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体育运动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多维图景管窥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体育运动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04

《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多维图景管窥》

本文是关于体育运动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体育运动和管窥和多维有关论文范文。

摘 要:女子体育是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女子体育的产生之时起.就承担了较为强烈的政治使命. 在中国社会的近现代转型中.女子体育承载了明确的国族命运的政治意向.更多的是在进行强国保种的身体规训. 主观上强国保种的政治意图对女子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女子脱离人身依附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带来了突破传统的身体展示.主要表现在多元体能的扩展和对西方体育健康美的主动接受和追求上.通过女子体育文化和性别的视角.跳脱传统国家观的体育史窠臼.还原和复归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进展的多重面相.丰富和健全对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历史的多维认识.

关键词:女子体育.强国保种.主体性.身体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5-0054-05

Abstract:Women´s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sports inmodern times. From the time of the generation of women´s sports in our country. it has assumed astrong political mission. In the modern tran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women ´ s sports hasundertaken a clear political intention of national fate. and further it carries out the body discipline ofprotecting the species and strengthening country. Of course. the political intention of protecting thespecies and strengthening country has played a promot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sportssubjectively. This is also the objective to stimulate and enhance awareness of subjectivity from women´s personal attachment which brought a breakthrough of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display. Mainly itdisplays the expansion of the multiple fitness ability and the active acceptance and pursuit of thewestern sport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s sports culture and gender. it jumps off thestereotype of sports history of traditional nation. and reducts and returns the multiple developmentaspects of modern women´s sports in China. so as to enrich and improve our multidimensionalcognition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women´s sports in China.

Key words:women´s sports. protecting the species and strengthening country. subjectivity. body

在近代中国体育的历史发展脉络里.女子体育的存在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景况.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清楚的阐释. 对许多研究近代中国体育史的学者而言.女子体育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囿于各种条件的阻滞.这个议题一直没有成为他们着墨考察的对象.这种轻视与低估虽然最近已经随着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的崛起而有些微的改善.但是系统性的讨论和规模性的反思仍处在萌芽阶段. 鉴于此.在承认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强国保种”的刚需之外.从不同场域展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多维面相.不仅可以扩大女子体育意涵的解释空间.而且也可使其跳脱单一意识形态的束缚.进而使我们对建构女子体育的多种力量有一个比较整全的把握.

1 “强国保种” 的身体规训:作为承载国族命运的一种手段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在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的各种内忧外患.不仅是一个既定事实.而且也使国家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和深入人心. 我这样说无意暗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开展———国家化和工具化趋向的应然.但这种以“强国保种”为实践行动的出发点.以富国强民为最终目标的女子体育诉求.确实是一个时代性的决定.

无须讳言.中国在近代之前.对女子的要求是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和传宗接代.作为修身养性、锻炼体魄之重要方面的体育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为男性所垄断.女子体育的开展几近无从谈起. 然而.在近代列强凌辱的境遇中.作为强国保种之组成部分的女子体育开始受到关注. 维新派人士严复就认为“强种”不只是男性的责任.“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1] . 梁启超也指出:“西人言种族之学者.以胎教为第一义. 其思所以自进其种者不一而足.而各国之以强兵为意者.亦令国中妇人.一律习体操.以为必如是.然后所生之子.肤革充盈.筋力强壮也.此亦女学堂中一大义也[2] .”由此观之.这段时期.“国民之母”“女国民”的观念大行其道.“强国保种”的观念很快便成为形塑女国民身体的主轴. 有史可查.当时通俗画报.点石斋画报.和通俗报刊.女子世界..女子教育.就经常绘制和描述女性如何御侮抗敌的图景.

