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文化安全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安全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6

《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

本文是有关文化安全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和外语教育和文化安全研究和文化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李淑梅 胡晓华

[摘 要] 全球化背景下,在多种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外语教育是文化安全教育的最前沿,在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阐述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理论并梳理其相关研究,剖析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探索在与西方文化交流对话中,建立文化平等、文化分享意识,实现文化自觉,从而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关键词] 外语教育 文化安全 文化渗透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在思想文化激荡与碰撞中吸引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有益的思想文化,取长补短、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保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外语教育是一个特殊领域,是文化安全教育的前沿,在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语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教育,一种文化教育,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外语教育的成效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也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传承以及未来几代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理论及相关研究

(一)文化安全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精神支撑.作为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问题凸显.国内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对文化安全(Cultural Security)的概念界出了积极的探索.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指出:“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生存的系统运行和持续发展状态及文化利益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1]P1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任卫东研究员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保护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免遭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侵犯,它的内涵是本国文化的精神形态不受别国不良文化形态的影响与伤害,保持本国文化固有的继承性与民族性.[2]P140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刘跃进教授指出文化安全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四个基本方面是: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3]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认为文化安全的内涵是指一个国家文化领域免遭破坏,确保本国人民的精神、道德、伦理、政治信念等不受危害,如没有道德失衡和政治等;本国的文化环境、文化领域免受它国文化行为的威胁、损害,如能有效抵御它国对本国传统文化、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等的侵蚀.[4]P15学者们对文化安全的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但内涵的核心是一致的,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些研究成果为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学习外语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技能,也是在学习一种异域文化.外语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安全丰富的深层内涵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和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人们认为自己所属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不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趋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语言这种特殊的文化表征来进行的.[5]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曾敏认为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内涵体现于文化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一种双向式的、平等而又有尊严的交流与互动,在相互吸收和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在外语教育实践中,避免我国外语教育体系被西方教育体系同化或解构,在强调文化输入的同时,要有效地输出.[6]由此,笔者认为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内涵是外语教育既要使学生接纳吸收外语国家文化,更要深入地了解本国文化;外语教育既要学习外国文化,更要发展光大自己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创新本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意识.

(三)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研究梳理

文化安全问题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巩固的基石,还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大事,维护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战略.基于此,我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问题十分关注,结合外语教育领域的现状并从不同的视域进行了争论与剖析,对于当前文化安全研究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7]

“文化安全”一词在国内学术文献中的出现目前可追溯到1999 年.我们从CNKI 中检索到这一年有75 篇文章提到“文化安全”一词,并且有两篇文章在标题中使用了“文化安全”一词:林宏宇1999 年8 月发表的《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的深层主题》;朱传荣1999 年12 月发表的《试论面向21 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2004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安全学》一书,第十一章“文化安全”是对“文化安全”,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最早的比较集中的论述.

1999~2008 年间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的文化安全研究给予了较多关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 1)对文化安全的宏观整体描述;(2)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来研究文化安全;(3)从传播学视角研究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4)教育领域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如上海交通大学胡慧林教授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报告》和《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的《论国家文化安全》和《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的《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北京大学王逸舟教授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河北师范大学张骥的《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等论著.学者们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角度进行研究且都意识到全球化,无论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都对中国的文化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意识到文化以及文化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学者们分别从体系建构、价值选择、文化认同、文化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

2009~2015 年文化安全本体研究成为主要热点,出现了文化安全研究专业化的倾向,涉及的领域有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语言文字、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等,丰富和扩展了文化安全问题的理论深度和实践空间.这一时期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具体研究成果有曾敏的《冲击与回应: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外语教育》、许秀妍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外语教育》、吴茜的《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曹迪的《语言文化安全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育》《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文化利益》《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国家文化利益的视角》、杨维东的《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周斐芳的《国家文化战略安全视域下的大学外语教育》、徐红梅的《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外语教育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外语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而且也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主义思潮的涌现所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二、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外语教育是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我国的外语教育实践在维护和提升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警惕的问题.

(一)外语教育的价值取向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仍没有走出“应试教育”和“证书教育”的误区,把外语教育理所当然地认为就是外语教学,总是把外语看作是工具.外语教育成为一种工具性教育,强调其实用性和功利性,过于注重语言技能知识的掌握,而严重忽视了它的文化安全内涵教育.这种外语教育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背离人文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和价值选择,物化情绪、功利倾向日益严重,文化素质上粗俗和浅薄日益明显.导致外语教育缺乏文化借鉴,缺乏文化吸收,缺乏文化批判、缺乏文化消化,缺乏文化创新.因此,外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注重其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立足于建构人文素质、丰富人的主体精神、完善人的理性本质.[6]

