的调整:从学生“人”的需求出发,导正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意识,变“形式(升学)衔接”为“需求衔接”;培养目标衔接,教育分工明确,实施分阶段一体化教育;产学合作,分工教学,打造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校企共育的模式.

  【关键词】日本韩国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中国职业教育启示形式衔接需求衔接产学合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49-03

  日本和韩国经济腾飞,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其中,中高职衔接使得日本、韩国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输送到行业中,促进社会发展.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中高职衔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高端人才,发挥了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作用.但是,我国的中高职衔接目前来看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试对日韩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进行剖析,探索对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启示.

  一、日本韩国的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

  (一)职教互通的日本中高职衔接模式

  日本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贯通.从高中到高专、高专到技术本科,借助教育目标分工、学分互认和转入学等制度,日本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之间可以相互融通.日本的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技术高中和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即高专).针对高中生的职业教育规划,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可选择进入职业院校、专门学校和高中专科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形成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日本的中高职衔接是以“高专”为贯通点,形成技术高中、高专与技术科学大学的中高职教育相互贯通的衔接.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日本中高职教育衔接既重视专业理论传授,更重视职业能力培养,衔接的基本出发点是实现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不断养成学生探索问题、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的能力,适应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保有坚持兴趣、探索创新的积极心态,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原动力,成为克服学历教育弊端的积极举措.

  (二)生源广泛的韩国中高职衔接模式

  韩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三年制的职业高中,包括农业高中、技术高中、商科高中等学校.韩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叫“初级职业学院”,相当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级技术职业人才.初级职业学院招生范围很广,包括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学生、有国家认证资格的手艺人和达到规定工作年限的工人,以此达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而且为了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韩国的高职教育允许优先招录成绩优秀的高中生.韩国职教培养目标是职业人,培养模式以顾客为导向,课程设置特别强调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实施职业资格鉴度等.

  韩国在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背景下进行中高职衔接,一个人不可能在一段时间掌握终身需要的全部技能,需要始终准备更新知识,获取新能力,以确保自身能“适者生存”不被社会淘汰.为此,韩国职业院校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中高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制订适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模式.强调校企业合作,学校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市场调研、产品营销、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培训等工作和实施中,并反馈到教学中,根据行业标准不断修订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学校以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中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实施校企双向互动教学.

  二、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的主要模式

  (一)独立式

  1.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即单独招生模式.是高职高专层次的自主招生,主要面向所在省区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部分试点招收的中职毕业生.高职院校可联合或单独组织文化考试,也可根据高中水平考试成绩,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中职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后取得高职入学资格.

  2.单考单招模式.即“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单独招生”,是由国家教育部单独对中等专业学校应届毕业生采取“3+X”高考招生的一种形式.中职学校学生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取得高职入学资格的衔接模式.

  (二)一体式

  对中职与高职阶段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专门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1.中高职三二分段制(即三二连读制).是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三年中职+两年大专)以培养高职毕业生为目标.前3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其间,学生要参加中职接高职统一转段选拔考试,成绩合格者转入高等院校完成两年大专学习,毕业了颁发普通高校两年制大专文凭.如不合格者,发中职,按中职毕业生处理.

  2.五年一贯制.即“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5年,进行五年一贯制的培养.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五年一贯制专科书.

  (三)分段式

  1.“3+2”衔接模式.即学生在接受完3年中职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口升学考试,到专业对口(相同或相近专业)的高职院校学习2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的文凭.这种衔接模式,使中职毕业生经过对口升学考试获得大学深造机会,实现中高职紧密衔接.

  2.“2+3”衔接模式.是目前中高职学校合作应用较为广泛的衔接模式.主要面向中职生.通过中高职专业宽口径对接,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学习2年,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3年,等同于不需要专业对口的零门槛由中职升入高职.

  三、日韩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从学生“人”的需求出发,导正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从日韩的中高职教育成功衔接的模式可以发现.它们都强调对学生“人”的发展要求.日韩“以人为本”的中高职衔接出发点引人思考.

  时代变化,我国中高职教育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衔接是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生所学除了能成为基层技工外,必须是为了高职教育做铺垫,为成为高级技术人才而准备.而这些都是为了学生作为“人”能获得生存、发展、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企业获得源源不断优质人力资源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需求,使得学生作为“人”的需求与企业的需要趋同.

  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一直在强调教、学、做.但首先应该导正理念,学校不仅要强调教学更要考虑学生生存发展的需求,若理念不对,学生出到社会还是茫然不知无从适应;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企业的理念也要导正,不能只从自身需求考虑,衡量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实习生实践实训时能做多少事带来多少利益,而没有真正能考虑到学生作为“人”的职业发展需求,这样是无法吸引学生毕业后为企业服务的;同时学生也要有正确的理念,学会理解不同阶段的职业学习是为了自己能在社会上获得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能力.所以导正理念,在中高职衔接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校、企、生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利益一致才能各得所需.

  树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可持续发展观,必须政府、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社会、家庭共同参与.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认为中高职教育不如普通中高等教育,原因是中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如高中和本科院校的生源,学生知识基础差.近年来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生源更是不足.另外,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读完中职再读高职是重复学习,要么不读早点出来打工,要么只是为了获得大专文凭.有些企业觉得中高职生能力有限,适合基层工作.要改变这些种种认知和现象,就必须改变旧观念,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明确中高职衔接是为社会提供职业人的特殊衔接教育,不是补缺,而是真正考虑中高职学生作为“人”的生存发展需求.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观念必须根据学生“人”的需求变化而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中高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会工作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能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人为了追求幸福自然会持续努力地学习工作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社会.人是社会、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根据中高职学生“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来考虑中高职衔接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衔接的意义.