.刘家军..姑嫂保镖..妇能御侮.和.女中丈夫.等图像一经展示便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3]24.报刊.女子世界.的发刊词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二十世纪之中国亡矣.弱矣. 半部分之男子.如眠如醉.又如死矣.吾何望女子哉! 是不然. 女子者.国民之母也. 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4] .”亚华在.女子简易的体育.一文中也无不羡慕地指出:“吾想着西国女子.真正是仙神一般. 好天足.好身干.趁着风和日暖的天气.并肩携手.踏球竞走.这才算得人生第一的快乐. 生下来的儿童.又个个活泼强健.体干结实.这便是人种发达的原因[5] .”随后.女子教育.也继续跟进指出:“母亲的身体强壮.生出来的儿女.一定也同他的母亲一样. 如今中国女子的身体.不但够不上说强壮.就是能免纤弱的也不可多得. 这样的国民之母.那里能有强壮的国民呢?[6] ”很明显.当时的知识分子试图透过文字和图像完成的对女性身体的刻画与想象都带有浓厚的以社会和国家的生存为取舍判准的意味. 这些企望依仗身体的改造来加以实现的各种面向.实际上从初始就隐含了一个以社会集体和国家作为最高价值的导向.国家主义的政治意蕴在女子体育的发展过程充分显现出来.

除了这些社会体育运动形式以外.以国家和民族为主要导向的女子体育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场域的经营———学校体操. 如1985 年的.申报.就对日本学校女子体育给予了特别的介绍和肯定.“女学院则有体操.而无练兵夫.女子当以柔顺为主.日事体操则身强力大.不知何所取意.岂慕秦俗之强悍.欲使女子知兵.而有小戎驷之风”[7] . 随后.1898 年经元善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学”.其教育宗旨为:“以彝伦为本.所以启其智慧.养其德性.健其身体.以造就其将来为贤母为贤妇之始基[8] .”1905 年.侯鸿鉴也在无锡创办了竞志女学.而且毫不避讳地指出:“体育为女子所缺乏者.故注重体操一科. 所教授之各种体操.除依普通小学及中学程度外.选择东西洋体育书合于女子应用之各种操法.务合于生理的卫生的美的各种游戏及行进等法.以补中国女子之缺陷[9] .”1906 年.北京译艺女学堂设立体操科.聘请了娴熟兵操的女教师.按照行伍新规.一律训练[10] .另外还有1913 年的江苏竹荫女学校的兵式体操.武进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的徒手操以及杭州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的器械操等.所有这些都折射出当时女子尚武体操兴起的景象. 事实上.此种类型的运动叙事在当时已比较丰富.不管是徒手体操.或是手持棍棒、哑铃、球拍或毛巾等实物的体操.已普遍出现在清末民初的女校校园中[11] . 影响所及.清末民初以“强国保种” “国民之母”倡导的女子体育理念.因缘着战败和亡国情绪而来的焦虑.不但没有任何递减的迹象.反而使国权的集体规训在中国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 “盖女子者.国民之母也.一国之中.其女子体魄强者.则男子体魄亦强.我国人种之不及欧美者.亦以女子之体魄弱耳.今省中女学堂能之体操之要.而添设之.将来造成新国民.养成优民族皆此辈女子之责矣. 岂不美哉”[12] .1931 年.高廷芳在私立中华女子体师申请设校时就毫不掩饰地声明:“窃廷芳既呼吾国人民体质之孱弱.思有以强健之.顾症结之所在.唯有发扬体育.坚强健母.庶几可达此种愿望.”[13]由此可见.在上述思维以及整个时局处于局促不安.不能不有所积极作为的情况下.女子身体一开始就成为国家和学校试图直接干预的对象. 然而.这种为了国权的兴亡与国体的打造而发动的女子体育运动.显然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对妇女身体的真正解放. 此时女子参与体育的目的并非是女子自身的身体力量之美和主体性精神的展现.而是更多地服从于外在的政治意图和国家目的.担负着更多的非体育的目标指向.体育专家萧忠国在.提倡女子体育与中华民族之复兴.一文中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女子体育不但有利民族复兴.而且远较空谈女子解放或自由更为重要[14] .”上述状况表明.近代中国的局势虽然充满了大小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但在这些浮动的权力倾轧之下.却有着一股绵绵不绝的规训性力量在进行女子体育的征服工作. 在这些规训力量的纵横交错下.女子体育与国家的关系一步步被厘定出来.最后形成一个国家高于个人、统摄个人的权力状态.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主观上的政治诉求和民族意旨在客观上促进了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之辩证关联在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领域中的生动展现. 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就在这种外在的国家政治诉求和民族意旨的刺激下开启自我发展历程的.女子自身发展的主体性诉求也在其中慢慢呈现出来.

