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智能制造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展示专题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智能制造范文 类别:研究生论文 2024-03-17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展示专题》

该文是智能制造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跟中德和示范项目和智能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展示·产业合作

编者按:中德两国在推进智能制造上有高度的互补性,中德两国携手推动智能制造,进行相关探索,无论是对于中德两国的智能制造还是对全球的智能制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14 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开展工业4.0 合作.其后,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务实合作.近日,公示了2016 年首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的14 个项目,并在上海举行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这些项目分别从产业合作、标准合作、园区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他们的经验对于其他制造业企业推动智能制造有重要的示范和启示意义,《中国电子报》特编发这些试点示范项目的成效与经验,与业界分享(详见2~3版).

华为SAP 智能制造联合解决方案:分工互补铸就联合创新

自2012 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SAP 建立全球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一直紧密地聚合技术和市场能力,整合双方的优势产品,并在多个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结合华为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上丰富的专业经验和SAP 领先的企业级软件产品,为市场打造全新解决方案.经过数年的合作历程,华为与SAP 不断在产品、解决方案上深化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解决方案,双方共同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顶级服务,在工业4.0时代为客户创造价值.

合作成效

在2014~2016 年间,华为与SAP 合作的多种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球30 多个国家的客户,在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区域取得了规模应用.在制造领域,华为与SAP 在国内共同交付了多个大型制造型企业项目,其中浙江省能源集团、湖南中烟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客户.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核心应用基础平台建设.浙江省能源集团借助华为与SAP 合作的综合解决方案,针对数据基础信息统一管理要求,明确并统一了集团各类数据的标准和规范,如客户、供应商、产品、原材料等,建立了集团资源整合的信息基础.在流程方面,集团内部采购、物流、销售、生产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专业化水平获得了较大提升,同时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管理.例如:财务月结由之前的10 天缩短到5 天以内.做到了资金管控信息共享、实时透明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选择华为与SAP 的联合解决方案,浙能集团实现了集团管控,提升了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率,高效稳定地支撑了浙江能源的生产和运营,为集团产品多元化、并购整合扩张等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平台支持,浙江能源集团在短短一年内转型效果凸显.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ERP 系统所需系统平台采购.湖南中烟通过选择华为与SAP 合作的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构建了新一代的ERP 系统,实现了整体平台对于原有系统的替代.该系统的交付也成为了全球烟草行业第一个运行在HANA 平台上的SAP ERP 系统,而且也是全球烟草行业数字化的一个标杆项目.通过华为与SAP 的联合解决方案,湖南中烟将企业制造执行系统和ERP 系统打通,实现了生产线数据的管理和ERP 系统互通,通过配合ERP 的可视化管控平台与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已经具备了由流程驱动走向数据驱动的基础.这些技术的实现使湖南中烟成为中国烟草行业中第一个以工业4.0 为方向与标准所打造的一个端到端的合纵打通的三合一示范项目.

主要经验

互补的产业分工界面.华为在ICT 基础设施上拥有丰富专业经验,SAP 专注于开放平台以及企业级软件的开发,双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补性,基于明确的产业分工界面,双方建立了稳固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

共建联合创新能力.2015 年6 月,华为与SAP 共同宣布华为-SAP 联合创新中心在深圳成立,共同投入联合创新团队及资源,在多个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将双方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持续的研发层面投入,使得双方产出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

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双方合作致力于帮助企业客户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帮助企业客户重塑业务运营模式,通过简化、灵活、节约、高效、实时的方式管理企业业务,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强联合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企业解决方案.

宝钢与西门子联合探索钢铁行业工业4.0:工业4.0项目是CEO 项目

宝钢与西门子联合探索钢铁行业工业4.0 项目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西门子德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钢铁行业智慧制造(工业4.0)联合探索,以钢铁制造过程为研究对象,在装备自动化、节能环保、生产管理、工业大数据分析处理、营销、物流、工业信息化基础与安全等领域共同开展工业4.0 技术创新,建立钢铁行业工业4.0 技术框架与标准,探索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实践中国钢铁企业探索工业4.0 的实施路径.项目于2015年8月开始,预计2020年8月完成.

