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塬上的纸幡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塬上的纸幡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塬上的纸幡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25

《塬上的纸幡》

本文是塬上的纸幡类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与纸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周 陵

一种莫名的情绪,夏日黄昏,一座巨大的坟墓上,幽远如旷古的气息,笼罩、弥漫,像田野上的烟岚,模糊了远近的树木与房屋.

我站在坟顶,有点猝不及防,仅仅一个时辰前,我还在飞行中,奇特的地貌“塬”在机翼下出现,渭河平原的村落、玉米地、苹果园、道路,随着飞机高度的降落变得清晰……一对隆起的土堆那么突兀,像大地上的,相连的小径露出腥黄的泥土.我注目着它,想象着、判断着……

一种想法,驱使我终止转机了,突然又轻率地决定——去那两个土堆.在咸阳机场联系酒店,很快,一辆面包车把我接出了航站楼.

车往北开,高空鸟瞰的玉米地、杨树,带着渭河平原的气息把人裹挟进去.一堵猩红的围墙,里面露出墨绿色两座山头.想不到酒店就在围墙后面.两座山头就是那两个土堆?是不是太巧合了?我冲动着,放下行李便出了门.

围墙铁门早早落了锁.沿着墙根讪讪而行,我从一个破落的院子冒冒失失闯了进去,里面是坍废的墙垣,一条青石板的老路伸向田野.几棵老槐树落日下橙与绿交融成一爿光亮,濯亮了青石条的路.路边又是一道围墙,围着一座古庙,古庙后面一座小山出现了.

寂寂无人.山下一股荒凉之气,让人想到侠客隐身之地.青砖青瓦砌筑的亭塔立于山脚,说它亭塔,是样子像亭,其实是塔.近了,看到中间凹墙里嵌了一块黑色石碑,上书隶书大字:“周文王陵”.

周文王?三千多年前的坟墓?细看题款,乃乾隆年间咸阳知县孙景燧所立.

都说周朝墓而不坟,有茔无冢.春秋孔子父亲死时还没有坟,他长大后寻找埋葬父亲的地方还颇费了一番周折,于是破古制,为父母立起了坟堆.这块土地上最早立坟的是秦国王公墓葬.由坟称陵,则从秦惠文王始.这是不是秦王的陵墓?周文王何以筑陵?难道周朝已有坟了?

阶梯升向天空,陵的顶端平如直线,这是一座覆斗形方陵.走在平坦的陵顶,稀疏的柏树立如人形.北面的一座陵墓,泥土的小径隐没在荒草丛中,恰似颈脖上围了一个项链.夕阳正从它的一侧坠落.那是周武王的安寝之地.

想起小镇的名字周陵,周朝的开创者就在这里安息?这是否是后人假托?丰京、镐,两个词突然生出了一种气场,哪怕隔着三千年,它好像就藏在我的身旁.今夜就睡在陵墓兆域之内,我陷入了一种深沉的梦幻:灰色、模糊而虚幻,但却如此真实!

橘红的夕阳,天鹅绒蓝的穹庐,如水的晚飔,北方与南方阳光如此不同,哪怕正值盛夏,夕阳亦有深秋金箔般的色泽,光芒笼盖四野,一如垄上烟火,洪荒世界并未远去,苍茫岁月浸满了虚妄的况味.

一架一架飞机低低越过,白银闪耀,轰鸣声风一样四散.想起上午的那扇舷窗,我从嘉峪关飞西安,久久地眺望——起飞时满窗钢蓝色,祁连山如伏地的冷兵器.钢蓝色曾困住我,爬七一冰川时,山上下雪,山下落雨.雨水引发了落石,落石阻断了铁路.六月雪把我留在了镜铁山的黄昏里.矿区桦树沟食堂,与刚出矿井的年轻矿工一起排队打饭,他们看我的眼神充满了疑惑,但内心的热情却毫不掩饰——我这位不速之客打破了他们寂寞单调的生活.

入夜,月出峭岩,山高月小,等待出山的矿区火车犹如荒古遗物,被峡谷阒静深埋.我吟哦起匈奴的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感觉一条山谷古近而今远,匈奴的幢幢幻影正在靠近……卫青、霍去病的军队打到了山下.山下的酒泉正在庆贺胜利……两千年的岁月在巉峻岩壁上像神思一恍惚,它这么一晃荡就没了.

