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筑路兰渝记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与筑路兰渝记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筑路兰渝记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23

《筑路兰渝记》

该文是关于筑路兰渝记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兰渝和筑路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列车呼啸而过时,少有人知道,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寂寥、悲怆和惊心动魄,才有了这缠绵的曲线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开篇如是感叹.

蜀道到底多难?在李白笔下,是“天梯石栈相勾连”“畏途巉岩不可攀”.在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眼里,是望也望不尽的…,数也数不清的峦.

一生能走多远?交通如畅达,天涯也在咫尺间.可在蜀道上,那一道道峰一条条涧,串成镣铐,锁住人们外出的脚步.有人活了快90岁,所达最远处,竟难山十里方圆.

铁路通兰渝,人们梦了百年.从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到今天855公里即将贯通西北西南,连通中国最贫困地区的兰渝铁路,几近百年,终得实现.百年梦想

1 91 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修建兰渝铁路,称其为“经过物产极多、矿产极富之地区”,规划路线走向是“兰州一广元南充重庆”.他把这条铁路线,作为计划的铁路系统24条干线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渝铁路被列入议事同程.1956年铁路设计院分别埘兰州至广元、广元至重庆规划研究,1965年重编全线方案并报铁道部.

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显示,兰渝铁路途经的甘、陕、川、渝22个县(市、区)中有1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未超过温饱线的贫困人U近1 000万,约占当时全国贫困人口的七分之

1994年,兰渝铁路沿线地区百余人齐聚四川苍溪,组建了半、半民问的“兰渝铁路协作会”.随后,一份盖有68枚地县两级党委、政府印章的《关于申请新建兰渝铁路市项报告》被卜.报给四川、甘肃省政府及当时的国家计委.

老区人民的呼声,引起许多在西南、两北出生和战斗过的红军老战士们的关注.1998年1 2月,罗青长、傅崇碧、苏毅然、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等105位老红军联名签字致函党国务院,恳请修建兰渝铁路.

这份签名中,有不少是老红军的绝笔!在四川省南部县,一位病榻卜.的老红军颤颤巍巍地写下姓便没了力气,儿子握住她于,才把名宁写完.秘书处同志还没离开南部,她就离开了人世……

2000年,全国召开期间,甘、川、渝三省市为兰渝铁路立项的议案和提案就达192件,代表委员还联合致函大会主席团请求尽快修建兰渝铁路.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听取了兰渝铁路专题汇报后一锤定音!

从2005年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铁道部共同商议合资建设兰渝铁路,到2008年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兰渝铁路呼之欲出.

2008年9月26同下午3时,甘肃省兰州市沙井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开工动员大会并宣布: “兰渝铁路正式开工!”

至此,这条谋划了近百年的铁路,承载沿线3600万群众脱贫致富梦的铁路,让“渝新欧”大通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实施有J,支点和助推器的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世界难题”属兰渝

大地震颤,山河摇摆,“5 - 12”震痛半个中国.按计划,四个月后兰渝铁路将开工建设.有人担心,这么大的地质灾害会不会对铁路开工造成影响?

2008年6月初,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工作组赶赴兰渝铁路设计沿线进行震后影响核查.核查结果让人松了口气:地震对兰渝线的地层、地质没有太大影响.

可开工后接踵而米的问题,却让工程人员渐渐看到,与铁路本身建设难度相比,这场大地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一这是一条经过“地质博物馆”的铁路.

兰渝铁路通过的黄土高原区和秦岭高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隆升区边缘地带,在区域地质上位于华北、扬子、青藏(柴达木、羌塘等)诸小板块相互汇集部位,地质环境极为复杂特殊.

兰渝铁路穿越区域性大断裂1 0条、大断层87条,所经地区地震、暴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号称“地质博物馆”,是我国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长大干线铁路,也是一条施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铁路.

这是一条让国内外专家称为“世界难题”的铁路.

开建以来,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卡罗斯·德尔力¨杜角曾两次慕名深入兰渝铁路现场调研,国内外院士、专家先后38批次来现场号脉会诊、指导施工.专家们一致认定兰渝铁路地质属“国内罕见、世界难题”,感叹“世界隧道看中国,中国隧道看兰渝”.

铁路建设预计工期6年,即到2014年年底全线通车运营.但至今仍未实现这一日标,T期已经延后两年多.

“核心原因是地质因素,尤其是甘肃段的地质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的世界难题,许多地质条件,超出了的们的认知范围,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兰渝铁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熊春庚说.

一一这是一条四大风险叠加的铁路.

