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太极拳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太极拳中的矛盾和和谐基于道家文化的太极拳文化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太极拳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23

《太极拳中的矛盾和和谐基于道家文化的太极拳文化》

该文是关于太极拳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太极拳和道家文化和矛盾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摘 要: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太极拳文化倾向主要是道家的.太极拳运动讲究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也讲究动作、意念的配合与和谐.从道家文化对太极拳文化的影响这一方面入手,结合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探讨太极拳中的矛盾与对立,和谐与统一,使太极拳练习者在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习练太极拳的方法.

关键词:道家文化太极拳矛盾和谐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8)10—0030—03

真正的太极拳,不是学练了多少太极套路,也不是为了战胜、打倒别人,而是要在学练的过程中细细钻研,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文化对太极拳影响至深,所以也有人称太极拳为“道家太极拳”.通过感悟道家文化经典所阐述的心要,探求人生之哲理,不以战胜别人为唯一检验标准,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体会道法自然,阴阳相济,不仅要掌握、处理好太极拳中的一组组对立的矛盾,还要感触到“天人合一”,人与心(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太极拳文化中的“矛盾”与“和谐”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道家学说在太极拳文化中的体现.

查阅和收集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书籍资料,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太极拳、太极拳文化相关著作及文章,以及与道家思想、文化相关的文章.通过对这些著作、论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2道家文化

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代表性著作有《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等.道家以“道”为核心,《老子·道经·第四章》中说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是虚无飘渺的,是无形的,但是它的作用又是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无穷无尽的.“道”是一个很深远的事物,它就好像万物的祖宗.《老子·道经·第六章》中提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在这里,“谷神”,就是指的“道”.“道”是永生不死、永远存在的,是孕育天地万物的根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而这造化万物的根源——“道”,就是天地的根本.道家主张有无相生、清净无为、阴阳相济、柔弱胜刚强.在《老子·道经·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表示天地万物混沌未开的最原始的样子;“有”,则则表示宇宙万物所产生的根本所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我们要常从万物最原始的状态坏境中去观察感悟“道”的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要常从宇宙万物发起的根源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老子·道经·第三十七章》中说道:“道常无為而无不為.”道永远是顺其自然,以一种什么都不作为的方式呈现的,但又没有什么是它所不能作为的.在《老子·德经·第七十八章》中提到了以柔克刚,“天下莫柔弱於水”,普天之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物体了,“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然而,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水更能攻坚克强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它.“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弱胜过强,柔胜过刚.

3太极拳中的矛盾与对立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矛盾存在,也会从自己的矛盾中相互影响、变化着.老子认为世间万物是在不停运动变化着的,在《老子·道经·第二章》中“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因为世间有丑陋的存在,有恶的存在,所以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在这里,老子系统地揭示了对立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刚柔、开合、进退、动静等对立的范畴,并指出这些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可以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一方不存在,对方也就不存在.

《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老子用来指代道这一概念的,即道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二”是指阴、阳二气,“道”中含有阴阳二气,代表着对立的两面,阴阳气相贯,形成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万物由此诞生.阴阳相贯所形成的这种和谐的统一状态就是“道”.由此可以看出,道家认为阴阳变化是万物变换之根本.在太极拳习练中会遇到多种矛盾与对立,在此谨从虚实、动静、刚柔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3.1虚实

虚实是相辅相成的,用以描述事物在实际中或观念里互相对峙的两种情况.“虚”为空、伪、无、弱等;“实”为盈、真、实、强等.在太极拳习练中,虚实主要是技击主体对自身劲力的运用,具有劲力部署配置轻重和劲力显示意图真伪这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在太极拳中,讲究的不是主动出击,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如若有人来犯,也绝不会坐以待毙,在用虚、用弱来化解对方的攻势后,审时度势,以实、借力打力进行有效的反击.在太极拳习练中,虚实的界限并不特别明显,虚实是一直在变化中的,让对方琢磨不透.虚实变换是相辅相生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敌实我则虚,敌虚我则实,不要硬碰硬,要判断好时机.

3.2动静

动与静是相对的.“上善若水”“其动如水”.在太极拳习练中,身体气韵的沉浮、开合、升降都是动的,但这些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习练太极拳时,身体免不了会有前后、上下的浮动,初练时老师会要求尽量让身体保持中正,头顶高度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这并不是说在习练太极拳中身板板直,没有一丝的身体起伏,这样就违背了太极拳的顺应自然.动静是对立统一的,并不能完全的剥离开来,太极拳要求“粘黏连”,动作要连绵不绝,不能断,但也不可上一动作还未完成就进行下一个动作,要在将动作展示清楚的情况下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动作交替应是似停非停,动作连贯应是犹静犹动.