仅仅一夜之隔,我就站到了渭河平原.

周陵恰如一次奇袭.我遭遇了历史时空的重叠.

三千年的睡眠是如此安详,像田畴上的庄稼潮汐似的交复,王朝更替,演绎着天地间的宿命.脚下堆砌的巨大工程让死亡恒在,这是一次至今还在进行的死亡.兆民的膜拜把它比喻成了高山,巍峨、壮阔.王的威严在大地上亘古不易.

这一刻,触及的历史如此真切,时空穿梭的感受是如此强烈,风一样行走的影子,便是暮霭似的王的殿宇楼阁,氤氲气象……

远处的村落,传来了鸡鸣犬吠.

周陵周围是否有周文王的后裔?或者人群里留下某种传承的行为、习俗、语言,基因一样遗传?哪怕只鳞片爪都是令人兴奋的.这样的想法过于天真、偏执,时间久远漫漶,我明白两位王者早已失去了与世间的关联,土著们不过是来历不明的移民,但内心里却不愿两座陵墓孤悬于世.

一种冲动,为着印证,为着世间零落的奇迹.

一座大牌坊,红底黄字写着崔家村,逆光中的村庄像浮在光里.走村串户,我的眼里早把三千年与现在连成一体了.

新农村建设,水泥的村道,瓷砖的墙,院落围在屋子里面,由老人们守着.一个个老人询问下去,他们不是姓崔便是姓李,并无姬姓.经打听,清明节周陵隆重的祭祀,村里人都是去陵墓祭拜的.

三个老年妇女在宽敞的水泥路上收拾麦子,我跟她们一样蹲下来,淡淡的阳光浮在周围,仿佛自己也参与到这千百年重复的劳作中,老人慈爱的笑给了我回家一样的感受.

一位老人指给我费家村的方向,说那个村里有姬姓人家.

崔家村与费家村之间隔着大片田地,地里枯黄一片,都是收割后的麦茬.青青的玉米苗从麦茬里蹿出半尺高了.费家村村口废弃的小学叫崔费李小学,三个姓氏里独不见姬姓.

见到姬三建、姬辉的时候,欣喜的情绪难以掩饰,感觉讶异,就像他们是我的远亲似的.盲目的行为竟然有了结果!问起族谱,他们的祖先就是周文王姬昌.以前村里建有祠堂,可惜毁了.现在村庄因城镇化要搬迁,他们舍不得离开.除了故土难离,还有他们世代对周陵的守望.

血缘是这样奇妙,这一对堂兄弟长相并不相同,我却试图从他们的脸上寻找某些特征,去想象陵墓里的人.这样偏激的想象直到离开也没有停止.交谈、留影、观察,在他们宽大而空荡的房间穿过,直到夜幕降临,依依惜别.走在黑暗中的乡土路上,突然觉得时空从来就没有流动过.有个身影开始弥漫,仿佛正在靠近……

康 陵

站在周文王陵上,发现西南方烟蓝色的山影,疑窦顿生:平原何来孤峰?若是陵墓,何以如此巨大?

第二天,租了一辆三轮电动车,我往西南方向而去,一种预感,我在赴一个古老时空之约.它的朝代古老到了哪一个年代?一种呛人的岁月烟尘渗满了现代汽车尾气.

开电动三轮车的老人,是从三岔路口三轮车堆里挑的,他掉了一半的牙齿让人心生怜悯.谁能想到他与我同龄呢.称呼他大爷他连连说“不敢不敢”.他的方言是一株植物,看不明,认不清,风中哗啦啦翻响着.模糊中,明白了他的疑惑,他不知道我去哪一座.难道有很多座山?

当然是去最近的.“去大寨村?”“大寨村?”听不明白.任由他往前开吧,有山我自然看得到.

康陵就这样向我扑面而来,西汉最后一位短命国君要向我诉说他的亡国之恨了.

一块简陋的牌立在铁栏上,记载了汉平帝刘衎的死期:公元6年2月4日.这是一个寒冷的日子,绿色褪尽,泥土冻得生硬.葬礼一定是隆重的.汉代的厚葬之风炽盛,皇帝的葬礼全都极尽奢华.