兰渝全线存在着四大高风险隧道群: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岩溶突泥突水隧道群.其中甘肃境内地质最为复杂,尤其是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地质和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地质极大地影响了隧道的开挖和掘进,设计、施工难度不仅在技术上是巨大的挑战、安全上压力巨大,也带来了工期上的风险.复杂的地质环境给兰渝铁路设计、施工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钢铁不敌“胡桃木”

“千里兰渝陇最难.”兰渝铁路副总经理蔡碧林曾经赋诗感叹.“陇”是甘肃的简称.

走进甘肃境内胡麻岭、桃树坪和木寨岭三条隧道,我们才真正了解兰渝人U中“钢铁不敌‘胡桃木’”的意思:既要在水豆腐里打洞,也要承受如蛟龙号沉水2700多米时的巨大压力3.

2016年年底,一场冬雪后,我们来到了距地表350多米的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隧道外寒风凛冽,隧道内闷热潮湿.在一处施工掌子而前,洞壁上插满了细管,砂浆从管中涌出,落在地上堆成厚厚一层.稍不注意,就会被掌子而突然涌出的砂浆溅一身.渗水一旦滴在皮肤上,明显感受到灼痛.抓起地卜-的一团细砂,用手一攥,指缝中便渗出水来,手指一撮,细砂全成J,粉末.

就是这样比重近乎于水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让3. 2公里长的桃树坪隧道6年多才全部贯通,6年攻坚才打通胡麻岭隧道1、2号斜井问的173米!

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兰渝铁路公司陇南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有生说,岩石地质大型盾构机能快速推进,但富水粉细砂地层成岩性差,长时间受水浸润或浸泡后呈流塑状,施工中极易涌水、涌砂.“胡麻岭的砂比玉米粥还细,含水量最高达28%,就跟水豆腐一样.”

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全国相关行业专家反复研究,终于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法,了胡麻岭隧道的“世界难题”.长期停滞不前的工作面,终于又开始向前推进.

201 6年年底,我们进入我国目前最高风险等级的铁路隧道木寨岭隧道.所见场景格外骇人:已施作的二衬严重变形,混凝土开裂剥落,钢筋外突扭曲.

变形来自世界铁路隧道中最大的“极高地应力”.兰渝铁路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副部长卫鹏华说,此前世界铁路隧道施工中地应力最强的是奥地利阿尔贝格隧道,但木寨岭的地应力是其2倍,最大值达27. 16兆帕.“这相当于蛟龙号下潜到2700多米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而且压力还没有海底那么均匀.”

如何应对“极高地应力”,依然没有先例.在数轮攻关之下,兰渝人终于找到了变单层拱架为双层、加密拱架间距等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

2016年7月,木寨岭隧道贯通后没多久,“极高地应力”又对隧道造成了严重损坏.补强后隧道结构厚度是普通隧道的2倍多, “隧道壁厚度超过两米,比防的地下工程还厚!”卫鹏华说.后来,大家把这种施工方法称之为“木寨岭模式”.危难之时显身手兰渝铁路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拉锯战”.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奇迹,而是像你我一样的凡人把时光劈开,用担当、用钢铁意志、用一滴滴汗水,生生干出来的.

201 4年,兰渝铁路建设进入第7年.众多地质难题尚未攻克,有的施工单位士气低落,铁路建设也而临着资金难题.

春寒料峭时,在业界有“救火队长”之称的熊春庚临危受命,担任兰渝铁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家在行囊中,一直在路上”,他7年易6地,从向莆铁路一路西行至哈密罗布泊铁路,再奔兰渝.

“信心比黄金重要”“人心齐才能泰山移”,熊春庚一上任即提出“抓班子、担担子、找票子、拔钉子、保住命根子(安全质量稳定)”的工作重点.到任不到3个月,他率众穿梭奔波于甘、川、渝三省市地方政府,6次进京汇报;同时,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源重新聚集了起来.

一场“百日会战”,让一度低沉的士气重燃.

“广安段要在2014年7月30日前达到开通运营条件!”熊春庚在兰渝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下达的任务,在那时听起来根本不可能:广安段剩余工程量还大得惊人,1.2万平方米的广安南站地基才刚刚动工,部分地区征地拆迁工作还面临问题……

“兰渝铁路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必须身先士卒!管理重心必须前移,管理人员必须贴近现场!”熊春庚说.

随即,兰渝公司成立广安段开通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在一线,曰纪要、月考核.中国中铁一局集团、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中交一公局派专项负责的局级领导现场督战.中铁二院把办公桌搬到工地,与建设、施工单位合署办公.

大任当前,再难也要硬挺过去.有人拄着双拐坚守岗位,有人身上还插着导脓管就出现在工地,有人母亲垂危时才赶到家,料理好后事的第二天就赶赴现场……

一个接一个的“破例”,一个赛一个的顽强,“不可能的任务”竟实现了1 2014年8月8日,火车通到了小平同志的家乡四川广安!小家只计大国先

一条隧道,四面黄土,八年时光.

