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地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两宋小说家之地理分布和小说的地域性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地理范文 类别:期末论文 2024-01-16

《两宋小说家之地理分布和小说的地域性》

本文是关于地理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地域性和宋小说家和地理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杨宗红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1331)

关键词:两宋;小说;地域;题材;分布

摘 要: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及文化中心的分布密切相关.两宋小说家人数众多,北宋与南宋时期小说家的地域分布比例各有不同.总体上南多北少,主要分布在黄河文化区、长江文化区、闽江文化区.小说家地域分布比例的变化,与王朝分期关系密切.王朝建立初期与末期,小说家的地域流动频繁,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南北小说家的比例.由于地域自然风貌及地域个性,北方小说多传奇及杂俎,南方小说多志怪.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8)-059-10

DOI:10.13399/j.cnki.zgwxyj.2018.04.009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Novelists in Song Dynasty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s

YANG Zong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Key words: Song dynasty;novelists; territory;subject-matte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bstrac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writer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s. There was a large number of novelists in the Song Dynasty,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In general, there were fewer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 which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Zone, the Yangtze River Culture Zone and the Minjiang Culture Zone.The change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novelist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power.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dynasties, the frequent geographical flow of novelists w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portion of North and South novelists during this period. Due to the regional natural style and geographical personality, the north was dominated by legendary novels and zazu, while the south was by ghost novels.

汉唐之间小说家的地理分布,就南北分布变化而言,大致有汉代北多南少,魏晋六朝南多北少,隋唐北多南少,五代北少南多几个阶段.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诗词、散文大放异彩.这一时期的小说,亦颇为可观,仅小说家就有426人,几乎是宋前小说家的总和,其地理分布呈南多北少的态势.小说家的地域分布的变化,受政治中心所在地的影响极大,政治更迭带来的文学家的地域流动,亦深刻影响着小说家的地理分布.

一、两宋小说家地域分布情况

根据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等进行统计,共得两宋小说家426人,其中北宋226人,南宋177人,不能确定属于宋代那一时期的23人.辽金小说家共6人,可以确定籍贯的都在北方.

北宋籍贯可考的小说家共149人,其中,北方小说家53人,南方小说家为96人,分别占籍贯可考小说家总数的36%与64%.占籍为北方小说家的地理分布为:河南24人,山东14人,陕西8人,山西3人,河北4人;占籍为南方小说家的地理分布为:江西21人,浙江19人,四川18人,江苏11人,福建11人,湖北7人,安徽6人,湖南3人.其他各省均无一人.北方小说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以河南、山东为多.南方小说家集中在长江上游的四川,下游的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小说家数量增加很快.

南宋籍贯可考的小说家120人,其中,北方21人,南方99人,分别占籍贯可考小说家总数的17.5%与82.5%.占籍为北方的小说家地理分布为:山西3人,山东3人,河南14人,河北1人;占籍为南方的小说家的地理分布为:浙江28人,江西21人,江苏18人,福建10人,安徽10人,四川7人,湖南4人,广东1人,其他各省均无一人.

两宋时期小说家的地域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北少南多.唐五代北方小说家总数超过南方,到两宋时情况发生逆转.据笔者统计,唐五代时,确知籍贯的小说家124人,北方甘肃、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就占了94人,约占总数的76%.但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北方小说家总数都少于南方.就籍贯可考的小说家总数来看,北方共有74人,南方共有195人,南方小说家是北方的2.6倍.不过,珠江流域的小说家仍少得可怜.

二是两宋时期南北小说家比例逐渐发生变化.北宋时南北小说家比例是6.4:3.6,南宋时南北小说家比例是8.25:1.75,小说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向南方长江流域.

三是江西小说家比例提高很快.唐代江西小说家只有1人,五代江西小说家3人.到了宋代,江西小说家增长至42人,位居第二位,江西成了小说大省.

四是四川、福建两省小说家比例提高很快.唐代四川和福建都只有2位小说家,五代四川小说家有3位,福建则无.到了宋代,四川小说家增长至25人,福建小说家增长至21人,与唐五代相比,简直是一个飞跃.

五是浙江小说家数量飞速增长.唐五代浙江小说家只有6人,宋代增长至47人,其数量位居第一,几乎是唐五代小说家的8倍.

曾大兴教授在《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中指出,两宋辽金文学家地理分布具有八个特点,一是南北文学家比例发生变化,文学家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二是江西文坛异军突起,三是巴蜀文坛如日中天,四是福建文坛进入佳境,五是江海文化区徽州文学家超过全国平均数的四倍,六是辽国的临潢府成为亮点,七是大多数文人分布南方各地,八是文学家族的数量超过任何一个时期?譹?訛.两宋小说家的地理分布,与两宋时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大体相同.此亦说明,小说家的地理分布,受整个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的影响.

二、两宋小说家地域分布之成因

宋代小说家所集中分布的区域有三:黄河文化区、长江文化区、闽江文化区.

1. 黄河文化区

中唐时,河南小说家最多.晚唐五代,由于北方战乱破坏严重,河南小说家锐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北宋初.

