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改革开放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道路三部曲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改革开放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3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道路三部曲》

本文是关于改革开放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三部曲和改革和道路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建设成就,国内外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此分别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回答.各种说法也相继被提出,并赢得了一些人的共识.其中,“中国道路”的提法更能完整、准确地阐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真正原因.而“中国道路是什么”、“中国道路从哪来”、“中国道路怎么走”,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则有赖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清楚认知.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形成逻辑和方向性规定的问题,即为中国道路的“三部曲”.而这“三部曲”则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深刻解读中国道路“前世今生”的重要敲门砖,可谓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四个自信”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45(2018)01-0044-04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建设成就,国内外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此分别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回答.诸如与“华盛顿共识”相对称的“北京共识”、与“苏联模式”相对称的“中国模式”,以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优势”、“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说法在这些年也相继被提出,并赢得了一些人的共识.其中,“中国道路”的提法更能完整、准确地阐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真正原因.而道路就是生命线,必须选对、走好、坚持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未来发展而言,道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道路一旦选择错误,在道路中生成的实践、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制度都会跟着出错.

一、基本内涵:中国道路是什么

关于中国道路的起点问题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和阐释.对于中国道路起点认知的不同,相应的理解和阐释也会不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道路的起点问题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对于“中国道路是什么”的问题也一直在深入探讨之中.有学者认为,中国道路的起点是1840年的战争,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自胜自强之路,这是一条奋力实现国家自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也有学者认为,中国道路的起点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由此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中国最终实现了由新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一条通往社会主义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中国道路的起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一条探索和开创、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下简称“中国道路”).那么,“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从何而来?这是我们应该加以思考并作出相应解答的重要问题.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这是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又极力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还基本保持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高度统一.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把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论述实现中国梦的三项现实要求时对“中国道路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与界定,他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论断便呼之欲出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富有中国特色和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作了详细的概括.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既有道路的领航者、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又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既强调中国的各项事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我们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既倡导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又倡导共赢发展、共享发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既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又更加注重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协调发展,同时还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和全面推进党和人民各项改革与建设事业的胜利步伐.而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道路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中国道路·中国梦”,即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走中国道路和圆中国梦想,中国道路已经成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和正式提出,必将不断赋予中国道路以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需要以中国道路去圆中国梦想的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中国道路的实践经验去为全人类探索多元发展道路的伟大时代.为此,走在中国道路上的我们必须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有所作为.所谓“有所作为”,就是“积极有为”,就是设计“中国方案”、发喊“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二、形成逻辑:中国道路从哪来

一百年前,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直接影响到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俄国的开创直接引领着近代中国先后成功进行了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得有着制度和道路两种形态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十月革命道路和中国道路在道路性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在根本上都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前途与命运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开辟的新主义革命道路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是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

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走自己的路和借鉴他人的路,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三大历史进程中的优良传统.因而,中国道路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实践创新性.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和开创的,但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为之不懈奋斗和长期积累基础之上的,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改革开放前,我们模仿照搬过“苏联模式”,在发展道路上也有过“头脑发热”,我们经历过挫折,也有过彷徨;改革开放后,我们一次次实践和探索,最终找到了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中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实践探索中,在初步探索阶段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创、坚持和发展.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亿万人民群众新鲜活泼的生动实践中,中国道路应运而生,并且越走越宽广,同时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道路问题带有制度性和根本性,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执政党和人民根据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进行综合考量并做出抉择的.中国和中国人民之所以坚定不移地选择走中国道路,这实际上是由历史的合规律性与现实的合目的性所决定的.首先,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直接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继而实现国家现代化,这是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迥然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而必须要立足实践,结合实际,要符合中国特点,要有中国特色;再次,中国作为中国道路的主要探索者、开创者和领航者,对中国道路的形成直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中国道路的形成是几代人浴血奋战、接力奋斗所取得的根本成就;最后,中国人民作为中国道路的生力军、实践主体和决定性力量,始终以新鲜活泼和永无止境的生动实践去积极推动中国道路的完善,使得中国道路不仅方向坚定、旗帜鲜明,而且体系科学、内容丰富,并且还顺利实现了道路具体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总之,一句话,中国道路不仅是历史的必然结论,也是时代的呐喊呼唤,同时它还是人民的自主选择,更是中国的精心构建.

