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研究方法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京津冀方言词一体化方法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研究方法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3-19

《京津冀方言词一体化方法》

本文是关于研究方法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言词和京津和冀方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不断推广,京津冀方言词存在一体化的可能性.研究京津冀方言词一体化的方法主要有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前者是调查发音合作人的方言词使用情况,后者是梳理方言文献所记录的方言词.研究发现,京津冀方言词一体化主要体现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同化,也体现为极少数方言词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导致的类同化.

关键词:京津冀 方言词 一体化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方言词也存在一体化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词汇越来越多地覆盖或替代方言词,导致方言词趋同,形成一体化.另外,京津冀三地交流增多,人员往来频繁,使方言词的使用范围扩大,影响的区域和人员增多,导致方言词类同,形成一体化.为了更详尽地探讨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法.

一、田野调查法

选择京津冀任意一个方言点,在方言点内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发音合作人,调查他们的方言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方言点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为例,老派方言词以《唐山市路北区志》[1]所收方言词为例,发音合作人年龄超过70岁,所有方言词都还使用;新派以两位未满30周岁的发音合作人使用的词汇为参照,两位合作人都不掌握其他发音,都是路北区人,祖上三代也都是路北区人.

《唐山市路北区志》收录方言词475条,两位新派发音合作人的方言词使用变化如下:

1.还在使用的方言词有282条,其中257条保持语音、词义和词形不变,其余25条发生变化.前者例如“今儿个(今天)、昨儿个(昨天)、斜涎(口水)”等,后者如“成色”,老派方言指商品质量,新派方言指出息.

2.不再使用的方言词有193条.最突出的是,有96条被普通话词语代替,例如“上午”替代“前半晌儿”,“中午”替代“晌火”,“下午”替代“后半晌儿”,“公牛”替代“牤牛”,“母牛”替代“乳牛”等等.在《唐山方言词汇研究》[2]一书中有具体详细分析.其余的是因为概念合并或者概念消失导致不再使用:概念合并的例如“狗嘶儿(绿背蝉)”“绿背蝉”在新派方言中不再区分,合并到概念“蝉”里面,导致“狗嘶儿”这个方言词不再使用;概念消失的例如“酱巴冷(用席篾编成的尖顶帽)”,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帽子,相应的方言词也不再使用.

通过以上例证可以发现,普通话词语覆盖或替代方言词,形成方言词的趋同化,是方言词一体化的表现之一.

二、文献分析法

记录当代前期的方言词的文献有多种,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文献所记录的方言词,可以推知京津冀方言词的变化.对于方言词汇文献,天津与河北选用《河北方言词汇编》[3](简称《汇编》),当代后期选用《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4](简称《图集》).对于当代前期北京的方言词,比较早的调查著作有两部:一是陈刚《北京方言词典》[5],出版于1985年,然而根据其前言,此书收集的北京方言词的时间上限是1900年,并且编写时间是1943~1958年,后来又补充了截至1981年的例子,时间跨度太大,不符合本文的写作要求;一是《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6](简称《汇集》)中的北京方言词汇部分,根据其前言,此书的方言调查时间是1986~1991年,虽然时间稍晚,但是符合本文的写作要求,因此采用这一部文献.

《图集》与《汇编》有的津冀方言点是30个,再加上《汇集》中的北京方言点,共有方言点31个.津冀方言点如下:

天津:天津

河北:承德县、围场、丰宁、霸州(在《汇编》里叫霸县)、青龙、昌黎、丰润、涞源、唐县、徐水、安国、黄骅、南皮、河间、冀州(在《汇编》里叫冀县)、故城、武强、隆尧、威县、石家庄、晋州(在《汇编》里叫晋县)、平山、赞皇、张北、宣化、阳原、广平、永年、磁县

下面举例分析方言词的演变情况,括号内为方言词使用点.