北宋政府以开封为政治中心,与开封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关.而当开封成为都城,又促进了开封城市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开封又称汴京或,乃是“华夷辐辏,水陆会通”?譺?訛,“四夷朝贡,曾无虚岁”?譻?訛之地,人口众多,城市繁荣,国家办学居全国前列,这里有国子监、崇文院等.国子监招收学生最高规模达到3800人,宋初时,崇文院藏书达到万卷之多.开封对士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非游学京师者不善为赋、诗、论、策”,“四方学者皆弃背乡里,违去二亲,老于京师,不复更归”?譼?訛.洛阳虽不是都城,却是北宋的文化中心,著名理学家二程即洛阳人.应天府亦因交通便利之原因,文教事业颇为兴盛,应天府睢阳书院是北宋著名的书院,为北宋培养了大量人才.到北宋中后期,河南小说家数量大增,即便到南宋,由北入南的河南小说家尚有9人.

山西临近河南,在五代多遭战乱.自宋朝开始,山西的政治、经济方才稳定下来,原有的地理优势显现出来.有宋一代,山西设府州县学共25所?譽?訛,自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由于后晋时山西北部被石敬瑭割给契丹?譾?訛,宋初山西处于西夏与北宋之间,后期又处于宋金之间,到南宋又属于金国,因此北宋山西小说家不多,金代仅存5位小说家中,却有2位山西籍贯.

公元881年,关中地区被黄巢攻占,“室屋及民所存无几”?譿?訛,昭宗三年又遭遇朱全忠之兵,长安一片狼藉.当宋朝建都汴梁,长安的政治、文化中心进一步丧失,北宋时陕西尚有几位小说家,南宋时政府南迁,陕西再无一位小说家出现.

隋唐五代,齐鲁地区历经战争破坏,文化亦遭受损失,加上远离政治中心,文化恢复较慢.隋唐五代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山东小说家只有5人,然在北宋一朝,小说家就有14人.“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齐鲁之地的周孔遗风,在相对和平的年代里复苏很快.“山东自上世以来,为腹心根本之地,其与中原离合,常系社稷安危”?讀?訛,很多文人到此任职,如寇准、欧阳修、曾巩、黄庭坚、苏轼、苏辙等.这些游宦文人与本地文人一道,促进了当地文学的恢复与发展.

2. 长江文化区

北宋一朝,南方小说家仍是主流,江西、浙江、四川三地小说家数量增长迅速,共58人,占北宋南方小说家总数的50%.到南宋,浙赣仍是小说家最多的地区,苏浙赣三地小说家共77人,约占南方小说家总数的80%.

两宋时,四川小说家多达25人,位居第五.巴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四川盆地号称天府之国.汉代,自文翁设教,成都文风很盛,出现了司马相如、扬雄等汉赋大家.三国时,刘备带了大量文士入川,成都是西南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唐代,四川因远离北部战场,唐玄宗、唐僖宗都曾到此避难,北方士人亦多入蜀.“蜀恃险而富,当唐之末,士人多欲依建以避乱.建虽起盗贼,而为人多智诈,善待士.”(《新五代史·王建传》)五代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讁?訛.当关中、中原文士入蜀,刺激了蜀地文学的繁荣.入宋后,巴蜀文化没有被破坏,文化继续繁荣.宋代四川官员重视教育.张泳任知益州事期间,“于是两川学者知劝,文风日振”?輥?輮?訛,韩绛“守成都,大兴学,学者至数千”?輥?輯?訛.宋代四川书院可以确定者为27所,占当时全国书院数的4.4%,在各省中居第7位.其中,南宋建20所.?輥?輰?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四川士人参与科考,南宋时,在川陕设立类省试.一系列科考优惠政策刺激了四川士人的学习热情与科举考试热情,也大大选拔了四川人才.两宋时,四川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如张商英、宇文虚中、眉山三苏等宰相及文学家.曾大兴教授指出,巴蜀文学的繁荣,得益于该地区经济的富庶、社会的安定,文化传统的悠久与五代十国时北方士人的入蜀,还得益于蜀地文化人在朝廷地位的提高,一些著名宰相与文人对家乡人的提拔、奖掖和激励?輥?輱?訛.巴蜀小说家之多,不离于此.

江西文学家在宋代异军突起,成为宋代文学一大亮点,其文学家在全国都有影响力,如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杨万里、晏殊、姜夔、洪迈等,还有著名的“江西诗派”.“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輥?輲?訛,“大江之西,国朝以来异人辈出,人物之盛甲于东南”?輥?輳?訛,“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輥?輴?訛.两宋江西小说家42人,位居第二.江西小说的繁荣与江西文学的繁荣一致,得益于江西交通之便利,经济之繁荣,教育之发达.江西位于长江下游,得水路交通之利,“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輥?輵?訛.江西在唐五代亦相对安定,无战争之害,吸纳了大量北方南下的人员,增加了人口,推动了农业生产.北宋江西漕粮在148万石左右,在东南六路中仅次于两浙路,南宋江西漕粮总数超过200万石以上?輥?輶?訛.江西优厚的自然条件,令一些官员南下任职或逃难至此后,便在此定居.如欧阳修祖籍渤海人,于西晋赵王伦之乱时逃难至长沙,欧阳修这一支辗转至江西庐陵?輥?輷?訛;晏殊高祖为山东人,在唐咸通时因做官江西后定居于此;杨万里祖籍为华阴,其六世祖仕南唐,迁徙至庐陵.宋代江西书院教育发达,出现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据统计,北宋江西书院有23所,占北宋全国书院总数的31%,超过第二名湖南(9所),南宋江西书院有147所,占24%,超过第二名浙江(82所),“江西书院在数量上属于绝对的领先”?輦?輮?訛.江西地方官学教育亦很兴盛,“全区9州4军69县,个个有官学的设立,这为全国仅有的情况”?輦?輯?訛.江西家族私塾也多,江州义门陈氏建家塾,“聚书延四方学者,伏腊皆资焉,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輦?輰?訛,洪州奉新胡氏“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宋史·胡仲尧传》),建昌洪氏“六世义居,室无异爨,就所居雷湖北创书舍,招来学者”(《宋史·洪文抚传》).官学私学的发达为江西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宋代江西人好学成风.洪迈《容斋四笔》卷五引昊孝宗《余干县学记》云:“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江南既为天下甲,而饶人喜事,又甲于江南.……又当宽平无事之际,而天性好善.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輦?輱?訛有宋一代,江西宰相15人,文武科鼎甲28人,进士5545人.?輦?輲?訛浓厚的文学氛围,是江西小说家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