合作成效

双方围绕宝钢“智慧制造”目标,主要在以下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数字化工厂.基于宝钢的热轧经验与西门子的相应数字化工业软件,双方组织专家团队就钢铁制造过程仿真、工程数字化等课题进行深度交流,形成初步的应用设想,并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运营管理(APS).结合宝钢关于排程系统的经验与西门子计划排程系统,双方已于6 月初完成基于西门子APS 软件、覆盖宝钢少量产线的APS 验证.

工业网络信息安全架构.在1580 热轧厂设计了基于RAMI 4.0 架构下的网络架构,对接OT-IT,提高安全性.

无线网络应用.根据宝钢的现场情况,实现发电、原料、热轧、行车等生产工艺和空间的全方位无线通信,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宝钢在无线通信方面形成行业标准.

精细化节能.结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产线级的精细化节能方案;选择主轧电机冷却风机作为试点,利用西门子TIA 概念和宝钢的工艺优化模型,共同制定风机工艺优化节能方案.

设备状态监控诊断.基于热轧2050 产线,确定将会在电机、变频器、减速箱设备中开展设备诊断与检测课题,利用西门子设备诊断的平台和相应的经验,针对2050 分阶段展开这个课题,调研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主要经验

工业4.0 项目是CEO 项目.在宝钢西门子钢铁行业工业4.0 项目中,双方最高领导人在过去9 个月时间里共会谈4 次,共同听取联合报告,并成立战略合作委员会指导具体工作,开展包括业务模式建立、知识产权共享等问题的意见交流.从顶层设计开始,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从企业痛点、工业4.0概念以及西门子产品入手,从蓝图规划、研究方向定义、具体项目实施等方面共同寻找答案和开发知识产权的要点.面对每个具体研究课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节点,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根据短期、中长期规划,从具体每个项目到股份公司以及集团进行推广和行业模式探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西门子、宝钢、宝信三方合作,宝信作为集成商、宝钢集团作为业主、西门子作为产品暨平台提供商共同寻找符合工业4.0 概念和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合作不仅限于项目层面,还推广到PLM、供应链、科技创新乃至企业文化,需要共同建立钢铁行业数字化平台,为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打下基础.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各类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由合作方共享,并需要基于双方成熟的产品、方案、经验,共同集成.对于知识产权,双方均十分重视,从模式、分享、法律法规体系等均有研究.

中德合作基于云平台的工厂智能化改造:集中优势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德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是以“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建设方案”为基础,结合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及SAP 的先进技术,以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695 厂)和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为具体实施对象,建设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致力于形成“泛在互联、数据驱动、共享服务、跨界融合”的“互联网+智能制造”新业态.项目起止日期为2015年至2018年年底.

合作成效

基于云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线下改造以及线上建设,与德方单位的合作内容也渗透在这两个部分的建设内容中.其中,线下改造内容主要是进行三方面改造,包括硬件改造、软件改造、软硬件集成;线上建设内容,即云平台的建设,主要包含云协作中心、云设计中心、云生产中心、云排产、虚拟工厂等.

通过与德方的合作,将先进技术融合到中方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中,并应用在695 厂以及航天三菱汽车智能化改造的实施中,最终实现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

横向集成.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能够涵盖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制造业的全产业链的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各业务的信息集成、数据共享,从而形成了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环境,实现智能管理和智慧决策.

纵向集成.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将生产制造中涉及的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通过物联网技术、工业控制系统等手段,实现制造硬件的互联互通,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

端到端集成.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把软件系统、组织、设备、生产线、供应商、经销商、用户、产品使用现场等围绕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链上管理和服务的一个个端点集成互联起来,通过价值链上不同企业资源的整合,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到使用维护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

主要经验

智能制造涉及的技术范围广泛,智能工厂建设所涉及的技术种类也繁多,而与德方的合作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因此我方的合作经验是,必须总结归纳出智能工厂建设的关键技术,集中我方优势力量与德方共同攻克,使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建设中.