2 “ 突破传统” 的身体展示:作为彰显女子主体性的一种方式

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倡导大多环绕着“体育救国”“强国保种”的政治符号.这固然反映了当时的政局和思潮走向.也内化在不少人的生活中. 然而.从清末以降.中国的女子体育在被动中开始朝多元方向发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就是说.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尽管服从于非常明确的国家目标和政治意图.但也确实在客观上促进了女子体质的增强以及由此而来的女子体育的社会化发展.尤其是在女子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取了许多西方现代体育的汲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国民化和公共化. 国家一面将女性体育置于民族主义的宏大需求下.一面又部分涉足父权、夫权对女子体育的垄断.这些声称和主张使女子体育不再需要仅仅依靠家族才能获得一个明显的时代价值.同时它也将女子体育的活动空间从封闭的家庭推向更为开阔的公共空间领域. 公共空间领域是近代形成的促进个体公民化的重要场域.“现代公共空间领域酝酿冷静的、理性的、公正的公共舆论.代表一种集体的省思与判断”[15] . 长期以来.中国女子被禁闭在家庭之中.无法在与外界的交往与互动中达成自我的主体化.而女子体育的发展使她们在客观上获得实现自我公共化重塑的契机. 当然与西方社会相比.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领域并不成熟和完善.但女子体育确实开启了一片新的公共空间.在这片相对自由的空间中.长期受到封建禁锢的女子开始以一种独立的、主体的眼光尝试着看待周围的世界.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着交集. 这些被迫或主动的女子身体建构无疑对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当女子体育在过去的中国一直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时.此时对其社会地位的部分赋予和肯定.一定会对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诞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事实上.经由体育运动而来的“健康美”这个西方词汇.一经传入近代中国.便因传播媒体的鼓噪和实践.很快走入了女性的生活世界. 她们认为:“女性美要保持长久的时期.除去生活精神愉快.和感情不受刺激外.则唯运动为最有效的方法[16] .”易言之.脱胎于“国民之母”以及“女国民”思路下的“新女性”.在美的概念中.有别于传统柔性的美.在广大的新女性中.得到了认可. “如何健美.体育运动是不二法门[17] .”由是观之.近代中国女子体育作为彰显女子主体性的一种方式.尽管无法切断与“国家、民族”的紧密关联.但企图突破传统文化的绵密束限.也是其发展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具体表现为:

2.1 多元体能运动的扩展

毋庸赘言.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推广实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联. 然而.女子体能的推动.光靠课堂上的体育训练是很难达成的.而这种方式也不容易激发青年女子的兴趣.更何况体育需要实际的操练和不断的练习. 因此.体育正课之外的课外活动.成为塑造女性身体的另一条渠道. 据史料记载.浙江湖郡女中的课外运动.相当有特色.除了安排学生在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打排球、篮球、网球之外.学生还可以骑自行车. 据该校报道.原先仅供应两辆自行车.在学生不敷使用的状况下.学校特别向车行租车.结果.全校能骑自行车的学生竟多达十分之八. 另外.把运动融入生活也是体能教育的一个渠道. 1934年.浙江嘉兴地区的一份调查显示.嘉兴、中山和明德三所女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功课.除国语、英语、算学之外.便是体育. 而最有兴趣的运动则为篮球和排球[3]132. 统计数字固然可以说话.毕竟是静态资料.经由该校学生的叙述.更带给我们真切的一面. 王漱兰在.三年来之初中生活.一文回忆.她就读的班级在运动方面特别出色.从初中一年级起.她的班级就注重运动.教室里挂满各式球类竞赛的锦标. 她发现.年龄小的同学对运动特别有兴趣.因此.课外时间操场上经常遍布着他们的足迹[18] . 还有人不仅自己注重运动.也鼓励她的同学做运动. 例如.袁琰希望她的同学不要颓废沮丧.在给同学的信中.就提出以“动”来调适身心的观点.她认为“玩玩球艺或者习习拳术”.能使心境愉快.体魄强健[19] . 就读上海持志大学的钱小姐.更是古道热肠.除了自己常利用课余向男同学或初中部的同学学习射击之外.还主动为同学组织篮球队.聘请专家担任教练.而且每天清晨.她就吹着银笛.叫醒同学们练球[20] .

