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学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大数据时代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策略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生教育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4-14

《大数据时代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策略》

本文是关于大学生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策略和转化和大学生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单常艳1,冷霜2,何腕营1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2.朱瑞小学,辽宁锦州121100)

摘 要:“问题大学生”主要是指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自我等方面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其在思想品德、态度习惯、心里状态、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偏离社会常态.如何有效地帮助问题大学生解决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已成为当代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策略研究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0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29—03

本文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对“问题大学生”的基本类型及其共性特性进行初步调研,形成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一、问题大学生的界定

大多数问题大学生的年龄在19~27 岁,他们属于广义上的青少年的范畴,因此很多行为特点和中学生的行为特点相类似.“问题大学生”简而言之为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往往由于生活学习环境中某些因素的不协调或者缺失,使得他们在成长和教育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业不佳、道德失范、行为失范和消费失当等一系列不良现象.虽然“问题大学生”的特点复杂多变,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但他们却包含了共同的特点:其一,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其二,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其三,情绪急躁,难以自控;其四,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其五,行为习惯不良.

二、问题大学生类型划分

根据调研分析所占有的研究资料,采取问卷调研和访谈的形式,可把“问题大学生”分为心理障碍型、交往障碍型、学业不佳型、道德失范型、行为失范型和消费失当型六个类型.

(一)心理障碍型

心理障碍型的问题大学生普遍存在异常心理行为和异常行为方式,所谓异常,即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宜的.一个人的行为受意识形态的控制,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做出的行为往往与社会的健康发展相悖.调研结果显示,“问题大学生”主要表现在心理问题上,而且其他类型的表现无一例外掺杂不同的心理障碍成分.该类型“问题大学生”主要是指情绪起伏过大,容易产生无助、烦躁、迷茫、抑郁、焦虑、脾气暴躁等情绪,不愿与外界任何人、事、物有接触和交流.突出表现有明显的抑郁心理,严重的强迫心理,普遍的孤独心理,自卑心理和广义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二)交往障碍型

主要指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障碍问题的大学生,其与非特定人群间的相处模式、言谈特点、交流手段等都很拘板固定,经常表现为内向、自卑、不善与人交往、胆小、害羞、妒忌、孤僻、精神憔悴、情绪消沉等.交往障碍类的“问题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在自身因素或者外在因素上不如别人,因此变得孤僻,喜欢独立处理问题,不愿与别人合作.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独来独往,远离集体逐渐封闭自我,觉得和身边的环境格格不入,不愿与他人分享,更严重者,在与人交流沟通过程中会产生不适的感觉.害怕竞争与失败,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遇到挫折倍受打击,导致无法走出交流障碍的怪圈.

(三)学业不佳型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不仅仅是地域和年龄的变化,大学教育模式和之前小学、中学天差地别,这类问题的“问题大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家长的参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融入新环境,却无法适应新环境.大学课程的纷繁复杂和高难度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惑.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消极,不能对自己的学业情况自主规划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无法正确看待挫折,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往往好高骛远,缺少自知之明,对新事物缺乏感知.在学业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出现厌学、弃学、逃学现象.对学习失去新鲜感,不愿竞争,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最后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学习一蹶不振.

(四)道德失范型

道德失范型“问题大学生”大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而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当今社会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健全,大学生应该扮演的是维护法律、尊重道德的践行者,然而这类“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荣辱感缺失,对自身行为善恶分辨的能力较弱,公共道德沦落、诚信道德缺失,不理解家人不愿与亲人沟通交流.

影响大学生产生“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等.这些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彼此交织,在大学生成长阶段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出现了“问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认知问题及行为习惯上的偏差,导致其做出违反道德标准甚至违法乱纪的刑事案件.

