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结构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V+宾语+数词+下和V+数词+下+宾语结构探析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结构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3-21

《V+宾语+数词+下和V+数词+下+宾语结构探析》

该文是结构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数词和V+数词和宾语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下”用作动量词最早表示动作量,后来也表示时间量.根据动量结构中的动词和宾语的不同性质,“数词+下”有时在宾语前,有时在宾语后.一定条件下,“数词+下”用在同一宾语前或后都说得通,且两种情况下结构意义基本相同;有时,同形的“V+宾语+数词+下”或“V+数词+下+宾语”有两种语义,该歧义现象的产生是结构中的“V”和宾语的双重作用的结果.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区分结构中动量词“下”表示的不同语义.

关键词:下 动词 宾语 数词

一、绪论

上古时代,汉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不用量词,而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关于动量词的产生时间,各家观点不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关于汉语动量词的产生时间学界基本上有了一个共识: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在唐代以后①.汉语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语音系统的简化,在词汇的丰富程度上有了更多的需求;量词的选择与运用,主要是由时代的词汇系统决定②.研究表明,“下”借用为动量词,最初表示“从上到下”的动作.例如,“即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十下.(《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几乎所有语言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都来自空间概念③,所以,后来“下”也一般地表示时间的短暂,不限于表示“从上到下”的动作.例如,“张子房的事迹已经载入史册,不需要多说,何不来讨论一下他的‘知己’呢?”(《剪灯余话》卷二《连理树记》)

从表义上看,由动词、宾语、数词、“下”组成的动量结构里,“下”既可以表示动作量,又可以表示时间量.“下”表动作量时,动作可以重复.例如,“拍一(两、三、四……)下桌”:“下”表时间量时,动作不可以重复,“说明一下这件事情/﹡说明两(三、四……)下这件事情”.从分布上看,动词后边的“数词+下”既可以出现在宾语的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宾语的后面,即“V+宾语+数词+下”和“V+数词+下+宾语”两种格式.本文旨在分析总结两种格式在成分选择和组合上的规律,并为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下”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V+宾语+数词+下”“V+数词+下+宾语”格式成分的选择与组合特点

(一)“V+宾语+数词+下”格式

1.数词

前面提到“V+宾语+数词+下”格式中,“下”表示的是“从上到下”的动作量,数词可以是“一、两、三……N”,此时“数词+下”计量反复的行为.例如:打我三下/推陈老师一下.

2.动词

“V+宾语+数词+下”格式中的“V”是有界动词④.有界动词与无界动词是人的认知在动作和行为上的反映,“有界动作在时间轴上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无界动作则没有起始点和终止点”⑤.例如,我敲碎了玻璃:“开始敲”是动作的起点,“敲碎”是动作的终点,因而这个动作是一个有界的动作,“敲”是有界动词.

“V+宾语+数词+下”格式中的“V”有如下特点⑥:

(1)表示具体动作,动作意义明显;

(2)动作具有内在的开始及完结点;

(3)可以重复,可用数量词界定其数量特征,有“V+一(两、三、四……)+下”格式.

例如,打、敲、锤、搓、踢等,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既可以瞬间完成,也可以占有一定的时间量.如“拔”这个动作,既可以瞬间结束,也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但不论这些动词占有时间量的大小,在人们的认识中它们都是可以自然计量的动作行为.

3.宾语类型与组合顺序的关系

某些情况下,“V+宾语+数词+下”格式中表动作数量的“数词+下”可以用在宾语的前面,例如,敲桌子三下/敲了三下桌子.但这种用法不是任意的,例如:打了我三下/*打了三下我,踢了小程三下/*踢了三下小程.在“下”表动作量的动量结构里,宾语为代词或表人名词时,“数词+下”只能位于宾语之后;而当宾语由代词和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时,“数词+下”既可以用在宾语之后,也可以用在宾语之前.

(二)“V+数词+下+宾语”格式

1.数词

“V+数词+下+宾语”格式中,“下”表示时间量,由于时间量不可以被反复计数,所以格式中的数词只能是“一”,而不能是“两、三、四……”,“一下”表示“时短”,有轻松、轻微的意思.例如: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讨论三下这个问题.某些情况下,“一”也可以换成“两”,同样表示时间量,不表示动作的具体次数.

2.动词

“V+一+下+宾语”中的“V”主要是无界动词.上文已经提到,无界动词在时间上没有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例如:我思考人生:“思考”这个动作,我们不能确定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因而“思考”是无界动词.