另外.社会场域女子体育的参与也是其提升体能并促进其自我觉醒的重要路径. 据.申报..玲珑..良友.等杂志报道.在那个时期原来被禁锢在家的女性.在公众的场合被赋予了“塑造身体、改造身体” 的权利.远足、竞走、游泳、回力球、高尔夫、脚踏车等运动项目的参与.暗示着女性参与体育范围和空间的大大拓展. 1930 年上海市立第一公共体育场调查显示:妇女参与体育的人数从七月份的15 640 人.到12 月份的18 520 人.共计115 845 人. 通过数字统计可以看出.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是高涨而持续的.仅仅半年时间就有115 845 人次在市立第一公共体育场参与体育锻炼[21] . 由此而知.这种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得到发展的女子体育.相较于学校女子体育而言.更能带来女子体能的根本性提高.因为它引起了人们对女子体育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突破学校特定场域的局限.将体育与女子日常生活密切关联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体育突破了原有狭隘的身体养成层面.而具有了更为基础的生活存在论意义. 也就是说.女子体育在带来女子体能增强的同时.也为其反思自身的社会存在状态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女子的自我觉醒意识. 正是这一点.为女子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女子社会体育的发展恰恰表明了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由是观之.“强国保种”的女子体育观尽管与当时的中国政治时势暗合.但将学校体育设计成磨炼女子身体提升体能的唯一手段.显然与那时的女子体育现状不相吻合. 事实上.女子体能教育的多面并存局势.是我们在考量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生成发展时.必须要周全思之的地方. 质言之.这些在运动中赋予客观使命却带有主观意向的女子体育.也是其在近代中国体育历史进程中切切实实的存在面相. 也就是说.女子体育在国家和民族政治诉求的刺激下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带来了女子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女子主体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可能.这是女子体育在近展所呈现出来的主客观表现. 更为关键的是.兴起于西方的多元体能运动项目的传入.更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全新的思想视野和体育认知.并由此促进了由外在政治目的引发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2.2 西方体育健康美的追求

随着全球化风潮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女性开展了对身体“时尚、健康和美”的塑造. 女性身体不再是被束缚和被压制的客体和对象. 1928 年.良友.杂志说到:“近代的女子不再以粉红之美为美.她们以体魄与精神之美为美.她们不再愁眉深锁地躲在阳光照不到的闺中.她们要站在光天白日之下.以奋斗竞争的场所为背景.对着世界作永久的微笑[22] .”1931-1932 年在.玲珑..女朋友.等杂志上.出现了关于“日光浴”“天体运动”的讨论. “像眼前的时代.总在歌颂这一个新字.我们做个新女子.第一要有健康的体格.才后可以运用思想做事. 同时.我们也明了.一个健康的女子.方能完成她的工作.不至于闹出半途而废的弊病.那是实在的话啊![23] ”1933 年在.妇女共鸣月刊.杂志上也曾出现这样的描述:“一个经过体育运动的女子.举动非常的轻盈.身体修短合度.皮肤柔洁.面部红润可爱.谁都要羡慕她一声美丽.但是试问这种美是从哪里得来的.那毋庸说.当然是健康上所收的成效[24] .”另外.也有不少人从女性个体生命意识的角度.借由传播媒体、消费文化及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来塑造女性新的形体. 譬如.1933 年上海市举行第二届中学联合运动会..玲珑.的摄影师不但拍下女运动员掷铅球、百米赛跑和跳高的写真.还以“健美的姿势”的标题形容她们. 1934 年郭建英在.春之姿态美.这幅画以悠闲女性为题材.勾画了一个近代新女性手持高尔夫球杆、做打球状的形象[26] . 还有1934 年上影的一部轰动全国的体育电影.体育皇后..也采用当时的流行话语:“充满着健美思想”“隐藏着摩登意味”“新生活运动的先锋队”等等.告诉观众体育既健美又摩登. 1936 年由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发起的动机是纠正以弱为美的“金陵健康小姐”评选活动.从一开始就深受健美人生的支持.而获得此次选举第一名的罗慧林女士“年二十一岁.湖南浏阳人.主修体育系.今年寒假毕业.学术兼优.将来定可在体育界一放光彩. 她自幼即注意锻炼体格.常练习骑马、游泳、球术及舞蹈等.因此获得极健美的体格.可是她并不是身材魁梧的人儿.却是位窈窕洒丽活泼天真的女郎”[26] . 这段时期.报纸杂志经常透过摄影捕捉女运动选手的风采.并以“健美的体格”来称颂她们[27] .

