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童话故事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中日童话故事中狐狸形象的对比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童话故事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0

《中日童话故事中狐狸形象的对比》

本文是童话故事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中日童话故事和狐狸形象和对比研究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摘 要:在中国和日本的童话故事中,狐狸是一个经常被描写的动物之一.然而,在两国童话作品中被描绘的狐狸形象却是大相径庭.相对于中国作家描绘的成熟,狡猾的狐狸形象,在日本作家眼中,狐狸则是天真可爱的小动物.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地方.但究竟不同在哪里,造成两国作家对狐狸形象认知不同的又是受到什么原因影响呢,作者对这个充满了好奇.

关键词:中国;日本;狐狸;中日童话故事;对比研究

作者对中国和日本的先行研究进行了调查.在中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趙偉(2015)的《比较中日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形象》,但是在分析两国狐狸形象上还有不足,比如赵伟认为“在中国童话作品中狐狸是被视为一种狡猾的动物,而日本的童话故事中的狐狸不停留在狡猾的一面,相比较而言,更强调它有的聪明、善良和母爱的一面,”,然而作者只停留在这里就没有继续往下分析中日儿童文学作品中狐狸形象的不同了,作者认为在中日儿童文学作品中狐狸起的作品时不同的.在日本,关于狐狸的研究有很多,比如“稻荷信仰和狐狸有关民俗”的对日本狐狸文化研究、“受中国狐狸文化影响的日本女性”的对受中国狐狸文化影响的日本文化的研究,还有“中日狐狸文化的探究”的对中日狐狸文化异同的分析的先行研究.但是关于中日通话故事中狐狸形象的分析却很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稿基于先行研究,将中国的《狐假虎威》、金近的《狐狸打猎人的故事》的故事和日本的新美南吉的《买手套》、安房直子的《狐狸的窗户》中的狐狸作为对象,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中日两国童话故事中狐狸形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中国童话故事中的狐狸形象

1.1《狐假虎威》的梗概

在中国古时就有《战国策 楚策》中的“狐假虎威”的故事.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老虎抓住了狐狸,准备把它吃掉的时候,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来做百兽之王的,如果你敢吃我,那你就是违抗上天的旨意.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那你跟在我后面,我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威力”.老虎虽然半信半疑,但是还是被好奇心怂恿着跟在了狐狸的后面.果不其然,见到狐狸的所有的动物都逃跑了.老虎也就真的以为狐狸就是上天派来的百兽之王,于是就把它给放了.但是其实不知道是自己的威力吓跑了动物们.

1.2 金近的《狐狸打猎人的故事》的梗概

金近是我国现当代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曾获得1980 年全国第二次少儿文学奖荣誉奖.金近去世后,冰心在他墓碑上题词:“你为小苗撒上泉水”.在其墓碑的背面,镌刻着当代学界对他的评价:“他出生在偏僻渔村,童年充满泪水,他的童话、诗歌和美术电影都给亿万孩子到来快乐”;“他是贫苦农民的儿子,通过刻苦自学成为著名作家.他是我们当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些话语,充分褒扬了他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贡献.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狐狸的身影.比如说《狐狸送葡萄》、《刁狐狸和傻狐狸》.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狐狸打猎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狐狸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装扮成了一匹狼.并且成功得吓到了一个年轻的猎人.在骗到这个年轻人的一把后,狐狸越来越肆无忌惮,在森林里无法无天了.但是最后还是被一位老猎人用打死了.

1.3 两个作品中狐狸形象的相同点

以上列举的两个作品都是中国广为流传的故事,其中的狐狸形象也是得到人们的共识才得以被奉为经典之作.分析两部作品中的狐狸形象不难发现; 它们有四个共同点.第一,成年后的狡猾狐狸.在《狐假虎威》中,狐狸聪明地利用老虎的威力,不仅在动物中树立了威力还把百兽之王老虎骗过了.《狐狸打猎人的故事》的狐狸抓住人们的恐惧心理来捕捉猎物的方法也体现了它奸诈狡猾的一面.而这些能力都是一个成年的狐狸才具备的能力.汤锐说过:“在漫长的童年时代中,黄河的子孙们几乎不承认儿童的独立人格,不承认童年的存在价值,童年的唯一罪过就是他们的天真,儿童唯一的进取方向就是竭力取消童年的一切权利”(汤锐,2009,p106).中国儿童文学中被描写的动物都是成年的动物或者是朝着成熟前进的形象.第二,这两作品中的狐狸都不具备幻术,它们仅仅是自己的狡猾而让别人觉得它们有幻术.