江苏从六朝起就是南方文化的重心,至唐五代亦是如此.唐五代江苏小说家共18人,到宋代,江苏小说家有29人,数据变化虽不明显,却也位居第四.唐代时扬州甚为繁华,唐人称,“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旧唐书·班宏传》).晚唐高骈、秦彥、毕师铎之乱后,扬州“庐舍焚荡,民户丧亡”(《旧唐书·秦彦传》),“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饥羸非复人状”?輦?輳?訛.杨行密先发粮赈济灾民.统一江淮后,整顿社会秩序,“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旧五代史·杨行密传》),结果,“不期岁,荷耰秉犁,撬蟠于泥,如云之稼,穰穰在畦”,“仓廪实矣,田野辟矣”?輦?輴?訛.北宋时,扬州、苏州、金陵、常州等地十分富庶,风景优美,令人向往.“姑苏之饶,冠于吴越”?輦?輵?訛.此种优越的条件最是适宜教育,“庠序之风,师儒之说,始于邦,达于乡,至于室,莫不有学”?輦?輶?訛.

唐五代浙江小说家只有6人,宋代浙江小说家增长近8倍,上升至47人,可谓猛增.两浙路一直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苏轼云:“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米百五十万石,其它财赋供馈,不可悉数.”?輦?輷?訛靖康之乱后,政府南迁至杭州,浙江得政治之利,经济发展更快,“二浙每岁秋租,大数不下百五十万斛,苏、湖、明、越、其数大半,朝廷经费之源,实本于此”?輧?輮?訛.浙江刻书业发达,书院众多.“北宋监本刊于杭者,殆居泰半”,南宋时,“(绍兴府)刊书之多,几与临安埒”?輧?輯?訛.两宋时,全国书院719所,仅浙江书院就有156所,位居全国第二?輧?輰?訛.作为政治中心与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区,浙江吸引了大量北方士人,“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輧?輱?訛,“平江、常、润、湖、杭、明、越,号为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避地于此”?輧?輲?訛.外地迁移至浙江的文人与浙江本土文人一起,促进了浙江文学的辉煌.

3. 闽江文化区

福建地处东南,远离中原,隋唐之前,人才极少.但福建偏于东南一隅,长期少受战乱影响.五代时“闽王”王审知之祖原为山东琅邪人,后居河南信阳.在黄巢起义潮流中,王审知与其兄王潮进入福建,光化元年(898年)王审知成为威武军节度使,开平三年为闽王,在其统治期间福建无战事,大批人口涌入福建,福建人口迅速增长.王审知以儒治闽,重视水利建设,梁开平四年(910年)“大濬侯官县西湖,广至四十里,灌溉民田无筭”?輧?輳?訛.他鼓励发展农耕生产,“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旧五代史·王审知传》).“民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宋史·地理志》).经济繁荣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福建是宋代著名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福建麻沙版闻名全国.

唐德宗建中之前“闽人未知学”,常衮为福建观察使,“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与为客主钧礼,观游燕飨与焉,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新唐书·常衮传》).王审知主政时,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昭武立国,宾至如归,唐衣冠卿士跋涉来奔”?輧?輴?訛,“(王审知)颇折节下士,开四门学馆,以育才为意,凡唐宋士大夫避地而南者,皆厚礼延纳,作招贤院以馆之”?輧?輵?訛,在福州“建学四门(高等学府),以教闽士之秀者”(《新五代史·王审知传》).在政府倡导下,到两宋时,来福建的文士增多,福建教育大盛,甚至出现了文学家族,如兴化府仙游县的蔡氏家族(蔡准、蔡京、蔡卞等),南剑州朱氏家族(朱弁、朱松、朱槔、朱熹、朱在、朱清等),莆田方氏家族(方慎言、方慎从、方苹、方希觉、方通等).据王毅《宋代文学家庭》统计,宋代文学家庭有357家,福建地区有45家,占全国文学家庭总数的13%,仅次于浙江(86家)和江西(55家)?輧?輶?訛.