(二)外语教育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受到挑战

价值观是个文化概念,是文化意识的含义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即文化的核心.Lusting 认为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8]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教授指出:“价值观和传统看法是文化的核心,不剖析这个核心,就无法真正理解这种行为.”[9]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材、读物、音像出版物等都是外文原版或外国生活的“再现”,必然涉及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其中所包含的思维和理念会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潜移默化地进入本国文化的深层领域,也必然会对外语教育中受教者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我们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和挑战.这种文化渗透使一部分民族文化底蕴单薄的青少年将文化的价值重心向西方文化倾斜,表现在对西方社会的崇拜和向往、信仰缺失、功利意识过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盘西化”.青少年的价值观处于边形成边变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在外语教育中树立科学的文化观,使青少年认识到世界上的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只是世界上众多文化中的一种,并不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三)青少年的文化“自我殖民”倾向严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削弱,逐渐丧失自我思维范式与价值判断能力,无论是国家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一切都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则,具有强烈的“扬人抑我”的倾向;同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极度怀疑,甚至是全盘否定,走向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称之为文化“自我殖民”.[10]正如台湾台南大学姜添辉教授所说:“财富衍生的模仿文化,最终使得我们丧失自我,出现了自我殖民的新现象.”自我殖民,这是殖民的一种新方式,亦是在本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殖民,文化侵略的后续发展.[11]丹麦学者Robert Phillipson 指出语言及语言教学领域存在的语言文化帝国主义和后殖义及其危害性.西华师范大学曾洪伟教授认为我国语言教学忽视了外语教育中所潜伏的语言、文化帝国主义等意识形态,隐藏其中的观点为西方后殖义在中国进行语言文化殖民大开方便之门,加剧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化安全危机的状况.[12]我国青少年的文化“自我殖民”倾向主要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片面性肯定,盲目崇拜,认为外来文化都是好的,是优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来文化了如指掌,沉溺于西方范式而导致“自我”的丧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历史缺乏深入学习和透彻了解,崇尚西方的节日“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而对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的文化与习俗知之甚少.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我们的民族文化肌体,抑制民族文化的创新精神,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然会强化殖民文化心理,使青少年缺乏文化和价值认同的根本意识,威胁着国家的文化安全.

(四)警防外语教育中文化帝国主义对青少年的文化渗透

二十世纪60 年代,美国学者Hethrt Schiller 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论,认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是西方国家运用其先发展的优势,向非西方国家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商业规范、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是近代殖义在文化领域活动的延续,其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文化渗透是西方国家利用各种传播手段试图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塑造,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进行改变或同化.外语教育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更易受到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和侵蚀,西方国家把文化帝国主义渗透强加到中国外语教育中,妄图解构我国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实现他们文化同化与征服的目的.[13] Phillipson 指出外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具有双重作用: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渗透,他称之为“语言帝国主义”,并警示要紧防其渗透.[14] 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交流是不平等的,是受文化帝国主义支配并把文化软实力渗透视为重要的交往与操控手段,从而形成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目前我国高校外语院系开设了大量西方文化课程,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导论、西方文明史等,在强调外语文化输入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的渗透.另外,外语教育中的文化隐藏性更容易麻痹我们的警惕意识,我们要时刻注意批判西方自觉抵御文化霸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五)克服外语教育中的西方文化沙文主义

沙文主义(chauvini)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有时也会演化成富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本身就是走极端的产物,是自信和自豪的过度发展,以至于妨害了本身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对外界信息的学习和吸收.现在意义上的沙文主义已经改头换面了不再凭借自我民族优越感,不尊重小国、弱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侮他国了,很多时候体现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的侵袭,沙文主义更多的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对弱小文化的侵蚀.文化沙文主义又指西方文化中心说:即文化是“我”的文化最优秀,以“我”的文化为骄傲,“我”的文明是适合所有人的普世文明,“我”的价值观是全球的价值观.这种西方中心主义是西方文化霸权的重要根源,这种文化优越论事实上是文化霸权的延伸.实践证明,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域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存在文化的差异,正因为有丰富多彩的习俗,才构成文化的多样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就是用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标准去判断他国的文化中发生的一切,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就会走向文化中心主义,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文化沙文主义.[15]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依然存在单方面强调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入,忽视中国优秀文化的输出的现象,极易形成“唯西方文化独尊”的思想,导致文化上对西方国家的依附,严重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切实地强化青少年的文化安全意识,让他们在接受外语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吸收优秀的外域文化,又要坚守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增强自我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对策研究

外语教育肩负着神圣的文化使命,我们要积极探索在外语教育中融入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努力建立具有自我特色的文化安全教育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华文明要走出自我倭化的困境,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过程中,建立文化平等、文化分享意识,实现维护民族利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之根本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受到高度重视.“文化自觉”一词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 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世界各种文化有所理解.也就是指一种文化的自我觉悟,包括对文化的社会功能作用的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趋势的把握、对文化责任的主动担当、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世界多样文化的借鉴吸收等,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超越.“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视,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特质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6]外语教育的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外语教育一定要满足具有民族性、科学性、人文性的文化本质,也要融合现代性、实用性所带来的特殊要求.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对自我、他人、社会的正确态度,对文化价值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培养文化自觉.充分利用外语教育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加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继承和弘扬,增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在外语教育中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的生存力,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外语教育中的本民族文化安全意识培养.