铁栏内欹斜的踩踏出的泥径,像一条倒挂的河流,急泻的地方坡陡,漫流的地方则缓,庞大的伸向天空的山体如此巨大,与一个十四岁少年的死太不相称了.一步一步攀登,平原低低地退缩、臣伏,双层覆斗形陵墓,半山上有一圈平台,在此驻足、眺望、沉思.埋葬如此之深,就像秘密的冤屈一样深.少年是心脏病复发还是被椒酒毒死?专权的王莽已经握紧了帝王的权杖.公元前206年由刘邦开创的巍巍汉代江山走到了尽头.这一个中华民族星河璀璨锦绣斑斓万世景仰的王朝,一个确立了汉人、汉族、汉语、汉礼、汉服的朝代,翩翩少年再也扛不住它了,未央宫里曾经照耀五服蛮荒的光芒渐渐熄灭,阴谋家露出了得意的笑脸.

山上来了一群人,一条五彩风向标迎风飘荡,一把巨大的滑翔伞意欲挣脱绳索飞去.有人架起相机,向着烟云浩渺的渭河平原取景.咸阳城的高楼矗立于地平线上.帝王的陵墓一座座在远处浮现出来,高高的陵墓一共九座,沿渭河北岸展开,让平原生出了一种气势.

康陵脚下闪闪发光的全是墓碑,坟墓密密麻麻,死亡是如此浩大,他们都愿意长眠在帝王周围.

一队披麻戴孝的人出现在田间小道上,向着康陵走来.走在前面的人举着白色的招魂幡.他们头戴丧冠,身穿孝服,手执竹杖.队伍静默地行走着,不知是为新亡人前来祭悼还是办理什么丧事.

与汉代一样,杖依然竹制,那时长与胸高,现在短如戒尺;汉时苴绖用麻,现在用白布;那时最重的斩衰服不加缝缉,现在孝家穿的是白大褂;女子依然不用丧冠,汉代女人麻布条束发成髻,现在白布裹头;汉代孝服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来区分与死者的亲疏远近,持斩衰之服的男子穿斩衰裳,系苴绖、绞带,执杖,冠绳缨,着菅屦,服丧三年.现在以白黄红三色的冠绳缨和杖做简单的区分……死亡没有变,对待死亡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这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人心人伦温度的变化.

茂 陵

出租车司机姓陈,他不知道茂陵往哪里走.他没关心过陵墓.他在一家工厂当保安,下班后开了自己的车来马路边拉客.对我坚持要去茂陵他感到奇怪,知道我来自广州后就更加不能理解了,一个外乡人跑这么远来看一座土坷垃?他一连说着“坟有什么好看的!坟有什么好看的”.

昨晚去路边的一家烤鱼餐馆,那是从康陵去咸阳的路上,暮色田垄里的一长排红灯笼,暖暖红光后面一座高大的坟墓.我拐到了坟前,天已黑,周围同样坟茔遍布.向人打听,谁也不清楚坟里埋的什么人.世代与陵墓相守的人,陵墓对他们不过寻常之物吧,已经视而不见.

司机一路打听去茂陵的路,聊起了他去广州北京打工的经历,说自己是一个喜欢结交四方朋友的人.

水泥的公路,铺在玉米、苹果树与西瓜秧的平原上,铺在夏天的阳光里.路边砖混的农屋,零星散布在地里.靠近茂陵时沿路出现两排房屋,似街又不似街,粗糙的房屋,红砖外露,有的贴着劣质的瓷砖,有的水泥粉刷.想着汉代皇帝陵墓边的陵邑,“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这些因供奉山园而修建的城邑,李白当年的想象与玉宇琼楼的陵邑仍不能相比,豪强大贾如挚纲、原涉、郭解都搬迁来了,虽然是强迫,但后来就连司马迁、董仲舒、司马相如也相继迁居.住在陵邑成了身份的象征.

路边这些狼犺的砖房,显出现代人的生活是多么简陋原始,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如此的不经心、随便,得过且过.

茂陵出现了,除了一堵围墙,四面都是玉米地和苹果树.往东,陵邑一点踪迹也寻觅不到了.绕着茂陵围墙走的时候,注目东方,遥远的烟火气息似乎在我的鼻腔里弥漫.刺目的太阳光下,如毯的庄稼地,玉米与苹果树的绿四面延伸.陵邑数万人家仿佛一夜间蒸发.旷野里岑静无人,懒洋洋的热风把土地的腥气带向空中.