2009年3月,常春玉作为第一批人员来到兰渝铁路.这个1982年入伍的辽宁汉子,一直随着铁路建设项目转战南北.

2010年,在他的建议下,大学毕业的女儿来到了胡麻岭.“父亲常年在外修铁路,每年能见面的日子不到一个月.”常程程说,“母亲退休后也来了兰渝铁路,我们一家三口总算团聚了.”

常春玉的老战友夏付华一家,也在胡麻岭工地.夏付华的儿子夏荔,是一名技术员,年龄和常程程差不多.相似的家庭,相似的经历,相近的工作,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201 5年初,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胡麻岭工地上有了三代七口之家.夏婉清,水般温婉的名字.小生命让荒凉的黄土高原柔软了.

“结婚后的日子,竟然就在一个山沟里度过了.说没有犹豫顾虑,都是假话.”常程程说,2016年正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女儿突然高烧抽搐,找车送到市上医院时已是一小时后.

“不知怎么,也就挨过去了.大概是觉得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而且我们的工作也很有意义.”常程程说,在胡麻岭的7年,是她与父亲接触最多的7年.“这个项目结束,也许我们一大家子又要到不同的地方继续工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兰渝铁路,这样让人感动又心疼的故事,还有很多.聚焦细部,你就更体会,在“世界难题”背后有多少的不容易.

“山上还是雪,也没有树木,荒凉得很.”这是工程师胡刚2009年初见胡麻岭的模样.本想着隧道两年贯通他和爱人就能回家要孩子了,可接连而来的隧道突涌,让计划不得已延后.2014年国庆节,女儿出生.

胡玛玲,胡麻岭的谐音,这是胡刚给女儿取的乳名.是有多动情,才会把事业刻在爱女的名字里,才会把这段经历编织进一个萌动的生命里.苦后回甘,才更显珍贵.胡麻岭和胡玛玲,都是胡刚心尖儿上的甜吧.

胡刚仍常年在工地上.他说,自己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工作间隙和女儿视频聊天.“我希望她的人生,和我修建胡麻岭隧道一样,遇到的困难都能克服.”

中铁隧道集团木寨岭隧道项目部一工区总工程师陈强,刚30岁出头.8年多前,大学刚毕业的他就来到工地.为了团聚,在西安一家幼儿园当老师的爱人辞去了工作,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海拔2800多米、荒凉偏僻的木寨岭.而他们的孩子,只能送到陕西老家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一年见不上几回而.

“哪些人从一开始就在工地上?”每次与各参建单位人员座谈时问起这一问题,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举手.

兰渝铁路的建设周期,超出了我国大多数铁路的建设周期,最多时有10万筑路大军在千里兰渝线上奋战.近9年来,在极偏僻、高海拔地区,在恶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在长期攻坚的心理压力下,筑路“铁军”及其家人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

听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常常心酸,钦佩,又惭愧.我们购票乘车,从东到西,由南向北,却很少去想四通八达背后,有多少人的创造与奉献.敬畏,好像来得晚了一些.开往小康的火车

201 7年,兰渝铁路进入全线开建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回首往事历历.

201 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和漳县火车站施工现场考察时说,这条铁路通过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群众多年的企盼,可以为沿线几百万贫困人口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根据兰渝铁路全线地质结构状况,兰渝铁路公司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一部署,对兰渝铁路全线实行“逐年分段”开通.

广安支线、重庆北至渭沱段货线、重庆北至渭沱段客线、渭沱至广元段、兰州东至夏官营段、岷县至广元段已分别于2014年7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2016年6月、2016年12月分5次开通运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016年12月26日,伴随着兰渝铁路甘肃岷县至四川广元段正式开通运营,主席长征时留下著名诗篇的岷县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

兰渝铁路涉及甘陕川渝近20万平方公里3600万人口,随着各段的相继开通运营,沿线丰富的农牧业、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和文化旅游资源将逐步走出大山,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

2017年年底,兰渝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我国西部的交通格局也将发生质变.

此前,西北与西南的铁路客货交流主要经由陇海线、宝成线、西康线运输,呈“之”字形布局,线路迂回绕行,导致运输能力紧张,不能满足大区间客货快捷运输需求.

而即将建成的兰渝铁路,设计标准为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客车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规划输送能力为客车50对/日、货运5000万吨/年.建成后,兰州至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费将降低约三分之一,时间缩短约三分之二.

兰渝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西北、西南地区之间最便捷的快速铁路通道,并将有力地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百万群众将由此挣脱崇山峻岭,兰渝铁路也将成为他们告别贫穷、奔向小康的新起点!(资料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筑路兰渝记论文参考资料:

兰台世界杂志社

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兰渝和筑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筑路兰渝记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筑路兰渝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