博世济二智能生产排程系统:离散型生产制造行业难题

2016 年5 月,博世中国同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济南二机智能生产排程项目,该项目旨在济南二机实现设备、生产和信息的互联,降低排程的难度和强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率,缩短产品交货期,提升客户服务品质.项目预计完成时间2018年3月.

合作成效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典型的单件小批量离散型制造企业,与国内外同类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及瓶颈之一就是,车间作业计划的智能化管理亟待改善和提升.

智能生产排程系统具有高度智能的生产计划调度功能,可以在多任务的复杂条件下,及存在着诸多约束条件的生产流程中,最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条件,找到最佳的调度排程结果.

采用智能生产排程系统后可以大大降低计划员的工作负荷,提高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将ERP、智能生产排程和生产现场执行系统(MES)打通,老的设备也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和分析其振动频率,判断出当前设备具体处于启停、待机、加工、换刀具中哪种状态,并将状态反馈给MES 系统,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中人、设备、产品和信息的互联,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率,缩短产品交货期,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服务品质.

通过该项目的合作,可以帮助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制造单元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建设精细化的制造单元管理系统,以智能生产排程为大脑,MES 系统为心脏,实现与PLM、ERP、DNC、CAPP 等系统的紧密集成,保持数据流的畅通,消除数据孤岛,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应用.

同时,建立数字化制造现场管理平台,构建制造单元资源、计划、执行、控制全面管理和控制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的制造单元现场管理和监控环境,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与优化、完善制造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配置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达到生产前规划、生产中监控、生产后追踪的全方位支撑,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主要经验

生产智能制造排程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当精益运作拓展到敏捷供应链的智能制造时,按最终客户的需求实现快速反应,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但是它实施起来所需要的投入和精力也是巨大的,实现的路径必须是先点后线进而推广到面即整个集团.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生产能力、工时定额定义相对准确、生产系统汇报及时准确、库存信息正确.通过不断地调整生产能力的数据、工时定额和实动工时之间的偏差数据,最终达到排程的准确和合理.

双方在合作中认识到,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外部能力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但是真正在生产中的工艺和技术知识是在企业那端,外部提供的更多是互联网方面的技术,需要双方很好的融合才能形成最强的合力去解决问题.

此外双方还认识到,制造业现状是懂机械制造的不懂信息化,懂信息化的不懂机械制造.因此教育机构需要结合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同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开展一系列适合的课程,未雨绸缪,培养适合于未来先进制造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中德合作(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实时高效满足大规模需求

中德合作(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将建成“立足家电业、面向消费品、辐射制造业”的互联网型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构建面向用户、产品、制造、服务、全流程、全产业的智能化互联工厂体系,打造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个性化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形成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本项目始于2015 年5 月,由海尔集团公司牵头,联合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所和一流的设备商资源、模块商资源等,以产、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合作成效

海尔集团紧跟德国工业4.0 和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加速全球化推动,力争成为中国对外家电实力的展示窗口,锁定天津项目新建工厂为具备工业4.0 能力的互联工厂;通过三类互联能力的建设,将用户需求在全流程可视,打造成为大批量化洗衣机的示范生产基地,成为全球引领的智能化工厂.

确立互联工厂规划思想,以产品规划和工厂规划两个维度分别展开工业4.0 的智能产品设计,以及端到端的全流程的智慧交付体系设计.研究以互联工厂为中心由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个性化,快速满足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新模式,攻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总结智能工厂参考模型,并通过搭建智能互联工厂验证平台,对模型进行全过程试验验证,为国家制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做基础准备和提供参考.同时,颠覆传统交互模式,对接全球一流资源,利用资源杠杆为互联工厂提供接口资源.

海尔天津洗衣机互联工厂作为一个创业平台,广泛吸取一流的外部资源,与内部团队共同研发.至今已与145 家外部资源建立联系,并展开项目合作,其中包括Fraunhofer、西门子、博世等一流的规划设计及自动化公司,还有SAP、GE 等一流的系统规划资源.