(一)太阳

1.前期方言词

《汇集》:老爷儿、太阳(北京)

《汇编》:老爷爷儿(武强)、日头老爷(丰润)、日头爷(丰润)、太阳帝儿(永年)、阳婆儿(宣化)、阳婆爷(张北)、爷儿爷儿(河间)、爷儿爷爷(河间)、爷窝(广平)、爷爷儿(黄骅、天津、阳原、冀州、宣化)、日头(全省通行)、老爷儿(全省通行)

2.后期方言词

《图集》:老太爷儿(天津)、老爷儿(承德、围场、丰宁、徐水、唐县、安国、永年、磁县)、老爷爷儿(武强)、日头(青龙、昌黎、丰润、晋州、赞皇、隆尧、石家庄)、太阳(宣化、威县、广平、石家庄、北京)、阳婆(平山)、爷儿(张北、阳原、涞源、河间、黄骅、南皮、冀州、故城)、爷爷儿(张北、阳原、涞源、河间、黄骅、南皮、冀州、故城)

京津冀关于“太阳”的方言词,前期方言有13个,后期方言有8个,数量减少5个.突出的变化是“日头”“老爷儿”的使用范围变小,在前期方言里,“日头”在天津和河北通行,“老爷儿”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通行;在后期方言里,“日头”和“老爷儿”的使用范围分别缩小到7个和8个方言点.从具体方言词来看,“太阳”的使用范围增大,这是普通话中的词,说明普通话词汇在逐渐替代方言词.

(二)炕

1.前期方言词

《汇集》:炕(北京)

《汇编》:火炕(围场、昌黎)、坯炕(隆尧)、睡炕(隆尧)、土炕(天津)

2.后期方言词

《图集》:炕(全部31个方言点)

京津冀关于“炕”的方言词,前期方言有5个,后期方言有1个,数量减少4个.突出的变化是,带有修饰性词根语素的“火炕、坯炕、睡炕、土炕”在后期方言里不再使用,全部统一为“炕”.

(三)淡(菜淡)

1.前期方言词

《汇集》:淡、口轻(北京)

《汇编》:薄(晋州、唐县)、寡(晋州、赞皇、武强、河间)、口白(围场、丰宁)、口淡(丰宁)、甜(晋州、冀州、宣化、阳原、隆尧)、口轻(全省通行)

2.后期方言词

《图集》:白(丰宁)、薄(涞源、安国、唐县、石家庄)、寡(河间、武强、赞皇)、甜(张北、宣化、阳原、冀州、隆尧)、淡(承德县、围场、霸州、青龙、昌黎、丰润、徐水、黄骅、南皮、故城、隆尧、威县、晋州、平山、广平、永年、磁县、北京)

京津冀关于“淡”的方言词,前期方言有7个,后期方言有5个,数量减少2个.比较突出的变化是,“淡”的使用范围变大,在前期方言里使用范围只有北京一个方言点,在后期方言里扩大到18个,普通话的词替代了原有的方言词,这是方言词一体化的最好例证.另一个方言词“薄”的使用范围也增大,前期是两地使用,后期是四地使用,这是小范围内方言词一体化的类同化的表现.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京津冀方言词的使用产生变化:方言词数量减少,保留的词语的使用范围扩大,三地使用的方言词越来越相同,所有变化中体现出一体化的趋势.一体化主要表现为普通话词汇覆盖原来方言词使用的区域,方言词向普通话词汇趋同,有的完全使用普通话的词,这是一体化中的趋同化;其次是在小范围内,方言词的使用范围扩大,在局部区域内变得类同,这是一体化中的类同化,这种类型比较少.

三、综合法

把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结合起来,以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为例,大名位于京津冀最南端,其方言词汇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以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大名县志》到1934年《大名县志》到当代《大名县志》再到当前老派和新派方言词的演变为例,探讨大名县方言词的演变.老派和新派发音合作人都是世居大名的人,老派发音合作人年龄超过60岁,新派发音合作人年满20岁,他们都不熟悉其他方言.

以上五个时期都有的方言词有16个,演变的类型如下:1.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有7组,其中词形不变的有6个,如“月亮、年时个、可不、跑、草鸡、啥”,还有一个发生儿化,即“夜个—夜儿个”,这说明方言词有一定的历史稳定性.2.变化最大的是当前新派方言词,突出变化有两个,一是有些旧的方言词不再出现在交际中,例如“廉利、经张、打平伙、莽牛、舐牛、叫驴、草驴”,尤其是最后四个动物方言词,新派发音合作人反映村里很少有牛,没有驴,这四个词平时没听说过.二是有些普通话的词汇进入方言,例如“太阳(老派方言词是爷爷儿)、骂(老派方言词是卷)、踩(老派方言词是跐)”.第二种变化是普通话的词语覆盖或替代方言词,也是京津冀方言词一体化的表现.

(高光新 河北唐山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063000)

研究方法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采用方法

写论文方法

论文分析方法有哪些

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

论文调查方法

论文方法有哪些

此文总结,此文是适合言词和京津和冀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研究方法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研究方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