(五)行为失范型

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壮年时期,遇到事情不能沉着冷静,产生不良后果后不主动承认自身错误,不加以改正,缺乏自身的约束力.这类“问题大学生”往往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个体行为偏离了日常行为规范,甚至可能因为微不足道的事由而引发其内在情绪的爆发崩溃,产生偏激的情绪和行为,在处理事情上容易将问题扩大化,容易违反校纪校规、社会公德、社会治安,甚至触犯刑法犯罪,并且常以过激的肢体行为或语言表现出来.这类大学生由于心理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者精神上严重受挫,不良情绪无法排解,因此主观地通过行为来达到满足感,然而很多情况下,这种行为往往是错误或者失控的.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总体素质较高,而“问题大学生”的行为使得大学生问题一次一次成为关注焦点.

(六)消费失当型

一些自制力弱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腐蚀,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之风.这类“问题大学生”主要指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特别优越或特别困难,进而造成自己内心潜意识认为自己的优越或自卑和别人不同.通过消费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这种畸形的消费观是精神的消遣.长此以往,可能目中无人,成自负、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消费习惯或者引发敏感、自卑、忧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消费失当型的学生大多拥有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有些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学生,因为看见身边的同学购买名牌高档产品,产生从众情绪,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这类“问题大学生”不会计划消费、理性消费,崇尚追求名牌、享用奢侈品,或进行各种高消费的娱乐活动,盲目攀比,盲目从众,对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后果.

三、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对策

上述对不同的“问题大学生”具有的特点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应该有所择选,对症下药.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转化原则,才能让转化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原则是根据“问题大学生”转化的教育目的,结合“问题大学生”产生的原因及心理特点,指导教育转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人们对“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工作本质特点及其规律的认识,是“问题大学生”转化工作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1]

(一)从教育视角来分析对策

同志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个体能够避免某些不良行为进行一些积极行为,就是因为自身通过不断实践、反复强化后的获得惩罚或奖赏,改掉不好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模式和平和的心态,逐渐实现改善,养成新的习惯.[2]道德的意义就在于实践,道德教育实现的最根本途径是实践,[3]正是由于在实践中逐渐改善,才使得教育的意义得以延续.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在校的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准发展方向的定位,优化人格,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全新的大学生形象.这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道德教育,它从书面上的道德走了出来,渗透到实践中,从一言一行中规范教育道德.

(二)从矫正视角来分析对策

由于社会竞争强烈,生活压力加大,大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完善高校心理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课程变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关系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发展的基石,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但对于矫正者来讲,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

对于心理障碍型问题大学生,老师、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心理问题,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给学生心理辅导;对于交往障碍型问题大学生,家长应该多花时间陪孩子,和孩子多做亲子互动来增加感情,给孩子树立自信,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对于学业不佳型问题大学生,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对于道德失范型问题大学生,要特别注重实践道德教育的培养,学校开展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对问题大学生的引导,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工作调节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对于行为失范型问题大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爱会使他们提高自控能力,增强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对于消费失当型问题大学生,应鼓励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简单的消费实例使之体会理性消费的快乐,使之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

(三)从管理者视角来分析对策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校园整体环境.一方面在文化上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另一方面弘扬校园精神,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老师是学生的示范和心灵的引导者,老师的个人道德修养在校期间也会影响学生,师德建设在学校工作中必须放在重要位置.在组织学习政策、法规以及高校党委开展工作时,要明确指导教师职业道德的范围,为师德建设提供保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但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应该要教给学生高尚的品格.最后,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创先争优求真务实的作风.

综上所述,大学生教育转化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本人都要参与的过程,不同的“问题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各有差异.因此,在“问题大学生”转化工作上,既需要结合个人的差异来针对性地解决,又要有代表性地来“对症下药”.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下,“问题大学生”转化才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肖建国“. 问题大学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肖建国,王立仁“. 问题大学生”矫正教育方法[J].学术论坛,2012(12).

[3]齐美玲.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4]李宝利,牛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9(03).

[5]陈新祥.问题大学生的矫正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02).

大学生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廉洁教育论文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论文

该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关于策略和转化和大学生方面的大学生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大学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