茂陵邑奢华喧闹的时候,陵墓还在修建,每年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投入修陵.汉武帝在长安城的未央宫临朝听政,他的大将霍去病、卫青先后离他而去,作为陪葬者,他们的陵墓在东方高高垒筑起来.卫青的陵墓形如庐山,霍去病的则状如祁连山.他们当年攻打匈奴,一路打到祁连山下的酒泉,霍去病把汉武帝奖赏的一坛酒倒入泉水中,与将士们共饮,酒泉由此得名.

茂陵修了53年后迎来了它的主人.他口含蝉玉,身穿金缕玉衣,安放五棺二椁的梓宫,随黄肠题凑、便房、堂坛、墓道、羡门、甬道一起埋入地下.茂陵修成了汉代最气派的王陵.陵墓的随葬品充塞,多得再也放不进去了.“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生禽,凡百九十物”.

随后,他五柞宫临终托孤的大臣金日碑、霍光也埋到了茂陵之东,为汉武帝陪葬.

一座座巨大的封土堆穿越岁月的风雨,高高耸立在今天的庄稼地里.茂陵的阙门、寝殿、便殿、昭灵馆、承恩馆、陵庙……不见了踪影,荒草地上仿佛晃荡着一个巨大的谎言.一个农人经过,偶尔一声咳嗽,发出了最真实的响声.

进茂陵不锈钢的大门,门外突然响起了鼓乐声.一辆卡车坐满了打鼓吹号的人.车在大门外停下,鼓乐也停了.三台白色面包车和一辆大巴开了过来,车内坐的全是穿白衣服的人,他们满脸哀戚的神情.

空调大巴下来一个男人,他头戴白色绳缨,身穿白大褂,拿着一把缠满白纸的竹杖.接踵而下的人抓着矿泉水瓶,三三两两朝前走.偶尔有人小声说话,有人热得解开了衣扣直裸着胸膛,女人有的相互搀扶,他们慢慢走成了一个队形,男人在左,女人在右.人群朝西走进了玉米地.

这是一支送葬的队伍?没有灵轿,没有长绋,更无哭泣.我看不到死者.如若火化,那个小小的骨灰盒呢?它也在空调车上,或者面包车当了灵车?

我在草丛间追到了队伍前面.走在最前面的人双手端着外金内银锡纸包的脸盆,里面盛着金银色锡纸包的元宝,肩上扛着红白两色纸幡,头戴的绳缨,身穿白大褂.他很年轻,圆脸阔大,浓眉微蹙.人在悲痛时眼睛总是低低看着路面的,仿佛有无尽的路要走.

走在他旁边的老年妇女,哀戚是沉甸甸的东西,拽着她的脸.她的头一直低着,眼皮也没有抬一下.他们都沉湎于自己内心的悲苦,也许正在冥想着死亡,困惑于生与死,也许在回忆着往事,独独忘了一个外人把镜头对着他们.

看到红绸包裹的骨灰盒,绸上印着的“奠”字,心里一沉.她就是今天要安葬的人了.捧骨灰盒的人走在小伙子后面,他头戴绳缨,年岁稍长.从绳缨知道他们是同辈人.他的后面是一位长者,捧着黑白遗像,这是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像.再后面是捧灵牌的人.灵牌白纸上用毛笔写着“魂帛”二字.他们都头戴白色绳缨.

南来的风吹动着纸幡,灼热的阳光照得尘土虚白.如此寂静的葬礼,不闻哀乐、炮竹,没有哀号,只有脚步踩踏尘土的声音.那座汉武帝的巨坟慢慢后退着,青青的树木渐渐变得灰绿,它屹立在天地间,见证了两千年的死亡,见证了葬礼、葬俗的变迁与人间的哀乐.它自己也成了死亡的昭示.大地上死亡的绵绵不绝、无处不在,拓开了茫茫时空.历史在所有的死亡之上得以完成.

疯长的荒草,成片的墓碑露出石头的青白.黄土隆起,南北低陷,形如微缩的塬.这塬上全是坟墓.鼓乐又在上面响起来了.