当“V”是持续性的无界动词时,“一下”表较小的时间量,客观上突显动作的短时量持续.例如,游览一下随园/参观一下图书馆.当“V”是非持续性无界动词时,“V+一+下+宾语”表示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动量”,指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意愿,而不是动作、行为的量在事实上已经有所减少.例如,尝试一下这种方法/请教一下老师.“V”有时也可为有界动词,通常这种情况下的“一下”的语法意义与“V”是持续性无界动词时相同,也是从客观上突显动作的短时量持续.例如:打一下这个号码/睡一下沙发.

3.宾语类型与组合顺序的关系

与“V+宾语+数词+下”格式相反,当宾语是人称代词或表人名词时,“一下”既可以用在宾语的前面,又可以用在宾语的后面;而当宾语由代词和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时,“一下”不能用在宾语的后面.例如:等一下我/等我一下;调整一下/*调整一下.

(三)宾语类型影响组合顺序的原因

在“V+宾语+数词+下”和“V+数词+下+宾语”两种格式共存的时期,语言使用者们并不经常有意识地区别表动作量的“下”和表时间量的“下”,所以,尽管早期的“数词+下”与宾语前后顺序的不同能区别“下”的意义类型,但后来这种区分度逐渐变得模糊.在“V+宾语+数词+下”格式中,“V”是有界动词,有强烈的动作性.汉语补语具有限定或补足动作的性质,把它安放在接近动词的位置是最自然的事.作动量补语的“数词+下”也因为这个原因,紧靠动词的位置⑦.但“当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时,实质上的内容是空虚的,整个‘V+宾语’格式已经接近于‘V’”;由于“汉语的信息焦点一般在后方,所以,当宾语是信息量接近于零的代词或表人名词时,宾语不可被摆在后方的显著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宾语只能被放置在“数词+下”的前面.

为什么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时“V+一+下+宾语”可等价替换为“V+宾语+一下”格式呢?首先,代词或表人名词作宾语时,宾语的实质内容是空虚的,而其所处的位置又是传递信息的焦点,所以,宾语被提前,表时间量的“一下”被放到了后面的重要位置上.其次,“V+一+下+宾语”格式中的动词多为无界动词,动作性不强烈,致使“V+宾语”格式不接近于“V”,“V+宾语+一下”无法构成一个稳定的形式⑧.所以,当宾语是人称代词或表人名词时,“V+一+下+宾语”格式中的“一+下”既可以用在宾语之前,也可以用在宾语之后.

三、“V+宾语+数词+下”“V+数词+下+宾语”格式的歧义

(一)“V+宾语+数词+下”格式的歧义

(1)她推了我一下.

上述例句中的“数词+下”既可以表示动作量,即具体的动作的次数,也可以表示时间量,“稍微推了下我”:“推”是有界动词,宾语“我”是人称代词,故“一下”首先可以看作“一次”,即“推了我一次”,句子格式是“V+宾语+数词+下”;如前面所述,动词为有界动词“推”,宾语是“我”,在这两个条件下,“V+一下+宾语”格式中的“一下”可以后置到宾语之后,“推了我一下”与“推了一下我”意义相同,此时“一下”从客观上突显动作的短时量持续,即“稍微推了我一下”.

这种情况的歧义产生时,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1.动量结构的格式为“V+宾语+数词+下”;

2.结构中的“V”为有界动词;

3.结构中的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

4.结构中的数词通常为“一”.有些情况下数词“两”也会导致歧义,产生环境与“一”类似,只是这时“两下”除了表示动作量“两次”“两下”之外,也表示时间上的短时和微量.

(二)“V+数词+下+宾语”格式的歧义

(2)她敲了一下玻璃.

上述例句中的“数词+下”既可以表示动作量,即具体的动作的次数,也可以表示时间量,“稍微敲了敲”.“敲”是有界动词,“玻璃”既不是代词也不是表人名词,故“一下”可看成表动作义“一次”,即“敲了一次玻璃”,句子格式为“V+宾语+数词+下”的等价形式;前面提到,“V+一下+宾语”格式也存在“V”为有界动词的情况,此时“一下”并不表示“一次”,而是从客观上突显动作的短时量持续,即“敲了一会儿玻璃”.

这种情况的歧义产生时,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1.动量结构的格式为“V+数词+下+宾语”;

2.结构中的“V”为有界动词;

3.宾语由代词和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

4.结构中的数词通常为“一”.有些情况下数词“两”也会导致歧义,产生环境与“一”类似,只是这时“两下”除了表示动作量“两次”“两下”之外,也表示时间上的短时和微量.