主要经验

海尔集团与德方单位顺应时展,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充分发挥甲方产业和管理优势以及乙方国际先进的产业引导、研发创新、深厚智库、人力资源、研发环境和丰富的科技应用到企业经验的优势,共同探索“互联工厂”的创新研发及应用转化模式,引领智能制造实践,创造和把握新的商业机会,并通过家电智能制造和互联工厂建设标准体系的研发和管理,为家电行业树立工业智能研发的标杆.工厂以产品模块化设计与制造为基础,通过五大信息系统集成及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自动接单、智能排产、智能物流、智能装配、智能发货的智慧供应链,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天津洗衣机互联工厂的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标准化、精益化、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实施,实现高柔性的生产,能够满足高效的大规模需求;第二是通过人机互联、机机互联、机物互联,以及与用户和模块商的互联等互联模式,实现了工厂与用户之间的零距离,通过全流程的实时互联实现了制造全流程的可视化(透明工厂)及用户全流程可视的最佳体验;第三是通过引入行业引领的新工艺技术、智能防呆检测等技术,及关键质量特性的SPC 智能控制,达到最稳定的高品质.

目前,项目总体处于详细设计阶段,对设备方案选型、人文环境设计、关键技术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整个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同步开展并逐步迭代的历程,在模块化和自动化基础上实现数字化集成、设备集成互联、高柔性化生产等.海尔积极探索基于物联网和务联网的互联工厂,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匹配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生产.

中德合作高端液压件智能工厂:提升国内企业支撑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项目中方单位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邮电大学、华为、中国电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一流企事业单位和研究院所,与德方单位包括凯傲集团、林德液压有限责任及两合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将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完成中德两地的智能工厂建设,为装备制造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行业示范案例.

合作成效

项目将通过中德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业数据集成平台,实现生产现场不同厂商控制系统、监测系统等异构标准与数据的集成,为企业信息化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一致化的数据来源,并在中国企业中开展示范应用.同时,合作开发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业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产品设计、原材料与零部件、生产过程、生产工艺、产品使用等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智能分析,并在平台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形成数据交换、数据清洗、分析模型等方面的标准成果.在中国企业中基于工业数据分析平台,在设备预测维护、生产流程优化、异地协同研发等方面开展应用示范.

项目的预期成果将包括可实施推广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方案及产品、标准;支持多厂商设备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工业数据分析平台解决方案及典型模型等.这些成果将有力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与德国企业的合作,并提升国内企业支撑智能制造的网络互联、数据集成、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能力.

主要经验

通过项目合作,一方面可以有力推动中德企业、产业组织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建立合作渠道,加深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力提升国内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在网络互连、数据集成、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整体水平和实施能力,有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

工厂的建设有助于促进中德经济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潍柴动力德国液压工厂的建设对于中德双方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技术知识发展等领域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德国液压工厂的建设对中国液压产业的意义重大.通过此次德国液压工厂的建设,可以提升林德液压自身技术实力,通过产品和人才的输入,共同带动国内液压行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的液压水平.

工厂的建设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共同投资建厂,提高林德液压公司生产产能,可以实现产业链整合,潍柴动力则可以将世界上先进的液压传动技术引进中国本土企业,有助于本土企业培养自己的研发力量,从而进入液压传动的高端市场,在未来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高端液压部件生产领域的领导者.

通过在技术、产品方面的合作,利用德方企业先进的工业管理方法和理念,结合国内优势资源,在工业装备制造、工业控制网络及数据集成等方面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可有效提升企业在生产过程、异地协同、设备维护、产品售后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在标准规范方面,利用德方在“工业4.0”方面的探索经验,可有效提升企业在工业网络互联、数据集成、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在产业合作方面,基于双方现状及战略利益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能有效提升双方在市场、技术、管理、标准、资源等方面的企业竞争力.