这是一个村庄的墓地还是一个家族的墓地?他们为何埋得如此之远?水泥砖砌好的穴,骨灰盒安放后,纸扎的金童玉女放进去了.陪葬的人偶着色彩艳丽的华服,让人想起世间的繁华亦如纸薄.

不闻哭声.一个人沿来路返回的时候,只有阳光里的风声,大地亘古的宁静.

李夫人

抬头看到一座陵墓,来时只注意了送葬的队伍,我竟然没有看到它.

陵墓似乎是秀丽的,一种孤独的秀丽.陵分两层,虽然高大,但比茂陵要低.陵上青草稀疏,没有一棵树木,掩不住的黄土,一条灰白的土路蛇行而上,老远就看得清晰.

从一片片苹果树与玉米交织的庄稼地走近墓碑,阳光越来越猛烈,我靠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想不到李延年的《丽人曲》与这堆黄土有关!他所唱的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就埋在这座陵墓中,这座陵墓就是英陵.

一个人如此靠拢,独自面对,一种迫近的压力,感觉到她的灵魂、她的气息在荒冢之上氤氲,灵魂的秘语在飘荡,我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听到丝丝风声拂过旷野,天地间的大寂静、大寂寞凝结在冰冷的天穹,汇聚在铁幕似的蓝色里,脑海里杂念全无,身心浸满了这万古沉寂.

李夫人是李延年的妹妹.李延年为汉武帝献艺,一首《丽人曲》深深拨动君王的心.她眉如柳叶,脸似桃花,何等的绝世芳华!汉武帝对李夫人一见钟情.当一对情侣生离死别时,汉武帝哀求她转过脸来,见上最后一面.她却执拗不肯,直至红颜委蜕,玉骨销香.她想要汉武帝记住的是自己最美的容颜.

《牡丹亭》里的爱情在长安城里发生.汉武帝命画师在甘泉宫画上李夫人的像,又邀方士祈仙求神,作赋唱曲.思念如同烈焰把他吞噬,汉武帝求助方士法术,他要去鬼神的世界与李夫人相见.

那天夜里,方士作法,看着自己心爱女人的衣服被抱进帷帐,生前的种种回忆一定汹涌而至.烛光摇曳,酒案飘香,方士东喷水、西念咒.汉武帝独坐帐前,痴望着帐内的灯光,数个时辰后,李夫人的身影帐内出现了,恍兮惚兮.他忘记了阴阳两隔,站起来就往帷帐内冲,悲伤与喜悦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方士一把拦住了他.那一刻,他心内一定如同刀剜.看着女子转瞬逝去,“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情到深处,文字带泪.汉武帝这首短诗被收入了乐府诗,千古流传.

入葬英陵,汉武帝又写《李夫人赋》.这首赋写得痛彻肺腑:“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疆.”

“芜秽”写英陵上的杂草,而“隐处幽”写泥土深处的幽冥.面对同样的一堆黄土,爱她的人伤心欲绝,凭吊者如我则只有唏嘘.

站在英陵之上,脚下便是“隐处幽而怀伤”.远处的墓地,送葬的人群开始回家.寥廓的田野,苹果树、玉米一行行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列队的兵士.这些来自美洲大陆的玉米李夫人是陌生的,坟边张里村人李夫人是陌生的,红砖坡屋顶的小楼杂乱不堪,远处的荒冢死者不知来自何方,如果灵魂飞扬,东南方的茂陵一定是她向往的地方,那里有她的君王在思念着她,等待着她,与她茕茕相吊,遥相呼应.他们相守了两千年.

走下陵墓像有人把我往下拽,山坡有些陡.正午的阳光闻得到焦糊味,土地被太阳烤得灼热.我轻抬脚步,担心这样厚的黄土压痛了她,疑惑着这堆泥土怎么收拾得了这样的绝代佳人和千古风流?鼠洞、蚂蚁、蚂蚱与庄稼地一样的黄泥,热风、蓝天,阒静同样寂寞笼罩,汗水湿透了T恤,泥土便是脂粉,敷了皮鞋厚厚的一层粉尘……

汉长安城

秋天来了,从广阔的天空吹来了凉意,几片枫叶飞下枝头.抬头望一眼虚空中的蓝,感知着更深的节律.秋天,我又来到了渭河平原,来到了汉长安城,来到了汉武帝与李夫人一起生活的地方.