由是观之.“健康美”不仅仅包括女子身体展示的外在美.更内含着心灵豁达的内在美. 这种健康美引导的生活观念.致使在刚刚松动了的封建传统桎梏中的中国女子开始关注自我的身体.并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形塑自我的身体. 更为深层次的是.她们开始在这种体育所提供的身体形塑中改变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自我对于这个世界的适应方式.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在带来了女子健康美的同时.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现代性启蒙的作用. 可以说.女子体育的发展对于长期以来深受封建礼教约束的中国妇女而言起到了解放的作用.同时激励女子们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开始从主体性的角度自觉反思自我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满足于作为社会既定伦理关系的衍生品.也不再将个体完全归属于男性的附属品.并由此开始了新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诉求. 可以说.西方健康美的体育观念在中国女子体育发展中的渗透.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中国女子在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解放.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女子体育发展的重大意义所在.

3 结语

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以后.女子体育也在纷至沓来的内忧外患的各种冲击之下艰难起步. 随着“强国保种”的女子体育被建构成民族国家话语以及追求“健康美”的女子体育被解读成女性主体觉醒、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符码的同时.对其身份的定位也随之多元. 实际上.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改造的不仅是“弱种”隐喻的女体.在打造“进化”和“摩登”时尚符号的女体层面也功不可没. 换言之.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尽管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诉求.但也因其社会的进步对女性身体新的界定和呼唤.使女子体育在相关的场域形成更富有意义的张力. 进而言之.如果近代中国女子体育脱离了“保种”的单纯.“健美”就会变成对西方人性和个体的简单崇尚.与中国文化难以融合.同样不追求“健美”的单纯.“保种”也会沦为机械的政治口号.寻找不到支撑和壮大的现实土壤.

参考文献:

[1]严复.原强[M] / / 严复诗文选注.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5:156.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M].上海:中华书局.1936:92-93.

[3]游鉴明.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4.132.

[4]金一.女子世界发刊词[J].女子世界.1903(1):1.

[5]亚华.女子简易的体育[J].女子世界.1904(10):3.

[6]铁仁.女子教育[J].安徽俗话报.1905(20):2.

[7]日本学校步武泰西[N].申报.1895-04-29(1).

[8]女学会书塾开馆章程[N].女学报.1898-09-10(2).

[9]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88.

[10]译艺女学堂章程三十条[N].顺天时报.1906-02-21(2).

[11]游鉴明.近代中国女子的运动图像———1937 年前的历史照片和漫画[M].台北:博雅书屋有限公司.2008:20-42.

[12]刘瑞峩.记女学体操[J].女子世界.1904(7):4.

[13]私立中华女子体师立案[Z].上海档案馆藏.档号Q235-912.

[14]萧忠国.提倡女子体育与中华民族之复兴[J].体育季刊.1937.3(2):145-147.

[15]韩升.和谐话语的政治哲学建构———以西方共同体主义为中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6.

[16]郎鲁逊.女性身体美的研究[J].女子月刊.1934(4):2358.

[17]刘美英.简便的健身术[J].玲珑.1931(29):1073.

[18]王漱兰.三年来之初中生活[J].松江女中校刊.1930(12):13.

[19]袁琰.谈动[J].明宪校刊.1937(54):23-24.

[20]剑锋.持志新产两球队[N].申报本埠增刊.1931-04-20(10).

[21]上海市教育局编印.上海市教育局业务之市立第一体育场提供的各部运动人数表及职业表[Z].1930:20-21.

[22]编者按.舞动青春.扣响生命[J].良友.1928(27):2.

[23]清冉.日光浴转写到女子体育[J].女朋友.1932(1):29.

[24]顾学裘.妇女的健康美[J].妇女共鸣月刊.1933.2(6):34.

[25]毕克官.中国漫画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99.

[26]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选举健康小姐[N].妇女界.1906-03.

[27]高梓.张汇兰.中国女子体育问题[J].科学的中国.1933.2(8):21.

体育运动论文参考资料:

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体育运动和管窥和多维方面的体育运动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体育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