中德合作基于个人化的家电智能制造数字化虚拟工厂样板建设:实现虚拟与现实交互

本项目由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联合同济大学,与西门子股份公司、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汉莎科技公司等德方单位合作.通过中德双方的合作,引进、吸收德国“工业4.0”标准,形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以德国“工业4.0”CPS 技术为初始模板,建设基于个人化的家电智能制造标杆线和数字化虚拟工厂样板,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交互.项目起止日期为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

合作成效

项目将通过中德企业合作,建设彩电行业智能制造标杆线,以工业工程、信息化、自动化(IE+IT+AT) 集成技术为核心能力,以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手段,采用“流水线+Cell”的柔性线布局模式,推进彩电生产模式创新.借鉴西门子PLM,采用创新软件、自动化技术、生产信息化技术,搭建研发仿真平台、工艺仿真平台、制造仿真平台,构建彩电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虚拟工厂样板,实现虚拟设计、虚拟工艺、虚拟制造和现实生产环境的融合,打通产品研发与制造隔阂,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视化.

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上,预期完成智能制造相关的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4 项,彩电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草案6 项,自主知识产权智能专用装备10 套.

主要经验

项目首先具备了可复制性.通过该项目开展实施,将以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为纽带,结合中国国情引进、吸收德国“工业4.0”技术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研究中德双方技术标准差异,建立中国智能制造标准,进而为典型家电行业及省内、甚至国内其他制造型企业提供系统性的标准和方法指导.同时,依托“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围绕客户个人化需求,构建基于彩电智能制造标杆线的数字化虚拟工厂样板,可为其他制造型企业提供通用的关键、共性技术以及虚拟制造仿真平台.

其次是区域带动效应.长虹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整合集团智能制造优势,成立了四川长虹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制造标准、虚拟制造、系统规划、智能装备、信息化等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项目成果一方面能获得彩电行业智能制造模式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宝贵研究成果和具有普适性的研发仿真、工艺仿真、制造仿真等平台,促进彩电制造前后端制造水平共同提升;另一方面长虹作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四川的龙头企业,该示范项目经验可以推广至离散型制造工业、家具、服装等行业,为四川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产学研联合方式,由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合作,同济大学作为对德合作桥梁,借助其与德合作的优势,加强与德国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合作,吸收引进德国“工业4.0”相关标准、CPS 等技术,使智能制造标准及技术在企业成功落地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充分发挥同济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势,加强智能制造人才的理论学习和对外交流,并在中德双方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培养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具有理论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

南钢巴登冶金机器人系统集成:开拓冶金行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巴登集团工程技术公司(BSE)于2015年签订了中德巴登南钢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就冶金机器人系统集成进行合作,以南钢内部机器人应用为试点,对南钢机器人集成应用团队进行培训,联合研发、推广机器人应用,共同开拓冶金机器人应用市场.项目起止日期为2015年9月10日至2020年9月10日.

合作成效

南钢和德国巴登集团合作建立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基地.南钢和巴登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德巴登南钢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基地,双方还就精炼炉机器人项目签订了具体的合作开发合同.南钢和巴登将在冶金机器人应用合作、环保项目咨询、工厂培训,以及双方商定的其他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将以南钢电炉精炼炉取样测温机器人、转炉连铸机结晶器自动加保护渣机器人等为初期合作的实施对象,并逐步开拓中国冶金行业市场其他用途、其他客户在机器人应用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南钢电炉测温取样机器人投入使用,取得良好使用效果.电炉测温取样机器人投入使用后,彻底替代人员在特殊危险环境下的作业,避免人工作业的安全伤害,规范了测温取样的操作方法,实现精确测温取样,提高了测温取样的成功率,测温取样一次成功率达98%以上,减少测温耦头及取样器损耗,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系统集成合作全面开展,金恒机器人团队自主集成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此外,推广冶金机器人应用成果,促进钢铁行业机器人应用.

主要经验

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德国巴登公司合作进行冶金行业特殊应用场合的机器人防护系统、视觉系统的大量应用、高危场合的无人化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在机器人夹具方面的独特设计制造,将极大地扩展机器人在冶金行业的应用范围与领域,改进目前生产现场大量的人工操作状况,向无人化工厂的方向和目标努力.通过合作,南钢快速培养自主研发和集成应用团队,进一步研发多种冶金行业应用机器人,为行业机器人应用提供技术服务,推进冶金行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提升.