这个秋天,在天津滨海新区客居、写作,我纠缠于芦花与荻花的区别,月光下细细观察芦花,希望它有银狐一样的光芒,仿佛这是一段借来的时光——我在过另一个人的生活.

汉代长安城遗址就在这个时候清理出来了.邀我去的电话来自北京,奇怪,又是汉朝,令人好不愕然——

这年,从春天开始,就跟汉代结了缘似的.四月徐州丰县之行,无意间我到了中阳里刘邦的故里.在汉皇祖陵看汉国皇帝的祖坟,青岩的墓碑,还有引出筑巢引凤成语的古木.一场突然而至的清明雨,庄稼地上哗啦啦响成一片.我在雨中鞠躬行礼,闻到了一股墓地泥土的气息.

那么,周陵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周、汉两个朝代之间是春秋战国漫长的分裂时期,秦统一后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灭亡了.隔着一条宽阔的时光峡谷,汉代一定遥望过周的背影.它从诸子百家中吸收了众多的思想与智慧,但如何治理一个大国,周朝是唯一的榜样.正如我从周陵望见汉陵,历史的延伸需要传承.周陵给予我的是某种历史的象征,从中可以品味,可以思索.

汉长安城的遗址就在西安未央区龙首塬上.正是张衡《西京赋》中的“疏龙首以抗殿”.那里有绵延的黄土城墙,残碎的瓦当青石,巨大的础石,宫殿宫署的地基.未央宫周围的村庄搬迁走后,一个荒凉却真实的遗址裸露了出来,它面积达36平方公里,城墙长50多里.迅速扩张的西安城早已把它包围了.

一座大都市,如此广阔的土地可以任凭荒草生长,这是多么奢华的举动!谁有这样的魄力?汉代是如此强悍地存在着,两千年了遗迹犹存,特别是长安城的城郭竟然如此完整无缺!伟大的朝代获得了后人的礼遇,这是我们向文明的致敬!它带给了子孙古老的文明气息和深刻的历史启迪.千年之后,今天的举动也将为后人赞叹.

汉长安城的古老堪比意大利庞贝古城,其神秘则可比秘鲁的马丘比丘,它的规模之大人类任何古老遗址都无可比拟.西方石头的建筑保存并不难,东方的土木建筑历经岁月与战火鲜有保存下来的,长安城会有怎样的模样?

飞机降落咸阳机场已是入夜时分,望着舷窗外沉入夜色的渭河平原,心里默想着文王、武王的陵墓,它们就在我的脚下,飞机的引擎声已经惊动了封土堆上的秋虫.

未央宫出现在我的面前,在一片市声远去后,它那开阔的视域,高高升起的台阶,当年的时空就凝固在今天的秋阳下,笼罩了悠远的静谧.一条几十米宽的大道彰显着一个东方帝国的气势,出入未央宫的人就走在这条大道上.

大道通向西安门.

西安门是汉长安城12座城门中的一座.城墙东南西北各有三座,西安门是南城墙最西边的大门,有东、中、西三个门道.除西门道遭破坏,东、中门道仍清晰可辨,它们宽8米,进深20米,门道间的夯土隔墙厚达14米.门道两侧排列着巨大的础石.地面由不规则的石头拼成,钢化玻璃下面它们呈现着一种淡青与泥黄的色泽.

两面的城墙早已坍塌,但气势依然不凡,高耸的泥土墙向着东西伸展,在淡蓝色秋霭里看不到尽头.与它平行的城壕,宽如小河,低低凹陷,野草如毯铺满了河床.壕中水由南向北,注入渭河.北城墙东段和东城墙的城壕至今仍在使用,那是一个湖——汉城湖.

城墙上的杂树绿得凝重,墙土斑斑驳驳起了一层灰白的皮壳,有砖砌一样笔直的线痕.这是一层层夯实时留下的印迹.裸露的一个个小洞,也许是竹筋,它们早已朽烂.城墙的夯土据说炒过,草籽和虫都被烧死了,又加糯米汤,这样既长不了杂草又坚固.十几万人修筑城墙,历时5年才完成.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墙.也许,世上历时最久的土城墙也只有它了,两千年的岁月仍然不倒.