(二)文化认同与文化分享: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之保障

“认同(Identity)”、“分享(Sharing)”是两个多维度的概念,在现代社会,文化与认同、文化与分享结合起来构成特定的文化认同、文化分享.外语教育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认同建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共同享受的过程.文化认同既是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共识和认可,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指适当介绍、传播、学习其他民族、国家文化,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可外来文化的价值观念.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整个国家及民族的认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7]中国学者陈新仁认为需要从全球化的高度审视当前中国外语教育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带来的影响.[18]让中国的青少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向世界弘扬我们灿烂的文明,分享我们文化进步的果实,是实现文化认同、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有利保障.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分享的很好例证.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掌握在文化自信的手中,正确的文化分享需要有自信的人去引领,科学地树立文化安全的意识.在外语教育中增添中国文化相关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智慧、提高人格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三)文化批判与文化平等: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之关键

现在许多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比较肤浅,易于出现民族文化身份危机,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影响,对外域文化盲目地崇拜,对西方时髦的理论、观念和做法统统奉行“拿来主义”,不加任何思考.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没有自信,总觉得那些外来文化要优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果只是单一地吸收外来文化,无法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这种文化交流的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缺乏客观判断文化趋向的能力.外语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之精髓,涤荡其沉渣和垃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保证他们不会在多元文化混杂的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文化上遭受“殖民化”.要让青少年意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教导他们树立文化上独立、平等的意识.应该承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流特点,一更合理的认识、更高明的见地处理好不同国家的文化关系.当代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易于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无法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其判断力和主导能力,主要表现为语言和思想.西方文化的渗透.在面对错误的、危害性的文化内容,青少年要有明确的判断力,提前做好防范意识,更好地抵御不良元素进入.

(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之升华

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质,要传承与发展必须有所超越,必须有所创新.但是任何文化超越、创新都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上进行的,文化创新同样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正确处理“中与西”、“社与资”、“古代与现代”、“全球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从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具有世界眼光,积极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自己的文化有真诚的认同,对国外文化有自己的认识、自主的判断、理性的选择和恰当的应对.[ 19]借鉴西方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切实增强文化的创新力,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外语教育要注重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构工作,充分肯定文化安全在外语教育中的关键性地位.同时,外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应对文化安全问题,既需要有效学习、借鉴外域语言文化,又需要充分尊重本族文化中的积极文化要素,使外语教育能够让中西方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二者相互综合与改造的基础上实现各自的文化创新.[20]

我国外语教育应该从文化安全视角出发,引导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批判地吸收外域文化,真正做到外语教育的“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我国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立足之本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安全之保障是文化认同与文化分享,文化安全之关键是文化批判与文化平等,文化安全之升华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只有在外语教育中坚守本民族特色文化,才有可能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赢得真正平等的、被尊重的地位,切实维护好国家的文化安全.

注: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任卫东(笔名: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M].上海三联书店,2005.

[3]刘跃进.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J].北方论丛,2004(05).

[4] 张骥等.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潘一禾.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2005(06).

[6] 曾敏. 冲击与回应: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外语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3).

[7]陈柳清.关于国内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12).

[8]Myron W. Lusting, Value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in Larry A. Samovar and Richard E. Potter (e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M]. Wadsworth, Inc.1988.

[9]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0]种海峰.从文化“自我殖民”到文化自信[J].学理论,2012(15).

[11]姜添辉. 面子文化与自我殖民[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7d92d60100jdlr.html,2010-08-14.

[12]曾洪伟.再论幼儿英语教育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J].南京社会科学,2008(2).

[13] 吴茜.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J]. 湖北大学学报,2013(4).

[14]Phillipson, R. Linguistic Imperiali[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5]正视文化多样性,反对沙文主义[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c2ccd342336c1eb91a375dba.html,2010-05-13.

[16] 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 思想理论教育,2012(1).

[17]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8] 陈新仁.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育与民族认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9]邓显超. 试论关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政治研究,2011(3).

[21]钱庆斌. 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大学外语教学[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邮编:150025

(责任编辑王学)

文化安全论文参考资料:

安全教育论文800字

企业文化杂志社

化工安全和环保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

企业文化的论文

安全论文

此文评论,此文为关于对写作外语教育和文化安全研究和文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安全本科毕业论文文化安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