第三,赵伟(2015)曾经指出:“在国内现存的大多数关于狐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家塑造的狐狸形象作为独特的存在,与周围生存的环境多处于一种对立状态”.以上两部作品中的狐狸也具有这种特征.而且,这两部作品中狐狸与其他动物或人类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第四,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想通过狐狸,向读者传达一种思想.《狐假虎威》一直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狐狸打猎人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对胆小的猎人则说:“丢了,你就不是一位合格的猎人”.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胆小的猎人和狡猾的狐狸,作者试图向读者表述一个道理: 不好好学本领,是个算不上" 猎手" 的胆小鬼.

2 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形象

2.1 新美南吉的《买手套》的故事梗概

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的新美南吉创作了很多狐狸相关的童话故事.比如《阿秋和阿狐》、《银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买手套”.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狐狸妈妈因为之前被人类追杀的经历,不敢再进人类的村庄.所以派小狐狸去买一副手套.在去的路上,狐狸妈妈把小狐狸的一只手变成了人类的手,并对他再三嘱咐不要让人类看到自己的狐狸手.但是小狐狸在买手套的时候,还是一不小心把真正的狐狸手露了出来.卖手套的男人立刻就明白了,但是发现给的钱没有错就把手套卖给小狐狸了.小狐狸很感动,满心欢喜得给狐狸妈妈讲述人类的善良.狐狸妈妈边听小狐狸的话,别怀疑人类是否真的这么善良.

2.2 安房直子的《狐狸的窗户》的故事情节

安房直子作为一位日本童话作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幻想童话故事.这使她得以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名.而她的幻想童话故事中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是这部《狐狸的窗户》.

“我”在山中打猎,突然面前出现了一只白狐狸.我拿着跟它跑着的途中,它消失在一片蓝色桔梗花圃里.而我也不小心转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精致的餐厅,而里面的服务员就是刚刚那个小狐狸.在跟它一番交谈后,才知道它的母亲是被猎人打死的.而她经常利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搭建的窗户看到死去的母亲.我也拜托它帮我染了手指.透过蓝色手指搭建的窗户,我听到了死去妹妹的声音,也看到了喜欢但是再也见不到的女孩.这样的我回到家里缺不小心把手洗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小狐狸,也再也没有见过我死去的亲人.

2.3 两部作品中狐狸形象的相同点

以上列举的两个日本童话故事中的狐狸具有四个相同之处.第一,狐狸年龄都尚小,天真可爱.《买手套》中小狐狸和狐狸妈妈前往人类村庄的时候,小狐狸错把灯看成为星星,还对狐狸妈妈说:“星星怎么那么低呀”.像这种描写小狐狸的可爱天真的地方还有很多.《狐狸的窗户》中的小狐狸在帮我染手指时高兴的表情、温柔的动作、以及临走时送给我的小礼物表现出了小狐狸的纯真可爱之处.

第二,具有幻术.在《买手袋》中,狐狸妈妈为了不让人类认出小狐狸,把小狐狸的小双手变成人类的手.在《狐狸的窗户》中,小狐狸可以通过青色手指搭的窗户看到死去的母亲,而且还能立刻从人类面前消失.像这样拥有幻术的狐狸形象在日本的传说中可以经常看到.“狐狸娶亲”是日本的一个民间传说.虽然根据地方,故事情节稍有不同,但是都与幻术有着亲密的联系.

第三,《买手袋》中的小狐狸通过和人类的接触,试着改变狐狸妈妈心里对人类的看法.而作者也是以一种改变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狐狸的窗户》中的小狐狸向“我”讲述自己的妈妈被猎人杀死的经历和想见妈妈的心情.听完小狐狸的讲述,“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日思夜想死去的亲人.上田渡(2001)在对这部作品做出评价时,这么说道:“这一瞬间,‘我’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无疑是由刚开始的想要猎杀小狐狸的冲动变成了同病相怜的朋友,这种感情也使得他们超越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因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是有感情的.