从前有人在城墙下埋人掘墓,挖几下手就起泡了.住在城墙边的农民,砌房不用打地基,就在城墙上直接砌.李下壕村人清末战乱时还在城墙下挖过窑洞,那时森林茂密,时有豺狼出没.

当地人把城墙神化了,南城墙被称为公龙,北城墙称为母龙.卢家口村人传说,北宋以前村里的城墙很完整,一天夜里,只闻车响马鸣,第二天一早,发现城墙都倒了,家家骡马大汗淋漓,一夜之间城墙的“脉气”飞去了汴梁.

四野空旷,阳光下草木的气息浓烈.我向着远处的高台走去,未央宫前殿虚幻的影子似有若无,默想着《三辅黄图》中的记载:“前殿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它让这片荒地即使荒芜也难以堕入荒野之列.《水经注·渭水》写到未央宫前殿“斩龙首山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眼前的土地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南向北分成了,一级高过一级,这是前殿的台基,脚下的草地便是被削平的龙首山.曾经四座庭院梁柱雕花,瓦当悬空,在此经风沥雨.

长安城最密集的建筑群就在这里,班固的《西都赋》也在这里展开了.它崇方择中、左祖右社,《长安志》所列殿、台、观、阁70余座,温室殿能驱寒保暖,清凉殿伏天可清暑生凉,未央宫面积达到现今故宫的6倍.

当年萧何监造未央宫,刘邦进攻匈奴回到长安,看到一座极尽壮丽的宫殿,他为如此靡费财物而生气:“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却理直气壮回答:“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刘邦听后露出了笑容.的确后世再没有比它更加雄伟的宫殿了.这是《汉书·高帝纪》记载的情景.

想象着汉武帝接受群臣朝拜的情景,我穿行在宽大的汉服丛中.从这里发出的诏书传到了最遥远的地方.帝国的疆域如此辽阔,北方现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变成了它的内湖,西边到了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东面鞑靼海峡是它的内海.汉武帝开疆拓土,达到了中华疆域的顶点,罗马帝国也无法与之相比.霍去病曾在此发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张骞从这里两度出使西域,打通了一条丝绸之路.他们都表现了汉代人开阔的胸襟.大汉雄风不仅在于宫殿与疆域之大,还在于人们的胸怀之大.霍去病墓前的动物石雕,视野开阔,面对苍茫壮阔的世界,人们为森然磅礴的气势所吸引而投入创造.他们想象奇丽,诡思放浪,随物赋形,不泥于实,形神妙趣,婉若天成,这正是汉人九天揽月气魄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的奔放和世界的壮阔在此融为一体.这样的精神气象波及黄海之滨,当年孔子乘槎登山望海的地方,现今连云港孔望山发现的东汉大象石雕,椭圆形巨石通体雕琢,与霍去病墓前的动物石雕如出一辙!

帝国的心脏就在这里跳动.汉武帝接见西域使节,受理西域纳贡,回馈礼物.皇帝登基、天子大婚、寿诞、皇帝入殡,都在这里举行.重大的决策在此做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此出台,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年,直至今天.“实事求是”的思想也在这里发源.确立“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重阳节也从这里开始进入百姓的生活.司马相如的煌煌大赋在这里传颂.当年司马迁走过未央宫,前往天禄阁、石渠阁翻阅图书典籍和档案,构思他的历史巨著《史记》.天禄阁至今弦歌未断,天禄阁小学就建在它的遗址之上.

登上前殿台基,城市的高楼退得远远的,阡陌之上,村落、耕地、树林,一如茂陵所见,大荒之野,仿佛历史从没发生过.而高台下发掘出的遗址十分醒目,皇后居住的椒房殿、皇室官署少府、官署、天禄阁、石渠阁,露出地面的础基,巨大的础墩……都像梦境似的呈现.

注目于高台下的槐树、大皂角树.槐树分两种,洋槐四五月开白花,可以吃,国槐七八月开黄花,结槐米,可以入药.汉长安城曾遍植青槐.

台基上站着一位王姓中年男子,他天天来这里,告诉来人这里发生过的故事.譬如他以前锄地,经常有西汉时期的钱币从地里蹦出来,地里瓦碴也多,从前村里有人用汉砖、瓦当垒过猪圈、厕所.他们村里的人把舅家叫尉家,因为西汉皇帝把皇后娘家人封为太尉.他在台基上出了一个上联,求来人对下联.