3.3刚柔

《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中说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往往是驰骋天下最无坚不摧的东西.“无有入无间”,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穿过任何东西.《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中老子通过观察草木的生死对于人进行比较,得出“人生于柔弱,而死于坚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所以强者属于死亡,弱者属于成长.因此,用兵蛮横就将被摧毁,树木强壮了就会被砍伐.强者总是在底层,而弱者反而总是在最上层.刚柔,主要指技击主体运用的劲力,太极拳的劲力大都是柔的,但并不软趴,刚性的,但并不僵硬.拳谚有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任何力量过刚易折,太柔易萎,只有刚柔相济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老子·道经·第九章》中说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世间万物都要有一个度,不要等杯子里的水都溢出来才想到停止,如果时时刻刻都保持警敏,绷紧了那根弦,那么必定无法保持很长的时间,人一旦富贵满堂、持金玉而骄,那么就不一定能够完完全全的守住财富,还会给以后的生活遗留下隐患.“功成身退”,这才是符合自然的规律的.太极拳中矛盾与对立不是永久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的浑然一体的.

4太极拳中的统一与和谐

老子主张天道、人道自然无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通过一定的自身的认识与感悟,内练的过程,使身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的效果.在太极拳习练及感悟过程中,各人感受不同,仅以笔者自身习练感受,从太极拳、人与自然的和谐;太极拳动作与呼吸、内意的和谐以及太极拳与和谐社会的协调统一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4.1太极拳、人与自然的和谐

太极拳追求的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以蛮力击败对方,顺应其势,借力打力,用小力化解大力.太极拳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舒适、愉悦的感觉,体现了它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在太极拳中,它体现在运动间的协调与统一,刚柔、阴阳、虚实、形式与精神等多方的协调配合与相融合.此时太极拳更加注重的是内里,是返璞归真,回归至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动.如“揽雀尾”等招式,其形、其名、其意、其势均来自于大自然的天然启发.“揽雀尾”在做动作时犹如其名,想象着寻到了一只孔雀,双手揽住了它,顺着它的尾羽捋下,顺应着“揽雀尾”动作的“棚、捋、挤、按”.有的太极拳练习者为增强自身在太极拳练习中对大自然的感悟,会选择闭上双眼,内视其心,用耳、用心去感受自然,将自身置于美好的大自然中进行修炼,感受到大自然与自身渐渐融为一体.

4.2太极拳动作与呼吸、内意的和谐

练太极拳有“十要”: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含胸拔背和松腰松垮;沉肩坠肘和裹裆护肫;提起精神和扩膝松踝;内外相合和中正安舒.其外三合就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是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如在“捋挤势”中起手画“小圆”时重心随之后移,穿掌画“大圆”时重心随之前移,双手向后捋时,同时收腿收脚,双手相搭向外挤时,同时上步出脚.这是太极拳动作的和谐.说到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又不得不说到开合,笔者认为,身心内外应该是相一致的,开就一起开,合就一起合,所以发力,“合”时应吸气,放松,“开”时应吐气.在用腹式呼吸配合动作进行呼吸时,要有意识地引导气体收至丹田,收缩横膈膜,同时也对内脏起到了按摩的功效.想要达到最终的天人合一,就要经过精、气、神、意互练互融这一过程.

4.3太极拳与和谐社会的协调统一

太极拳的动作形式是其和谐统一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太极拳走出国门,大范围的进行推广,太极拳的技击特性慢慢被减弱,更多的是通过太极拳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太极拳的和谐价值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和谐发展,人的“自然能力”的恢复;让人们在思考任何问题,做出任何决定时,能够更加的全面与深入;使人能有效地调整、平衡心理状态,提高稳定性、调和阴阳;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获得优化,从而达到内心的舒适,常乐我净,充满“精气神”.

5结论

太极拳是集儒家、道家、佛家、易家、医家、兵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者,是中华武士道精神与禅文化融合的结晶,太极拳是“文”“武”的结合,不仅有一般的“拳打脚踢”,传统、竞赛等套路,还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道家文化在太极拳中体现的最为深刻,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从“零”到“一”再至“二”最后“连绵不绝”.太极拳运动一直存在着虚实、动静、刚柔的对立面,只有在太极拳习练中,将其两两对应统一起来,达到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太极拳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予以弘扬、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从中医阴阳谈谈太极拳套路教学中虚实形体变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7(32):190-193.

[2]朱君.京师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7.

[3]秦华.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9):54-58.

[4]杨牧.以“无为”思想反思当代太极拳发展中“有为”与“不为”之问题[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5]尹恒,王岗,王峰.阴阳学说对中国武术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01):69-71.

[6]郑志兵.论“天人合一”思想与太极拳运动[J].四川体育科学,2015(03):12-14.

[7]刘海忠.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的应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5(01):30-32.

[8]纪晓宽.从道家阴阳学说谈太极拳的虚实[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4-35.

[9]郭攀.太极拳的哲理与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127-128,130.

[10]张长念,王岗.太极拳: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J].中华武术(研究),2013(06):13-23.

[11]文声国.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2]王亮华,李细元.“传统”和“竞技”太极拳矛盾辨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07):71-72.

[13]周希文.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太极拳论文参考资料:

归纳总结,上文是大学硕士与太极拳本科太极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太极拳和道家文化和矛盾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