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语文课方面有关论文例文 与技校语文课要为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文课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20

《技校语文课要为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

本文是关于语文课方面论文范文例文和文化素养和技校语文课和提升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技校语文课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学好语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上其他优秀文化的养分,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质.因此,本文就技校语文课要为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技校 语文 文化素养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深入,部分院校过分强调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基础课逐渐沦为专业课“附庸”.实际上,基础课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尤其是语文更加突出.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工具性更强,似乎可以也应该多考虑如何满足专业课学习的需要;语文、德育、历史等科目的人文性更强,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为专业课或为专业服务.试问:学了《春江花月夜》怎么为专业课服务?职业教育横跨“职业”与“教育”两大领域,在技校应该更注重教育,否则和培训机构没什么区别.况且,职业本身也不止包含专业,还包括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因此,从提升人的综合人文素质、人格修养、精神追求上来讲,从一国公民应该学习和流利、准确使用母语来讲,语文课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至关重要.它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使命,更应该注重为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服务.

一、技校语文课的重要性

国家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2014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而在技工院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就是语文课.

人社部将语文列入公共课必修课程的六门课之一,排在德育之后.《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写道:当代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语文教育不可或缺.技工教育“广州模式”的成才模式是“技艺道”一体,如果说专业课重在“技”和“艺”,语文课则是“技艺道”并举,且更注重传道.语文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识文断字、听说读写.学者孔庆东曾说:“语文是一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

二、技校语文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技校学生语文底子薄

技校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中技生.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个别专业班级期末考试默写《静夜思》,全诗正文20字能全部书写正确的学生不足二分之一,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较大方流畅地脱稿自我介绍持续一分钟的不足十分之一,阅读课文甚至不敢开口,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平均水平也只在3甲左右.究其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技校学生在中学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就不好,不重视学习语文,也缺乏学习兴趣.

2.技校语文课不被重视

语文因为“日用而不知”、习焉不察,从学校到学生普遍不大重视语文课,认为中学所学已经够用,如果不是因为语文是毕业验印科目,可能很多学校早就不开设了.

(1)学校不重视.一方面,学校过分强调“为专业课服务”.有些学校甚至在课改中提出和过分强调基础课(包括语文)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也许数学、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讲,因为工具性更强一些,但把语文与数学、英语一起放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位置,则是完全没有认清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课程性质,没有认清语文课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国民性格的特殊使命.另一方面,课时不足.学校不重视,自然导致语文教学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的必修课时为60~120节/学期,选修课时另有40~60节/学期.但目前很多技校只开设2节/周,一学期18~20周,除去放假、考试等,只剩30多节/学期,课时严重不足,讲授内容严重受限,总体课程容量过少.因此,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学生基础薄弱、语文课被严重边缘化的严峻情况下,技工院校必须要把语文课重新重视起来.

(2)学生不重视.技校学生的普遍想法是“我是来学技术的,学好专业课就行了,语文要是能学好就不来技校了”.从小学算起,学生至少已经学了9年语文,应付日常生活基本没有问题,因此普遍认为来了技校还学语文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语文课没有考证、升学等压力,因此,很多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

(3)教师很无奈.由于学校管理者和学生都不重视语文课,教师上课管理难度很大,虽然多数学校已实行了无手机课堂,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学生上课“大面积”玩手机的现象,但是,睡觉的学生增多了,同样难于管理.期末考试学生语文成绩自然很糟糕,但为了学生“毕业率”高一些,“流失率”低一些,平时成绩给高点,也凑够了及格分.如此一来,学生更加不重视语文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三、技校语文课如何为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

语文课要想承担起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重任,就必须先让学生喜欢学语文.语文课要有趣、有用、有料、有效,相应的语文教材也要进行二次开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出版了第六版语文,近期再改版的可能性不大).

1.语文课要有趣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语文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第五版下册整本都是讲应用文写作,大部分文种在学生将来进入职场是很有用的,但学生不爱学,不想学,害怕写作,即便学了写作技巧,也是隔靴搔痒.因此虽然内容很有用,但因为对文种的使用场景缺乏感性认识,且清一色应用文,即便对教师教一学期也是很单调无趣的,更何况那些汽修班、机电班的学生.他们本来就基础差,来技校也是奔着学技术来的,如果强迫他们学这些枯燥的知识,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因此,技校语文课(尤其是中技)必须以有趣为前提,学生觉得有兴趣、有趣味才可能学之二三,否则再有用的东西,如果学生不去学,也无济于事,牛不喝水强按头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趣味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要尽可能照顾到更多学生,比如讲名人(作者)故事、对对子(可参考教育专家丁慈矿的“对课”)、词语接龙(高技班可进行成语接龙)等,讲生字时可以结合甲骨文、金文、小篆讲讲汉字演化.

2.语文课要有用、有料

语文课有了趣味性,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气氛调动起来,下一步就是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有些教师上课很热闹,气氛非常活跃,但授课内容空洞,学生学不到什么新知识,很不可取.因此,语文课除了有趣还要有用、有料,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用,缺一不可.《课程标准》中提到:技工院校语文课既要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内容具体分为:两种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个板块(人文精神、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我们除了要注重传授基本文化知识外,还要考虑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融入切实有用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语文课要有效

有效是指学生真的学到知识技能了,已经内化(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实现语文课要有效这一目的.考核评价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也可以营造竞争氛围.考评可以分为即时考评和延时考评.即时考评即当堂考评,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等手段,学生用手机答题,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答题情况,有助于及时巩固、因材施教.延时考评即课后考评,包括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有利于督促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要对语文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按照相关规定,技工院校语文教材应优先使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第六版语文教材.但是,该教材体例仍较传统,没有足够突出趣味性以及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内容,缺乏对职业教育跨越职业与教育两大范畴这一性质的足够重视.因此,语文教材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或新增内容.做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课文或课题内容适当增加传统特色的、经典的、普适的、自学很难学到的内容,如宗教、艺术、民俗、名人传记、文字演变等知识,或增加经典作品《龙文鞭影》、《幼学琼林》、《朱子家训》等的学习.

四、小结

要想实现语文课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师要自我提升、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技校学生不喜欢一言堂,不喜欢“知识的搬运工”,因此教师除了要扎扎实实提高专业素养外,还要切实关心学生.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授课过程中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把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传达给学生,以达到共情,获得共鸣.

总之,语文课不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语文有更重要的使命需要完成,需要为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肩负着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使用母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景荣.职业教育呼唤公共基础课制度改革[J].景荣观点公众号.2017-6-13.

[2]姜大源,石伟平,徐国庆等.课改论道[J].江苏教育,2009(11).

[3]赵锋.丁慈矿痴迷“对课”[J].上海教育,2010(6).

[4]王晓莉.有情有意的课堂,有情有趣的学生——听丁慈矿老师的《对课》有感[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4(7).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金领技工学校)

语文课论文参考资料:

语文课内外杂志

归纳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化素养和技校语文课和提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语文课本科毕业论文语文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