福建偏僻的地理环境与地狭人稠的状况对科举有很大影响.福建山多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在宋代人口增长极快,属于典型的地狭人稠地区.“宋兴三百余年,生齿日繁,校之畴曩,不知其几倍焉”?輧?輷?訛,“七闽地狭人稠,为生艰难,非他处比.”?輨?輮?訛在科举发达的时代,科举仕进成为一条重要出路.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言:“莆地狭人贫,惟以读书为业.”?輨?輯?訛宋邑人方惭说:“闽人无植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輨?輰?訛.“土狭人贫,读且耕者十家而五六”?輨?輱?訛.神宗熙宁初年福州读书盛况是:“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輨?輲?訛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的增长,教育的促进,使福建人才发生飞跃,根据明代王应山《闽大记》统计,“宋代福建进士有5985人,其中北宋时期2503人,南宋时期3482人.……《宋史》入‘道学传’‘儒林传’者89人,福建占17人,居全国首位;入‘文苑传’者90人,福建占8人,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輨?輳?訛.

三、地域流动对小说家地理分布的影响

两宋时期,南北小说家比例变化趋势不同.

北宋前期(太祖、太宗、真宗朝)小说家有54位,籍贯明确者28人.北方小说家极少,只有5人,且集中在河南.南方小说家有23人,南方小说家是北方小说家的4.6倍.南北小说家占当时小说家籍贯明确者总数之比为82%、18%.

北宋中期(仁宗、英宗朝)小说家有48位,籍贯明确者39人.河南、山东、山西小说家数量增多,分布集中.北方小说家数量增加到19位,比南方少1位.南北小说家占当时小说家总数之比为54%、46%.

北宋后期(神宗、哲宗、徽宗、钦宗朝)小说家数量最多,达到124人,籍贯明确者77人.其中河南籍小说家数量达到15位,位于第一,其次是苏、赣.南方小说家有53位,集中在苏、浙、赣、闽及四川地区.南方小说家是北方小说家的2.2倍.南北小说家占当时小说家籍贯明确者总数之比为69%、31%.

南宋前期(高宗朝)有小说家63人,籍贯明确者49人.北方小说家14人,北方小说家以河南最多(9人),南方小说家为35人,苏浙闽是小说家最集中之地.南北小说家占当时小说家籍贯明确者总数之比为71%、29%.

南宋中期(孝宗、光宗、宁宗朝)有小说家50人,籍贯明确者41人,其中北方小说家5人,南方小说家36人,苏浙赣是小说家最集中之地.南北小说家占当时小说家籍贯明确者总数之比为88%、12%.

南宋后期(理宗、度宗、端宗、赵昺朝)有小说家56人,籍贯明确者28人,其中北方小说家2人,南方小说家为26人,苏浙赣是小说家最集中之地.南北小说家占当时小说家籍贯明确者总数之比为93%、7%.

通常说来,王朝政治中心及周围地区,往往是文学最发达的地方,这一地区的文学家的分布也相对集中.北宋建都汴京,初期南方小说家数量占总数的82%;南宋建都杭州,北方地区被金人占领,初期北方小说家数量占总数的29%,中期、后期分别只占到12%、7%.显然,王朝建立初期,南北小说家数量的比例变化比较大.导致这一变化,战乱及王朝政治中心的转移带来的小说家的地域流动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求学、参与科考、贬官、游历、战乱都会引起文学家的地域流动,前几种是各个王朝普遍存在,后一种多发生在朝代更替之时,是一种非常状态下的流动,对文学家的地域分布的变迁影响甚大.

北宋初期南方籍贯小说家所占比例相对北宋中后期比例大,主要是南方小说家流动到北方使然.据笔者统计,五代小说家44人,可知籍贯者20人,北方6人,南方14人,南方小说家数量是北方小说家数量的两倍多.晚唐五代之时,“五代中原多故,风流歇绝,固不若割据诸邦,犹能以文学显”?輨?輴?訛,由于北方的战乱,小说家就有向南迁移的趋势.北宋建立初期,政治中心已经转移到北方,但五代中原的战乱,已经不能为北宋提供更多的文学人才.“没有五代,何来宋初”?輨?輵?訛,入宋后,南方文人入北,对文坛影响较大.北宋初籍贯明确者28人中有23人为南方人,其中,由南唐入宋的有吴淑、乐史、张洎、郑文宝,由蜀入宋的有景焕、黄休复,由吴越入宋的有陈纂,由马楚入宋的有曹衍、孙光宪.南唐、吴的政权建立,统治者崇文抑武,这一时期文学家也多集中于此.田况《儒林公议》载:“太祖既下江南,得徐铉、汤悦、张洎辈,谓之曰:‘朕平金陵,止得卿辈尔’”?輨?輶?訛.朱弁《曲淆旧闻》言,“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时,并从江南来,二徐兄弟以儒学显,二杨叔侄以词章进,刁衍、杜镐明习典故用,而晏丞相欧阳少师巍乎为一世龙门,纪纲法度,号令文章,灿然具备,有三代风度,庆历间,人材彬彬,号称众多,不减武宣者,盖诸公实有力焉.然皆出之于大江之南,信知山川之气,婉蜒磅礴能为国产英俊也.”?輨?輷?訛宋初由南入北的小说家中,南唐入宋的小说家影响更大.“在今存宋元时期的志怪小说集中,徐铉的《稽神录》与吴淑的《江淮异人录》是成书最早的两部.如果说《太平广记》的修撰,拉开了整个宋元小说发展史的序幕,《稽神录》与《江淮异人录》的写成,则是宋元志怪小说的起点.”?輩?輮?訛“《稽神录》和《江淮异人传》的问世,对宋代小说,尤其是志怪小说的发展,起了直接的示范作用.宋代志怪小说的创作,基本上是因袭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前进的.”?輩?輯?訛