  (二)增强意识,变“形式(升学)衔接”为“需求衔接”

  中高职衔接的目标是学生的发展需求.目前国内对中高职衔接模式的认识,主要考虑的是中职生升学和用中职生填补高职生源的功能,让中职生顺利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因此重视各种形式的衔接模式.中高职衔接的手段是各种衔接模式,但目的是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为自己创造需求满足需求的高端人才,所以中高职衔接要避免“本末导致”,真正意识到中高职衔接不只是为了升学和生源,而是为不同个性不同天赋的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并为学生自我实现指明方向.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是考不上高中或者是个性、志向独特的初中毕业生,对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少年进行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基层技术工人;高职教育侧重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现在,中职生升入高职,都是和高中生一起混合班教学.在教学形式上衔接了,但是不能按照各自需求实现有效衔接.除了部分对口中职生有一定专业基础外,非对口升入的中职生和录取的普通高中生对高职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专业准备,甚至没有对高等技能职业方面的兴趣爱好,这种形式衔接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难度增加,反而不能因材施教,最后人才培养目标事与愿违.因此,中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同的,分属职业阶梯的不同层次.即使是中高职院校的相同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很少会考虑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学习续航能力和职业规划发展.可见,当前我国的很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培养目标脱节.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按不同学生的需求考虑,构建的课程体系自然无法跟着需求设计,课程设置也就缺乏有效衔接.所以必须改“形式(升学)衔接”,为“需求衔接”.

  首先,明确中高职衔接中的学生需求的逻辑性,主要分生存需求、精神需求、发展需求三种.生存需求应包含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等学生进入职场适应工作能用于谋生的需求;精神需求应培养正确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白的“三心”(感恩心、同理心、责任心),理性的“三欲”(求知欲、思考欲、创新欲)等;发展需要强调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等.有了专业技能,学生才能求得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获得精神需要的满足,身心健康对美好生活有追求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其次,政府、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企业要共同协商,按照中高职不同类别学生的生存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来衔接中高职教育,包括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教学体系、衔接课程和衔接实习实训等.然后开始运行,培养能解决自己生存需求,同时满足自己精神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续航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衔接,教育分工明确,实施分阶段一体化教育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衔接,理顺中职和高职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的分段目标、教学体系分段设计、能力分级设置、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安排、实训基地共建分享和师资队伍的培训交流等.

  其次,明确相互对接的中职高职院校的教育分工,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中职培养目标的高端;中职的教学应该是高职教学的基础;教学课程应该按中高职学生分阶段区分难易程度和教学重难点.中高职同专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规划教学目的、设计教学课程,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使得中高职教育成为分阶段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再开放选修相近专业课程、实行学分互认等,真正实现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融合,为市场提高不同层次的职业人才,为学生获得追求幸福所需的层层递进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四)产学合作,分工教学,打造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校企共育的模式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在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也愿意接收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但是,在校企合作上中高职教育是否得到衔接了呢?现实情况是,很多中职学校和高职学生到同一个企业实践实训时做的是相同的工作,没有学习层次、技能水平和能力运用的区别.可见企业和学生可能认为中职高职相同专业教学一样能力一样,可能是企业和学生不知道中高职有区别.可见中高职衔接校企不但要合作,还要共同发挥教育职能作用才更有效.

  中高职衔接要根据产业、企业和市场供需的发展,由校企合作进步到校企共育.产学合作,分工教学,打造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校企共育的模式.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企业的各种工作、项目任务、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企业也要和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职业培训计划等教育内容.比如,市场调研工作,企业可以根据中高职学力层次安排中职生做收集、整理、统计信息的基础工作,而高职生可以做分析、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的工作;同时企业应建立企业学堂,根据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长期或短期的培训,纳入中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不但进入学生实践实习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进入学校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学校理论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工作,认识和了解产业、行业、企业等职业情况,让企业学堂成为职业教育课堂的延续.企业学堂和学校课堂合作,校企共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手段,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也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做好前瞻性的准备.

  中高职院校按层次需求参与到企业的工作和实施中,企业在指导学生实践实习过程中也通过企业学堂反馈到学校教学中,根据产业结构、企业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教师应围绕中高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承接合作项目,根据合作项目开展分阶段教学.企业应根据学生的教学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工作过程中的能力培训.依照供需关系,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由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拟定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衔接规划,按照职业阶梯层次安排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按照职业教发展规划在企业中安排相对应的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产学合作,分工教学,打造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校企共育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陆素菊.日本推进中高等(技术)教育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4)

  [2]谈国兴.韩国职业教育特色分析与启示[J].科学与财富,2016(29)

  [3]尚建疆,蔡立新.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对比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4]秦虹.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及给我们的启示[J].高职专论,2002(2)

  [5]宋春林.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6]蒋春洋.中高职衔接,国外哪些经验值得借鉴[EB/OL].人民网教育新闻,2015-01-05

  [7]黄小娥.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8]李玉静,刘海.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12)

  [9]张光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10]权锦兰.韩国职业教育政策与发展[J].海外职业教育,2001(8)

  [11]宋蔚.中高职教育内生性衔接发展与贯通培养——基于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与中职教学体系衔接的研究”(2010C222)

  【作者简介】唐建华(1977—),广西南宁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高职教育.

  (责编王一)

高职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评论,这是一篇关于经典高职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国中和高职衔接模式和启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职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