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核心价值观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慈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载体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核心价值观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03

《慈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载体》

该文是关于核心价值观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核心价值观和乡土和创新载体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潘岱琳

(仙居县委党校,浙江.仙居.317300)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农村基层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就必须通过乡土化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成功转化.仙居县以“慈孝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将“慈孝仙居”工程打造成农民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战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慈孝文化;乡土化;创新载体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8)01-0038-04

收稿日期:2017-08-30

作者简介:潘岱琳(1985-),女,浙江仙居人,讲师.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其价值观念的更新、精神面貌的改善和道德境界的提升,都有赖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不断推进.当前,农民的价值观念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状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社会思潮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构建可靠阵地与长效平台,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成为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释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就是指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当前的价值观予以有益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整合与规范农村价值范畴中的非科学因素,以期达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确立社会价值目标一体化的行动指南,引领新时代农村科学价值观重构之目的.

(一)价值意义

1.经济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可以使农民在认识上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形成有助于社会稳定的观念基础,起到团结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努力的强大的凝聚力作用;同时可以提供价值观念和道德上的约束,规范和修正农民的行为,从而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1].

2.政治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可以强化广大农民的精神支柱,让他们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保证科学、健康的思想占领农民思想领域;同时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政治生活,使农民由散落的个人角色转变为集体的群众,使他们成为适合农村环境的“政治人”,实现农民富裕后的政治追求[2].

3.文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可以使农民正确区分各种文化,克服落后文化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同时可以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文明意识,塑造乡风文明乡土文明,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二)现实困境

1.最大问题: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与价值信仰的迷失.经济飞速发展与社会剧烈转型所带来的商业盈利原则及现代多元文化持续冲击和挑战传统乡村文化和农民传统价值观,世代传承的慈孝传家、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守望相助、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等民间传统美德在利益原则下不断受到怀疑,世代追求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理想生存模式在现实社会日益遭受诟病……传统道德解构,主导价值观缺位,许多农民为此陷入深深的困惑、迷茫中,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下降、集体主义观念大不如前、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农村社区组织力量大大减弱等问题大量出现且日益加剧,农民群体在价值信念上陷入整体性的误区与危机.

2.突出表现:农村传统道德水准下降与道德文化缺失.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农民利益取向的功利化,引发农村大面积道德滑坡,致使慈孝意识淡化,很多农村老人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有些农村罔顾传统道德和党纪国法,歪风邪气盛行;一些地方农民文化生活严重匮乏,修盖庙宇、大操大办、算命等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

(三)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近年来,仙居县以打造“中国慈孝之乡”为目标,大力实施“慈孝仙居”工程,正是这一科学论断的生动实践,它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慈孝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文化挖掘、理念传播、行为践行和机制保障,将先进文化和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切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乡土化进程,摸索走出一条重塑社会价值共识、推进农民价值观建设的成功之路,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仙居样本”.

二、“慈孝仙居”创建背景及理论依据

“仁爱孝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传统文化情结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仙居县根据地方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深刻内涵的“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提炼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慈爱、孝敬、为善、有信”仙居人共同价值观,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并生根开花.

(一)创建背景

1.历史渊源.仙居县地处浙东南,以神山秀水著称,“慈孝”种子在仙乡大地拥有厚实的文化土壤.王温升天、朱熹二度送子求学、陈襄《劝学》等慈孝典故历代相传、广为传颂.《光绪仙居县志》共载有“孝友”者21人、“贤孝”者11人、“节烈”者470余人,加之散布于其他章节的诸多孝子,古代仙居慈孝人物灿若繁星、照耀千古.

2.时代背景.当前,仙居县正处于“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幅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农村缺少主流文化引导、思想困惑、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冲突等问题日渐突出,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不孝敬老人、家庭邻里不和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抬头,乡风文明建设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薄弱“软肋”和“短板”.

3.现实需要.仙居县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山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60元,远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占比高,人口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老人达72万人,占总人口数145%,“未富先老”特征突出.农村外出劳动力达15万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严重.实现一老一少两大群体幸福安康、安居乐业的社会需求非常迫切.

(二)理论依据

1.传统慈孝文化及其积极意义.传统孝文化即指“孝道”,它所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人伦关系处理问题.“孝”的含义:一是“孝丧、孝祭和守孝”,尊敬祖先,指对待死去的父母和祖先即对死者的孝道;二是“孝敬事亲”,无违父母,即对父母既养且敬,真心实意,使其终生愉悦;三是“孝继”,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即发奋进取,成家立业,修身行道,效忠君国,扬名后世,此乃“孝之终”;四是“孝行”,这是治国之本,孝治天下则能“光于四海,无所不通”[3].“慈”是对父母、长辈的道德要求.“慈”文化的提出是对家庭道德的完善以及家庭关系的调整,“父慈子孝”成为相辅相成的家庭道德的核心因素[4].