需要指出的是,“她敲了一下玻璃”中,倘若其他特征不变,将宾语换成代词或表人名词.例如:她敲了一下我;我打了一下小明.此时的句子格式是“V+一下+宾语”,“一下”只能表时间量,不会产生歧义.

(三)小结

稍作比较不难发现,上述两种歧义现象里的核心动词都是有界动词.在具体语境中,消除两种情况歧义的方式很简单,只需看数词“一”是不是能不受限制的替换为“两、三、四……”,如果可以替换,那么“下”表示动作量,反之,则表示的是时间量.

总的说来,当格式为“V+宾语+数词+下”时,若宾语为代词或表人名词,数词为“一”(两),动量结构有歧义;当格式“V+数词+下+宾语”时,若宾语由代词或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数词为“一”(两),动量结构有歧义.

四、动量词“下”的教学参考

(一)“V+宾语+数词+下”格式中的“下”

“下”表示动作量,计量动作的反复行为.“V”应当是动作意义强烈的动作动词,并且可被计量次数,如:打、敲、锤、拍、投等;数词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两、三、四……”;格式根据宾语性质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当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时,“数词+下”只能用在宾语只之后;当宾语由代词和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时,“数词+下”既可以用在宾语之前,也可以用在宾语之后,“数词+下”均表示动作量.

(二)“V+数词+下+宾语”格式中的“下”

“下”表示时间量,体现时间的量度特征.数词通常是“一”,也有使用“两”的情况,只是这时的“两”只表示时间上的短时和微量,不表具体的动作、行为、变化的次数.格式根据宾语性质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当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时,“数词+下”既可以用在宾语之前,也可以用在宾语之后,“数词+下”均表示时间量;当宾语由代词和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时,“数词+下”只能用在宾语之前.

(三)“数词+下”使用情况

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数词+下”的使用情况,发现汉语学习者使用“数词+下”组成的动量词组有以下几方面规律:1.“下”表动作量时,使用者能较好地运用“一+下”,“下”可替换为“两、三、四、……N”;2.“下”表时间量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当格式为“V+一下”时,“一下”因具体“V”的不同表示“短时”“尝试”“稍微”等义.此时“V+一下”既可以放在句中,也可以放在句末.例如,解释一下/说明一下问题.学习者能较好的使用“一下”的这种用法.第二,当格式为“V+宾语+一下”,特别是当宾语为代词或表人名词时,学习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很多了.

(四)汉语学习者“V+下”的偏误类型及应对策略

1.“V+宾语+一下”格式成分位置不当

(3)*最后我拜托你们几件事情一下.

(4)*好好地保重身体一下.

上面两个句子把宾语和“一下”的位置弄反了.例(3)应该为“拜托一下你们几件事情”,在这个双宾语句中,“你们”是间接宾语,“几件事情”是直接宾语,在语义上“拜托”与“几件事情”的关系更加密切;“几件事情”既不是代词也不是表人名词,所以只能说成“拜托一下(你们)几件事情”.与例(3)的情况一样,(4)中的宾语“身体”也不属于代词或表人名词,所以只能说成“保重一下身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这种类型的偏误出现的原因是学习者没有完全习得目的语的语法规则,教师发现学生出现这种类型的偏误时应及时指出.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应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清宾语性质不同时,“V+宾语+一下”格式的使用规律.

2.动宾式离合词与“一下”

(5)*可是农村人很有人情味儿,相互之间知道有什么困难赶去帮忙一下.

(6)*然后,我妈妈兴趣盎然地跟这位老人谈话一下.

上面三句中的“帮忙”“谈话”是动宾式的离合词,数量词组“一下”作补语修饰这类动词表示“尝试”“时短”等意义时,不能跟着动词后面.“帮忙一下”应说成“帮一下忙”,“谈话一下”也应该说成“谈一下话”.

汉语中有大量的动宾式离合词,它们在口语中的使用率极高.由于离合词本身性质和用法上的特殊性,离合词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语教师很难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避免类似的错误.对于这一类偏误,有学者建议采用“词汇法+语素法”的教学方法⑨.即“把离合词作为词来讲解,同时把离合词的扩展式作为该词的语法点进行讲授”.以“帮忙”为例,教师在教授“帮忙”的用法时,可同时列举出“帮一下忙”“帮很大忙”等搭配形式,并给学生设置正确使用这些搭配形式的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记忆力有很大要求,不宜多用,特别是到了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师应将教重心放到离合词本身的使用规律上来.

