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制造业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理和驱动因素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制造业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13

《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理和驱动因素》

本文是制造业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生产性服务业和互动机理和制造业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模式被确立,市场主导作用也应被有效发挥.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本文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与驱动因素,从而探寻两者互动的本质规律,为阐释两产业互动融合的趋势构建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融合机理

中图分类号:F42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是“服务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共有四个方面(流通部门、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它们各自独立、共同发展,且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日益凸显,这意味着两产业融合互动机理在强化服务型制造或是面向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方向均合理地运作;存在于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驱动因素为提供了有利环境.

一、两产业的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和有效的发展模式,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但融合程度较浅.我国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问题,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周静(2014)、张晓涛和李芳芳(2013)认为,影响二业融合的主要原因制造业与服务业专业分工不够明显,导致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不够.吉亚辉等(2012)、江曼琦和席强敏(2014)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指出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中间投入品对制造业所发挥的“外溢生产效应”和“外溢改革效应”.

结合目前产业实际来看,制约我国二业融合的因素主要是:对二业融合发展认识不够;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对服务业需求不足;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也是我国两产业融合的难点所在.

二、两产业融合的互动机理

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内在机理是指为实现两产业互动融合的目的,产业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在互动、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因此,内在机理则主要以要素供给为切入点,制造业服务化有两个层次,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投入要素中更多的表现为服务要素;二是业务服务化,即提供产出中更多的表现为服务产品.

1.技术因素

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数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对创新要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整合.通过技术手段,使得制造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与生产服务业相互融合外包,促使制造业向研发设计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

2.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的投入与资源的消耗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工与生产力水平.现在的制造业为了追求核心效益最大化,往往只保留了最为关键的制造环节与物品产前产后的服务环节,劳动力被安排在制造业生产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有效协调影响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生产前后的各个环节.

3.资本因素

国内学者张自然整理分析了我国29个省市1993年~2004年的数据并建立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本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反映了各资本因素对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1.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向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渗透,服务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使得服务产业和制造产业边界模糊,促进了两业的融合.价值链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环节信息阻隔得以消除,降低了价值链各环节连接的物耗,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开发出了代替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品和产品,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路线.同时,技术创新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特征,给原有产业的产品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地表现在上游产业的技术创新对下游产业的影响.

3.分化与分工

随着技术更新加速,生产性服务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投入成本相对增大,价值链分工越来越细,价值链的不断分解使得市场上出现许多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为特点并具有竞争优势的增值环节,对当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更加重要的影响.

4.消费者需求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始终需要依靠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生产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品购买者不再满足于产品的本身,而是对购买产品随之带来的服务越来越感兴趣,进一步来说,产品消费者对于所够买的产品越来越重视最终的品质和功能,这就意味着除了有形的商品之外,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对消费者有购买产品后的服务承诺,因此就需要联系与之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相互协调.

产品销售的核心是服务与制造、销售的相互融合,符合当今的销售服务业趋势,即一切生产与服务都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充分展现产业生产制造的潜力.因此,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整体需求也促使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

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意义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由分工走向互补和创新融合,本质上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依然面临着资源、能源消耗大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之间的矛盾,而服务型制造则是新一种的转型路径.

服务型制造不仅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困难的途径.服务型制造将传统的制造和服务融合,符合人们需求的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将为制造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江曼琦,席强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3-160.

[2]张晓涛,李芳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13(5):39-47.

[3]吉亚辉,李岩,苏晓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产业集聚的分析[J].经济学,2012(3):15-19.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L15BJL001);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W2015329).

制造业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和互动机理和制造业方面的制造业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制造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