传统慈孝文化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进步作用.一是修身养性.“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孝道是个体修身养性基础.践行孝道,个体的德行得以完善;不守孝道,将失去做人的最起码德性.二是融合家庭.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从家庭上说,实行孝道,可使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现时代,强调子女孝敬和赡养父母仍具有同等重要价值.三是报国敬业.“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封建统治阶级家国同构、移孝入忠,宣扬“以孝治天下”,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思想至今仍具积极进步意义.四是凝聚社会.孝道思想通过建立礼仪制度,规范社会行为,进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臻治.孝文化孕育生成共同文化心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生命纽带.五是塑造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是塑造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对于形成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作用[5].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科学概括扬弃儒家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传统格局,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着眼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充分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克己奉公”“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精华,凝结了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具有鲜明独特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6].只有认真汲取华夏文明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当代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才能不断丰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深度、历史厚度、传播力度、影响广度.

三、“慈孝仙居”“六化并举”的基本实践

“慈孝仙居”的创建一方面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另一方面,又抓住农村“熟人社会”特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基本点,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全县范围实施“六大举措”,积极创新内容、拓展领域、丰富手段,取得良好效果.

(一)创建目标“品牌化”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创建“中国慈孝之乡”为目标,坚持把“慈孝仙居”创建作为“一手把”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倡导“慈爱、孝敬、为善、有信”仙居人的共同价值观.成立县慈孝办,对整个创建活动进行顶层设计,使活动从目标、内容、主体、宣传和机制上得到自上而下的引导.

(二)宣传挖掘“本土化”

挖掘整合本地传统慈孝文化,将本地慈孝故事传说、家训族规等汇编成书,免费分发给群众;创作“慈孝下各”诗词近30首,劝慈孝下各方言顺口溜,每天由下各镇慈孝宣传队在村里敲锣说唱;把慈孝新人新事创编成三句半、相声等形式,通过百姓大舞台、乡村大擂台、送戏下乡开展巡演100多场次,把慈孝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

(三)典型树立“草根化”

借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这种贴近百姓的形式,大力挖掘和树立不同岗位、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先进慈孝典型,比如,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王雪娟,收留140名弃婴的“母亲”严雪花,农民“活雷锋”胡卫明,捐肝救弟的“好兄弟”吴春勇等,使广大群众做有标杆、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四)志愿服务“全民化”

通过文明办、团县委、妇联等有效引领,本着“一村一站点,一站一队伍”原则,建立村级志愿义工服务队,成立首批10个“志愿者驿站”,构建覆盖全县的县、乡、村等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全县有志愿者组织200多个,注册登记志愿者3.000多名,经常性参加活动志愿者1万多人;90%以上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有志愿者长期结对服务.

(五)基金运行“透明化”

慈孝基金在仙居民间自发建立,是一种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金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建立慈孝基金共计2.100多万元,冠名基金3.400多万元,100个慈孝创建重点村还设立村级慈孝基金.为使基金规范管理,仙居县还探索构建以内部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管相结合的基金管理体系,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应.

(六)机制保障“常态化”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把“慈孝仙居”创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责任制考核;将敬老、养老、助老、爱幼写入村规民约,将协议履行情况作为村干部选拔、村民入党、村宅基地审批、村福利享受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县财政专项拨款600多万元,提升改造13所乡镇敬老院,建成11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27个“星光老年之家”.三是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全面落实“三无”“五保”“特困”老人救助帮扶制度;探索建立慈孝模范激励机制,使慈孝模范在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信用贷款、竞选干部等方面实现同等优先.

四、“慈孝仙居”的成效与示范效应

“慈孝仙居”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创建红利”的不断释放证明,群众性创建活动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最好载体,是广大农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靠阵地与长效平台.这种政府主导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推动了村民自我管理的探索,重塑了社区内部的文化价值观念,激发了农村的内生动力,不断提炼和凝聚出“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核心价值内涵,成为仙居县独特的人文精神,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示范和参考意义.

(一)慈孝文化大力弘扬,核心价值不断凝聚

通过创建,慈孝文化已融入群众的工作、生活,随处可见、触摸得到、感受得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而且在浓厚氛围的熏陶感召下,“慈爱、孝亲、为善、有信”仙居人的共同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县人民的价值理念得到升华.

(二).社会风气明显改善,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慈孝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在农村建设了10多个慈孝教育基地,开展了200多个场次慈孝文化巡演,累计推出各类道德模范106名.以群众为主体,弘扬慈孝文化,倡导凡人善举,社会公德意识明显提高,、吵架纠纷、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强县”不断推进

仙居县以建设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强县”为目标,按照传承、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发掘具有深厚慈孝道德底蕴的历史村落、宗祠寺庙、名人故居遗址,建成一批慈孝教育基地;同时,慈孝道德讲堂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得以深入推进.

(四)社会和谐有效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慈孝仙居”创建切实解决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管护难题,用制度化手段和社会化途径有效落实了对一老一少两大弱势群体的关爱,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2012年以来,仙居县各类信访案件数量普遍下降50%以上,违法犯罪率大幅下降.

参考文献:

[1]张春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及其构建途径[J].东南学术,2011,(2):117-124.

[2]李小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J].前沿,2016,(6):37-41.

[3]潘剑锋,张玉芬.弘扬孝文化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5,(1):58-61.

[4]杨迪.慈孝文化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向度[J].赤峰学院学报,2011,(4):54-56.

[5]刘伟,徐元君.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12.

[6]黎昕,林建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63-167.

[责任编辑:马庆玲]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资料: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该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核心价值观本科核心价值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核心价值观和乡土和创新载体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