第四,赵伟(2015)对中国和日本儿童文学这么评价到:相比于两国的儿童文学,日本儿童文学多一些谐谑、趣味和游戏的成分.不仅仅是本稿举出的这两篇儿童故事具有这个特征,日本儿童文学整体都有这个特征.比如说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宫泽贤治的《过雪地》.故事中的小狐狸名叫绀三郎,他为了向人类四郎证明自己的诚实,做美味的食物招待他.又或者阿万纪美子的《狐狸神仙》中的小狐狸理惠和小女孩理惠一块跳绳的情节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日本童话故事的有趣.

3 中日童话作品中狐狸形象的不同点和原因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稿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日两国儿童文学中描写的狐狸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狐狸是一个成人,没有幻术,而且很狡猾.相对于中国的狐狸形象,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则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有幻术,天真可爱.而且,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狐狸是为了表现它与人类或其他动物之间的对立关系,而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则是起了调和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的作用.为什么中日两国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形象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应该从中日两国的狐狸信仰,传统思想及美意识中找原因.

3.1 中日两国的狐狸信仰

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狐狸在战国时代是奇兽,在秦朝是祥兽,在唐朝则是被视为淫兽.而以后的历代都延续了唐代将狐狸视为淫兽的观念并至今.比如,在明朝的《封神演义》中,狐狸变成一位名叫妲己的美女,魅惑殷朝的纣王,并使殷朝灭国.在现代的中国,人们说起狐狸,也多指男人的情人或狐朋狗友.当然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形象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日本,狐狸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视为神圣.因为它能捕获糟蹋粮食的老鼠,而且它的身体颜色和尾巴都像稻穗,所以在日本它被认为是稻荷神的神使.根据冈田(2007)的介绍,在日本神社中,稻荷神社有2970 社(主祭神)、32000 社(非主祭神).对狐狸的喜爱之情也可以从日本人的食文化中看出来.比如说模仿狐狸耳朵的三角形的稻荷寿司和狐狸乌冬面.

3.2 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

儒教的“五常”思想从古就是中国人的底层道德思想.它教育人应“仁、义、礼、智、信”,而受此影响的中国人则善恶分明.因此,狐狸一旦从唐代被定为奸恶的动物,就很难再翻身.再者,儒教思想强调“文以载道”,即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从古至今,大多的人都认为,知识是为了传播正确得思想,为了使人养成优秀的人格而存在的事物.因此,中国儿童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重视教化的机能.相对于此,日本的中心思想史神道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在日本历史上的中世,佛教盛行,它的理念是“不立文字”和“以心传心”.这种思想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日本的儿童文学强调人与狐狸的和谐.

3.3 两国的美意识

“中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理念.在美意识上.它被称为中和之美.即强调诸多构成要素调和,发展成一种保持“度”的美.而狐狸很显然不符合中国这一“中和之美”,它有尖尖的下巴和三角形的眼睛,而且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人们对狐狸的看法.因此在中国,狐狸多被作为批判的对象.在日本,人们在强调“真实”这一写实的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很强调古典的美意识“物哀”.这种美意识影响下的日本儿童作品多带着悲伤的感彩.

4 结语

以上,本稿对中日儿童作品中的狐狸形象的区别和不同原因做了考察.结论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狐狸是一个成人,没有幻术,而且很狡猾.相对于中国的狐狸形象,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则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有幻术,天真可爱.而且,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狐狸是为了表现它与人类或其他动物之间的对立关系,而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则是起了调和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的作用.而导致中日两国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形象有这么大的差别的原因是中日两国的狐狸信仰,传统思想及美意识.因为页面的问题,本稿没有举更多的中日儿童作品进行比较说明.作者将把阅读更多的中日儿童文学作品、深究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作为今后的课题.

童话故事论文参考资料:

商业故事杂志

商业故事期刊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编辑部的故事

故事大王杂志

故事杂志投稿

小结,该文是关于经典童话故事专业范文可作为中日童话故事和狐狸形象和对比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童话故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