南宋初期北方小说家所占比例又相对南宋中后期要大,主要是北方小说家在宋金战争中,随着朝廷的南迁而南移使然.北宋中期,因为占政治、文化中心居于北方的优势,北方籍贯的小说家已经由宋初的18%增加到46%,河南籍小说家所占比例甚大.宋金之战,北方地区就成了主战场,大量文人南迁.靖康之难后,北方文人可谓集体南渡.当北方大部分落入金人、元人之手,北方籍贯小说家自然就非常之少了.

四、小说家的地域分布及地域流动对小说题材分布的影响

文学总要描述特定地域空间的人、事、物、景,乃至由此而产生的情.“空间地域的因素,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舞台,历史事件的演出场所,而且是历史时期文学艺术创作者歌咏的对象,取譬的素材,理想的归宿”?輩?輰?訛.宋代小说可以分志怪、传奇、杂俎类,因杂俎太杂,这里仅就志怪传奇来论.诚如林辰先生所言,“与唐代小说家相比,宋代小说家更喜欢鬼魅题材.但宋代传奇体鬼魅小说,与唐人的偏重于人鬼情爱不同,走进了以鬼事而展现人情世态的新阶段,即以荒诞的鬼事揭示现实的社会人生”?輩?輱?訛,宋代传奇亦多鬼魅,本不能与志怪截然分开,此处按照《中国文言小说书目提要》的志怪、传奇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1. 志怪小说家地域分布及原因

两宋志怪传奇南北地域分布仍旧遵循了北少南多的规律,但具体到各地区又有所分别.

两宋籍贯明确的志怪小说家共42人,其中北方11人,南方31人.志怪小说家的具体分布为:江西11人,四川9人,浙江4人,河南4人,山东4人,安徽3人,江苏2人,河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各为1人.按照时间分,北宋时,前期8人,中期6人,后期7人;南宋时,前期6人,中期13人,后期2人,志怪小说家则集中在北宋中前期与南宋中后期.

自魏晋开始,中国的志怪小说一直比较发达,经由隋唐五代至宋,志怪小说撰写亦成风气.北宋初志怪小说几乎由南方小说家所写,乃是因为南方小说家入北甚多,小说承五代的志怪余风.北宋中后期这种情况才略有改变,但北方志怪小说家仍旧少得可怜.南方人爱谈怪,与南方自然山川物产丰富,景色绚丽多变有关.北宋初小说家徐铉指出:“道之为体也大,大则众无不容;道之为用也柔,柔则物莫与校.南方之强也,故冲气之所萃,异人之所生,坛馆之所宅,景福之所兴,相乎域中,南楚为盛.”?輩?輲?訛宋代,南方巫风仍盛.“宋人不信佛、道者甚多,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无一不信奉神祠”?輩?輳?訛.“南人好尚淫祀”?輩?輴?訛,南方人的敏感令他们善于感受变化的外在世界,幻想出很多超自然的鬼神精怪,易于接受各种信仰.

宋代江西与四川志怪多,有其地域原因.

四川地处偏远,受巫道影响较深,淫祀之风很盛.宋人石介曾言:“蜀人生西偏,不得天地中正之气,多信鬼巫妖诞之说”?輩?輵?訛.有文献指出,蜀地“俗尚祷祠,鬼神之宫相望”?輩?輶?訛.“蜀民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宋史·李惟清传》).晁公遡《定慧院记》载:“硖中之郡十有三,皆尚鬼而淫祀,若施与黔其尤焉.而涪于二邦为近,故其俗延及于外之属邑,乐温亦然.有疾则谢医■药,召巫师,刲羊豕,以请于神.……吏亦不能禁.是以一方大蒙其害.”?輩?輷?訛成都转运使赵抃向朝廷奏报:“所部诸州,每年有游惰不逞之民,以祭赛鬼神为名,敛求钱物.一坊巷至聚三二百人,作将军、曹吏、牙直之号,执刀、旗旛、队仗,及以女人为男子衣,或男子衣妇人衣,导以音乐百戏,三四夜往来不绝.虽已揭牓禁约,然远方风俗相沿,恐难骤止.”?輪?輮?訛宋代四川地区祠庙数量居全国前列?輪?輯?訛,四川本地神中,有梓潼神、二郎神、关羽、张飞、樊哙等.两宋四川佛道信仰盛行,“先是,道教之行,时罕习尚,惟江西、剑南人素崇重.”?輪?輰?訛南宋时,青城山是神霄派与清微派的中心,一些著名道士在此传道.神霄派创始人之一王文卿在青城山传道.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载,道士萨守坚“见侍宸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輪?輱?訛.林灵素“至蜀,从赵升道人数载.赵卒,得其书,秘藏之,由是善妖术,辅以五雷法.”?輪?輲?訛宋代是四川佛教的繁荣时期,峨眉成为西南佛教中心,甚至有“菩萨在蜀”?輪?輳?訛的说法.当深受佛道及巫风浸染的川籍小说家增多,志怪必然受到他们的青睐,成为小说的主要内容.