三、方向性规定:中国道路怎么走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方向和道路一定不能选错、走错,这是因为方向定位和道路抉择将直接决定党和人民各项建设与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开创不是信手拈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找到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我们为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也付出了一些比较沉重和沉痛的代价.对于这样一条来之不易的人间正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并一以贯之地走下去.现在,有人质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人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品头论足,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潮也在“老路”、“歪路”和“邪路”上大肆张扬,其中不乏有心怀不轨之人别有用心.而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多亿人民、56个民族、8900多万名党员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发展中大国,道路问题则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因此中国在发展道路的抉择问题上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颠覆性的错误,也决不能走向“老路”、“歪路”甚至是“邪路”,而是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正路”和“马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对此,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中国道路.

过去,我们走上这条正确的康庄大道着实不易,现在,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道路将何去何从?中国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这是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必须作出回答的时代课题.由此,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两个不走”的重要论述就为我们明确了中国道路的两个方向性规定,一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二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两个不走”?这是因为:“老路”必穷,只会导致经济建设徘徊停滞和社会发展失去活力;而“邪路”必亡,只会重蹈前苏联亡党亡国的覆辙和大国肢解的历史悲剧,这会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政治灾难.这里所谓的“老路”,一是表现在人家刻意封闭我们、而我们又自我封闭,这样只能导致我们的发展远远落后,根本就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二是表现在不善于区分制度与体制上,总是习惯性地把国家层面的宏观制度(譬如“社会主义制度”)与具体的体制机制(譬如“计划经济体制”)等同起来或者混为一谈;三是表现在不善于、不敢于、不勇于及时改革体制机制上的种种弊端,以致于体制僵化、机制失灵和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老路”的特征是封闭僵化,封闭意味着不开放,僵化意味着不改革,也就是说“老路”是一条既不开放、又不改革的路子,因而也就不能发挥改革与开放“两翼助飞”、 “双轮驱动”的功能和作用,其结果注定走不通.而所谓的“邪路”,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改旗易帜、改名换姓,譬如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新思维”就把当时的苏联误导进了穷巷子和死胡同,从而误使苏联的“改革”最终被改成了“改旗易帜”和“改名换姓”,因而“邪路”也注定是一条绝路、死路.

一方面,拿“老路”做文章的人,力图丑化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史,竭尽污蔑中国的建设成就和改革成果,甚至弱化、虚无改革开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择手段地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去断然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另一方面,拿“邪路”做文章的人,总是习惯性地以西方为中心,然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借口“资强社弱”的发展态势永远得不到改观,标榜“社会主义早产论”和“共产主义渺茫论”,极力主张“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西方社会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和“普世价值论”.而事实上,中国道路的成功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普遍贫穷落后的面貌,因而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冲击带来的心理阴影,中国经济的回升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提振充满了信心.新时期,中国经济自迈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2018年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同时也是中国道路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道路的引领下,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速接近10%.现在,中国已经连续八年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都得到显著提升,从最初的温饱不足到后来的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就要梦想成真,中国人民在收入水平上已经顺利实现了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的跨越,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人间奇迹和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举.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道路最能实现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目标和任务,最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如今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由此,中国道路就是对过往历史中的这种“老路”和“邪路”的根本否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就是这样理直气壮地直面各种错误的道路主张.

四、结语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新履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脚,只有等自己穿上了才会知道.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形成和开创的,也是在亿万人民群众新鲜活泼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的.既然人民是中国道路的亲身实践者,那么人民就应当最有资格来评判中国道路到底走得怎么样.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劳动,他们始终坚信,紧紧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就一定能创造出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资料:

改革开放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的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成就论文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小论文

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点评: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三部曲和改革和道路方面的改革开放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改革开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