德国钢铁企业在冶金机器人应用方面走在行业前列,通过中德合作可以快速将德国企业的应用经验推广到国内钢企,快速提升机器人应用水平;通过与BSE 的合作,电炉测温取样机器人快速在南钢电炉厂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推进机器人应用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应用机器人的信心.同时,通过与BSE 的深度交流和对德国工厂的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展了冶金机器人的应用视野,为南钢制定机器人全面推进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BSE 的培训和联合设计,金恒机器人集成应用团队快速掌握了冶金机器人应用设计的特点和维护经验.BSE 和金恒发挥各自优势,制定了项目合作模式,在高质量实施项目的前提下,优化项目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开拓冶金行业推进机器人市场.

建立“1+1+1”合作发展模式,推进南钢母体主业智能制造,培育金恒智能制造服务新产业.南钢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构建转型发展新模式,为合作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BSE 在冶金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为南钢智能制造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支持,南钢依托智能制造的推进,将加快钢铁主业的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实现向服务型制造的升级.同时依托南钢智能制造的钢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育金恒公司的钢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

中德合作光伏组件智能工厂:打造光伏行业智能制造标杆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光伏领军企业之一,具备近十年的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经验和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正泰太阳能与Astronergy Solar ModuleGmbH 已有三年的深度合作,集合双方智能制造的经验,计划于2014 年至2020 年在杭州建设一座光伏智能工厂,该工厂完全按照工业4.0 标准打造,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示范项目最终建成后,将对长三角区域和柏林区域的智能制造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合作成效

2016 年年底前,德国工厂将升级完成第一部分,杭州智能工厂建设完成, 企业整体产能提高300MW, 制造成本降低0.02 元/瓦,劳动效率提升15%,新增销售额1.5 亿美元.

2020 年年底前,全部工厂升级为智能工厂,企业整体产能提高500MW, 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0.05 元/瓦, 人员精简60% 以上,劳动效率提升60%,新增销售额2.5 亿美元.

智能制造平台升级成功后,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理念都将随之升级和改变,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层级都将随之升级.

预期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将包括太阳能组件在线胶粘度测试仪、太阳能组件在线多通道拉力测试仪、太阳能组件边框柔性制造、太阳能组件在线激光二维码打印、基于物联网RFID 技术的MES 系统自动化项目、组件自动分档、太阳能组件在线尺寸自动测量等项目.

中德合作光伏组件智能工厂的建成,将成为光伏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不仅正泰后续将依此把全球所有的其他工厂均升级为同样的智能工厂,中德其他的光伏企业,也会以此为模板进行升级改造,使得整个光伏行业的制造水平向智能制造迈进,辐射万亿元产值.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乃至世界光伏制造中心,汇集了全国65%的光伏人才和产能,正泰光伏产业集群横跨长三角区域,作为该区域的龙头光伏企业之一,有着相当的号召力和标杆效应.正泰德国工厂坐落于柏林产业集群,作为曾经欧洲最大的光伏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德国乃至欧洲光伏制造的标杆,因此正泰中德智能制造的合作升级,对于长三角、柏林区域,乃至整个中德其他的光伏企业,都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使得整个光伏行业的制造水平向智能制造迈进,辐射万亿元产值.

主要经验

中德两地开展深度合作后,双方在生产运营管理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经验分享.

在自动化方面,国内组件工厂借鉴德国工厂的自动化配置经验,对自身生产线进行了大幅升级,使得人员效率提升了30%以上;在信息化方面,杭州总部IT 团队对德国工厂的MES 和SPC 等系统进行了升级,不仅使得德国工厂生产制造系统能够有效接驳系统,还完善了其软件的功能和便捷性;在管理方面,中德工厂会定期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工厂驻场交流和学习,一方面让德国工厂员工尽快融入正泰企业文化,增进彼此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彼此的经验和优点更直接深入获得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若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走出去,并且持续有效地吸收和融合国际先进的制造和管理经验,只有将全球的资源看成一个整体,采用合适的措施为我所用,才能真正在国际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智能制造论文参考资料:

智能制造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模具设计和制造论文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毕业论文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论文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回顾述说,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中德和示范项目和智能方面的智能制造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智能制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