宋代江西民间信仰也十分丰富.江西袁州大仰山慧寂(814—890)是伪仰宗的创立者之一,袁州、瑞州一带深受其影响.江西袁州宜春的方会(992—1046)创立了杨岐派,江西信州的慧南(1202—1069)于江西洪州黄龙山创立了黄龙派.宋代江西佛寺多达912所(其中赐寺院232所),僧尼人数达三万余人,居于全国第四位?輪?輴?訛,庐山是闻名全国的佛教名山,禅宗、净土宗深入江西民众心中.

江西道教名山很多.南宋末,刘辰翁从天文地理角度指出:“斗为江湖,去虚危最近,观剑气者常在焉.丰城者未尝失,延平者未尝在也.仙圣往还一气,遇物成形.西山之下有剑焉,曰旌阳,东湖之上有剑焉,曰真武.其地合,其宿近,故其神最灵,豫章、吴、楚之间,又江湖也,斯堂也,应之矣.”?輪?輵?訛他认为东南地区天地山川之气利于道教发展.据杜光庭《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三十六靖庐”中,江西14所.又据《云笈七签·洞天福地》,江西有三十六小洞天中的7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12福地.宋代江西道教发展很快,较有影响力的道教派别有天心派、神霄派、净明派、清微派等,在六朝时已形成的正一派、灵宝派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全国各地有道院、道观340所.江西道教与四川道教较其它地区要发达.

江西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神祇,如袁州宜春的仰山神、婺源的五通,建昌的君山神等,民众信仰的对象,有自然神,也有人神,乃至有生祠祭祀.江西地区属于中原与岭南交通干线的中段区域,主要是以赣江——鄱阳湖航道为中心,也是长江水道从中游到下游的必经地,这种地方十分利于民间信仰的传播及融合,故淫祀者众,巫风浓郁.《宋史》言抚州“有张王庙,民岁祠神,杀牛数千.”(《宋史·范师道传》)《夷坚志》载,“大江以南地多山,而俗■鬼,其神怪甚佹异,多依岩石树木为丛祠,村村有之”?輪?輶?訛.朱熹说:“风俗尚鬼,如新安等处,朝夕如在鬼窟.”?輪?輷?訛神宗熙宁年间,赣州被知州勒令改业的“淫巫达三千七百家”(《宋史·刘彝传》).

宋代江西术数很著名.杨筠松唐末避乱南迁到赣南后定居,创立了江西形势派,并培养出了曾文辿、刘江东等高徒.《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所列宋时江西派名流有刘潜、傅伯通、邹宽等.宋代江西是科举大省,很多失意之士往往从事术数职业.王士性《广志绎》论及江西时说:“士商工贾,谭天悬河,又人人辩足以济之.又其出也,能不事子母本,徒张空拳以笼百务,虚往实归,如堪舆、星相、医卜、轮舆、梓匠之类,非有盐商、木客、筐丝、聚宝之业也.”?輫?輮?訛士人也是普通人,他们“是信奉、推动民间信仰的最主要力量之一”?輫?輯?訛.江西志怪小说之兴盛,当与江西浓郁的民间信仰有关.

江浙湖广地区“信鬼神,好淫祀”之风也十分浓郁.扬州“信鬼神,喜淫祀”?輫?輰?訛,吴地“信鬼神,好淫祀”?輫?輱?訛,“吴、楚之俗,大抵信■祥而重淫祀”?輫?輲?訛,“江浙之俗信巫鬼”?輫?輳?訛,荆湖南北路“归、峡信巫鬼,重淫祀”(《宋史·地理志》).虽然在政府的禁淫祀政策下,民众淫祀行为有所减少,但仍旧风行.元武进县人谢应芳撰《龟巢稿》卷十八《辨讹》道:

夫江南淫祠,在唐为狄梁公尽毁.唐衰,礼废,继以五季之乱,妄意邀福,谄非其鬼,泛然以大号加封,紊杂祀典,祠庙滋多,里巷间土地有祠,盖肇于此.然以民情推之,必以农谷之功,本乎土地,岁时祀享,亦近乎报本之意.迨夫庙貌之设,无可为像,遂以乡之有爵齿者当之,既久而世代变革,承讹踵谬,至有可笑可怪而不可解者.?輫?輴?訛

谢应芳对民间信仰中的种种行为持批评态度,认为民众很多行为奇怪且荒唐可笑.但透过民众的“荒唐”行为本身却说明了民间信仰行为背后的国家行为(诸如赐封、祭祀、建庙)的影响,百姓朴素的报恩求福思想的推动.总之,可笑背后是必然.有论者指出,宋代民间信仰的土壤,一为政治变迁与经济变迁,二为社会流动与理学导致的宗教世俗化.?輫?輵?訛宋代政治经济乃至人口流动的变化,为志怪小说提供的空间,南方远远领先于北方.

2. 传奇小说家的地域分布及成因

传奇小说家的具体分布为:河南11人,浙江10人,四川8人,江西6人,江苏6人,山东4人,安徽4人,福建3人,湖北2人,山西、河北、广东各1人.河南籍贯传奇小说家最多,浙江、四川籍贯的传奇小说家次之,江苏、江西、山东传奇小说家再次之.按照时间分,北宋前、中、后期分别为4人、13人、19人,南京前、中、后期分别为10人、8人、3人,总体上,传奇小说家则集中在北宋中后期与南宋中前期.