男子是大刘寨人.大刘寨就在台基的东北方,村庄搬走不到两年.槐树、大皂角树就是大刘寨的树.

这片土地属于未央宫,还是属于大刘寨人呢?这是他们的故土,他们迁到北三环以外的地方去了,每户村民迁走前都拍了照片留念.他们还写下村史,编纂成《汉宫九村寨》出版.属于汉长安城的地名需要确定空间,需要考古,而属于一个个村庄的地名一目了然.

村名与汉长安城有什么关联?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已经水融,城如书,村如字.譬如高庙村,因为村庄所在地段的城墙上曾建有庙,被称作高庙;吴高墙村因为有姓吴的人居住,建村的地方城墙高大,故称吴高墙村;夹城堡村因为村庄的西面是汉长安城的西城墙,东面是桂宫的城墙,因此称作夹城堡村;天禄阁遗址边的小刘寨和柯家寨合成一个大队,取名天禄阁大队;樊疙瘩村建在高地上,因为村南卵石铺的路疙里疙瘩而得名,卵石是汉代铺的,后来挖出陶水道、汉砖和写有“长乐无极”的瓦当,才知道这里是长乐宫的前殿.樊疙瘩村的老人说,当年举行岁首朝仪大典,刘邦对着瑰丽的长乐宫发出“知皇帝之贵也”,这慨叹就是站在他们村南说的.

去茂陵时阳光那么灼热,眼前的太阳却失去了热度,蝉也喑哑了,黄昏时凉意开始渗骨.想起英陵和茂陵,汉武帝与李夫人在这里有过怎样甜蜜的时光?那个病重不肯转过身来的女子,对一代君王有过怎样的期望?临死也要把病魔夺去的美留在他心里.那座甘泉宫呢?那些画像呢?那些方士画师曾经陪伴安抚过的心呢?一种痛彻仿佛还在空中不去不散.

在未央宫前殿台基上北望,我希望再一次看见他们的陵墓.田野上,庄稼、树木和村落由近及远,直至虚如紫烟.茂陵一点踪迹也看不见.想起班固《西都赋》中写长安城“北眺五陵”的文字,他指的五陵是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那不是他远眺能看到的情景.李白“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他能看到的也只能是田垄村舍.而汉武帝当年写《李夫人赋》时一定也向英陵长久地眺望过.

茂陵与汉长安城并不遥远,当年霍去病举殡,一路旌旗蔽日,边境五郡将士身穿黑铠甲,排列两旁,浩浩荡荡自长安城一直布列至茂陵.李夫人举殡的情形并不知晓,四十里的路,阴阳两隔.汉武帝生前看到自己陵墓东西两端都埋下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他的心该多么痛.怅然北望,目光里掠过的忧伤无人懂得.懂得他的人已经身在“隐处幽”了.一座未央宫已盛不下他的一腔情思,他的忧伤已随文字洞穿了苍茫岁月.

一个王朝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途已经匿迹.当最后一位皇帝刘衎的灵柩抬过渭河时,巍峨的王城就不再有西汉之魂了.虽然它作为国都又延续了一百多年,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都以它为都,东汉献帝、西晋惠帝和愍帝也在此建都,但王城再无汉代豁达闳大之风了.

平民百姓大约从元始住了进来,现在居住在遗址上的人大多是明朝华县大地震迁徙过来的人.又一次迁移开始,未央宫遗址上的9个村庄已经搬走,还有更多村庄等着搬迁.甲午年夏天,重新面世的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想起飞机上看到的塬,一种参差错落的奇异地貌,它由雨水切割而出,一块块平原因河谷而悬空,一面面的崖,陡而直,河谷直直地下落.这样的地貌你站在谷地,高处的平原只有一堵墙,背影一样平整地伸展,不像山更似岸.譬如一个朝代,我们落在了时间的悬崖之下,你看得到岁月的高墙,却看不到高处的平原,你只能仰望,无法攀登.这就是岁月,是历史,是王的土地的奇观.那一片看不见的塬,早已升到了我们的头顶.

塬上的纸幡论文参考资料:

写论文用什么纸

论文用什么纸写

总而言之,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纸幡方面的塬上的纸幡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塬上的纸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