3.“V”与“下”的搭配不当

(7)*吸烟者应该自己改掉一下自己的坏习惯.

(8)*大家记住一下没有一个人要来办你自己的事情!

(9)*你们自己保重一下.

前面提到,“V”在与表时间量的“一+下”组合时,本身是要受到多方面限制的.某些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开始”等,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如“爱、害羞、怀念”等,以及能愿动词等后面都不能加“数词+下”⑩.

例(7)和例(8)中的核心动词“改掉”“记住”不是无界动词,也不能与“一下”搭配表示短时量的动作持续.例(9)中的“保重”有“越多越好”“多多益善”的意味,与“一下”具有的“轻微”“稍微”义意义相左,不能搭配在一起.上面的三个句子均属与“V”与“一下”搭配不当,要么换用其它的动词,要么去掉“一下”不说.这种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对“一下”的意义理解不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举例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下”与不同动词搭配的句子,帮助学生领会“一下”“短时”“尝试”“轻微”的意味.

4.谓语和宾语位置颠倒

(10)*所以自己对流行歌曲了解程度调整一下.

(11)*那么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目前在中国的社会上引起的争论分析一下.

上面两个句子的谓语和宾语位置关系不合乎汉语语法,例(10)中充当谓语的“调整一下”被错误地放到了宾语“对流行歌曲程度”之后,例(11)中的谓语“分析一下”错放在了宾语“争论”之后.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是母语对目的语的语际负迁移,一般出现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汉语教师发现学习者出现同类型性质的偏误时,应提醒学生注意汉语语法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通常情况下,学生发现问题后能自己改正,教师并不需要做过多说明.

五、结语

本文从成分的选择与组合关系、歧义类型及原因三个方面,分析“V+宾语+数词+下”与“V+数词+下+宾语”这两个格式,得出这两个格式成分的选择和组和规律.

“V+宾语+数词+下”格式中“下”的“V”应当是动作意义强烈的动作动词,并且可被计量次数;数词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两、三、四……”;当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时,“数词+下”只能用在宾语只之后;当宾语由代词和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时,“数词+下”既可以用在宾语之前,也可以用在宾语之后,“数词+下”均表示动作量.“V+数词+下+宾语”格式中的“下”表示时间量,体现时间的量度特征,数词通常是“一”;当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时,“数词+下”既可以用在宾语之前,也可以用在宾语之后,“数词+下”均表示时间量;当宾语由代词和表人名词之外的成分充当时,“数词+下”只能用在宾语之前.

本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数词+下”的使用情况,根据“V+宾语+数词+下”和“V+数词+下+宾语”格式的使用规律,为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下”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本文在归纳分析“数词+下”的使用偏误过程中存在用例不足的问题,因此,结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高.另外,本文提出的针对动量词“下”的教学参考意见不够具体,需要在实际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注释:

①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4-40.

②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248.

③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

④甘智林.论动量词“下”的语义特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0-132.

⑤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70.

⑥甘智林.带宾的“V+一下1”“V+一下2”格式的语序问题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3):176-178.

⑦马庆株.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90.

⑧相原茂.数量补语“一下”[J].汉语学习,1984,(5):20-31.

⑨谢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72.

⑩刘月华.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1984,(1):1.

参考文献:

[1]崔山佳.近代汉语语法历时考察[M].武汉:崇文书局,2004.

[2]梁银峰.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3]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马庆株.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甘智林.带宾的“V+一下1”“V+一下2”格式的语序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8]甘智林.论动量词“下”的语义特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9]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语法意义[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10]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1]甘智林.带宾“V+一下”格式的语序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2]甘智林.动量词“下”“次”的语义特征比较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3]高频.“V+一下”格式中动词的选择限制初探[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14]高频.“一下”的语法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4).

[15]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16]刘衔生.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2).

[17]刘月华.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比较[J].汉语学习,1984,(1).

[18]单宝顺,肖玲.“下”的语法化历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19]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20]相原茂.数量补语“一下”[J].汉语学习,1984,(5).

[21]谢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

[22]杨吉春.数量结构“一下”的衍生及其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6).

[23]徐捷.汉语“VP一X_量是/算一X_量”构式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程雨婷 辽宁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116026)

结构论文参考资料:

建筑结构期刊

论文基本结构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论文结构

毕业论文结构

该文汇总,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结构本科结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数词和V+数词和宾语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