众所周知,唐传奇与古文运动有关.中唐的古文运动主要由河南籍贯的文人或与河南有关的文人发起,这些文人成为古文运动的健将.散文八大家中宋有六家,他们同样对宋代传奇的地理分布产生影响.

北宋前期传奇较少,乃是因为前期受晚唐五代影响,充满志怪色彩.但到北宋中晚期,晚唐五代影响减弱,朝廷建立日久,经过前期的准备与调适,属于宋人自己特点的文风与士风已形成.“小说发展在此一阶段上的自我调适——唐传奇是小说尽量挣脱史传传统而斜逸壮硕的‘旁枝’,而宋传奇不过又理性地回复到遵从史传传统,或与史传关系复趋暧昧罢了”,“宋传奇近于史传传统,而唐传奇近于诗骚传统”,“宋传奇则是史传与古文的结合度高于诗骚因素”.?輫?輶?訛欧阳修云:“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輫?輷?訛北方文化区的尚质传统与南方文化区的尚文传统对小说题材有一定影响.但是,南北人性格只是大体相异,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会相互学习.都城所在地区是文人汇集地,亦是史传人才集中地,如北宋之河南,南宋之浙江.但从南北文学家的籍贯考察,北方之史传传统,南方之诗骚传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史传记史,重劝戒,符合北方人的性格,志怪志异尚怪,符合南方人的性格.北宋初提倡古文的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等都是北方人.欧阳修是南方人,在北方做官的经历及自身的史官身份,故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然而,由于北宋时北方范围比较狭窄,而且有不断被南压的趋势,而南方一直比较稳定,所以整体上,北方传奇小说家少于南方传奇小说家.

陆游将宋代取士分为三个阶段:

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寇准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于是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为一时名臣,号称圣宋得人之盛.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抑之叹.?輬?輮?訛

北宋古文运动中,四川的三苏,江西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最为著名.宋初取士多北人,四川人喜读书却不乐仕进,到仁宗后,情况得到改变.“三苏为代表的蜀中学风擅长议论古今、关注成败得失的传统,又正好符合时代的要求”?輬?輯?訛,三苏对四川士人影响很大,以三苏为代表的四川古文风气,直接影响到四川传奇创作.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其地域身份吸引了一些江西古文家在其周围.江西南丰曾巩所在的曾氏文学家族的散文“盖有两汉之风”(《宋史·曾巩传》),讲究应时务用,故能迅速融入北宋古文运动中,临川王安石所在王氏文学家族受“古今存亡治乱之道”的教育,为调致用,与古新的理念契合.江西古文之盛,在当世颇受瞩目.宋人李道传云:“切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殿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余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词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輬?輰?訛罗大经说:“江西自欧阳子以古文起于庐陵,遂为一代冠冕.后来者,莫能与之抗.其次莫如曾子固、王介甫,皆出欧门.”?輬?輱?訛宋代传奇小说具有实录性,其补史意识很强,这与古文运动倡导致用理念一致.江西的欧阳修、乐史、朱弁、吴曾、陈彭年、曾巩等,他们既是史学家又是小说家.

五、结 语

由两宋小说家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影响小说家地理分布的原因很多.

一是政治中心与王朝更替的重要影响.古代官员与文人身份集于一体,政治中心对他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政治中心亦是文化中心,在此周围地区,文风大盛.北宋政治中心到了河南,河南一带的小说家数量就大增.当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北方小说家数量就急剧减少.政治中心的转移往往伴随着王朝更替.五代时,南方小说家多,到宋初,南方政权被消灭,不少南方小说家到了北方.故北宋初,虽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南方籍贯小说家多.故此,王朝更替亦对小说家地域分布有一定影响.当然,若政权更迭后,政治中心没有变化,小说家的地理分布也大体不变.

二是战乱对小说家分布的影响.战乱发生时,人们都会逃离战乱之地而前往和平安稳之地.北宋时四川地区与福建小说家陡增,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地方较为偏远,较少战乱波及,不少文人逃居于此有关.文学家的迁移,导致原有之地小说家数量减少,而迁居之地小说家增多.

三是自然地理条件及地方官员的作用对小说家地理分布的影响不可忽视.长江、黄河流域小说家最多,其便利的水上运输与当地的农耕业发达密不可分.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一旦地方官员有所作为,便会成为经济发达之地,吸引外来文人.当地方官员重视文化建设,此地文人增多,小说家亦会相应增多.

注 释:

?譹?訛?輥?輱?訛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47-250页,第277页.

?譺?訛(宋)王溥:《五代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17页.

?譻?訛?輧?輮?訛(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7849页,第4927页.

?譼?訛?輦?輶?訛?輩?輲?訛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8册,第12册,第1册),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第3页,第37页,第563页.

?譽?訛王尚义,徐宏平:《宋元明清时期山西文人的地理分布及文化发展特点》,《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

?譾?訛包括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譿?訛?讁?訛?輦?輳?訛(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8294页,第8685页,第8364页.

?讀?訛(宋)苏轼:《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753页.

?輥?輮?訛(宋)韩琦撰;李之亮,徐正英笺注:《安阳集编年笺注》,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第1575页.

?輥?輯?訛(宋)黄庭坚:《黄庭坚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663页.

?輥?輰?訛平楚苍:《宋代四川士子的读书热情与入仕路径》,《文史杂志》,2014年第3期.

?輥?輲?訛(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149页.

?輥?輳?訛(宋)倪朴:《倪石陵书》,《四库全书》(第115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页.

?輥?輴?訛?輥?輷?訛?輫?輷?訛(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07页,第1080-1081页,第1717页.

?輥?輵?訛李肇:《唐国史补》,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62页.

?輥?輶?訛许怀林:《江西史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第280-281页.

?輦?輮?訛邹锦良,崔丽君:《宋代江西民间书院与地方社会新论——以地方知识阶层的参与为视角》,《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輦?輯?訛?輪?輴?訛刘锡涛:《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第82页,第112-113页.

?輦?輰?訛(宋)文莹:《湘山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6页.

?輦?輱?訛(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76页.

?輦?輲?訛夏汉宁:《试论宋代江西文学家的贡献及其地域分布特征》,《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輦?輴?訛?輧?輳?訛?輧?輴?訛(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52页,第1310页,第1372页.

?輦?輵?訛(宋)苏辙:《栾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90页.

?輦?輷?訛(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下册),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6年,第512页.

?輧?輯?訛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七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页.

?輧?輰?訛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02-203页.

?輧?輱?訛?輧?輲?訛(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573页,第405页.

?輧?輵?訛欧阳英修;陈衍纂:《民国版〈闽侯县志〉》,闽侯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1995年,第654页.

?輧?輶?訛王毅:《论宋代文学家庭》,《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

?輧?輷?訛(宋)黄岩孙:《仙溪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輨?輮?訛(宋)廖刚:《高峰文集》,《四库全书》(第114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5页.

?輨?輯?訛?輨?輰?訛(明)黄仲昭:《八闽通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0页,第1032页.

?輨?輱?訛(宋)胡寅:《斐然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442页.

?輨?輲?訛(宋)梁克家修纂:《三山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年,第640页.

?輨?輳?訛许在全:《试论宋代福建人才的崛起》,《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輨?輴?訛(清)王士祯原编:《五代诗话·例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页.

?輨?輵?訛楼培:《宋初南北两大文学群体研究》,浙江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页.

?輨?輶?訛(宋)田况:《儒林公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輨?輷?訛(宋)朱弁:《曲洧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97页.

?輩?輮?訛萧相恺:《宋元小说简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8页.

?輩?輯?訛张兵:《宋辽金元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页.

?輩?輰?訛李浩:《地域空间与文学的古今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輩?輱?訛林辰:《神怪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15页.

?輩?輳?訛程民生:《论宋代神祠宗教》,《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2期.

?輩?輴?訛(宋)陈淳:《北溪大全集》,《四库全书》(第11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851页.

?輩?輵?訛(宋)石介:《徂徕集》,《四库全书》(第109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42页.

?輩?輶?訛?輪?輱?訛(宋)虞集:《道园学古录》,载氓:《藏外道书》(第35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00页,第228页.

?輩?輷?訛(宋)晁公遡:《嵩山集》,《四库全书》(第11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77页.

?輪?輮?訛?輪?輰?訛(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653页,第1637页.

?輪?輯?訛?輫?輯?訛?輫?輵?訛王见川,皮庆生:《中国近世民间信仰:宋元明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3页,第107页,第9-30页.

?輪?輲?訛(宋)赵与时:《宾退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页.

?輪?輳?訛李浦:《通泉县灵鹫佛宇记》载:“出梓城百三十里,山开而川长,……其初有头陀僧选而居焉.……蜀民为商者,行及太原,北上五台山,求见大菩萨.众坚莫能致.有老人出,曰:“菩萨在蜀,尔弗见耶?奚远迹吾山焉!”(董诰等编:《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821页.)

?輪?輵?訛(宋)刘辰翁:《须溪集》,《四库全书第118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82页.

?輪?輶?訛?輫?輳?訛(宋)洪迈:《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95页,第352页.

?輪?輷?訛(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3页.

?輫?輮?訛(明)王士性:《广志绎》,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0页.

?輫?輰?訛(宋)周淙:《乾道临安志》,载《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3222页.

?輫?輱?訛(宋)范成大:《吴郡志》,载《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02页.

?輫?輲?訛(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980页.

?輫?輴?訛(元)谢应芳:《龟巢稿》,《四部丛刊三编集部》(第2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6年,第13页.

?輫?輶?訛凌郁之:《传奇体的衰落与唐宋文风的嬗变》,《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輬?輮?訛(宋)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994页.

?輬?輯?訛冯志弘:《论北宋天圣年间四川仕风的嬗变——三苏文章汇入北宋古文运动的地域背景》,《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輬?輰?訛(宋)杨万里:《诚斋集》,《四库全书》(第11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10-711页.

?輬?輱?訛(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84页.

(责任编辑:曾绍皇)

地理论文参考资料:

国家旅游地理杂志

地理杂志

地理论文1000字

地理小论文

地理教育期刊

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该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地理专业范文可作为地域性和宋小说家和地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地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